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榜葛剌进麒麟图》描绘了永乐年间,榜葛剌进贡麒麟的场景。
在中国古代,麒麟被视为“圣天子出而王道兴”的太平之征,是祥瑞之物。这个被唤作“麒麟”的瑞物,其实是一只来自非洲的长颈鹿。
原产于非洲大陆的长颈鹿,为何会在明朝时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呢?
课堂导入
第15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概况、特点,分析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
2.了解戚继光抗倭事迹,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
3.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史实。
学习目标
壹:郑和下西洋
1.航海之人(郑和)
“身长九尺,腰大十围, 四岳俊而小 ”“ 齿若编贝 ”“ 声音洪亮 ”,而且“ 博辨机敏、谦恭谨密、知兵习战 ”。
——《明史·郑和传》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小名三保,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和佛教。从小就和父亲熟悉海洋,向往航海,培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本姓马,12岁成为太监,14岁被送往侍奉燕王朱棣。他知识丰富,熟悉许多国家的历史地理,后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赫赫战功,被赐郑姓,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经历磨难,性情坚毅;
懂兵法,有谋略,英勇善战,具有军事指挥才能;
具有一定航海造船知识;
熟悉伊斯兰教地区习俗;
屡建战功,深得明成祖的信任。
壹:郑和下西洋
西洋
2.航海之地(西洋)
西洋:明初,人们把黄海、东海及其海外的海域称为东洋,而把今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一带海域及沿岸地区称为“西洋”。
东洋
文莱
壹:郑和下西洋
3.航海之目的
根据材料思考,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
壹:郑和下西洋
朱棣(明成祖)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
——《明史·郑和传》
材料二:西洋诸国,对明朝出品之陶瓷、丝绸等,都极喜爱……在返程中,郑和官船亦购买或交换一些中国所缺之香料,染料,宝石,象皮,珍奇异兽等等。
1.政治目的:寻找失踪的建文帝
2.外交目的:提高明朝在国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国富强”
3.经济目的:用中国的货物去交换海外的奇珍异宝
4.航海之基(条件)
材料1: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建文帝时期:“家给人足,外门不阖”。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材料2:宋元以来,海船制造技术与航海水平大为提高,如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海的勘探等,海外地理知识也日渐丰富。
材料3: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转好,眼光开始移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
材料4:郑和,回族,出身穆斯林家庭,又皈依佛教,熟知伊斯兰和佛教教义,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在靖难之役立下赫赫战功,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
①明朝国力雄厚
③明成祖大力支持
②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应用,先进的航海技术
④郑和有坚强的毅力和组织能力
壹:郑和下西洋
思考:郑和能成功实现西洋航行的原因有哪些?
刘家港
红海沿岸
非洲东海岸
①时间: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 次下西洋;
②空间:郑和的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 和 。
③友好之行;
中国
香料、染料、药物、珍珠、玛瑙、宝石、象牙等
丝织品、瓷器、茶叶、印花布、漆器、金属货币等
西洋
7
30
非洲东海岸
红海沿岸
《榜葛剌进麒麟图》
壹:郑和下西洋
5.航海之况
6.航海之特点
壹:郑和下西洋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时间 1405-1433年 1492-1504年 1497-1498年 1519-1522年
次数 7次 4次 2次 1次
船队规模(第一次) 大船62艘(连小船共有200多艘),最大的有1500吨左右 3艘,最大船120吨左右 4艘,最大船110吨左右 5艘,最大船130吨左右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洲 印度 环球航行
15-16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表
特点1:历时长
特点2:次数多
特点3:规模大
特点4:范围广
评 价
人类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
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明朝人画的“麒麟”图
壹:郑和下西洋
7.航海之影响
据《明成祖实录》记载,当时“愿依华风”、“仰慕中国衣冠礼仪”比比皆是。各国或跟随郑和船队回朝,或派使者朝拜,有些国王还亲自来华访问。渤泥国王麻那惹加纳乃就因病客死中国,临终上表,愿“体魄托葬中华”。
积极影响: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
郑和下西洋,费钱银十数万,军民死者万计,纵得奇宝而归,与国家何益。郑和之后,再无下西洋了。
——《明史·郑和传》
根据材料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壹:郑和下西洋
7.航海之影响
消极影响:① 郑和下西洋不以贸易通商为目的,给明朝财政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②农耕文明,缺乏探索海洋的持续动力,对外开放开始走向故步自封【笔记】。
启示: 以和平交往为目的,致力于文明的传播和交流;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应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实行共商共建共赢。
2015年7月,在由中国郑和研究会主办的“和平、交流、发展郑和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论坛上,与会专家指出郑和下西洋展示了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中国的海船纵横大洋,实现了万国朝贡,盛世追迹汉唐;加强了明朝政府与海外各国的联系,向海外诸国传播了先进的中华文明,加强了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件世界性的盛举。
续 曲
郑和下西洋44年之后——
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政府开始实行海禁政策,从此把辽阔的海洋拱手让给了西方探险者。然而,明政府的海禁政策能够禁止中国人民出海却阻止不了来自于海上的威胁——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之于海。”
--郑和在劝谏朱棣的后继者朱高炽
贰:戚继光抗倭
明代 《倭寇图卷》
描绘了倭寇打家劫舍以及民众遭受倭患逃难的情景
何为倭寇?
