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统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6 09:3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bēn bèn)会场。
(2)郊区的农民是五更(gēng gèng)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
(3)他用强(qiáng qiǎng)有力的语调(tiáo diào)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
2.读拼音,写词语。
站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的现场,我想到几十年前的景象:那时rì kòu(__________)穿着统一的zhì fú(__________),驾驶着tǎn kè(__________)进犯南京城,将zǐ dàn(__________)无情地shè xiànɡ(__________)手无寸铁的百姓。政府无力应战,节节败退,百姓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现在,中华儿女继承了革命先烈jiān qiáng bù qū(__________)的精神,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qí zhì(__________),huì   jí(__________)所有力量,让中国yì lì(__________)在世界的东方。
3.填入下面这段话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面对敌人的一次次进攻,守卫卢沟桥的中国军队,给了的敌人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击。、热血报国的中国守军,受到了全国各地的慰问和声援。
A.横行霸道军容整肃英勇抵抗 B.英勇抵抗喜出望外顽强坚守
C.英勇抵抗横行霸道顽强坚守 D.军容整肃惊恐万状喜出望外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用尽全身气力把手榴弹扔向敌人。
B.五位战士虽然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但是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
C.五位战士居高临下,陆续向紧跟在身后的人射击。
D.阿三愁得两只眼晴起了蒙,看东西不清楚。
5.下列句子不能表现人物英雄气概的一项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干山只等闲。
B.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C.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D.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是郝副营长划着了火柴,点燃了那本书,举得高高的,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
6.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_____________)
(2)是什么时候听到过这句话来着?噢,对了,那是很久以前了。(__________)
(3)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 (____________)
(4)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____________)
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2)从加点词中可以知道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以________衬托____________。
(3)仿写句子。
教室里非常安静,只听见____________,只听见__________________。
8.照样子,根据不同的情境,使用不同的词语代替“说”来表达下面的内容。
示例:背后有人说:“多好啊!”
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1)张明明说:“请再给我一次机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华说:“快点,上课要迟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文回顾。
(1)《七律 长征》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词写出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遇到困难时的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红军翻越雪山后的喜悦心情。
(2)古往今来,无数爱国志士为了祖国,甘愿抛头颅,洒热血。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他的拳拳爱国之心。曹植同样也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心:“捐躯赴国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纲也曾慷慨陈词:“祖宗疆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综合性学习。
复兴号,当今世界大规模运行的动车组列车,最高运营时达350公里,已经成为闪耀世界的中国名片。而这背后,离不开“大国工匠”李万君的技术创新。
李万君是一名普通焊工,在他看来,工匠精神有两种:一种是创新发明开拓,攻克非凡的难题;另一种是始终如一日,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工作了29年、已得“中华技能大奖”的李万君,每一天都手握焊枪,踏踏实实地做着这两件事。
六年级(1)班要举办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说明自己对“工匠精神”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
(一)品读语段,完成练习。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出胜利的喜说。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1.加点的两个词语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选文既写了战士们的群体形象,又写了个体形象,这是__________的写法。通过对马宝玉__________的描写,重点表现了他 _____________的精神。
13.“这声音”指的是什么?从“这声音”里你能够感受到五壮士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给这几段文字添加一个小标题,恰当的是()
A.痛击敌人 B.引上绝路 C.顶峰歼敌 D.英勇跳崖
15.用“﹏﹏﹏”画出描写战士们跳悬崖时的句子。
16.猜测一下,他们当时心里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国旗,和太阳一起升起
①两分零七秒,是天安门广场的国旗从地面升到杆顶的时间。你可知道,为了这两分零七秒,国旗班的战士付出了什么样的劳动!
