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下科学期中专题11 土壤与空气保护(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八下科学期中专题11 土壤与空气保护(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16.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26 10:1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八下科学专题11 土壤与空气保护
1.取少量土壤浸出液,过滤,将收集的滤液蒸干,观察到蒸发皿内有白色残留物,说明土壤中含有(  )
A.空气 B.水分 C.无机盐 D.有机物
2.土壤中除了土壤生物外,还含有非生命物质。此实验可验证土壤具有的成分是(  )
A.空气 B.水分 C.无机盐 D.有机物
3.取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土壤变黑有焦味,且质量减小。则说明土壤中含有(  )
A.空气 B.水 C.无机盐 D.有机物
4.在做“土壤中是否含有有机物”的实验中,使用干燥的土壤主要是为了(  )
A.保证土壤中存在生物 B.防止有机质流失
C.使有机物能快速燃烧 D.避免水分对实验现象干扰
5.在研究土壤成分的过程中,兴趣小组同学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其中能说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是(  )
A. B. C. D.
6.玉米等旱地作物适宜在较干燥的土壤中生长。如果种植在湿润的土壤中,因水分比例过大,将导致植物的根不能正常呼吸而腐烂,俗称“霉根”。在下列土壤中种植玉米,最有可能导致“霉根”而死亡的是(  )
A.砂土类土壤 B.壤土类土壤 C.黏土类土壤 D.三类土壤的效果一样
7.花生是独有的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植物。花生在传粉后,雌蕊的子房柄伸长弯向地面,钻到地下4~5厘米处,在黑暗中,子房才能发育成熟,形成花生,正因为花生有这种地上开花,花落后在地下结果的特性,所以人们又称它为“落花生”,根据它的这一特殊性,花生适合生活的土壤是(  )
A. B. C. D.以上三者均可
8.教室里的课桌主要是用木本植物茎的木质部做成的,这些木材中的物质最终来源于(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
C.大气中的氧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9.下列关于土壤与植物生长关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性状要求不一样
B.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足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C.配制土壤时应以植物的种类、生理等特征为依据
D.因为黏土类土壤保肥性能好,所以生活在黏土类土壤中的植物所需肥料少
10.下列各项农业生产措施中,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大量使用农药 B.将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C.实行稻草还田 D.将废旧电池深埋于土壤中
11.某同学对“红土壤”和“黑土壤”觉得好奇,“红土壤”和“黑土壤”除了颜色不同,其他性状是否还有不同?他作了很多假设,并用实验一一验证。如下图是他做的实验(铁块、红土、黑土体积相同,加水至刚好浸没)。
(1)该实验想验证的假设是    。
(2)该实验通过比较加入的     来验证。
12.如图是三种土壤的模型,请指出保肥性能最强的是    ;最适宜耕种的是(填序号)    。
13.根据表中土壤颗粒的分类情况,回答问题。
(1)从池塘底部清理出的淤泥,黏粒含量多,保水性     (选填“好”或“差”)。
(2)如图“桃蛋”是一种多肉植物,它喜欢温暖、干燥、光照充足的环境;它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生长。则种植“桃蛋”的土壤中应含有较多的     (选填“砂粒”、“粉砂粒”或“黏粒”)。
名称 直径(毫米)
砂粒 2.0~0.02
粉砂粒 0.02~0.002
黏粒 <0.002
14.如图是三种土壤的模型,请指出保肥性能最强的是    ;通气性能最好的是    ;最适宜耕种的是    。(填序号)土壤中的    多集中在表层,它在土壤中含量并不高,却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
15.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三个装置探究土壤保水性。a中砂粒体积是b中的一半,c中黏粒体积和b中砂粒体积相同,在三个装置中分别倒入半杯水,在相同的时间内渗出的水量如图所示(三个锥形瓶完全一样)。
请回答:
(1)若图中所示的渗水量有一个是错误的,那么最有可能错误的是    (填字母)。
A.a装置 B.b装置 C.c装置 D.三个装置都没有错
(2)根据    的实验现象,可以验证砂粒的透水性比黏粒强。
16.小华、小英、小美、小明进行“影响土壤侵蚀因素”的探究实验。下表是他们的实验情况与结果。
姓名实验编号变量 小美 小华 小英 小明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水的流量 大 小 大 小 小 小 小 小
土壤坡度 小 小 大 大 小 小 大 小
有无植物 无 无 无 有 无 有 无 无
结果 土壤被侵蚀情况 明显 不明显 明显 不明显 明显 不明显 明显 不明显
小美要探究的是什么问题(  )
A.水的流量大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B.土壤坡度不同,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C.有无植物生长,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D.土壤种类不同,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17.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必须依赖于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你认为下列人类活动最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是(  )
