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合格考)试卷(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合格考)试卷(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6 12:0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
北京育才学校高一历史期中考试 (合格考)
本试卷共8页, 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题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河流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等出现了最初的文明。其中,两河流域孕育的古老文明是
A.古代西亚文明 B.古代埃及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希腊文明
2.古巴比伦王国在国家治理方面的特色是
A.制订出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 B.法老之下设官员处理政务
C.创建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的政治体 D.实行职业世袭的等级制度
3.以下是古代东方各文明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其文化成就,其中搭配正确的是
A.古代埃及一尼罗河流域—《罗摩衍那》 B.古代中国一黄河与长江流域一太阳历
C.古代印度一印度河与恒河流域一发现“0” D.古巴比伦王国一两河流域一象形文字
4.柏拉图说:“我们沿着大海生活,就像蚂蚁或青蛙围绕着一个池塘……”这体现了古希腊人扩大文明影响的方式是
A.移民建立殖民地 B.输出技术和武器
C.广泛的商品交换 D.实行行省制度
5.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为学生制作的某帝国的知识卡片,据此推断该帝国是
A.拜占庭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波斯帝国
6.下列四幅图片呈现了古代不同地区的文字。其中产生于两河流域的是
A.楔形文字 B.象形文字 C.甲骨文 D.玛雅文字
7.下列农作物中,属于古代美洲印第安人独立培育出来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在世界历史上,5—15 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其基本特征是
①种姓制度 ②庄园与农奴制度 ③封君封臣制度 ④君主立宪制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9.中古时期西欧庄园里的劳动者以农奴为主,他们一般以每周在领主的自营地上劳动三天的“义务”来换取耕种自己“份地”的“权利”;此外,他们每年还须向领主缴纳一些实物和货币税。这说明中古西欧庄园
A.催生了早期资本主义萌芽 B.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C.存在严格的人身依附关系 D.具有一定基层自治色彩
10.下表是某学者对古代拉丁美洲文明研究内容的节选。据此判断,该学者主要强调的是拉丁美洲
农业 他们修筑的梯田和灌溉工程是举世无双的;自主栽培了许多农作物,如玉米、花生、殊椒、烟草等:没有马、牛等大牲畜,驯养了小型牲畜骆马,羊驼
宗教信仰 没有佛教、天主教、犹太教、伊斯兰教的印记, 只崇拜自然神, 如太阳神,雨神等
建筑 金字塔呈截面形,其上建有庙宇
交通 没有发明轮子和车,驮运物品使用人力或小型牲畜
A.文明的先进性 B.文明的局限性 C.文明的独特性 D.文明的保守性
11.10-11世纪起,西欧各地兴起了众多城市。以下关于西欧城市兴起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主要居民是手工业者和商人 ②城市完全独立于各地区的封建主
③市民阶层逐渐成为重要力量 ④城市兴起有利于国王的统一事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中古时期,法国北部瓦朗西安城市民和约规定:“根据共同遵守的和约,凡往来瓦朗西安集市的商人及其货物,均不得受到侵犯……凡违此条者,经两名瓦朗西安市民指证,应对受害商人作出相应赔偿,另缴纳60先令罚金,其中20先令归受害高人,40先令归法官……”下列对该和约解读正确的是
A.推动了封建制度瓦解 B.打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C.促进了工业革命产生 D.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
13.“拜占庭文明并非一个孤立的历史和文化现象。一方面它是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延续;另一方面它又影响了近代西方文明尤其是斯拉夫文明的形成。”以下能够印证此观点的有
①《一千零一夜》 ②《罗马民法大全》
③《吉尔伽美什》 ④ 俄罗斯圆顶多塔建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4.1982年,在俄罗斯古城诺夫哥罗德(位于基辅罗斯与拜占庭之间的商路上)出土了700多枚双耳瓶碎片,碎片上的涂绘与拜占庭的涂绘非常相似,碎片上的文字有希腊语文、斯拉夫语文等多种语言,内容以商业、经济和日常生活为主。据此推断
A.希腊古典文明对基辅罗斯文明影响很小
B.拜占庭和俄罗斯都是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C.商旅往来是拜占庭与基辅罗斯交往方式之一
D.东正教宗教文化对基辅罗斯的影响极其深远
15.《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后世法学尤其是大陆法系民法典的基础,是法学研究者研究民法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主持编纂该法典的是
A.苏格拉底 B.亚历山大
C.希罗多德 D.查士丁尼
16.下列内容是某学生所做的学习笔记,其学习的主题应是
A.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往来 B.东西方文明间相互交融
C.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国家 D.亚洲各国经济联系加强
17.下列文化遗存中,见证了古代非洲历史发展的是
①苏美尔人的战车绘画 ②大津巴布韦遗址
③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 ④马丘比丘城遗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8.里斯本航海纪念碑是为纪念葡萄牙亨利王子(1394—1460年)所建。因其在世期间,创办航海学校,培训本国水手,设立专门研究航海技术的观象台,聘请各地的航海人才为师。这些措施
