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时作业(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6 09:24: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在亚非拉各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 B.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C.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 D.是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
2.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参战国政府不断地控制其经济体制,因交战各国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与道德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计划经济”的思想在一战期间最先得到了应用。由此可见,第一次世界大战( )
A.促使国际社会协调行动 B.导致计划经济体制普遍建立
C.推动政府机构转变职能 D.使得社会主义理想成为共识
3.1926年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亚洲本身都变了”表现在( )
①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②胡志明转向以民族解放斗争争取国家独立
③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持续开展 ④签署《埃维昂协议》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1807年普鲁士颁布土地改革敕令,规定“不得以家庭出身或婚姻,或以承继农奴地位,抑或以契约创设新的农奴制关系”“那些由继承,或由其自身权利,或由永佃、或由公簿持有而占有其农地的农奴及其妻儿的各种现有农奴制关系和一切相互的权利义务,均应完全停止”。关于普鲁士的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比较彻底地废除了封建制,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
B.受到拿破仑战争的影响,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
C.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体现了一定的自由、平等思想
D.为普鲁士的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
5.每个国家都有一些重要节日,新加坡的节日有:华人新年(同中国春节)、泰米尔新年(南亚民族泰米尔人的节日)、卫塞节(佛教节日)、国庆节、开斋节(伊斯兰教节日)、圣诞节等。它们反映了新加坡( )
A.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特点 B.欧洲文化是当地文化的主流
C.已成为东亚的新兴工业国 D.是最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国家
6.1960年,新中国与亚洲邻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中缅边界条约。随后又与尼泊尔、阿富汗、蒙古、朝鲜等国家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使大部分边界成为友好边界。签约双方共同遵循的国际关系准则是( )
A.“求同存异”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共商、共建、共享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7.下表是二战后部分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概况简表。这些国家文化发展的共同特点是( )
印度 接受西方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印地语;种姓制度依然具有重要影响
新加坡 发扬儒家文化精华;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等
埃及 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也有人信奉基督教等;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被广泛使用
A.大力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B.民族文化面临巨大威胁
C.对本土和西方文化选择与重构 D.全盘吸纳接受西方文化
8.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宣传的启蒙思想——自由、平等、人权——吸引了整个欧洲和美洲的人们,引发激烈而持久的“余震”。下列可以称为两场革命的“余震”的是( )
A.西属拉丁美洲独立 B.十月革命
C.一战 D.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9.袁世凯称帝后,日本利用上海的特殊地位进行反袁活动。唐绍仪也与日本人沟通并积极争取英国加入反袁的行列。但1916年3月8日,英国驻华公使在给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的电文中写道:“袁世凯将能够渡过此次难关,只要假以时日和应付得当,就可以重获国人的支持并化解日本人的敌意。”英国公使的电文( )
A.对中日关系急剧变化估计不足 B.说明军阀割据的局面已经形成
C.标志英日在远东结成利益同盟 D.与中国局势发展实际情况不符
10.一位法国官员评论说:“参与一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一战后,埃及、摩洛哥等地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由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
A.激发了非洲的民族意识 B.对非洲传统经济打击沉重
C.促使殖民体系走向崩溃 D.推动了非洲民族文化复兴
1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统治似乎并没有减弱,他们的领地甚至更大,因为他们这时控制了以前曾在苏丹统治下的中东领土。不过,在这一表面之下,形势却完全不同。从全球的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这表明当时( )
A.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发生动摇 B.美国取代了欧洲的国际地位
C.欧洲的国际影响力依然强大 D.传统世界格局发生一定变化
12.下表是海湾战争中参战双方伤亡人数统计。对此表数据理解正确的是
伤亡人数 伊拉克军队 多国部队
死亡 约2万人 478人
受伤 约8万人 3754人
A.多国部队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B.多国部队高科技军事技术占优势
C.伊拉克军队缺乏训练毫无战斗力 D.海湾战争是冷战时期的局部战争
13.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卡夫卡作品《城堡》里的主人公K,表面上拥有充分的自由,可是实际上却处处碰壁;表面上在这个空间中拥有自由移动的权限,实际上有一道无形的墙拦在城堡和他之间,给他的行动造成阻碍。据此可知这一作品( )
