17《跳水》教学设计(共2个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7《跳水》教学设计(共2个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6 10:2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五下17《跳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肆”“桅”等7个生字,会写“艘”“航”等14个生字,积累“放肆”“吓唬”“风平浪静”“心惊胆战”等词语。
2.通过创设任务情境,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3.通过创设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思辨性阅读,能有理有据地分析孩子遇险的原因,还原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思维过程。
4.通过创设任务情境,引导学生迁移阅读经验,通过合理推断,续写小说《鲨鱼》的故事情节。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创设任务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思辨性阅读,能有理有据地分析孩子遇险的原因,还原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的思维过程。
2.通过创设任务情境,引导学生迁移阅读经验,通过合理推断,续写小说《鲨鱼》的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预热:创设任务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出示图片,猜猜这个人物是谁?(福尔摩斯)你了解他吗?
福尔摩斯是英国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塑造的一个人物,是一位探案高手,现在已经成为世界通用的名侦探代名词。作为名侦探,福尔摩斯对人物和事件具有超常的记忆力、观察力、分析力和推断力。
那么,孩子们,你是否具备福尔摩斯的潜质呢?今天我们走进一桩特别的《跳水》案,如果能顺利地完成本课的四大学习任务,你就很可能是小福尔摩斯。愿意接受挑战吗?
【设计意图】福尔摩斯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名侦探,借助他创设学习任务情境,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记忆力、观察力、分析力和推断力,不仅是构成思维能力的关键要素,也对应了本课的四个学习任务,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明确了方向。
任务一:借助人物关系,讲述故事内容
成为一名侦探,首先要有良好的记忆力。
1.揭示课题,识字学词。
看到“跳水”这个词,我们通常都会想到运动员跳水比赛,其实课文写的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危机事件。同学们预习过课文,还记得这个危机事件发生在什么地点吗?(一艘环游世界正在往回航行的帆船上。)
相机结合课件图片,认读两组词语:
第一组:一艘 帆船 船帆 桅杆 横木 船舱 甲板
第二组:放肆 撕咬 吓唬 龇牙咧嘴 瞄准
听写两个生字:艘、肆
2.梳理人物关系,讲述事件经过。
继续挑战你的记忆力!同学们预习过课文,那么,作为一名小侦探,请你回顾一下跳水这个危机事件中,有哪些当事人?分别说说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
指名交流中相机板书,借助板书用自己的话讲讲整个事件的经过,要求讲述准确、连贯、清楚。
【任务评价】
你是否具备一名侦探所需要的记忆力呢?
如果你能得到3颗星,恭喜你!
★讲述准确,没有内容错误
★讲述连贯,符合情节发展
★讲述清楚,不漏关键情节
【设计意图】借助人物关系,梳理故事情节,讲述故事经过,体现了小说文体的教学要求,同时也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必要学习环节。
任务二:寻找关键信息,界定事故责任
1.创设任务情境:成为一名侦探,还要有良好的观察力!虽然孩子有惊无险,闯过了鬼门关,但这件事情想想都令人后怕。那么,究竟是谁把孩子带入了危险境地?谁是这起危机事件的制造者呢?请同学们当当小侦探,走进课文,仔细“观察”事件当事人的表现,寻找关键信息,填写调查记录单,然后据此界定事故责任。
2.学生默读课文第1-4自然段,仔细“观察”有关当事人的表现,并借助图表进行整理,交流反馈。(下图为整理后形成的记录单):
3.究竟是谁把孩子带入了危险境地?谁是这起危机事件的制造者呢?学生依据“观察”搜集到的关键信息,在四人小组内展开讨论,并合作形成一份书面“事故调查报告”。
5.小组代表发布“事故调查报告”,师生互动,引导思辨。
预设结论一:猴子是危机制造者,应负主要责任。
交流中标出描写猴子的语句,突出描写猴子动作的词句。
小结:正是猴子的挑逗,一步步把孩子带入了险境。
(板书:猴子挑逗!)
预设结论二:水手是危机制造者,应负主要责任。
交流中标出描写水手的语句,突出描写水手笑的词句。
引导思考:水手们先后三次笑,是什么样的笑?这样的笑,产生了什么效果?