②天安门广场的国旗必须和太阳一起升起。但是每天太阳出来的时间不一样,怎样掌握升旗时间?国旗班从天文台要来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大阳升、落时间表,为每月上、中、下旬各定一个升旗时间。即便如此,还要根据气候变化,时时修订。战士们的生活秩序全被打乱了。盛夏酷暑,前半夜很难入睡,后半夜刚刚有些蒙眬,就得起身整装,因为四点三十三分太阳在地平线出现,国旗也得同时升上二十二米高的旗杆顶。风狂雨猛,雪飘雹打,太阳也悄悄躲起来了,但是五星红旗却依然按日出时间高高地升起。你可以想象,国旗班的战士是多么辛苦。
③每年,都有一些新战士被选到国旗班。他们进班后都要接受严格检查,稍有不符合的地方,就得进行艰苦的矫形:脖子向前探的,睡觉不能用枕头;腿并不拢的,要躺在床上用绳子把腿捆住;两肩不平的,要将肩和画在墙上的水平线平行,贴墙站着;胯凸的,在腰里扎一根木棍……战士们自觉自愿地磨炼自己,直到练出标准的军姿。
④冬天,天安门广场寒风凛冽,国旗班的战士们觉得穿着厚厚的棉衣升旗与庄严的国旗不太相称,升旗时有损祖国形象。于是,他们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升旗时轻装上阵。即使在滴水成冰的日子里,他们升旗时军装里面也只穿绒衣裤,戴单军帽、白线手套,腰扎皮带。
⑤你看,升旗电钮按动了,三名升旗战士昂首并踵,挺胸收腹,向冉冉上升的五星红旗行注目礼。他们威武雄壮的形象给庄严的时刻增添了光彩。
17.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18.第③段中的省略号表示()
A.话未说完 B.列举的省略 C.说话断断续续
19.“轻装上阵”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
20.为了让国旗和太阳一起升起,战土们是怎样做的?(请写出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在扑救四川凉山发生的森林火灾时,30名消防员不幸殉职。联系国旗班战士、狼牙山五壮士和副营长的事迹,思考一下他们身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你用自已的话描述一下国旗班战土在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那庄严的场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丰  碑
李本深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军长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三天两头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多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军长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军长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军长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军长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的肌肉抽动了一下。他忽然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
一阵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 警卫员!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军长两腮的肌肉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人小声告诉军长:“他就是军需处长……”
军长愣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巍巍群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军礼。
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军长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他听见无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人们: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选文有改动
23、文中把人愤怒时的样子比喻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把人愤怒时的样子比喻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4、与画“  ”的句子意思一样的有(   )。(多选)(2分)
A、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就属于其他的队伍。
B、胜利不可能不属于这样的队伍。
C、如果胜利属于这样的队伍,就有些不可思议了。
D、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
25、用“  ”画出与老战士有关的场面描写,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军长看到冻僵的老战士后的思想感情是如何变化的呢 请写一写。(4分)
(    )—(    )—(    )—(    )
27、“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他”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他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其原因是(  )。(2分)
A、他身体太瘦弱了,让人感动得流下泪水。
B、他虽然死了,但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就像一座伟大的丰碑。
C、埋葬他的坟墓很高大。
D、这里的“晶莹”指的是他身上的白雪在太阳下闪着耀眼的光。
三、习作。
28.学校里举办过跳蚤市场、环保设计比赛等活动,很多小朋友喜欢玩撕名牌、拔河等游戏。回忆一下,选择你喜欢的某一次活动写下来,注意将个人活动和整个场最结合起来写。5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1)bèn (2)gēng (3)qiáng diào
