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下科学专题13 月球与月相
1.2021年6月10日加拿大等地区可见“金边日环食”现象,由于太阳中间部分被月球遮挡,我们只看到太阳金色的边缘部分,被称为“金边日环食”,当天中国的月相是(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2.特定时刻观察月球,可观察到一些特殊的光影现象。在上弦月当天,月球中部某处有可能观察到像字母“X”的影子,称为月面“X”标记。这一现象曾在今年3月17日晚上出现。这一天农历日期最可能的是( )
A.初一 B.初八 C.十五 D.二十三
3.2022年诸多罕见的天象奇观排成队让不少人眼花缭乱。在经历了流星雨,“五星合月”“七星连珠”、日食等天象大戏后,11月8日,出现了月全食的超级血月!如图表示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其中数字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时的不同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天肯定是农历初一
B.这天月球所处的位置是1
C.如某日月球运行在位置4时,月相是下弦月
D.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月食,否则会危害眼睛健康
4.学了月相知识后,老师要求同学们把地球上看到的月亮不同位相,如图所示,根据月相的成因进行排列,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如图是观察月相的模拟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小球应沿A→B→C→H方向(逆时针)移动
B.在移动小球的同时,灯光也要随之转动
C.记录的是观察到小球光亮部分的形状
D.若没有灯光,可用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代替
6.关于月相的叙述:
①月相的变化就是月球形状的变化;
②月亮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
③月相的变化是没有规律的;
④月相变化是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不断变化的结果;
⑤月相变化具有周期性特点。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 B.②③ C.③④⑤ D.②④⑤
7.2021年5月26日发生月全食,中国除西藏极西部、新疆极西部外,其他地区可见月全食奇观,根据月全食产生的原理,5月26目的月相为( )
A.朔月 B.上弦月 C.下弦月 D.望月
8.唐代诗人李白的七绝《峨眉山月歌》中这样写到“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山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中所描述的月相是( )
A.蛾眉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9.火星是地球的近邻,人类对火星的探测一直没有停止过。
(1)如图为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行至距离火星1.1万千米处拍摄的火星图像。此时,“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拍摄到的火星图像与地球上看到的月相 类似(填月相的名称)。
(2)火星表面大气成分以二氧化碳为主且很稀薄,昼夜长短与地球接近,但昼夜温差却超过100℃。造成火星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有 。
A.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阻挡小
B.白天火星表面吸收太阳辐射多
C.夜晚大气阻挡火星表面辐射多
D.夜晚大气阻挡火星表面辐射少
10.(1)最早发现哈雷彗星的是 (填“英国人”或“中国人”)。
(2)按照月相的出现顺序,将如图所示进行重新排列 ,月相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11.2020年2月29日(农历初七)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日子,这意味着2月29日出生的人等了4年终于可以过生日了,这一天东阳的白昼 (选填“长于”、“等于”或“短于”)黑夜,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图中的 图。
12.2021年3月20日(农历二月初八)是今年的春分日。如图,中国民间有春分竖蛋的习俗。今年春分日,许多同学也试着玩了竖鸡蛋这个游戏,但多数同学的尝试没有成功。
(1)导致鸡蛋不能“竖”起来的原因是鸡蛋所受的重力与支持力无法满足 ;
A.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B.大小相等
C.方向相反 D.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今年春分日这天的月相最接近下图中的 ;
(3)今年春分日这一天,假如德清地区的白天时长为t1,北京地区的白天时长为t2,则t1 t2(选填“>”“<”或“=”)。
13.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农历五月初七)载有三位航天员的神舟十四号发射成功,如图所示,表示有关当天月球的位置及月相说法正确的是( )
A.a位置,下弦月 B.b位置,上弦月
C.c位置,下弦月 D.d位置,上弦月
14.2023年的6月1日,农历四月十四,月相接近满月,则这一天的太阳、地球、月球所处的位置关系为( )
