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1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26 12:5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
【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的关系,提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具体措施。(综合思维)
2.说明我国耕地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掌握阅读、分析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能力。(区域认知)
3.通过说明耕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的关系,增强忧患意识。(人地协调观)
4.能够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收集有关我国耕地资源的地理信息,学会合作进行实地考察和地理调查,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自主预习】
一、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1.耕地
(1)概念:由①       发育而成的,一般指能够②         的土地。
(2)分类:水田和旱地,旱地又分为水浇地和无水浇条件的旱地。
2.我国耕地资源的特点
(1)耕地资源绝对量大,③       。
(2)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
A.我国耕地质量总体偏低。
B.土壤受④          不断加深,我国耕地质量的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
C.隐藏着⑤      流失、劣质耕地增加而造成耕地总体质量下降的问题。
(3)耕地资源空间分布⑥     ,水土资源配置欠佳。
A.集中分布区:大兴安岭、⑦     、巫山一线以东的地区。
B.水土资源配置状况:以昆仑山—祁连山—⑧ —
淮河为界,南方水资源占全国总量的4/5,耕地不到全国耕地总量的2/5,⑨    面积占全国水田总面积的90%以上;而北方水资源、耕地资源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5和3/5,耕地以⑩     为主,水热条件较差,大部分依赖灌溉。
(4)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少、      ,开发利用难度大。
A.耕地后备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西部地区及黑龙江省。
B.耕地后备资源的特点:质量差、开发难度大。
二、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1.粮食的重要性
(1)粮食是人民群众的基本      。
(2)维系国家安全的重要       。
2.我国粮食生产的成就
(1)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较好地解决了全国人民吃饭的问题。
(2)近年来,在工业化和      进程加快、耕地面积逐年减少、居民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情况下,我国仍然实现了粮食产量的稳步增长,保证了居民食物消费和经济社会发展对粮食的基本需求。
3.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人均粮食占有量较少、         难度较大、粮食种植收益较低、粮食总体质量偏低、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       矛盾加剧等。
三、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1.耕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性:耕地是    的载体,是实现粮食安全的基本保障。
2.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
确保耕地数量,提高       ,防止耕地污染,提高耕种积极性,加强农业科技应用。
【答案】 ①自然土壤 ②种植农作物 ③人均不足 ④污染的程度 ⑤优质耕地 ⑥不平衡 ⑦太行山 ⑧秦岭 ⑨水田 ⑩旱地  质量差  生活资料  战略物资  城镇化  粮食增产  品种结构性  粮食生产  耕地质量
【合作探究】
情境导入 2020年12月9日召开的“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上公布,安徽省牢牢守住耕地红线,坚持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全省耕地面积8 828.9万亩(1亩≈666.67m2),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7 393万亩,已连续2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十四五”时期,安徽省耕地保护工作将继续严守耕地红线,强化对耕地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制止和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行为。
安徽省为什么要严格控制耕地数量
提示:耕地的数量和质量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
主题1 我国耕地资源概况
情境1 长期以来,由于建设占用、水土流失、沙漠化等,我国耕地资源数量不断减少,加之人口不断增加,致使人均耕地面积持续减少。近年来,我国通过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土地整理等方式,耕地面积又发生了一些变化。2015年,全国原有耕地减少30.17万公顷,新增加耕地24.23万公顷,净减少耕地5.94万公顷。
图Ⅰ 2011—2015年全国耕地总面积变化
图Ⅱ 2011—2015年全国耕地面积增减变化
任务1 总结我国耕地资源的变化特点。
【答案】 耕地资源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整体减少。
任务2 说明我国耕地资源“增与减”的原因。
【答案】 增: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农村土地整理。减:建设占用,水土流失,沙漠化等。
情境2 将全国耕地按照1~4等、5~8等、9~12等、13~15等划分为优等地、高等地、中等地和低等地,参考国土资源部(现自然资源部)发布的《2016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主要数据成果的公告》,我国耕地情况如下表:
地区 评定面积 平均等别 占比
西部地区 75 193.24万亩 11.33等,以8~ 15等为主 94.16%
东北地区 41 746.11万亩 11.24等,以9~ 13等为主 97.42%
中部地区 45 788.25万亩 7.99等,以5~ 10等为主 72.53%
东部地区 39 208.35万亩 8.27等,以5~ 11等为主 85.31%
任务1 说出材料体现的我国耕地特点。
【答案】 耕地总体质量不高,优质耕地少。
任务2 说出政府发布耕地质量等别成果的作用。
【答案】 等别成果对我国实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坚守耕地质量红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任务3 列举耕地质量等别评定的参考因素。
