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一)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教材分析
本课第一目“废井田,开阡陌”,讲井田制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地私有制的过渡,重点交待了土地私有制产生的过程。第二目“多种形式的土地所有制”,讲战国以来在中国延续了 2 000多年的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土地所有制形式及其各自在古代演变的情况,重点交待了土地兼并以及由此引发的历朝政策调整问题。第三目“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讲租佃关系的产生、发展,重点讲述了宋代以来的租佃关系逐步发展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以及这种形式下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对整个社会发展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发展的一般情况,了解古代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变化,土地的经营方式的变化,土地兼并问题
2、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适当引导,理清古代土地制度的几种形态。
材料分析,合作探究,使学生真正理解井田制瓦解的深刻背景。
角色扮演,体会土地兼并所带来的危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决定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在此基础上了解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基本的生活状况,从而深化对中国国情的了解。
(四)知识结构:
(五)教学设计:
教学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家在农村,对土地非常熟悉。我想问一个问题:你知道你们家的土地的性质是私有的还是公有的?那么我国古代也是实行这样的土地所有制吗?用幻灯片打出“田”“井”两个汉字的甲骨文写法。导入古代的土地制度。 我们国家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制,农民家的土地都是属于公有性质的。
土 地 私 有 制 的 逐 步 确 立 土 地 私 有 制 的 逐 步 确 立 首先组织学生迅速浏览教材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目的内容,思考问题: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展示图片及材料 设问 从上面的图片和材料中可以看出井田制有什么特点呢?应该是什么性质的土地制度?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当时奴隶们在“公田”是怎样劳作的吗?由井田制的特点可以看出井田制和当时西周的哪项制度是密不可分的呢?教师总结过渡:由此可见,经济上的井田制和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上的分封制是密不可分的,从而共同促成了西周文明的繁荣。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时期井田制开始走向崩溃。一方面表现为大量“公田”被抛荒,另一方面则是部分“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结合春秋时期的社会大背景,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就使得一家一户的个体农耕成为可能,所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面对这样的形势,当时的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了呢?产生了什么样的实际效果?展示图片 中国古代的改革家管仲与商鞅教师介绍 管仲与商鞅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改革家,他们能够敏锐的观察到当时社会的发展大势,从而顺应历史潮流,进行一番有作为的改革,从而推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到了战国时期,井田制已经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原始社会实行土地公有制;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春秋以后,井田制逐步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建立起来。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公有,由周王将全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公田”实际上为贵族占有,“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井田制实际上是贵族土地所有制。 奴隶们集体劳作,实行大规模简单协作。西周的分封制。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生产力水平提高。春秋时期,各国为刺激生产积极性、扩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剥削量,先后进行税制改革,这些改革在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的私有权,加速井田制的瓦解。如管仲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措施,鲁国实行“初税亩”。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实行变法,其中以商鞅变法效果最好,从而以法令的形式废除了井田制,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过渡 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其中哪种占主要地位?