A. B. C. D.
15.“金星凌日”是指地球、金星、太阳刚好在一条直线上的情景(如图所示),此时在金星观测点观看地球的“地相”最接近于下列月相中的(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16.太阳、地球和月球在某两天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则( )
A.月球在A位置时的月相是满月
B.月球在B位置时的月相是下弦月
C.月球在A位置时可能出现月食现象
D.月球在B位置时可能出现日食现象
17.今年6月22日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根据甲中的月相(阴影线表示暗部)示意图和图乙的月球运行轨道图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①代表的月相是上弦月
B.端午节这一天的月相最接近图甲中的④
C.月球运行到图乙中b位置时可以看到接近图甲中③月相
D.月球运行到图乙中c位置时可以看到接近图甲中②月相
18.下列是对一位航天员在月球上的生活片段的描述,其中可能真实的是( )
①吃到月球上土生土长的食物
②跳过4米高的横杆
③举起200千克的大石头
④听大风呼啸
⑤脱掉航天服后在被窝里睡觉
⑥拍一张照片
⑦模仿袋鼠走路
A.②③④⑦ B.①④⑤⑥ C.②③⑥⑦ D.②③④⑤
19.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着陆,并传回着陆影像图。下列有关月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
B.月球上的环形山都是由古老的火山喷发形成的
C.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达300℃左右
D.月球的天空背景是黑色的,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大气
20.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着陆,并传回着陆影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月球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
B.月球上的环形山都是由古老的火山爆发形成的
C.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称为月陆
D.月球的天空背景是黑色的,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大气
21.关于月球的形成,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说:
分裂说:月球本来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由于地球转速太快,把地球上一部分物质抛了出去,这些物质脱离地球后形成了月球.
同源说:月球和地球在同一个浮动星云内同时形成.
碰撞说:在太阳系形成的过程中,地球与一个较大天体发生了剧烈的碰撞,激射到太空中的地球物质和该碰撞天体的残骸不断相互吸引.最终形成了月球.
(1)有科学家用如图形象地描述了月球的一种形成过程:
你认为这种图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哪种假说? (选填“分裂说”、“同源说”或“碰撞说”).
(2)月球形成初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随处可见的 .
22.2023年4月5日既是清明节,又是农历闰二月十五.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这天的月相是图甲中的哪一个? 。当天的月球应位于图乙中的 (填字母)。
(2)月球由a处出发,经b、c、d回到a处需要的时间为 天。
23.2023年3月24日农历闰二月初三晚,我国西南方天空上演一场奇妙的天象——“月掩金星”。如图1为地球上拍摄到的月球遮掩金星的全过程。
(1)如图2为发生“月掩金星”现象时的示意图,图中月球与金星的位置分别在 。
A.甲与A B.甲与B C.乙与A D.乙与B
(2)本次“月掩金星”的2天前,月相为 ,常发生 现象(选填“月食”或“日食”)。
24.2020年12月6日(农历十月二十二)凌晨,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将月球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我国航天器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天,月相为图1中的 (填字母)。
(2)这一天,月球的位置大致在图2中的 (填数字)。
答案
1.解:发生日环食现象时,月球遮挡住的是太阳大气层的最内层,即光球层,我国依然能够看到的金边是太阳的色球层和日冕层,当天中国的月相是新月。
故选:A。
2.解:到了农历初七、八,黄经差为90°,太阳落山,月球已经在头顶,到了半夜,月球才落下去,这时被太阳照亮的月球,恰好有一半看到,称之为“上弦月”。题干中描述的月相是上弦月,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3.解:根据材料,该日出现月全食,此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中间,出现的月相是满月,农历是十五或十六,A错误。
此时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的中间,因此月球位于图中的3位置,B错误。
