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教学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4-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教学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1-06 08:30: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新中国的成立(前提)
 
2、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

3、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色一、新中国的成立(前提)1、历史条件 2、过程①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③思想上: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②政治上:国民政府的反动政府已被推翻3、意义①筹划——新政协会议的召开③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新纪元(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①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主权地位和政权性质)②为新中国政治建设奠定基石冲破了…壮大了 …鼓舞了 ②成立——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三大制度)1、政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大职权1954年(一届全国人大后)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1956年,提出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据此形成爱国统一战线1966年—1976年政治协商制度遭破坏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在中共的领导下,民主党派与中共并肩作战,共同创建了新中国,打下合作基础。①提建议、监督,作出科学决策;②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探究1:结合材料教材P95『资料回放』思考中共建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原因?我国的政党制度有何特点?①教训:历史证明在民主革命时期,民主党派的议会斗争方案未能实现;
②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主党派与中共并肩作战,共同创建了新中国;
③贡献:在过渡时期各民主党派支持改造,为经济的恢复和向社会主义过渡作出贡献;
④作用:实行多党合作有利于监督党的领导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材料一: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二: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邓小平 阅读材料后回答:西方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它体现了什么原则?我国的政治制度又是什么?政党制度又有什么特点?①西方的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它体现了政党竞争、三权分立等原则;
②我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共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阅读史料:2、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①《共同纲领》的规定(见教材P95页)
②新中国的成立和经济、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标志: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内容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内容、原则、性质 ②建立新一届国家机构意义:文革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基本形成;奠定基础;法律保障,调动积极性你能从下列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图示中说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和职能吗?(3)地位:
职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其常设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决定中央各领导成员,并对其监督。意义认识①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符合的中国实际②体现了制度的优越性和民主的广泛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适合中国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政权组织形式。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资产阶级民主人民民主探究2: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和所代表的民主广泛性有何根本不同?探究3:为什么我国不采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有何本质区别?①从历史上看:西方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辛亥革命的教训)
②从国家性质看:人民民主专政决定了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③从代表阶级利益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从经济基础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与公有制经济基础相适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历史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公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全国人民资产阶级民主集中制分权与制衡3、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见教材P97页①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②少数民族的地理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③各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文化习俗以及宗教信仰等各不相同为保证祖国统一,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民族原则①1949年《共同纲领》确立(见教材P95页)
②1954年宪法使之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③198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五个省级自治区的建立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探究4:比较我国民族自治区域与特别行政区的不同? (1)社会制度不同: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2)实施群体不同:前者是少数民族同胞当家作主;后者是港澳同胞当家作主.(3)主要作用不同:前者有利于各民族共同繁荣;后者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4)享有的权力不同:前者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后者享有高度自治权.三、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特色探究5:从以上制度的学习中,我们可以看出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何特色?(1)人民民主(国家政权性质决定)
(2)民主集中制(人大)
(3)政治协商(政党)
(4)民族区域自治(民族)结论:我国的政治制度,都是根据我国的国情确立的,都体现着我国的国家性质,具有中国特色。小结:我国民主政治体系的基本架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
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
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根本的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原则基本的政党制度基本的民族制度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背景:南京国民政府已垮台,筹建新中国提上议事日程。内容1、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2、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3、确立了首都、国旗、国歌和公元纪年法与会代表:中共、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人民
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及海外华侨代表意义:①初步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②代行全国人大职能(临时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时间地点:1949年9月 北平特点: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进步性〈共同纲领〉规定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人民民主
主义国家;规定国家各方面
的基本方针和政策。
性质: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人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动,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阅读史料: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原因?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
目的: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1947年建立
内蒙古自治区1956年建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8年建立
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建立
广西壮族自治区1965年建立
西藏自治区第一届政协规定五星红旗为国旗
红色象征革命,上面的五颗五角星象征着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大团结。而星的颜色用黄色则象征在红土地上显示出的光明。中国国旗的设计者是曾联松。上海解放后,他从《解放日报》上看到征集国旗图案的通知,以《东方红》 的“他是人民大救星”歌词为灵感,设计出新中国的象征----五星红旗。第一届政协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田汉聂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