多 种 形 式 的 土 地 所 有 制 展示材料: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 食货志》设问:土地兼并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危害?(土地兼并会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利益?)教师总结:地主通过土地买卖的方式进行土地兼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且这是一种合法的形式,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以只要封建土地私有制不被废除,土地兼并的问题就得不到根本的解决。所以封建社会的土地兼并的趋势是愈演愈烈、不可遏制。土地兼并的直接后果是大量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耕农丧失土地,经济状况恶化,从而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由于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又会导致政府财政收入的减少,地主阶级的势力的膨胀又会对封建中央集权构成威胁,影响到国家的统一和稳定。面对这样的危害,历代封建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施了呢?那么这些相关的措施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呢? 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和自耕农私有土地。其中地主私有土地占主要地位。农民、地主和封建政府。组织课堂表演 全班学生分为三组,分别扮演其中的三个角色,相互讨论体会土地兼并给他们带来的利害得失,最后请三方代表进行表演。统治者常采取“均田”、“ ( http: / / www.21cnjy.com )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如485年,北魏颁布均田令。隋代至唐初,均田制的具体内容虽有所调整,但基本精神不变。不能,因为这些措施并没有改变封建土地私有制,因而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过渡 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广大农民又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呢?他们又是如何生存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导入下一个标题)
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随着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的加剧,很多自耕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纷纷破产,租佃制逐渐发展起来,到明清时期普及到全国。那么,租佃制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展示材料:材料1:“农无田者,受田于人,名为佃户;无力受田者,名为雇工。”材料2:明代地契材料3:“……又人稠地密,不易得田,故贫者赁田以耕,亦其势也。” -----张履祥《补农书·总论》租佃制的普及与土地兼并之间应该是什么样的关系呢?在租佃制下,农民和地主之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教师总结 很显然,租佃制下农民与地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系比起田庄制下的劳动者与田庄主之间的关系要明显松弛了,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了,这一方面是古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同时也是社会文明发展和进步的表现。探究 :如何看待明清时期租佃制的普及?教师总结:租佃制下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为提高,促进了明清时期农业的发展。同时,农民的生产自主权也大为提高,他们不仅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权力,而且在支配产品方面也获得了适当的发言权,甚至能和市场发生联系,这样就促进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历程:战国时期产生,汉代时比较普遍,宋代时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到全国。土地兼并愈演愈烈的趋势加剧了租佃制的普及。农民租种地主的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的地租。地主与佃农通过租佃契约形成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学生讨论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中国古代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地制度发展和演变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更加深了我们对我国古代历史的认识,在漫长的中国古代社会中,经济的逐步发展和人民不断的反抗斗争一步步推动着历史的前进和文明的进步。
复习巩固 1.“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该诗反映了奴隶社会何种社会制度(): A.分封制和井田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和宗法制 D.宗法制与井田制2.从西周时期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士”到战国时代的“废井田,开阡陌”,所反映的是():A.周王室的衰弱 B.井田制的破坏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诸侯的强大3.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这一税制改革(): ( )A.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B. 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C.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 D.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4.《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句话的实质问题是 (): 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B.私田开垦越来越多 C.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 5.明朝政府多次在全国丈量土地,编制鱼鳞图册(因图册上所绘土地方位若鱼鳞,故名鱼鳞图册),其目的不包括();A.确定土地所有权 B.掌握全国的耕地数目 C.保证田赋足额征收 D.限制土地兼并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 ― 《 诗经 · 小雅 · 北山 》 材料二:有淳萎篓,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 一 《 诗经 · 小雅 · 大田 》 材料三: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于叔鱼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求直(按:即使自己在争讼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 ― 《 国语 · 晋语九 》 材料四:季孙欲以田赋(按:按田地收取地租) , 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日:“丘不识也。”一一 《 左传 · 哀公十一年 》 请回答: ( 1 )材料一反映什么制度?从材料中可看出这种土地制度有何特点? ( 2 )根据材料二,说明井田制的内容( 3 )材料三说明了这一时期土地关系变化中的什么问题?( 4 )材料四表明了什么问题? ( 5 )以上材料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发展趋势? 答案:1、A 2、C 3、C 4、A 5、D6、答案:( l )材料一反映的是井田制。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度的特点是一切土地归周王私有。 ( 2 )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前者是井田中央一区的土地,被贵族占有,后者是四周的土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 3 )材料三说明当时土地所有权的争夺十分普遍,表明井田制遭到严重破坏。 ( 4 )表明出现了地租这一新的剥削方式,反映了封建剥削关系的产生。 ( 5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课后作业 课后延伸:谈谈我国现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吸收了古代哪些土地制度政策的基础上的创举。
含义:
发展: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
影响:
井田制特点
废井田,开阡陌
井田制废除
土地私有制确立
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
土地私有的形式
土地兼并及均田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