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2课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历史高中必修一第12课 鸦片战争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1-06 08:4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鸦片战争》说课教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鸦片战争》,下面我从教材、目标、过程和效果四大方面说一下这节课的教学。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鸦片战争》是岳麓版(必修Ⅰ)《政治文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程》第四单元第一课内容,也是《课程标准》专题四“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的开篇章。《课程标准》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基于本册教材“政治文明历程”的主题,本课的着眼点注重认识西方侵略对我国政体的外部性冲击,特别是战败对近代中国政局的影响。
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巨大,它是近代中国百年耻辱的开始,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所以,本课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2、本课特点及重点、难点
这一课教材内容,是把两次鸦片战争集中叙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鸦片战争”的课题容易使学生迷惑,我在教学中拟为“从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另外,为区别初中历史教学,本课侧重点应淡化战争过程,重在理论分析和历史启迪,尤其应补充较多的历史史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科素养。
基于以上考虑本课重点应是:对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及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探讨。
难点应是:如何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二、目标分析
(一)学情方面
有关两次鸦片战争,初中时学生已经学过。但经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前了解,学生只知道诸如林则徐、虎门销烟、火烧圆明园、中国战败等简略的史实。至于,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及历史必然性、中国战败的深层原因及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等,学生并不明了。这样教学目标的设计就有一个大致的轮廓。据此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用可量化、可观察的行为动词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准确记忆三大条约的名称、时间及内容。
(2)、通过对战前中英双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力之比较,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探讨鸦片战争的危害并比较战争前后的变化,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
(3)培养读图、识图能力和分析引文、材料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历史学习,体验愤怒之余的沉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崇敬之后的追慕。诸如清政府腐败、列强的野蛮,莫不让人愤慨;林则徐为代表的爱国军民的浴血抗战,莫不让人敬仰。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爱国热情 。
基于以上目标,我运用如下
(三)学法教法:
1、借助多媒体,运用历史学习三步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解—理解—见解”,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并教给学生快速阅读、精读细读、圈点划批、对照比较等历史文本阅读法。
2、运用影视资料、生动语言、图片文献,引领学生试图走进历史、感同身受。
3、历史讨论法、历史比较法。
三、过程分析
1、新课导入:
多媒体出示标题“炮口下的震撼——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鸦片战争到第二次鸦片战争”,附加文字:(谢晋导演《鸦片战争》的片首字幕)“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屈辱的历史”。播放背景音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老师抒情独白导入:大家可知道,百年前我们的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是什么样的?那是个风雨如磐、万马齐喑的年代。一次次的列强侵略战争,一条条的不平等条约,像是一个个噩梦笼罩在国人心头。今天,做一位真正站立起来的中国人,我们冷静理智地去审视那段沧桑的历史,就是为了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让民族实现伟大的复兴。今天,我们就学习研究两次鸦片战争。
2、历史学习第一步——“了解”:主要是了解重要的历史史实和基本的历史线索,其思维要求是记忆和梳理,学习过程主要体现为自主学习。
快速阅读,通览全书,梳理出本课主要的历史大事,完成知识目标1
3、历史学习第二步——“理解”: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其思维主要是概括和分析,学习过程主要体现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多媒体出示“理解之一”: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合鸦片战争前夕中英双方对比,说明鸦片战争的爆发为何是不可避免?有人认为:鸦片战争“纯粹是林则徐偏激的禁烟运动激化了中外民族矛盾所致。”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若林则徐不禁烟,战争是否可避免,为什么?
这个问题是本课的重点,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师先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史料,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解决问题。老师要指导学生弄清“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辩证关系,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及其必然性。
○材料一:播放影视片断, “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 大约1分半钟:
设问:看了影片,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让学生形象直观感受到工业革命后,英国咄咄逼人的对外扩张,而清政府依然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材料二:“山雨欲来风满楼”
说明清政府面临西方列强频频扣关入侵的威胁.