【答案】 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灌溉等农田基础设施水平,农业土地利用水平。
海水稻——培育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
情境 我国盐碱地分布范围广,由于盐碱含量高,不利于一般农作物的生长。海水稻是耐盐碱的高产水稻,亩产量为200~300 kg,稻米pH 8.8左右。海水稻的灌溉用水,可使用由淡水与海水混合而成的半咸水,也可用矿化度较高的水。目前,我国科学家探索在盐碱地种植高产的海水稻,在山东、湖北等省相继获得成功。在盐碱地推广海水稻种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任务1 海水稻种植对生态环境会造成哪些影响
【答案】 有利影响:可固岸护堤,减少海水对海岸的侵蚀;促淤保滩,改良盐碱地,增加土壤有机质;节约淡水资源。
不利影响:破坏滩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水自净能力下降。
任务2 海水稻种植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意义有哪些
【答案】 改良盐碱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耕地后备资源;增加粮食总产量,降低粮食进口依存度;产品绿色无公害,且营养价值高,提高了粮食的品质。
我国耕地资源的特征
特征 具体表现
耕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不足 耕地总面积1.35亿公顷,居世界第四位,人均水平为世界水平的40%左右,居世界126位以后
耕地资源整体质量欠佳 平均质量等别为9.96等,质量总体偏低
工业“三废”、化肥和农药残留、农膜等污染严重
耕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平衡,水土资源配置欠佳 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气候区的平原、丘陵地区
南方地区水热资源充足,耕地以水田为主,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水田
北方地区水热资源有限,耕地以旱地为主,分布着全国3/5的耕地,也是我国新增耕地的主要分布区
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少、质量差,开发利用难度大 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8 029.15万亩,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及黑龙江省。剩余未开发部分质量差、开发难度大
思维拓展 1.我国耕地资源相对短缺的原因
原因 表现
自然原因 耕地比重小 山地面积大,耕地比重小,耕地约占总土地面积的14%
耕地分布不均 全国80%以上的耕地集中于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一线以东地区
中、低产田比重大 中、低产田一起占70%左右
人为原因 人口数量大 人均耕地少
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 耕地不断减少
土地的高强度利用 耕地退化严重
工业“三废”及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 耕地污染严重
2.我国不同地区的土地退化现象
地区 土地退化现象
西北地区 以土地荒漠化(风蚀)、草场退化为主
北方地区 以不合理的灌溉引起的盐渍化和土壤侵蚀为主
南方地区 以土壤侵蚀和污染造成的土地质量下降为主
青藏地区 以寒漠化(土地荒漠化的一种)为主
  山东省地跨淮河、黄河、海河、小清河和胶东五大水系,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山东省中部山地地形凸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以山地丘陵为主。山东省耕地率全国最高,是我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增加值长期稳居各省(区、市)第一位。山东省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耕地比重差异较大。读山东省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耕地比重示意图,回答1~2题。
1.山东省不同类型耕地的分布特点是(  )。
A.各区25°以上坡耕地占全省比重均较小
B.有灌溉设施耕地在坡度较大耕地中占比较小
C.有灌溉设施耕地的比重由北向南增加
D.各区耕地比重与坡度呈反比,与灌溉设施成正比
2.山东省不同区域耕地类型特点的形成原因是(  )。
A.鲁西北地区位于黄河沿岸,耕地坡度小于25°
B.鲁西南地区耕地比重最大是因为人口最少
C.鲁东地区水资源缺乏,有灌溉设施耕地最少
D.鲁中地区范围最小,耕地所占比重最小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鲁东地区25°以上坡耕地占全省比重近60%,比重较大;鲁东地区25°以上坡耕地占全省比重均较大,而鲁东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占比小,即有灌溉设施耕地在坡度较大耕地中占比较小;坡耕地及有灌溉设施耕地与各区耕地比重没有比例关系;山东省各区域有灌溉设施耕地比重,鲁东地区最少,鲁西北地区最高。第2题,鲁西北地区的耕地主要位于黄河沿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耕地的坡度均小于25°;鲁西南地区耕地比重最大,是因为该地区面积大,地形较平坦,水热条件较好,与人口多少无关;鲁东地区地处山东半岛,耕地比重小,受海洋影响降水相对较多,水源相对较多,有灌溉设施的耕地最少;鲁中地区山地地形凸起,所以耕地比重小。
主题2 保护耕地资源,保障粮食安全
情境1 根据我国粮食安全的形势,有人认为可通过下列途径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第一种是降低粮食消费总量,第二种是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第三种是扩大粮食进口。其中,降低粮食消费总量,可通过控制人口或维持较低的粮食消费水平来实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可从高产稳产、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田比例、提高复种指数、改善生产技术来实现。
任务1 上述三条途径,你认为哪一条最为可取 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 第二种最可取。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稳定产量;改善生产技术,提高单产。适当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田比例,提高复种指数,但不可过度,否则会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第一种会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第三种会增加粮食对外的依存度,威胁我国粮食安全。
任务2 国家明确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藏粮于民”的粮食安全战略。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 藏粮于地:确保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防止耕地污染。藏粮于技:加强农业科技应用。藏粮于民:提高耕种积极性。