某日月球运行在位置4时,对应的农历日期是二十二或二十三,形成的月相是下弦月,C正确。
月食一般发生在夜晚,此时的亮度较小,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月食,D错误。
故选:C。
4.解:月相的变化经历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过程。
A、符合月相的变化经历过程,故A正确;
B、上弦月标注错误,故B错误;
CD、月相的变化经历过程中新月与圆月位置错误,上弦月和下弦月标注错误,故CD错误。
故选:A。
5.解:A、小球应沿A→B→C→H方向(逆时针)移动,模拟的是月相的一个周期,逆时针旋转,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模拟月相时只能是小球绕着人转动,人和灯光的位置不能改变,B错误,符合题意。
C、照亮的一面是被灯光照亮的部分,模拟的是月亮被太阳照亮,地球上的人观察到的月亮的形状,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小球涂白的一面表示被太阳照亮的一面,人在球的后面,另一面是人看不到的一面,故没有灯光可以用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替代,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解:①月球本身形状不会改变,是因为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出现的月相变化,故①错误;
②月亮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故②正确;
③月相是因为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月相变化是有规律的,故③错误;
④月相变化是太阳、地球、月球相对位置不断变化的结果,故④正确;
⑤月相变化具有周期性特点,周期时间为一个月,故⑤正确;
故选D。
7.解:月食一定出现在望日,即农历十五,农历十五的月相是满月,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8.解:唐代诗人李白的七绝《峨眉山月歌》中这样写到“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山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中所描述的月相是上弦月。上弦月是指月亮上半夜出来,在偏西面出来,月面朝西的状态。
故选:B。
9.解:(1)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与火星图像中显示的位置相同,此时的月相被称为下弦月。
(2)A、由于火星的大气稀薄对太阳光的阻挡较少,所以,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阻挡小,符合题意。
B、白天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白天火星表面吸收太阳辐射多,符合题意。
C、大气稀薄,所以夜间对火星地面的保温效果也较差,大气阻挡火星表面辐射少,因此夜间由于热量急剧散失导致温度骤降,故而昼夜温差极大,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1)下弦月
(2)ABD
10.解:(1)最早发现哈雷彗星的是中国人;
(2)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蛾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图中排列顺序依次是EFCDAGBH;月相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故答案为:
(1)中国人;
(2)EFCDAGBH,直线传播。
11.解:2月29日地球公转到冬至(12月22日)到春分(3月21日)之间,而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2月29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这一天东阳的白昼短于黑夜;农历初七晚上月相为上弦月,西边(右边)亮,即图B。
故答案为:短于;B。
12.解:(1)A.鸡蛋所受重力和支持力都作用在鸡蛋上,故A正确;
B.鸡蛋所受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故B正确;
C.鸡蛋所受重力方向是竖直向下,也就是重直水平面向下,支持力的方向是重直水平面向上,所以重力方向和支持力方向相反,故C正确;
D.鸡蛋不能竖起来的原因是鸡蛋所受重力和支持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故D错误;
故选:D;
(2)农历二月初八月相接近上弦月(农历初七、初八),故选:C;
(3)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所以德清地区的白天时长等于北京地区的白天时长,即t1=t2。
故答案为:
(1)D;
(2)C;
(3)=。
13.解:读图可知,2022年6月5日10时44分(农历五月初七),形成的月相是上弦月,此时地月和日地连线垂直,月球被照亮的半球一般朝向地球且亮面朝西,因此此时月球位于图中的b位置;图中a、e位置形成的月相是新月,c位置形成的是满月,d位置形成的是下弦月。
故选:B。
