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库车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春季学期高二历史
第一次调研考试
历 史 试 题 卷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崔杼欲娶棠姜为妻,但崔杼是丁公的后代,棠姜是桓公的后代,而丁公和桓公都为姜姓,按照“同姓不婚”制,他们是不能够结为夫妻的,但崔杼仍然娶了棠姜为妻。这说明春秋时期( )
A.民间风俗被统治者抛弃 B.婚礼的重要性逐渐降低
C.传统礼法遭到冲击破坏 D.宗法制得到进一步巩固
2.“汉承秦制”是说汉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但汉朝在继承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汉朝 ( )
A.废分封,设郡县 B.设立中朝和外朝
C.实行三省六部制 D.实行行省制度
3.宋代许多官员享有荫补子弟或亲属为官的特权,通常情况下,达到一定级别的宋朝官员享有圣节荫补、致仕荫补、皇帝即位荫补等。这说明宋代( )
A.士族政治得到较快发展 B.存在世官制的残余
C.推行了崇文抑武的国策 D.科举制度影响削弱
4.自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以来,围绕推动危机的政治解决,中国外交部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提出尊重各国主权、摒弃冷战思维、停火止战、启动和谈等12点主张,得到很多国家的认可。这体现出当代中国( )
A.作为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B.消除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C.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推行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
5.1793年,清政府规定:驻藏大臣督办藏内事务,其地位与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平等;驻藏大臣有遴选西藏官吏之权。清政府还规定:一切对外交涉事宜统由驻藏大臣处理,地方政府的赋税和支出由驻藏大臣审核。材料表明( )
A.清朝对西藏实施全面管理 B.清朝边疆得到治理和巩固
C.西藏教俗领袖由朝廷任命 D.驻藏大臣掌控着西藏财政
6.1972年,中共中央批准恢复华侨旅行社总社,成立华侨问讯处,处理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来信来访、查找亲人等事宜,越来越多的华侨华人来到中国参观和探亲。这一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左”倾错误思想逐渐消除 B.海外华侨支持对外开放
C.中国与西方关系的改善 D.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7.据史料记载,唐初诏令男20岁、女15岁即要结婚成家。唐玄宗又敕令,男15岁、女13岁,听婚嫁。“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该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人口增长 B.稳定地方秩序
C.完善政绩考核 D.增加政府收入
8.20世纪80年代,西方各国针对传统公务员制度的官僚制原则和特征进行改革,公务员制度的封闭性架构逐渐被打破,出现非职业化倾向。近年来,我国推行公务员聘用制度、企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制度等。中西方公务员制度的相似变化表明( )
A.公务员制度须与时俱进 B.公务员制度滋生官僚习气
C.中西方公务员制度趋同 D.公务员制度存在严重弊端
9.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实现第一次生产力飞跃。这主要得益于( )
A.原始农业和畜牧业产生 B.大河流域的水资源
C.铁器农具的出现 D.国家的正式形成
10.18世纪以前,英国非沿海地带的百姓很难吃到新鲜的鱼。进入19世纪后,蒸汽火车的速度让鱼的价格便宜下来,土豆成为英国重要的廉价主食之一,两者结合的炸鱼薯条迅速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大众美食。这反映了英国( )
A.社会购买能力持续降低 B.原料供应决定市场价格
C.交通发展影响饮食结构 D.交通工程建设领先世界
11.明朝中后期,江浙、福建一带大量引种番薯以及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棉花是种植地域最广的经济作物,在政府的鼓励下,出现“地不分南北,遍种于天下”的情况。这说明当时( )
A.明政府强力干预经济 B.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
C.南北的饮食结构趋同 D.农产品结构变化明显
12.1863年,英格兰足球协会建立,越来越多的男性群体特别是工人阶层开始关注足球。城市交通的改善特别是蒸汽火车的出现,使这项运动得以推广和普及。由此可见足球运动的发展( )
A.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 B.得益于工业社会到来
C.离不开交通领域变革 D.推动了英国社会转型
13.由于内燃机的广泛使用,石油工业迅速发展。随着社会进步和人们的需求增加,工业上开始用冶炼原油生产煤气.洗涤剂、塑料、合成纤维等石油化工产品,石油化学工业作为新兴产业发展起来。这说明( )
A.石油能源开发技术成熟 B.技术革新促进工业结构变化
C.科学与技术结合更紧密 D.新兴工业逐渐取代传统工业
14.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对运载杂货而非运送珍奇的船只,征税标准于原额之外再减二分。康熙六十~年下诏礼部“朕闻暹罗国米甚丰足、价亦甚贱,若于福建、广东和宁波三处各运米十万石,来此贸易,于地方有益,前来不必收税”,乾隆八年这一措施成为常例。这表明清代( )
A.彻底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对外贸易注重服务于国内民生需要
C.积极发展中外民间贸易 D.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强烈冲击
15.1500年,亚欧大陆人口约为4.25亿。到1600年,人口增加了25%,达到5.45亿。从1700年开始,人口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到1750年,人口达到7.2亿,1800年人口突破9亿。这种状况( )
A.得益于大航海带来的物种交换 B.降低了工业革命的人力成本
C.促进了全球商品贸易网的形成 D.推动了国际劳动分工的出现
16.汉武帝时期规定:凡经营工商业、放高利贷、囤积货物取利者,包括无市籍的商人,各自都要估算自己的财产如实向官府呈报,国家按其呈报的财产的总数的 6%收缴财产税。这一法令( )
A.抑制工商业者 B.即推恩令
C.即均输平准 D.即“与民休息”政策
17.北宋初年,四川所用铜钱体重值小、流通不便,商人便发行纸币称“交子”,代替铜钱流通;元朝时,纸币作为主币在全国范围内发行。这种现象( )
A.抑制了铸铜业的发展 B.标志着中国古代金融的产生
C.推动了宋元商业的发展 D.反映出活字印刷业迅速发展
18.1801-1831年人口增加一倍以上的城市,大部分是新兴工业城镇,如博尔顿、伊普斯威奇、普雷斯顿、斯托克波特……除了这些新兴工业城镇外,人口增长迅速的就是利兹、曼彻斯特等工业大都会。这种变化表明( )
A.机器大工业改变英国城市分布 B.工厂制推动了英国城市人口快速增长
C.此时英国已完成了城市化进程 D.工业革命促使英国工业城市数量增多
19.1522年,某国国王举行嘉奖仪式,特地制作了一个地球仪,赠送给生还的18位勇士,说:“你们第一个拥抱了地球。”该国王嘉奖18位勇士的主要原因是他们( )
A.最早到达非洲最南端,开辟了前往东方的航路
B.横渡大西洋,抵达美洲,开辟了欧美航路
C.作为友谊使者,开通了亚洲与非洲的海上航路