A.促使葡萄牙成为海上霸主 B.为新航路开辟准备了条件
C.旨在发展本国的海事教育 D.推动了葡萄牙的社会转型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航线①是达伽马开辟的 B.航线②是葡萄牙支持的
C.航线③经过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D.航线④是四条航线中开辟最晚的
20.早期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这段话阐释的是早期殖民扩张的
A. 原因 B. 条件 C. 过程 D. 影响
21.14 世纪到 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中,意大利地区人才辈出,其中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被称为“文学三杰”。这场“新文化运动”是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科学革命 D.启蒙运动
22.马丁·路德认为“人们只有通过信仰,而不是其他任何手段,才能回报上帝”。这表明马丁·路德的主张是
A.因行称义 B.君权神授 C.因信称义 D.科学实验
23.1789 年,法国制宪议会颁布了大革命时期的纲领性文件,文件中明确提出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这一文件是
A. 《权利法案》 B. 《王位继承法》 C. 《独立宣言》 D. 《人权宣言》
24.19 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其具体表现有
①美国独立战争 ②俄国农奴制改革
③日本明治维新 ④德意志帝国成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5. 据统计,英国的煤炭产量由 1770 年的 600 万吨增加到 1850 年的 4950 万吨, 这是由于
A.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B.内燃机的普遍使用
C.石油化工业的发展 D.通讯工具不断革新
26.右图为某历史人物传记目录的节选,该传记名称应为 第一章 青年时代
A. 《牛顿传》 B. 《华盛顿传》 C. 《拿破仑传》 D. 《马克思传》
27.法国大革命期间,议会颁布一部纲领性文件,明确提出了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原则。这一文件是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宅地法》
28.图4是一位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填入处最恰当的应是
A. 火车 B. 瓦特 C. 成果 D. 工厂
29.19世纪 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其影响是
A.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B.工厂制度出现
C.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D.欧美开始城市化进程
30.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它具有不同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显著特点,表现如下
①科学技术与生产更紧密结合 ②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
③取得了更丰富更重要的成果 ④生产方式与管理方式发生根本变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1.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发明者主要是工匠、学徒、作坊主等,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主要发明者的情况如下表所示。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者 身份 成就
西门子 物理学家 发电机
格拉姆 物理学家 电动机
诺贝尔 化学家 炸药
雷佩 化学家 合成橡胶
A.范围广、规模大、进展迅速 B.以机器动力革新为标志
C.凸显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D.推动垄断组织广泛建立
32.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思想文化运动,肯定了人的价值和尊严。这一运动的代表人物有
A.彼特拉克 B.孟德斯鸠 C. 伏尔泰 D. 卢梭
33.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启蒙运动思想家的主张有
①提倡三权分立 ②宣扬主权在民 ③赞同君主专制 ④倡导天赋人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4.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部法律文献,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这部法律文献是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B. 《人权宣言》 D.《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5.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摘录了“倒幕运动”“殖产兴业”“文明开化”“脱亚入欧”等关键词。他学习的历史事件是
A.美国内战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日本明治维新 D.德意志统一
36.《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它的发表标志着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第一国际”的成立
C.巴黎公社的建立 D.十月革命的胜利
37.它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伟大的技术发明,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主要动力,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是
A. 飞梭 B.珍妮纺纱机 D.水利织布机 C.蒸汽机