【解析】此题考查字音的辨析能力。本题重点考查多音字的辨析。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多音字读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依据汉字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2.日寇制服坦克子弹射向坚强不屈旗帜汇集屹立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书写时要注意难写的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3.C
【解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横行霸道:横行:行动蛮横仗势做坏事;霸道:蛮不讲理。依仗权势为非作歹。
军容整肃:形容军队阵容整齐、严肃。
喜出望外:望:希望,意料。由于没有想到的好事而非常高兴。
惊恐万状:惊恐:害怕;万状:各种样子,表示程度极深。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4.D
【解析】
考查病句辨析能力。解答时,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1)用词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4)词序混乱。(5)重复啰唆。(6)前后矛盾。(7)不符事理。(8)归类不当。(9)指代不明。
A句缺少主语,“谁”用尽全身气力把手榴弹扔向敌人。
B关联词运用错误,并列关系应选用“一边……一边……”
C用词不当改为:五位壮士居高临下,连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5.B
【解析】
此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我们要结合课文内容的学习,根据全文来理解语句含义。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干山只等闲。”万水千山,仅仅一个成语,就身临其境的让人感觉到红军长征以来遇到的艰难险阻,无论是敌人的围追堵截、一路翻过大山恶水的困顿、暴雨倾盆大雪纷飞,都凝结在这个词语中。等闲,则反映了红军的大无畏气魄,尽管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都是无法克服的困难,但红军视之如平常的事情。
B是开国大典中群众的表现,从中看出他们对新中国成立的激动、自豪之情。
C中“斩钉截铁”表现了五壮士保护人民、歼灭敌人坚定不移的决心和崇高的自我牺牲精神。
D结合课文中心内容,郝副营长在战斗打响后,为了给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那本书,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看出郝副营长是一个舍己为人,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6.夸张设问反复比喻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情况。
1.“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采用夸张的修辞,描写声势的浩大。
2.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即设问修辞手法。
3.这句话连用“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这是采用的反复的修辞手法。
4.本句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石头”比作“雹子”,写出了五位壮士对敌人的仇恨。
7.全场非常安静有声无声笔尖与纸摩擦的沙沙声同学们轻微的呼吸声
【解析】(1)加点词语的句子运用了反复的表现手法,说明了全场非常安静,以有声衬托无声。
(2)本题旨在考察学生表达能力,仿照题中所给的例句,仿写一个句式相同或相似的句式,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只要合理即可。
【点睛】
8.张明明恳求道:“请再给我一次机会。” 李华焦急地喊:“快点,上课要迟到了。”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的掌握。“说”可以有很多种方法表达,例如:央求、赞美、恳求等等,我们就可以根据语境来选择适合的词语。
1.结合语境,“请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们可以用“恳求”“央求”等。 
2.结合语境“快点,上课要迟到了。”说话者应该是着急、焦急的,所以可以用“焦急”“喊道”
9.不怕三军过后尽开颜位卑未敢忘忧国视死忽如归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考查古诗词的实际理解能力。
“位卑未敢忘忧国”出自宋代陆游的《病起书怀》。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出自魏晋曹植的《白马篇》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尺寸与人”摘自《宋史·列传·卷一百一十七》
10.示例:我认为“工匠精神”不仅是开拓发明、攻克难题的创新,更是始终如一、精益求精的坚持。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及综合实践能力。解答时,我们应读懂材料信息,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写出自己的见解即可。答案不唯一。我们可以借助材料中的“一种是创新发明开拓,攻克非凡的难题;另一种是始终如一日,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展开叙述。
11.不能,因为“眺望”是指从高处远望,而“望望”是看看的意思。如果两个词语位置调换,就不符合当时的情境。
12.点面结合语言和行动勇于牺牲
13.“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喊出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从“这声音”里能够感受到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14.D
15.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
16.示例:为了群众,为了部队主力,我们这样做值得。
【解析】