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
B.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了玉米与大豆的套种
C.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
D.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的措施
18.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  )
A.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B.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C.砂粒少,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D.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19.下列土壤中最容易保留水分的土壤是(  )
A.通气性能很强,空隙较大,透水性能强
B.通气性能弱,空隙很小,透水性能差
C.通气性能一般,空隙大小一般,透水性能不是很差
D.上述三种都可以
20.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在海南文昌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此次登月,“嫦娥五号”带回了2000克月球土壤。根据月球的状况推断,月球土壤中一定含有(  )
A.矿物质 B.水 C.微生物 D.腐殖质
21.如图为研究土壤成分的两个实验,下列对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目的是利于热气排出试管外
B.图甲实验试管壁出现小水珠,说明土壤中存在水分
C.图乙实验加热新鲜土壤后质量减小,说明土壤中存在有机物
D.证明土壤中是否含有无机盐只能使用图乙实验后的土壤
22.小科对小红带回的一块“红土”和一块“黑土”很好奇,“红土”与“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做了如图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  )
A.有机物含量 B.空气体积分数
C.水分含量 D.无机盐含量
23.下列关于“研究土壤中有哪些非生命物质”的实验中,其操作或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水”时,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必须要略向下倾斜
B.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时,用于制取土壤浸出液的水必须是蒸馏水
C.在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时,向盛有土壤的烧杯中加水,有气泡冒出
D.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时,所采用的土壤必须是新鲜湿润的土壤
24.温州许多山地的土壤因富含氧化铁而呈红色,俗称“红土”。小明用两种方法对红土的性状进行研究。
(1)方法一:取一定量红土,加少量水,用手搓一搓。根据现象小明认为红土保水性能较好,但通气性能较差,则小明看到的现象是图甲中的    (选填“A”或“B”)。
(2)方法二:如图乙,取边长均为a的立方体铁块和红土块,分别放入相同的烧杯中,加水至恰好浸没铁块和红土块,若C烧杯用水体积为V1,D烧杯用水体积为V2,则红土中空气体积分数可表示为    。(用相关字母表示)
25.水稻是我市主要的粮食作物。它适合在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的土壤中生长。
(1)下列模型表示的各类土壤,其中比较适宜种植水稻的是    (填写字母)。
(2)水稻的根对水分的吸收、运输与细胞液及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关,图中箭头表示水分渗透的方向,由此可判断①、②、③三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填写数字)
26.我国西北某盐碱地,土壤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盐,农作物因失水难以生存。在科研人员指导下,实现了在盐碱地上种植水稻,且亩产超过500千克。
材料一:盐碱地土壤和适宜普通水稻生长的土壤部分信息表
项目 盐分 pH
盐碱地土壤 0.6%~0.8% 8.2~9.6
适宜普通水稻生长的土壤 ≤0.5% 6~7.5
材料二:为了能在盐碱地种植水稻,在种植前采取如下措施:
①选种:将多个水稻品种的种子试种在盐碱地土壤上,经过多年逐代培育,选择成活率高、生长良好的品种来种植。
②改良盐碱地:将淡水灌溉到盐碱田地,浸泡约一周后将水排出;利用当地丰富的富含腐殖质的牛羊粪,并加入以酸性物质为主的盐碱调节剂,经发酵后,给盐碱田地适当施肥。
结合上述信息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实现在盐碱地种植水稻的措施作出解释。
27.某同学要在一块空地上种植作物,于是对这块空地的土壤酸碱度进行测定。
(1)在空地上确定 5~6 个位置进行取样测定土壤酸碱度图中三种取样位置设定合理的是    。
(2)将采集到的土样进行处理后,确定了空地土壤的 pH 约为 7。查阅资料,常见作物最适宜的是    。
作物 大蒜 丝瓜 茄子 沙枣
最适 pH 范围 5.6~6.0 6.0~6.5 6.8~7.3 8.0~8.7
28.长、宽、高分别是10厘米、10厘米、5厘米的铁块和土壤,分别放入大烧杯中注入水至浸没为止,往铁块烧杯中可加3个满量筒和图甲的水,往土壤中可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的水,请回答;
(1)为什么要用相同体积的铁块和土壤?