A.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极为不满 B.以具体性来再现典型环境和人物
C.表现了生活的危机和心态的扭曲 D.反映了二战后孤独和焦虑极端化
1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统治精英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同时也注重弘扬印度传统文化。这些做法( )
A.使印度直接摆脱了英国殖民统治
B.表明印度的主流文化完全西化
C.发展了甘地的非暴力的斗争模式
D.丰富了印度现代文化的多样性
15.二战后,曾被视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的韩国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有学者认为这与其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有关。其吸收的西方文化精神包括( )
①勤俭节约 ②竞争意识 ③社会为先 ④高效率作风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6.1920年9月16日,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中国要经俄国现在所用的方法,无产阶级专政乃是唯一无二的方法,舍此无方法。1921年1月21日,毛泽东回信说:“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这表明在他们看来中国( )
A.要走俄国式城市中心暴动的道路 B.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C.改变了中国民主革命性质 D.适应了抗日战争的时代需要
17.美国历史学家在他的《全球通史》中写道:“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亚洲的知识分子已为西方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所激励,他们引用伏尔泰、马志尼和穆勒的话。但现在,他们的后裔很可能引用马克思、列宁和拉斯基的话。1919年7月25日,孙中山博士为这一转变提供了证据,他宣布:‘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自由的斗争中唯一的伙伴和兄弟是苏俄工农红军。’”这段话的主旨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社会主义思想在被压迫民族中的传播
B.西方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曾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思想武器
C.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民族解放运动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D.1919年孙中山就已经产生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革命思想
18.如图为1937年10月10日《救亡漫画》上发表的《“今年的双十节”》。该漫画意在( )
A.揭露日军所犯的罪行 B.呼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宣传团结抗战的伟力 D.强调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
19.二战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
①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  ②二战期间东欧和亚洲兴起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 ③战后殖民体系迅速瓦解 ④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力量在战争中得到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希特勒认为,只有“当一国(种族上最优秀的那一国)取得了完全而无可争辩的霸权时”,世界和平才会到来。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揭示了一战发生的根源 B.二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C.掩饰法西斯战争的罪行 D.解决大危机的有效方式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殖民统治削弱了奥斯曼和埃及内部的封建势力,埃及出现有了利于民主化发展的新变化。大战一举切断了埃及与奥斯曼土耳其宗主关系,进一步摧毁了束缚埃及民主化的封建桎梏。大战期间,埃及的经济发展环境大为改善,竞争压力大大缓解。英国忙于战争,海上交通线阻塞,对埃及的商品输出大幅减少,确实起到了“近似关税保护的作用”。同时,埃及的新兴的民主力量进一步壮大,1916年3月,成立了全国性的贸易和工业委员会。大战期间,埃及增加10万工人,“到1917年,工人总数已达64万人”。大战结束时,全埃及已有90多个工会。西方民主自由以及社会主义思想,民族主义思想在埃及广泛播,引发深刻的社会反响。
材料二 十月革命后,一些原先求助于西方帝国主义的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开始转向求助于苏俄政府,他们也演变为初步的共产主义者。……土耳其人民奋勇抗争,创立共和国:阿富汗人民击败英军,终赢独立;伊朗起义风起云涌,北部出现苏维埃民主政权。亚非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奴役被压迫民族的反帝、反殖斗争和争取民主自由的斗争,极大冲击了旧式的封建和殖民统治秩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辉《浅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埃及民主化进程的影响》等
(1)根据材料一,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埃及政治经济文化重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主义浪潮的特征。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在1936年6月至10月,深入西方媒体眼中“土匪聚集的 地方”——中国陕北进行实地调查,并将其所见所闻编著成《红星照耀中国》一书。该书于 1937年10月在伦敦首次出版,1938年2月首次发行中文版。以下为该书的内容节选:
有两个红军战士绰号叫“老狗”和“老表”,他们是从江西走过来的。我问他们你们喜欢红军吗?”老狗说红军教我读书写字,现在我已经能够操纵无线电,用步枪瞄准。”老表说红军对待我们很好,我们从来没挨过打。我们打仗是为了帮助穷人,救中国。红军打地主和白匪,红军是抗日的。这样的军队为什么有人会不喜欢呢 ”
有一个农村少年是在四川参加红军的。他告诉我说,他的父母是贫农,只有四亩田,不够养活他和两个姊妹。红军到他村子来分配土地,全体农民都欢迎他们,只有地主逃跑了。还有一个红军战士是福建来的,一个是浙江来的,还有几个是江西和四川来的等等。
他们来历不同,籍贯和方言不一,但这似乎并不影响他们团结。虽然他们几乎全体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在我看来,他们相当快活,也许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
(1)《红星照耀中国》展现了怎样的红军形象?