小结:水手们一次又一次的哄笑,使猴子越来越放肆,也让孩子觉得很没面子,于是不顾一切地去追猴子。
(板书:水手哄笑)
预设结论三:孩子自己是危机制造者,应负主要责任。
交流中标出描写孩子的语句,突出描写孩子生气的词句。
引导思考:孩子的生气的后果是什么?如果是你,会不会生气?
(相机板书:生气)
小结:俗话说,冲动是魔鬼。他因为猴子抢了一顶帽子就生气,就不顾一切地爬上桅杆去追猴子,导致自己陷入了危险的境地。所以,莫生气呀!莫冲动啊!
【任务评价】
你是否具备一名侦探所需要的观察力呢?如果你能得到3颗星,恭喜你!
★能够细读课文,圈画有关当事人的表现 □
★能够依据圈画的关键信息,借助图表进行归纳整理 □
★能够借助归纳整理的图表,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 □
【设计意图】危机事件的发生,是各方面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本学习任务的设计,以问题为导向,以表单为支架,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仔细“观察”猴子、孩子和水手的各种行为表现,分析其内在关联性,并通过小组合作,发布“事故调查报告”,相机引导深度思考,擦燃了思维的火花,渗透了生命安全教育。
第二课时
任务三:展开深度辩论,体会船长特点
1.创设任务情境:成为一名侦探,更需要有良好的分析力。在千钧一发之际,幸亏船长及时出现,用枪逼孩子跳水,最后化险为夷。孩子成功脱险,大家都钦佩船长的机智。呈读语段。
可是船上偏偏有一些旅客私下嘀咕,认为船长的做法太轻率、太冒险了……那么,作为小侦探,你觉得船长这样做,是轻率、冒险的行为吗?
2.学生再次走进课文,自主批注阅读,提取关键信息,寻找事实依据,准备为船长辩论,反驳这几名旅客。
3.组织交流汇报,情境互动,展开辩论。预设交流要点: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
——此时船长手里正好有枪,用枪逼迫孩子跳海,是船长的灵机一动。
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有命了。
——从孩子的处境来看,他此刻正面临着极大的危险,不能有一点点闪失。
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
——从孩子的表现来看,他此刻已经非常紧张、害怕,随时都可能摔下来,铺垫子、张渔网,时间上根本来不及了。
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
——大海上风平浪静,孩子跳下去不会有太大危险。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有这二十多个勇敢的水手,船长相信孩子跳海后一定能救上来。
4.通过刚才的辩论,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船长?(相机板书:机智化险境)
5.朗读课文描写船长言行的语段,读出船长的人物特点。
6.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船长为什么要“开枪”逼孩子跳水呢?你能还原一下他内心的思维过程吗?
【任务评价】
你是否具备一名侦探所需要的分析力呢?如果你能得到3颗星,恭喜你!
★能够从文中找到事实依据,分析出一条支持船长做法的理由
★★能够从文中找到事实依据,分析出两条支持船长做法的理由
★★★能够从文中找到事实依据,分析出三条支持船长做法的理由
【设计意图】2022版课标指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应当引导学生“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本学习任务设计,通过创设辩论情境,制造认知冲突,引导孩子再次深入文本,有理有据地进行辩论,从而很好地体会了船长的人物特点。
任务四:展开合理推断,续写故事情节
1.揭示文体,了解作者。
其实《跳水》是一篇小小说。小小说虽然篇幅短小,但是故事情节曲折生动,引人入胜。作者是谁呢?
出示作者简介: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伟大的作家,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长篇小说,都是世界经典名著。
2.拓展阅读,续写故事。
成为一名侦探,最后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推断力。列夫·托尔斯泰还创作过一篇小小说《鲨鱼》,我们来读一读:
呈读《鲨鱼(节选)》前半部分。
这只是小说的前半部分。孩子最后能得救吗?那么是谁?会用什么办法救他呢?请你进行合理推断,把这个故事的情节补写完整。
【任务评价】
你是否具备一名侦探所需要的推断力呢?如果你能得到3颗星,恭喜你!
★情节比较完整
★推断具有合理性
★表现了炮手的人物特点
【设计意图】本板块的学习任务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初步领略小说构思的精巧,也为本单元习作写一个历险故事进行先导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