(2)同样体积铁块和土壤,为什么加入的水量不同?
(3)计算得到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大约为    。
29.土壤中含有空气、水、_____、_____等非生命物质之外,还含有土壤生物。土壤生物里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肉眼无法直接观察,但微生物也需要进行呼吸作用。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土壤中是否有微生物,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将题中所缺内容填写完整    、   ;
(2)实验刚开始时,装置A和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    ;
(3)经过一段时间后,预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现象可以证明泥土中含有微生物;
(4)我们研究土壤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土壤,下列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大量施用化肥 B.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C.实行稻草还田 D.将废弃农用地膜埋入土壤中
30.同学们学习了土壤的结构和类型后,发现不同的土壤渗水能力是不同的。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分小组进行了如下研究:
(1)实验中,第一小组在两个漏斗中应放入不同种类的土壤,除了浇水量相同外,还要控制相同的量是    。
(2)若通过实验得出砂土的渗水性能好的结论,那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实验时,有同学认为通过比较不同小组锥形瓶中水体积的多少,也能判断不同小组间所选用土壤的渗水能力,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一定可行?   (选填“是”或“否”)。
答案
1.解: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等。取少量土壤浸出液,过滤,将收集的滤液蒸干,观察到蒸发皿内留下了一些白色的粉状残留物无机物(无机盐),说明土壤中含有无机盐。
故选:C。
2.解:此实验可验证土壤中是否含有空气,往烧杯中倒入水,水分进入土壤缝隙,土壤中的空气被挤出来,形成气泡。
故选:A。
3.解:有机物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分解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水蒸气等物质,同时也会产生焦味和质量减小的现象。因此,如果取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细密的铁丝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到土壤变黑有焦味,且质量减小,就可以推断出土壤中含有机物。
故选:D。
4.解:有机物能够燃烧,加热干燥土壤时,土壤质量减小,能证明土壤中存在有机物。如果使用新鲜土壤,则土壤中的水分会蒸发,会对实验产生干扰,若要测定有机物的质量,则还会使测定结果偏小。可见D正确。
故选:D。
5.解:有机物能燃烧,若要验证土壤中含有有机物,可把土壤放在石棉网上加热,看是否能够燃烧。可见C正确。
故选:C。
6.则说明该类土壤中水含量较高,黏土类土壤是土壤中蓄水性最好的一类土壤。
故选:C。
7.解:A.矿物质颗粒含量最多,空气含量多,水的含量最少,符合砂质土特征,A错误;
B.矿物质颗粒含量较多,水的含量较多,空气含量较少,符合黏质土的特征,B错误;
C.矿物质颗粒含量最少,空气和水的含量较多,符合壤土的特征,C正确;
D.花生适宜的土壤条件应当是土层深厚、土质松暄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壤土或砂壤土,D错误。
故选:C。
8.解: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由题意可知,教室里的课桌主要是用木本植物做成的,这些木材中的物质构成主要来源于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而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有机物、空气中的氧气不参与有机物的制造,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9.解:A、不同的植物对土壤的性状要求不同,A正确。
B、植物的生长需要不断地从土壤中吸取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有机物需要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B正确。
C、配制土壤时必须了解植物对土壤的生态要求,应以植物的种类、生理等特征为依据,以保证盆栽植物的正常生长,C正确。
D、在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三中土壤中,壤土类土壤具有保水,保肥,通气,透光的特性,适合种植粮食和植物,D错误。
故选:D。
10.解:AB、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为节约水资源,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易造成土壤的污染,不利于保护土壤。
C、实行稻草还田,使土壤变得肥沃,有利于保护土壤。
D、电池中含有有毒的重金属,因此将废旧电池填埋土壤中会造成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不利于保护土壤。
