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 余光中,祖籍福建永春,
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
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 余光中(1961年于台湾 )造成诗人与故乡分离的原因?三国:孙权派卫温到夷洲
元朝:台湾称琉球,归澎湖巡检司管辖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3年:康熙帝统一台湾,后设台湾府
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行省
1895年:日本侵占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1945年:国民政府代表中国收回台台湾问题由来——解放战争遗留问题、内政问题1949年:国民政府败退台湾台湾问题的由来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国民党政府逃亡台湾。在祖国大陆基本解放的情况下,解放军准备渡海攻台,台湾当时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中。可是,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太平洋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由于当时解放军主力投入朝鲜战场,解放台湾就被搁置下来。余光中三次回家 黄梅一中高一历史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1992年余光中以访问学者的身份,第一次回到了祖国大陆。当踏上这片熟悉土地上的时候,他忍不住的哭了起来。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到祖籍福建永春扫墓,接下来先后访问了浙江大学、厦门大学。他的成行得益于_________政策提出。这一政策是邓小平从民族与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做出的大胆构想。第一次回家含义: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内涵 一国两制的前提基础是什么? 一国两制的前提基础是一个中国 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祖国统一的问题 两制分别指什么?它们的关系如何?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两制的主体是什么? 一国两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 一国两制在台湾与港澳地区政策是否一样? 不一样,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1)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建议两岸实行“三通”——为“一国两制”形成作了准备;
(2)1981年叶剑英的“谈话”——正式构建了“一国两制”的基本框架;
(3)1982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和全面阐述“一国两制”方针;
(4)1984年5月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使“一国两制”成了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保证的国策。 酝酿阶段具体化阶段法制化阶段“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完善阶段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特别行政区是在港、澳、台地区设立的;民族自治区是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的。 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民族自治区享有“一定的自治权”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民族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特别行政区是历史遗留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设立的;民族自治区是为了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少数民族群众当家作主而设立的。“一国两制”与民族区域自治有何异同?相同点:二者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域,都享有自治权。区别: 大江东去,五十年的浪头不回头,浪子北归,回头已不是青丝,
是白首常青藤攀满了北大楼是藤呢还是浪子的离愁是对北大楼绸缪的思念整整,纠缠了五十年铁塔铜钟,听,母校的钟声深沉像是母亲的呼声呼迟归的浪子海外归来缺课已太久……——2002.5.20 余光中 南京 余光中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1992年那个时候回到大陆,要得益于“一国两制” ,但当时对“一国两制”依然不了解,而且还持怀疑态度。但是几年后的两件事情使他更明确了和理解了这一政策。第二次回家1842《南京条约》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新 界香港岛九龙香港问题的由来1860《北京条约》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葡萄牙人先后侵占了氹仔岛和路环岛.澳门被葡萄牙强占的过程请你分析一下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不同?港澳问题:
殖民侵略问题
国际问题
英军葡军必须撤出台湾问题:
解放战争遗留问题
内政问题
可以保留军队2、香港回归中英会谈
1982《基本法》
1990胜利回归
1997.7.11997 年 7月 1日,中国人民迎来了庄严的一刻联合声明
1984 1995年,香港回归祖国的前两年,西方有影响的《财富》杂志发表题为《香港之死》的专题报告,预言实施“一国两制”的香港必然会“死亡”。2001年,香港回归祖国4年后,《财富》选择香港召开了“《财富》全球论坛”,高度评价香港仍然是亚洲乃至全球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结束了外国列强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
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请思考 中国政府为什么能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前提条件(根因)—— 国力强大
关键因素—— 一国两制的构想
法律依据—— 联合声明以及
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群众基础—— 渴望回归 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也承认: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给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这是英国不情愿又不得不做的。思考:香港、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基本经验?祖国的强盛是统一的根本保证;
包括香港澳门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统一信念是祖国统一的力量之源;
一国两制是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坚定的的外交立场和灵活的外交策略是解决国际问题的重要条件。 2008年夏,已经80岁高龄的余光中做客新浪网,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其中有一位赤子情深的网友问:“余老师,作为海峡两岸关系的见证者与经历者,在两岸关系发展的历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有哪些?”余光中及其夫人第三次回家1979 1980 1992 1994 19951979年元旦,两岸实现真正停火。
1980后,两岸民间交往的坚冰被打破;对“三通”的限制逐渐放松。
1992,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1995,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纲领性文件解决台湾问题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哪些?厦门 台湾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
“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成功运用
推动两岸交流加强的因素有哪些? (促进统一的有利因素)两岸经济共同发展的需要
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
两岸有共同的文化传统(同文同种)解决台湾问题的不利因素有哪些?岛内分裂倾向的发展
某些反华势力的干涉 续写《乡愁》 余光中(2008年)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未来啊/乡愁是一座桥梁
我去那头/你来这头
余光中回家台湾问题的由来“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第一次回家统一台湾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展望台湾问题)本节课知识构建离开家乡香港、澳门的回归(实践)第二次回家第三次回家1.中国政府开始宣布采取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是在( )
A.《告台湾同胞书》中
B.《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方针政策》
C.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谈的话
D.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2.邓小平在1984年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上述观点表明( )
A.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C.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D.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3.(2002年浙江会考题)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首次得到成功运用是在解决
(A)香港问题上 (B)澳门问题上
(C)台湾问题上 (D)经济特区问题上
4.1979年,全国人大宣布的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改善,表现在?????①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等岛屿?②美国断绝与台湾外交关系,遏制了台独势力?③两岸相互投资设厂?④台湾当局对“三通”的限制逐渐放宽?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