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知识清单及练习(含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古代诗歌知识清单及练习(含答案) 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7 16:3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诗歌知识清单及练习
品味词句
1.炼动词。使描绘的人或物更形象、生动、准确。
2.炼形容词。使句子更形象、富于表现力。
3.炼虚词。可活跃情韵,开合呼应,化板滞流动。
4.炼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5.炼数量词。有助于渲染气氛、描景状物,表情达意、说明事理,使语言富于表现力。
答题格式
“XX”(字/词)在句中是……意思,(词、句子)运用了……的手法。
表现了……的特点\品格\事件。
3.表达了……的情感。
4.在结构上起………作用。
把握主旨
抓标题。一首诗(词)的标题往往是这首诗(词)的核心,或概括其主要内容,或暗示其感情基调,或表明其体裁,可帮助我们理解诗(词)的主题及作者的情感。有些诗(词)的标题就直接揭示了诗(词)的主旨。
2.找“诗(词)眼”。一首诗(词),总有一两个表现情感主旨的词句,即“诗(词)眼”。
3.析意象。意象即诗(词)中带有主观感彩的景和物,如杨柳表示送别怀远,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松柏表示坚忍、正直,梧桐表示凄凉悲伤,荷花和竹子寓意高洁,猿鸣和杜鹃啼渲染凄凉和哀伤,羌笛和烽烟代表思乡和战争……抓住这些意象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联背景。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思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其情感,这时要借助作者的个人经历、作品的写作背景来理解作者的情感。
答题格式
这首诗(词)描绘了……的景物\(对象……的事情),营造了一种……的氛围,表达(抒发)了诗(词)人……的思想感情。
描绘画面
找出所描写的事物。找名词,要找全。
2.找出事物的修饰语。以形容词为主,要准确。
3.连词成句,描述景物。加上修饰语和其他句子成分。
展开联想,丰富句子。用生动、富有艺术美感的语言丰富句子。
答题格式
长版本(描述画面内容)、短版本(形容词+图画名)
语言风格
常见语言风格: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简练生动、婉约缠绵、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慷慨悲凉、豪迈飘逸、低沉婉约……
答题格式
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指出意境和作者的感情。
意象
月亮:思乡、真挚的友谊;
杜鹃鸟: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
松树:高洁、坚贞;
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
鹧鸪鸟: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蝉:伤感、高洁之士;
梧桐:凄凉悲伤;
鸿雁: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感;
浮云:在外漂泊的游子;
丁香:愁思或情结;
菊花:坚强、清高、冰清玉洁、超凡脱俗;
梅花: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松柏;坚贞不屈、孤直坚强;
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忠贞、有节操;
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之情;
草木: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感慨;
冰雪:心志忠贞、品格高尚;
写作手法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作者将想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或物中,通过描写景或物抒发感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含蓄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极强的感染力。
示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借景抒情,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恶劣天气,渲染了阴沉黑暗的气氛,表现了诗人黯然悲惨的心境。(八年级下册)
寓情于景:作者将感情融于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使诗歌的情感含蓄、耐人寻味。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两句寓情于景,以悲景衬离情,表达了对友人旅途艰辛的关怀之情。(七年级上册)
托物言志:作者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起兴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或人格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通过描写的事物间接表现主题和情感,含蓄隽永。
示例:《己亥杂诗》(其五)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以“落红”自喻,以落红护花生动形象地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不忘报国的情怀。(七年级下册)
直抒胸臆: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真切自然,感情浓烈,能够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示例:《钱塘湖春行》中“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运用直抒胸臆的手法,直接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早春之景的喜爱。
渲染:指对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铺叙、形容或烘托,以营造氛围、突出形象、深化主题。
示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胡琴琵琶与羌笛”用具有西域特色的乐器渲染出送别宴饮时的场景和氛围。(九年级下册)
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事物,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使诗歌立意高远,含蓄深刻,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示例:《无题》中用“春蚕丝”象征“情思”,“蜡泪”象征“相思之泪”,表现了诗人对感情的至死不渝。(九年级上册)
衬托: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艺术手法。常见的有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等。能突出或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示例:《望岳》中“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登上绝顶放眼四望所看到的景象,以“众山小”衬托出泰山的高大,表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七年级下册)
虚实结合:虚与实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转化,从而大大丰富了诗歌中的意象,开拓了诗歌的意境,可以使诗歌更力生动,为读者提供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示例:《观沧海》中的“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是正面写大海,属于实写;“日月之行,若出其里”是诗人的想象,属于虚写。(七年级上册)
烘托
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示例:《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沙”,用两个“笼”字渲染出一种朦胧凄凉的气氛,从中流露出诗人迷茫苦闷的心情,这是非常典型的烘托手法。(七年级下册)
动静结合: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使诗歌更生动、鲜活,富有感染力。
示例:《天净沙 秋思》静景与动景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互映衬,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七年级上册)
修辞手法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等有意夸大或缩小。突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示例:《春望》中“家书抵万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体现了家书的珍贵和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八年级上册)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将物当作人来写。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示例:《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主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九年级下册)