故选:C。
11.解:(1)某同学对“红土壤”和“黑土壤”觉得好奇,并提出了相应的问题为:“红土壤”和“黑土壤”除了颜色不同,其他性状是否还有不同?所以该实验想验证的假设是红土壤”和“黑土壤”除了颜色不同,其他性状还有不同或红土壤”和“黑土壤”除了颜色不同,其他性状都相同。
(2)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和分析可知:该实验通过比较加入的水量来验证两种土壤内的空气质量分数。
故答案为:(1)红土壤”和“黑土壤”除了颜色不同,其他性状还有不同(或红土壤”和“黑土壤”除了颜色不同,其他性状都相同)
(2)水量
12.解:图A中的矿物质颗粒较多,可见保肥性能最强。图B壤土有机质含量高,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所以最适宜耕种的是B。
故答案为:A;B。
13.解:(1)从池塘底部清理出的淤泥,主要由非常小的(<2um)硅酸铝盐颗粒组成,是含沙粒很少、黏粒含量多,具有可塑性和黏性的土壤,所以保水性较好。
(2)“桃蛋”是一种多肉植物,它喜欢温暖、干燥、光照充足的环境:它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生长。据表中数据可见:“桃蛋”适于生活在砂粒较多的土壤中,这种土壤透气性能好。
故答案为:
(1)好;
(2)砂粒。
14.解:图A中的矿物质颗粒较多,属于黏土土壤,可见保肥性能最强。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图B属于壤土土壤。据扇形图可见:C土质的通气性能最好,属于沙土土壤。土壤有机质多集中在表层,虽然它在土壤中的含量并不高,但却直接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展。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在微生物分解作用下,能够释放以氮素为主的养分,供植物吸收,同时放出二氧化碳,加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通常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故答案为:A;C;B;有机质
15.解:(1)砂粒空隙越大,通气性和透水性越强,但保水性越差。黏粒黏粒空隙小,通气性能和透水性能差,因此在三个装置中分别倒入半杯水,在相同的时间内,c装置的渗出水量要少。故选C。
(2)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因此bc装置的土壤数量相等,可以比较砂粒和黏粒谁的透水性强。
故答案为:
(1)C
(2)bc
16.解: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其它量皆相同,并且是适宜的。根据表格信息可知,小美设计的甲乙两组实验对照,实验变量是水的流量的大小,其它条件均相同,因此小美要探究的是水的流量大小,对土壤侵蚀的影响。而小华、小英、小明三者设计的实验均有两个变量,不能形成对照实验。
故选:A。
17.解:A、在荒山上大量种植树木可以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有利于保护环境,A不符合题意;
B、在适宜耕作的土地上进行玉米和大豆的间作套种,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会污染环境,B不符合题意;
C、化学肥料的成本高、污染环境、破坏土壤结构,在农田中为了增加肥效,大量施用化肥会污染土壤,C符合题意;
D、在干旱缺水的地区实行喷灌或滴灌,不会污染环境,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8.解: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可见D正确。
故选:D。
19.解:由生产生活经验知,通气性能弱、空隙很小、透水差的土壤最容易保留水分。
故选:B。
20.解:月壤中存在天然的铁、金、银、铅、锌、铜、镁等矿物颗粒,据俄罗斯专家曾利用独特的方法对月球的土壤样本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了多种矿物质成分,这些成分虽少,但也达到20多种。月球没有水、微生物,腐殖质。
故选:A。
21.解:A、为了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所以,图甲实验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目的是防止试管炸裂,A错误。
B、试管壁上的小水珠来自土壤,加热过程中土壤中的水分变成水蒸气,从土壤中挥发出来,当水蒸气遇到较冷的试管壁时便液化为小水珠。所以,图甲实验试管壁出现小水珠,说明土壤中存在水分,B正确。
C、有机物能够燃烧,加热干燥土壤时,土壤质量减小,能证明土壤中存在有机物,C错误。
D、证明土壤中是否含有无机盐应蒸发土壤浸出液,若蒸发过程中出现白色晶体,则证明土壤中有无机盐,D错误。
故选:B。
22.由图可知,向土壤中注入水,与铁块对比,可知小科是为了探究土壤中的空气体积分数。
故选:B。
23.解:A、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水”时,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必须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A正确。
B、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时,用于溶解矿物质的水必须是蒸馏水,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B正确。