D.横跨三大洋,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20.宋朝的铜钱大量出现在东南亚和西亚国家等地区,当时的朝鲜和日本甚至一度停用自己的货币,改用宋钱,宋钱成为大受欢迎的硬通货。这说明当时( )
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顺差 B.周边国家商品经济落后
C.陆上丝绸之路空前繁荣 D.宋朝对外经济交流频繁
21.下列关于文明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私有制产生一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B.私有制产生一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形成
C.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一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D.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22.2017年,世界水稻平均每公顷产量仅4.61吨,而我国水稻平均每公顷产量达6.4吨,在世界上遥遥领先。这主要是由于我国( )
A.种植水稻历史最为悠久 B.积极推广农业科技成果
C.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D.改革激发了农民积极性
23.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
A.属近代意义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24.1578年,靠近英国西北部肯德尔的一个小镇,有一名店主叫詹姆士·班克豪斯,他出售的货物几乎囊括了可以想到的物品,从麻袋布到西班牙丝绸以及诸多时尚饰品,还有纸张、墨水瓶、书籍等文化用品。这主要得益于( )
A.西欧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C.世界的交流和联系加强 D.英国已经成为“日不落”帝国
25.2017年习近平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我国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措施是 ( )
A.城镇工作人员纳入公费医疗系统 B.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C.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D.加强“福利国家”建设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0分。其中第26题10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10年,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州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5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由于英国个体商人资本不足,有限公司、联合的股份公司、为海外贸易提供担保与分散风险的保险业等迅速发展。民间从海洋贸易获得的财富,通过新兴的融资渠道与金融工具大规模流向工业部门,从而为工业准备了金融制度基础。……至1600年大约2/3的英国旧贵族在财政上入不敷出,他们所构成的社会上层结构已接近解体的边缘。
——龙登高《为什么不是西班牙而是英国完成制度原创——兼及明清中国的讨论》
材料二:从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上半叶的几十年间,是近代工厂制的兴起时期。1786年,曼斯菲尔德的奥德诺与库伯联合工厂建厂时总资产4200镑,固定资本3789镑;1789年总资产5421镑,固定资本3916镑。阿克莱特的克罗姆福德纺纱厂,1771年建厂时雇用300多人,到1816年翻一倍,达到727人。在韦奇伍德埃特鲁利亚制陶厂中,整个工厂分为若干个车间,如拌土车间、制胚车间、上釉车间、烧窑车间、上彩车间等,每个车间的工人只负责所指定的一道生产工序。18世纪下半叶,韦奇伍德在其制陶厂中首创了原始的计时系统,即用打铃来召集工人。19世纪初一家工厂规定:“任何人如非确有必要而擅离岗位,或在工作时间与工友交谈,每次将处以一便士罚款。”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工厂制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厂生产的特点,并分析工厂生产方式的出现对英国社会发展的影响。(8分)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20世纪70年代初期,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说:“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截至17世纪的千余年间,中国人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方面都远远走在世界其他民族的前面,对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正如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所说,此时的中国走在那些创造出著名的‘希腊奇迹’的传奇式人物的前面,和拥有古代西方世界全部文化财富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并在公元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着一个西方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
——摘编自张西平《向世界说明中华文化的现代价值》
根据材料,提取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逻辑严谨)(12分)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
材料一 :宋代城市商业继续发展,新兴起的商业街道、贸易场所与居民社区在城市内部混杂交错,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更多的困难,因此模仿军事编制和军事管理,结合城市社区划分,首先在都城中出现了都厢、厢、坊、街巷城市分层区划,形成了城市管理的厢坊制。后来厢坊制推行到汴京城外郊区,形成了东京都厢制度。宋代城市独立行政管理机构“都厢”,平行于赤县或县,领属于京府,这就是古代建制城市。辽代五京同样属于古代建制城市,上京临潢府“京官、朝官皆有之”,居五京之首,是辽代首位城市,形成了以其他四京为次首位城市的古代城市体系。
——摘编自韩光辉《宋辽金元建制城市的、出现与城市体系的形成》
材料二: 清代的城市体系在鸦片战争后受到了,外来的冲击。清王朝在战后被迫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个沿海商埠,并允许外人在通商口岸居住,这就在原有体系上捅开了几个小小的缺口。西方列强趁中国的内乱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从而取得了在长江航行的特权并迫使沿海沿江的更多口岸对外开放。据统计,自五口通商到20世纪初,列强通过历次不平等条约强迫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即达70多处。这些相继开放的、主要分布于沿海沿江地区的通商口岸,最终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面向外部世界的开放型的城市体系。
——摘编自姜涛《中国近代城市体系的变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辽时期城市出现的新变化,并说明其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城市出现的特点及其影响。(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