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语言文字上同义、同形或同音的关系,使一句话关涉两件事。使语言表达含蓄,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示例:
《过零丁洋》中“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句运用双关的修辞手法,概括了诗人两次难忘了的经历,巧借地名的险恶写出形势的险峻和个人境况的危苦。(九年级下册)
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对应或相近、相同的意思。增强节奏感,使诗句更加朗朗上口。
示例:《游山西村》中“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运用对偶,写了热闹的乡俗民事。(七年级下册)
用典: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词句,使诗歌含蓄隽永,增强感染力。
示例:《雁门太守行》中“报君黄金台上意”引用“黄金台”的典故,表达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决心。(八年级上册)
设问: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自问自答。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使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诗歌起波澜,有变化,并引起下文。
示例:《望岳》中“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来了”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统领全诗,在自问自答中不仅体现了诗人见到泰山的喜悦和兴奋之情,也突出了泰山高大、秀丽的特点。(七年级下册)
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特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甲是本体,乙是喻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人物或事物的特点。
示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运用“沉舟”“病树”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已。(九年级上册)
巩固练习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苏武
李白
苏武①在匈奴,十年持汉节②。
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③。
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④。
渴饮月窟⑤冰,饥餐天上雪。
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⑥别。
泣把李陵⑦衣,相看泪成血。
【注释】①苏武:西汉时期杰出的外交家,民族英雄。②十年持汉节:“十年”指苏武被扣押在匈奴前后共十九年,“汉节”指表示汉朝使节身份的符节。③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上林”指上林苑,汉武帝时修建的御苑:“书札”指书信:西汉朝廷假借在上林苑收到了苏武的白雁传书,以此要求匈奴放还苏武等人。④绝:毫无希望。⑤月窟:指极寒之地。⑥河梁:桥梁。⑦李陵:西汉名将,出击匈奴时战败投降;曾劝苏武投降,没有成功。
下面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写苏武被扣押匈奴十九年,始终不辱使命。表现了苏武坚定不移、矢志不渝的民族气节。
B.“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写苏武找到了和家人联系的方法并经常“白雁传书”。不仅体现了苏武行事之周全,也表达出他思乡之迫切。
C.“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描绘了环境和天气的恶劣,写出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
D.“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写出归途之遥远,同时也表达出苏武对生活多年的漠北产生了依依不舍的情感。
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西江月·黄陵庙①
张孝祥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朝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③,准拟④岳阳楼上。
【注】①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②波神:水神。③霓裳:唐代名曲。④准拟:准定。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载一船明月”中“载”字将月光具象化,形象地描绘出月下行舟的浪漫情景。
B.“平铺千里秋江”与《岳阳楼记》中“浩浩汤汤,横无际涯”都创造出开阔的意境。
C.“斜阳”与马致远笔下“夕阳西下”中的“夕阳”,都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D.“水晶宫里奏霓裳”,涛声悦耳如奏名曲,生动的比喻表现出词人丰富的想象力。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浩气吟(其三)
(明)瞿式耜①
正襟危坐待天光,两鬓依然劲似霜。
愿仰须臾阶下鬼,何愁慷慨殿中狂。
须知搒辱②神无变,旋③与衣冠④语益庄。
莫笑老夫轻一死,汗青留取姓名香。
注释:①瞿式耜(sì):明末反清将领,被清军俘虏,最终被害。②搒(péng)辱:拷打侮辱。③旋:指回到牢房。④衣冠:指有正义感有道德的人。
3.下列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劲似霜”运用比喻,写出诗人的年迈,“劲”字表现诗人誓把牢底坐穿的决心。
B.“阶下鬼”一词写出诗人已抱定必死的决心,无论如何严刑拷打,神色始终不变。
C.尾联化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诗人要垂名史册的愿望。
D.全诗激扬澎湃,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愤懑之情,与读者情感上产生强烈的共鸣。
4.“殿中狂”“语益庄”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态度?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展现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5.阅读“宋韵在古诗”分类梳理活动中收集到的《春早得雨》,完成探究。
春早得雨
【宋】陆游
稻陂方渴雨,蚕箔①却忧寒。
更有难知处,朱门惜牡丹。
【注释】①蚕箔:养蚕的器具,俗称蚕帘。这里指代蚕。
:“朱门”指代①________,杜甫有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因为“②________”,他们似乎不喜欢下雨。 :从“稻陂”“蚕箔”可见,诗歌还描写了另一个群体:③________。“稻陂方渴雨,蚕箔却忧寒”一句,可借鉴白居易《卖炭翁》中写卖炭翁矛盾心理的“④________,________”句解读。 :《春早得雨》应该归到情趣、情怀、哲理哪一类呢?结合词句简要阐述一下吧。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调歌头·盟鸥
辛弃疾
带湖①吾甚爱,千丈翠奁②开。先生③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废沼荒丘畴昔④ ,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释]①带湖:在今江西上饶。②翠奁(lián):绿色镜匣。③先生:作者自称。④畴昔:以往。
作者“甚爱”的带湖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
7.有人认为,全词表面上用笔轻松,与“愁”字无涉,实则“识尽愁滋味”后“欲说还休”。你是否赞同?请结合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离亭燕 张昇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获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释:①张昇(992—1077)字杲卿,一生经历了北宋由真宗到神宗国运渐衰的过程,这首词是他辞官退居金陵(南京)后所作。离亭燕,词牌名。②低亚:低垂。
8.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写景怀古词,写作者退居金陵后登高楼所见,由眼前之景引发思考与感慨。
B.首句点明季节,不同于一般诗词写秋的萧瑟,而是写出美丽如画又恣意洒脱的秋景。
C.上阕中“浸”字写出长江水天相接的景致,接着描写了晴空澄澈、江波潋滟的画面。
D.下阕从远望天际到近看酒家,六朝变迁成为“闲话”,含蓄批评世人不关心国事。
护生吟 宋 陆游
飞来山鸟语惺忪①,却是幽人半睡中。
野竹成阴无弹射,不妨同享北窗风。
示小厮 宋 陆游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难伸。
设身处地扪心想,谁肯将刀割自身?