C、在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时,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当向盛有土壤的烧杯内加水时,看到的现象是有气泡冒出。C正确。
D、土壤中含有水分,加热水分会蒸发,因此在验证“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时,所采用的土壤必须是新鲜干燥的土壤。D错误。故选:D。
24.解:(1)A易成团,有粘性,能保持土壤中的水分,通气性差;B不成团,松手容易散落,说明颗粒较大,通气性好。根据现象小明认为红土保水性能较好,但通气性能较差,则小明看到的现象是图甲中的A。
(2)根据土填中空气的体积分数=×100%,V2是往红土中所加水体积、V1是往铁块中所加水体积,则土壤中空气体积为V2﹣V1,红土的体积为a3,则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的是×100%。
故答案为:(1)A;
(2)×100%。
25.(1)水稻种植在水里,适合生长环境是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故A土壤属于壤土类土壤,适宜种植水稻;故选:A;
(2)图中可知水从土壤进入根毛区细胞再进入根部导管,说明液体浓度①<②<③,故溶液溶质质量分数③最大。
故答案为:(1)A;(2)③。
26.解:通过多年培育,经遗传、变异和选择获得适应盐碱地生长的品种;用淡水浸泡,使土壤中的部分盐分溶解在水中并排出,降低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使其低于水稻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有利于水稻根吸水;肥料中的酸性物质与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反应,使土壤碱性减弱;牛羊粪中的腐殖质经微生物分解形成无机盐,增加土壤肥力。因此,这些措施能使水稻在盐碱地生长良好。
故答案为:
通过多年培育,经遗传、变异和选择获得适应盐碱地生长的品种;用淡水浸泡,使土壤中的部分盐分溶解在水中并排出,降低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使其低于水稻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有利于水稻根吸水;肥料中的酸性物质与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反应,使土壤碱性减弱;牛羊粪中的腐殖质经微生物分解形成无机盐,增加土壤肥力。因此,这些措施能使水稻在盐碱地生长良好。
27.解:(1)根据图片可知,A和C中的取样位置过于集中,很大范围没有取到,而B中六个取样位置平均分布,覆盖面更大,因此合理的是B。
(2)将采集到的土样进行处理后,用玻璃棒蘸取土壤浸出液,滴在pH试纸上,将其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色,确定了空地土壤的pH约为7。因为7在6.8~7.3之间,所以这块空地适合种植的作物是茄子。
故答案为:(1)B。
(2)茄子。
28.解:(1)用相同体积的铁块和土壤便于控制变量,形成对照;
(2)因为土壤中有空隙,所以同样体积铁块和土壤,加入的水量不同;
(3)往铁块烧杯中可加3个满量筒和图甲的水(50mL),即650mL,往土壤中可加3个满量筒和图乙的水(150mL),及750mL,而铁块与土壤的长宽高相等,体积相同,所以750mL﹣650mL=100mL,100mL÷500mL=20%。
故答案为:
(1)便于控制变量,形成对照;
(2)土壤中有空隙;
(3)20%。
29.解:(1)土壤中含有空气、水、无机盐、腐殖质等非生命物质之外,还含有土壤生物。
(2)该实验设计的是以微生物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实验刚开始时,装置A和B之间唯一的区别是土壤中是否有微生物。
(3)B瓶内的微生物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产生的二氧化碳被石灰水吸收,瓶内的气体越来越少,气压越来越低,瓶内的小气球就会扩张变大。经过一段时间后,预计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B瓶内的小气球扩张变大,该现象可以证明泥土中含有微生物。
(4)大量施用化肥,会破坏土壤结构,是土壤板结;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会造成土壤污染,不利于作物生长;将废弃农用地膜埋入土壤中,塑料薄膜很难被分解,会造成土壤污染而长期不能恢复。我们研究土壤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土壤,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实行稻草还田,这样能够改良土壤,使土壤变得疏松而肥沃。C正确。
故选:C。
故答案为:(1)无机盐;腐殖质
(2)土壤中是否有微生物
(3)小气扩张变大
(4)C
30.解:(1)此实验的实验变量是不同种类的土壤,对照实验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需相同且适宜。因此,除了浇水量相同外,其它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如土壤的质量、体积、干湿度等都要控制相同。
(2)土壤的渗水性能好,流失的水分就多,锥形瓶中收集到的水就多,所以如果观察到砂土下方锥形瓶渗出的水量多于壤土下方锥形瓶渗出的水量,就可以得出砂土的渗水性能好的结论。
(3 )不同小组之间在浇水量的多少、土壤的质量、体积、干湿度等因素不一定相同,所以这种方法不可行。
故答案为:
(1)土壤的质量、体积、干湿度等。
(2)砂土下方锥形瓶渗出的水量多于壤土下方锥形瓶渗出的水量。
(3)否。
基础精炼
拔高训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