(2)《红星照耀中国》的出版发行有何影响?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战胜国根据战后新的力量对比,经过斗争和妥协建立的战后国际关系新体系。构成凡尔赛体系的条约有对德的《凡尔赛和约》等一系列条约,总称《巴黎和平条约》,是协约国建立战后欧洲秩序的基石。构成华盛顿体系的条约主要是《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确立了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关系体系。十月革命后,苏俄因西方主流国家的排斥以及自己的选择,孑然独处于大国体系之外,先前在东方钳制德国的有效力量由此消退。法军元帅福煦评价《凡尔赛和约》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列宁曾评论道“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的两个大国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世界政治地图的确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摘编自万楚蛟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脆弱性——从体系建制角度分析其弊》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建立的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美苏力量相对平衡的基础之上,因此双方都认识到要尽力避免冲突。西方不能再采取明目张胆的武装干涉,这有利于欧亚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雅尔塔体系将原法西斯国家转变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从而埋葬了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根源。它所确立的联合国安理会的“大国一致原则”,使任何一个大国要想发动战争都受到约束。各国人民与政府的维护和平、控制战争的意识都上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在雅尔塔体系下,西欧在衰落中走向复兴,中国的政权更迭使亚太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亚洲和非洲新独立的民族国家中产生了中立主义势力,这些成为冲击大国强权政治的民主力量。
——摘编自徐蓝《试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特点,并指出该体系的建立给当时的国际格局带来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雅尔塔体系形成的背景,并简析雅尔塔体系的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
1.A
2.C
3.B
4.A
5.A
6.B
7.C
8.A
9.D
10.A
11.D
12.B
13.C
14.D
15.C
16.A
17.A
18.C
19.B
20.C
21.(1)作用:打击了埃及的封建主义;促进了埃及国内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民主化进程;促进埃及民族经济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及无产阶级的力量;促进了西方民主思想、社会主义思想等的传播。
(2)特征:受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统治;得到苏俄政府和共产国际的援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兴起;建立无产阶级政党。
22.(1)该书展现了红军代表人民利益、群众基础广泛、有明确革命目标(打地主、抗日)、讲求团结、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正面形象。
(2)树立了红军的正面形象,反击了不利于红军的言论,引起人们关注了解中国红军,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力。有利于提高红军的威望,推动中国革命的进程。为研究中国革命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
23.(1)战胜国之间斗争和妥协的产物;受大国控制(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由一系列条约构建而成;不完整性(苏俄被排除在体系之外)、不稳定性。
变化: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遭到削弱,美国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2)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原有国际政治格局瓦解)美苏实力超群又相对均势;美苏在国家利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上存在严重的矛盾和分歧。
作用:有利于世界的相对和平(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使人民和政府的和平意识上升;孕育了使两极格局解体和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力量(推动国际民主力量的发展,冲击大国强权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