38.下图是一幅创作于18世纪末的伦敦全景画,图中既描绘了泰晤士河两岸大大小小的工厂,也展现了工厂烟囱排放着乌黑的浓烟。这种情景的出现是因为
A.奴隶贸易的兴起 B.光荣革命的发生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经济危机的爆发
39.“到19世纪中期,英国……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了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人们靠工业、而不是农业生存。”据此可以推断出
A.英国农业已经彻底衰落 B.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现代工业提供了大量物美价廉的商品 D.工业化深刻影响了英国的社会与经济
40.下图是社会主义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的示意图。空白处应为
A.法国大革命爆发 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第一国际成立 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第二部分
本部分共3题, 共40分。
41.(18分) 探索·实践·变化
材料一 《政府论》是洛克倾注多年的心血之作。在这部著作中,他对近半个世纪英国政治思想领域的斗争进行了清理和总结,为新政权提供了理论论证。洛克法治思想的突出特点,是强调依法行政,即用法律约束和限制行政权力(即王权)。他指出,在君主专制政体中,君主只是用心血来潮或毫无约束的意志代替法律,而没有任何准绳和规定约束君主的行为。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1)依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用"光荣革命"后的史实说明英国政治变革是如何体现洛克思想主张的。(6分)
材料二 瓦特在中学学习了法语、意大利语,这使得他有机会接触额看懂更多优秀外文文献。瓦特本人在伦敦学艺期间购买了《数学仪器的制造和使用》。他在格拉斯哥大学工作期间阅读了不少书籍,了解了关于蒸汽机发明的知识。丰富的数学知识和实践经验,有助于瓦特在蒸汽机改良过程中有效地解决一些精准测量与数量化表达的问题。
——摘编自韩玉德、安维复《试论瓦特的工匠精神》
(2)依据材料,概括瓦特取得成就的原因。结合所学,说明瓦特改良蒸汽机广泛应用的影响。(6分)
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对唯物史观作了较系系统的论述,论证了物质生产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阐述了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资阶级剥削无产阶级的秘密。
在革命实践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坚决捍卫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断扩大科学社会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健康发展。
——据本书编写组《社会主义发展简史》
(3)依据料指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创新。结合所学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6分)
42. (10 分) 交流·互鉴·共赢
古典时代(公元前 500—公元 500 年)之前,远距离贸易存在很大的风险。在古典时代,两方面的发展降低了旅行的风险,刺激了远距离贸易。首先,统治者出于军事和管理国家的目的,大力投资修建道路和桥梁,客观上促进了国内贸易的发展。其次,古典社会建立起来的庞大帝国往往彼此相连。当这些帝国彼此之间没有直接的对抗和冲突时,整个欧亚大陆和北非的广大地区就会出现一派和平的气息。远距离商贸的成本降低了,商品经营的规模急剧扩大。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 等《新全球史》
(1)依据材料,概括古代远距离贸易发展的条件。(4 分)
“哥伦布交流”指的是 16 到 18 世纪间,发生在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间的动植物、微生物的交流和人口的迁移。下表为“哥伦布交流”的大事年表(部分)。
1492 年 哥伦布到达新大陆
16 世纪初 马和牛被引进到新大陆
1510 年 西班牙的殖民地开始进口奴隶劳动力
1535 年 法国人带来的流感病毒使圣劳伦斯河谷的印第安人灭绝
1555 年 中国出现最早的玉米种植记录
16 世纪70年代 巴西成为主要的奴隶输入地
16 世纪 90 年代 爱尔兰、西班牙、法国等地开始种植马铃薯
约 1700 年 欧洲人渗透地区的美洲土著人口下降60%-90%
——整理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
(2)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哥伦布交流”带来的影响。(6 分)
43. (12分) 入口与社会变化
材料一
15—19世纪世界及部分地区人口变化简表(单位:百万)
时间 地区 中国 印度 欧洲 非洲哈拉以南 拉丁美洲 全球
1400年 70 74 52 60 36 425
1600年 110 145 89 104 10 545
1800年 330 180 62 92 19 900
(1)阅读材料一,指出世界及部分地区人口的变化并分析原因。(6分)
材料二
下列是部分学者关于工业革命的相关论述。
工业革命开始后,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势力以惊人的速度飞快地增长,不少工厂主在几十年内便由一个小业主发展为百万富翁,商业、金融贵族被推向后台。但是,在政治上,工业资产阶级继续被排斥于议会大门之外,处于无权地位。…… 他们迫切要求改革旧的议会选举制度,以便能够在议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与贵族分享国家统治大权。
1851年英国女性人口为1070万人,其中参加工作的妇女有283万人, 大多集中在纺织业、服装业、帮佣。另外,采矿业、金属业、造纸、印刷、食品、水泥、制砖、玻璃等行业也雇佣了一部分女工。
大批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以后,城市人口的激增,使得城市原有的住房不能满足需要, 城市住房十分拥挤。由于城市居住条件太差,导致卫生环境十分恶劣, 疾病到处流行。英国工业化初期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炭,煤烟尘和水蒸气的结合, 这使伦敦成了世界著名的“雾都”。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