元末明初,日本的一些武士和奸商,组成海盗集团,到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贸易和抢劫,称为“倭寇”。
为何明朝中期,倭患日益猖獗?
①明朝国力减弱,海防松懈
②日本国内社会动荡加剧
③倭寇与中国海盗、奸商勾结
贰:戚继光抗倭
1.背景
2.措施:
为了打败倭寇,戚继光采取了哪些措施?
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的“戚家军”
创“鸳鸯阵”
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
后考中武举,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
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
后又在北方抗击鞑靼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还写有《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
姓名:戚继光
生活时代:明朝中期
籍贯:山东登州(今蓬莱)
民族:汉族
职业:军事家
贰:戚继光抗倭
识读《戚继光抗倭路线图》,
讲述戚继光抗倭的过程。
自1559年至1566年,戚家军历13战,每战横扫敌军,几近全歼,最大伤亡仅69人,敌我伤亡比例30:1。
——《明朝那些事儿》
过程:
① 1561年台州之战
结果:九战九捷,平定了浙东地区的倭患。
②前往广东福建
结果:
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3.过程
贰:戚继光抗倭
思考:戚继光能取得抗倭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大肆毁掠,……杀人无算。城边流血数十里,河内积满千船。——《倭变事略》
材料二:戚继光组建了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材料三:在台州九捷中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大力支持荡平了浙江的倭寇……在福建、广东,与当地明军并肩作战,剿灭那里的倭寇。 ——鲁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四:戚继光个人军事著作
正义的反侵略斗争
当地军民支持
军纪严明,作战英勇
戚继光个人军事才能
4.胜利原因:
贰:戚继光抗倭
5评价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写于19岁读兵书时)
“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写于抗击倭寇时)
“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写于巡视海上驻军时)
“一片丹心风浪里,心怀击楫敢忘忧。”(写于晚年功成身退时)
——戚继光《止止堂集》
日本
倭寇
阅读材料,诗句体现了作者怎样的高尚品德?及如何评价戚继光抗倭事件。
优秀品质:淡泊名利,忧国忧民,反抗侵略,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
评价:戚继光领导的抗倭战争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贰:戚继光抗倭
叁: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续 曲
郑和下西洋——
83年后,葡萄牙的迪亚士的船队到达了好望角。
87年后,西班牙的哥伦布的船队到达了美洲。
93年后,葡萄牙的达·伽马的船队到达了印度的古里和非洲的索马里。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谎称遇到风浪,请求暂时借地登岸晾晒货物。
1573年,向明朝政府上交五百两白银,获得了在澳门的租界居住权。
1887年,清政府被迫与葡萄牙王国签约,承认了它对澳门的管理权。
16-17世纪,欧洲开始飞速发展,开启近代化进程。
叁: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阅读课本74页相关史事部分,找一找:明中后期,葡萄牙殖民者是如何入居澳门的?
1.概况
2.回归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的怀抱。
叁: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368
明朝
建立
明朝中后期
友好交往(开放)
战争与冲突
(封闭)
郑和下西洋
葡萄牙攫取在
澳门的居住权
戚继光抗倭
台州九战九捷
荷兰人占领台湾
1433
1405
1553
1561
1624
明朝前期
(国力强盛)
(国力衰弱,海防松懈)
面向海洋则兴、放弃海洋则衰,国强则海权强、国弱则海权弱。
民族复兴,向海图强!
课堂小结
面临危机和挑战
1640年
明朝灭亡
清军入关
1644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近代科学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新航路开辟
14——16世纪
15世纪末16世纪初
16世纪—17世纪
16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