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市房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图片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6 12:4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房山区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学业水平调研(一)
高一语文
本试卷共14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
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一5题。
材料一
中国建筑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这些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
可以叫它作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
代所喜爱并沿用的惯例,形成法式。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五种典范”,成为
其建筑的方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
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
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削生硬的结构部分,使之同时成为柔和的、曲
面的、图案型的装饰物;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些都是我
国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千变万化,它
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之间,个别建筑物
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
至如梁、柱、枋、檩、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
吻、戗兽、正房、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国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
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
现。也如同写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
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
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
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缓装饰用。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
高一语文第1页(共14页)
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
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是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
筑的“文法”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
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
不相同的类型。
(取材于梁思成的《中国建筑的特征》)
材料二
在人类各民族的建筑大家庭中,中华民族的建筑有独特的体系。我们的祖先采用了
极其智慧的方法:在台基上用木材先树立构架以负荷上部的重量;墙壁只起分隔内外的
作用而不必负重,因而门窗的大小和位置都能得到最大的自由,不受限制。这个建筑体
系能适应任何气候,适用于从亚热带到亚寒带的广大地区。这种构架法符合现代的钢架
或钢筋水泥构架的原则,是保持中国风格的极其有利的条件。
我国古代的建筑匠师们积累了世代使用木材的特别经验,创造了在柱头上用层叠的
挑梁承托上面横梁的方法,使得屋顶部分出檐深远,瓦坡的轮廓优美。用层叠挑出的木
材构成的每一个组合称作斗拱。斗拱和它们承托的庄严的屋顶,都是中国建筑上独有的
特征,是人类在建筑上达到的高度艺术性的工程。我国古代的匠师们还巧妙地利用保护
木材的油漆,大胆地把不同的颜色组成美丽的彩画、图案。不但用在建筑内部,并且用
在建筑外部檐下的梁枋上,取得外表上的优异的效果。在屋瓦上,我们也利用有色的琉
璃瓦。这种运用颜色的方法是中国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另外还有一个特征:在中国建
筑中,每一个露在外面的结构部分同时也就是它的装饰部分,即每一件装饰品都是加工
了的结构部分。中国建筑的装饰与结构是完全统一的。天安门就是这一切优,点的卓越的
典型范例。
(取材于林徽因的《中国建筑常识》)
材料三
在西方,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作为文化载体,建筑的功用强于文字;其他门类的艺
术,如绘画、雕刻等,往往都为建筑服务。而在中国,文字才是历史的主要栽体,建筑
只是一种实用技艺,且从来未被推到高于其他技艺的地位。西方人将建筑看作永久的纪
念物,追求建筑在物质上的高大与恢弘;中国人不求实物之长存,建筑只求满足合理而
高一语文第2页(共14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