○材料三:引用龚自珍(792-1841)的《巳亥杂诗》,让学生说明晚清衰世,危机四伏。
○材料四:一组近代中国人吸食鸦片的照片以及鸦片贸易激增表
○材料五:鸦片战争前夕的中英形势对照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战前中英双方各方面比较,认识中国由闭关自守导致的社会落伍。设问:通过比较,你预测战争的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较为丰富的材料,让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全面而神入地感受到东西方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而战争的结局可以预料。最后让学生得出结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 ,而虎门销烟不过是直接原因,导火线而已。
多媒体出示“理解之二”: 鸦片战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失败原因的探究: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假如统治者决策正确,用人得当,军队训练有素,清政府能否打赢这场战争?(讨论)
这个问题也是本课重点,但由于前面已经进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大量的铺垫,估计学生有话可说,结论无误。但也许还有学生认为,若“统治者决策正确,用人得当,军队训练有素”,战争有可能取胜。老师就应引导学生分析:单纯“落后”,若众志成城,是有取胜的可能,可是清政府除“落后”还“腐败”,而政治的腐败必然导致军事上的失败。补充材料,深入说明战争爆发和结局的必然性。
另外,要引导学生形成用规范的历史术语表述历史问题的习惯,如客观原因、主观原因、根本原因
多媒体出示“理解之三”:结合《南京条约》内容,对比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社会巨变,说明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然后出示两个表格
○表一:《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表二: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历史巨变(内容包括社会性质、国家主权、经济结构、主要矛盾、对外关系、国际地位等的巨变)
设计说明:这是本课中的难点,老师通过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作上述两张表格帮学生分析比较,明确《南京条约》的危害,明了战前战后的中国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还要利用黑板副板书讲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概念,从而让学生真正理解“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多媒体出示“理解之四”:鸦片战争的尘埃 ( http: / / www.21cnjy.com )尚未落定,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火又起,这是为什么?通过阅读历史地图,为何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设计说明:这个问题,既不是本课的重点,也不属于难点。但为以后学习做铺垫。
播放《火烧圆明园》影视片段认识列强的野蛮行经
4、历史学习第三步——“见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从历史中获得有益的启迪,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神入历史,感悟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动机和意图。其学习方式为开放式的探究学习。
“见解之一”:鸦片战争既开启了近代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百年沧桑,也开启了近代中国的百年奋进,从历史的迷雾中走出来,通过剖析战争失败的原因,从鸦片战争的屈辱中痛定思痛,你有何启迪和思索?
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尽管有些说法已成定论,但让要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并进行评价和肯定。最后共同得出历史启迪:
“封闭导致落后”、“落后就会挨打”、“挨打应当思变”、“思变才能崛起”
“见解之二”:(课堂小辩论)有人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近代文明”,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说明理由
“见解之三”:(课下小论文即作业)感悟历史,走近英雄:
“民族脊梁,中华英魂”----走近林则徐(说说你心目中的林则徐)
学案上提供五则材料,课外拓展阅读,全方位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的感性地走进林则徐,让学生不只是感受到仇恨和屈辱,要多角度观照历史,从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身上感受不屈的民族精神,学习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世界眼光,这也体现本单元课标要求。
5、结语:从历史的迷雾中走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深切感受到:改革开放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国之路。我们要融入世界大潮,不断扩大开放,做一位“敢立潮头唱大风”的时代巨子。与导语在历史情感上应前后呼应并理性提升,
最后老师再把课文归理一下,让学生历史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习有章可循:并板书:一个标志、两场战争、三大条约、四个侵略者。这样的板书既简捷又能突出重点,学生便于掌握。
四、效果分析
“了解——理解——见解”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习“三步曲”,既是历史学习的方法、步骤,也是历史教学的目标,这也符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求。尤其重视“学习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水乳交融般地渗透学习过程其中,从而有效地彰显新课程的教育理念。其中“了解”的要求是准确无误,“理解”的要求是深刻全面,“见解”的要求是新颖独创。既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又让学生与现实相结合,使整节课的效果较好,双边活动也比较活跃。但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因学生准备不足等原因使效果大打折扣,创新能力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