注:①惺忪:形容声音轻快悦耳。
9.“鸟”在两首诗中均是主要意象,请分析“鸟”意蕴的不同。
10.请判断两首诗最能体现以下哪种思想?并简述理由。
A.道家:逍遥 B.佛家;慈悲
答案
1.A (B.“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意思是他利用白色大雁传信息,飞到了汉武帝的上林苑。再结合注释“西汉朝廷假借在上林苑收到了苏武的白雁传书,以此要求匈奴放还苏武等人”可知,“苏武找到了和家人联系的方法并经常‘白雁传书’”错误;
C.“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意思是渴了就饮用寒冷的冰窖水,饿了就食用天上的飘雪。是写苏武的艰苦,“写出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错误;
D.“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意思是终于在汉武帝的关怀下,苏武可以从遥远的漠北回归长安了,他和李陵临河诀别,怆恻心欲绝。是写和李陵的依依不舍,“表达出苏武对生活多年的漠北产生了依依不舍的情感”错误。)
2.C (C.有误,“都寄托着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说法错误。词中的“斜阳”表达的是一种轻松、愉悦之意,马致远的“夕阳”才有思乡之情。)
3.D (“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愤懑之情”表述错误。根据颈联“须知搒辱神无变,旋与衣冠语益庄”和尾联“莫笑老夫轻一死,汗青留取姓名香”分析,诗句的意思是任凭敌人的拷打侮辱,却神色不变,回到牢房与衣冠之士谈论复国,不要笑话老夫把生死看的很淡,我以文天祥为榜样,愿意牺牲自己在青史中留下自己的姓名。此处表达了自己视死如归,舍身报国的态度。)
4.对敌人,鄙视辱骂;对坚贞不屈者,非常敬重;塑造了一位舍生忘死、英勇无畏、以身报国的爱国诗人。
5① 豪门贵族(富人、权贵等)
②(惜)牡丹
③劳动人民(农民、百姓、穷人等)
④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⑤示例1:陆游写了穷人和富人对雨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表现了他的“悯农”情怀,暗含对豪门贵族的批评。所以应归入“情怀”类。示例2:陆游写了穷人和富人对雨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揭示出一种哲理: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因不同原因会有不同的立场(态度)。所以应归入“哲理”类。示例3:陆游写了穷人和富人对雨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暗含对豪门贵族的批评,也揭示出一种哲理: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因不同原因会有不同的立场(态度)。所以既可归入“情怀”类,也可归入“哲理”类。
6.“千丈”极言带湖广阔浩大;“翠奁开”湖水平静、清澈翠绿;有鸥鸟飞来,环境优美。
7.赞同。(1)先生杖屦无事,看似清闲,实则不得重用,壮志难酬。一日走千回,虽有对带湖风景的喜爱,但也是为了消除胸中积闷。(2)与鸥鹭结盟“莫相猜”,实则自己在朝堂被猜忌排挤,内心孤独苦闷。收复失地的报复不被理解。(3)对“畴昔”与“今夜”的对比与对“人世欢哀”的感慨实则反映出内心寄情山水与忧虑国事的矛盾;(4)杨柳更须栽,表面写隐居生活的惬意,陶醉于田园生活,虽有对生活的热爱,但更多是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抑郁悲愤的排遣之语。
示例二:不赞同。(1)全词表达了作者隐居带湖时获得了短暂的欢乐。“带湖吾甚爱”诗人因带湖美景获得片刻安慰、暂时摆脱了愁绪。(2)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他对生活寄托的无限深情与热爱。
8.D(作者以自身的感觉写视觉,使用拟人的修辞(“寒日无言”实为词人无言),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词人面对国运的衰败极其担忧与无奈的孤寂之情。)
9.《护生吟》中,“山鸟”叫声轻快悦耳,和睡梦中人同窗临风,写出了“鸟”的悠然自得;
《示小厮》写“鸟”因人贪图味道而被残忍杀害,写了“鸟”的悲惨痛苦的不幸遭遇。一幸运,一悲惨,写出了“鸟”的不同命运。
10.B(最能体现陆诗具慈悲胸怀理由:《护生吟》抒写人和小动物共同休憩,和谐共处;《示小厮》希望平凡人发慈悲心,不伤害小生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