14.解:2023年的6月1日,农历四月十四,月相接近满月,此时太阳、地球、月亮的位置关系为:太阳﹣地球﹣月球,且三者基本为直线排列。
故选:A。
15.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且三者成一直线时,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正好对着地球,此时的月相为满月。当“金星凌日”时,金星位于太阳和地球之间,且三者成一直线,因此若在金星观测点观看地球的地相,会看到地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正好对着金星,类似于月相中的满月。
故选:C。
16.解:A、月球在A位置时,日月地位于同一直线且月球位于中间,则可能为日食,为新月,不符合题意。
B、月球在B位置时的月相是下弦月,符合题意。
C、月球在A位置时可能出现日食现象,不符合题意。
D、月球在B位置时不可能出现日食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解:图甲①形成的月相亮面朝东,是下弦月,A错误;
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形成的月相是蛾眉月,接近甲图中的③,B错误;
月球运行到乙图中b位置时,月球的亮面一半朝向地球且亮面朝东,形成的月相是③下弦月,C正确;
月球运行到乙图中C位置时,月球的亮面完全背向地球,形成的月相是④,D错误。
故选:C。
18.解:①吃到土生土长的食物,月球上没有生命,不真实;②跳过4米高的横杆,由于月球的引力较小,所以人能轻松的跳得很高,真实;③举起一块200干克重的大石头,月球上200干克的石头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1/6,所以月球上这块石头的重力是200干克×10牛/干克×1/6=333.3牛,相当于地球上30干克的物体产生的重力,所以可以举起,真实;④听到大风呼啸,月球上没有空气,不会有大风,不真实;⑤脱掉宇航服在被窝里睡觉,月球上温差大,没有空气,人在月球上需要穿宇航服,不真实;⑥拍了一张照片,照片利用的光,光能在真空中传播,真实;⑦“袋鼠式”走路,宇航员在月球上采用跳跃的方式进行行走,真实。
故答案为:C。
19.解: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因此失去大气层的保护,陨石等容易撞击月球表面,造成月球表面环形山的形成;
大气层能够调节气温,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因此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很大月;
球的天空背景是黑色的,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大气,ACD正确;
公认的月球上环形山形成的原因是陨石撞击,主张陨石撞击的人认为,在距今约30亿年前,空间的陨星体很多,月球正处于半融熔状态。巨大的陨星撞击月面时,在其四周溅出岩石与土壤,形成了一圈一圈的环形山。又由于月面上没有风雨洗刷与激烈的地质构造活动,所以当初形成的环形山就一直保留至今,这是目前公认的环形山的成因,B错误。
故选:B。
20.解:月球表面最引人注目的是随处可见的环形山;月球表面明暗相间,亮区是高地,称为月陆;月球的天空背景是黑色的,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大气,ACD正确;公认的月球上环形山形成的原因是陨石撞击,主张陨石撞击的人认为,在距今约30亿年前,空间的陨星体很多,月球正处于半融熔状态。巨大的陨星撞击月面时,在其四周溅出岩石与土壤,形成了一圈一圈的环形山。又由于月面上没有风雨洗刷与激烈的地质构造活动,所以当初形成的环形山就一直保留至今,这是目前公认的环形山的成因。B错误。
故选:B。
21.解:(1)结合材料可知凌日即赤道上空的通讯卫星与太阳及地面卫星接收站大致位于一条直线上时发生的现象,即说明太阳直射赤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因此每年会出现两次卫星日凌现象,时间分别在春分日和秋分日。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般以太阳黑子数的增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
故答案为:
(1)春分日和秋分日
(2)黑子
22.解:读图可知,(1)图中形象地描述了月球的一种形成过程,这种图示描述的是月球形成的碰撞说.(2)月球形成初期,小天体频繁撞击月球,在月球表面形成了随处可见的环形山.根据题意.
故答案为:(1)碰撞说;(2)环形山.
23.解:(1)2023年4月5日既是清明节,又是农历闰二月十五,这天是满月,接近为图甲中的C图。当天月球位于图乙中的c处,地球位于太阳和月亮之间,从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个光亮面对着地球。
(3)月球由a处出发,经b、c、d回到a处需要的时间为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所需要的时间约为29.53天。
故答案为:(1)C;c;(2)29.53。
24.解:(1)由题中材料可知,2020年12月6日(农历十月二十二),月相是下弦月,图示C为下弦月。
(2)2020年12月6日(农历十月二十二),满月已过(满月时,日、地、月大致位于一条直线上,即1处),月球应该位于3~4之间。
故答案为:
(1)C;
(2)3~4之间。
基础精炼
拔高训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