11.考查了学生对短文中词语的使用情况的掌握。“望望”表示看的动作很随意,时间很短;“眺望”表示看的时间长而且目标性很强。在短文中,“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主力部队远去的方向。”“眺望”表现了五壮士期盼人民群众和大部队走出敌人的包围圈的美好意愿,带有一定的目的性;而“望望”表示看的动作很随意。因此两者不能互换。
12.此题是对写作手法的考查。本选段采用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通过对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勇于牺牲的精神。
13.考查了对词语意思的理解。读“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喊出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从“这声音”里面你能够感受到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14.考查拟定标题。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熟读文段内容可知,文段写了五壮士壮烈跳崖,所以标题应为:英勇跳崖。
15.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文中“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是描写战士们跳悬崖的句子。
16.本道题考查了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学生围绕“五壮士顺利完成任务”这个主题来回答即可。即:我们已经完成了这次掩护任务,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你们继续坚定地同敌人斗争吧,我们坚信革命一定会成功的。
17.风狂雨猛,雪飘雹打,太阳也悄悄躲起来了,但是五星红旗却依然按日出时间高高地升起。
18.B
19.即使在滴水成冰的日子里,他们升旗时军装里面也只穿绒衣裤,戴单军帽、白线手套,腰扎皮带。
20.(1)从天文台要来太阳升、落时间表。(2)根据气候变化制定和修订升旗时间表。
21.示例:不怕吃苦,有为了祖国牺牲自我的爱国精神。
22.示例:黎明时分,英勇、矫健的国旗班战土迈着整齐的步伐来到天安门广场进行升旗仪式。围观群众安静地等待着这一庄严时刻的到来,随着嘹亮的国歌响起,大家一起行注目礼,看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解析】
17.此题考查拟人句的掌握,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文中“风狂雨猛,雪飘雹打,太阳也悄悄躲起来了,但是五星红旗却依然按日出时间高高地升起。”将风雨、太阳拟人化。
18.此题考查省略号的掌握。文中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
19.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我们应该结合全文进行理解分析。联系文中“于是,他们有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升旗时轻装上阵。即使在滴水成冰的日子里,他们升旗时军装里面也只穿绒衣裤,戴单军帽、白线手套,腰扎皮带。”指即使在滴水成冰的日子里,他们升旗时军装里面也只穿绒衣裤,戴单军帽、白线手套,腰扎皮带。
20.考查了课文的理解,注意抓住课文句子来总结,可结合:国旗班从天文台素取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太阳升、落时间表。把每用上、中、下旬各定一个升旗时间。还要根据气候变化,时时修订。可以想到他们这样做是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维护祖国的形象。
21.此题考查文本的理解分析能力。联系全文及不幸殉职的消防员,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不怕吃苦,有为了祖国牺牲自我的爱国精神。
22.此题为思路拓展题,要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案不唯一,写出自己的体会即可,但要言之有据,不能偏离文章所表达的文章主旨中心。解答时,我们应抓住“国旗班战士的庄严”来阐述即可。
23、一头发怒的豹子 一只凶猛的狮子
24、BD
25、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他浑身都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写出了军需处长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精神,说明他忠诚于党。
26、严峻 发怒 愣住 感动
27、军需处长 B
28.例文:
记一次活动
上午第三节体育课上,老师让同学们自由活动。
我们几个小脑袋不约而同地凑到了一起,秘密地商量着干什么…… “不如,我们玩‘老鹰捉小鸡’吧!”这个建议一提出就遭到了大家的反对。“那玩‘两人三脚’”,大家议论了一会儿,异口同声地说道:“好!”说完,大家便各自组合了。比赛就要开始了,各小组都在准备着。我和“死党”李华把红领巾系好,到起点准备了。只听王俊一声令下,大家都出发了。我和李华开始时,走得很不协调,你出左脚,我却出得还是左脚,不是你摔个跟头,就是我跌了个大马趴。眼看其它组都超过了我们,我心中便急了,但也暗自埋怨:你这李华,怎么老与我作对,看看,人家都超过我们了。我抬头望了望李华,正好与她的目光相碰,彼此都明白了对方的心意。只见我们先出动中意的两只脚,再出旁边的一只脚,动作配合得天衣无缝。渐渐地,我们加快了速度,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超过了一个、一个、又一个……眼看着就快到终点了,我脚一扭,但硬咬着牙,一步一步,走向了终点。
比赛结束了,我和李华获得了第一名,我们击掌欢庆,猛然一跳,却忘记了脚上的红领巾没解下来。这不,跌了个跟头,大家哈哈大笑,就这样,一次活动就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解析】
一、审题立意:写记叙文,写一次活动,选择你开学参加的某一项活动,把印象最深的,最感兴趣的一次活动记叙下来。
二、选材分析:选材要注意结合实际,要新颖,习作要求写一次活动,如:文艺演出、六一活动、体育比赛、献爱心活动等,写一次你喜欢的活动,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写详细。
三、构思:1、注意写清活动的时间地点,当时的情况,做什么。2、注意场面描写,把所见、所听、所想写进自己的文章中。3、注意内容具体,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等来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