任务3 如何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答案】 确保耕地数量,提高耕地质量,防止耕地污染,提高耕种积极性,加强农业科技应用。
情境2 粮食虚拟耕地指粮食生产过程中占用的耕地资源,即将地区间进行的粮食交易看作相应的耕地交易。目前,我国粮食虚拟耕地流动存在“北土南运”的趋势,由于生产相同数量的粮食时,粮食输出地实际占用的耕地多于粮食输入地,降低了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
任务1 简析我国粮食虚拟耕地出现“北土南运”的原因。
【答案】 北方地区耕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任务2 简述“北土南运”的影响。
【答案】 有利影响:“北土南运”会使南方地区农业用地规模缩小,重点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可能会增加北方地区农民的收入。
不利影响:“北土南运”易对北方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会降低我国农业生产效率。
任务3 简析“北土南运”降低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原因。
【答案】 我国北方地区水热条件较南方地区差,因此生产相同数量的粮食时,北方地区实际占用的耕地多于南方地区,耕地资源利用效率低。
非粮化——培育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情境 耕地非粮化是将大量耕地转化为非粮食生产的行为,以非粮食作物播种总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率表示非粮化程度。“山城”重庆是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下图示意重庆市2011—2020年耕地非粮化程度分布。
任务1 分析重庆市耕地非粮化率较高的自然原因。
【答案】 山地、丘陵较多,耕地面积较小,粮食种植成本高,利润低;水热条件好,组合多样,利于多种经济作物经营。
任务2 说明重庆耕地非粮化率较高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案】 耕地过度非粮化,造成粮食播种面积减少,会导致粮食总产量下降,不利于保障粮食安全;耕地用作其他用途,可能会破坏土壤耕作层,影响耕地质量;耕地非粮化生产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农药化肥过量施用及塑料薄膜等固体废弃物大量残留的问题,危害生态环境,造成土壤污染。
任务3 提出防止该市耕地非粮化程度进一步扩大的合理措施。
【答案】 加大粮食种植补贴力度,适当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确保粮食播种面积;推进耕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保障粮食安全的措施
措施 具体内容
确保耕 地数量 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守住18亿亩耕地的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确保耕地数量;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控制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强管理,遏制耕地过快减少;执行非农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要“占多少,补多少,补充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补偿制度;积极开发后备耕地资源,提高土地整理复垦指数,提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提高耕 地质量 广泛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加大对农田的投入,推进生态农业和绿色生产;加强粮食作物丰产技术的应用,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推进农田综合整治,加快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规范化农田
防止耕 地污染 采取多种措施,防治耕地污染,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如引导农户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和农膜,大力推广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可降解农膜,减少对耕地和灌溉水源的污染,切实保障耕地安全
提高耕 种积 极性 增加对粮食生产和水利设施的投入,扶持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大户,切实提高农民的耕种积极性
加强农 业科技 应用 加强农业科技在粮食生产中的应用,重点推广地理信息技术,建立粮食病虫害预警与监控体系,提高农业气象灾害预测和监测水平,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目前,遥感技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监测,为国家把握农业生产全局提供多种服务和决策依据
思维拓展 我国“北粮南运”的原因
1.北方生产供给能力增强
这得益于北方农业综合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及水利设施的改善等因素。
2.南方市场需求增加
南方畜牧业、饲料工业的发展,促使北方粮食南下。
3.消费结构升级
南方经济增长拉动消费水平提高,对北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增加。
4.粮食种植区域变化
南方水稻面积减少,北方水稻地位越来越高。
5.人口向南方流动
东南沿海一带汇集了大量农民工,其粮食消费增加了“北粮南运”量。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到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5.46亿亩(1亩≈666.67 m2)。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成规模(单位:千万亩)统计图,回答1~2题。
1.我国严守耕地红线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低 B.人口总量大
C.单位面积产量低 D.自然灾害多发
2.为提高高标准农田的耕地质量,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陕西——退耕还林,修建水平梯田
B.吉林——改良酸性土壤,退耕恢复植被
C.江苏——节水灌溉,全部使用农家肥
D.河北——大规模更换表土,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
【答案】 1.B 2.A
【解析】 第1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越来越高,而农业属于基础产业,严守耕地红线并不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低;我国人口总量基数大,粮食需求量大,需要严守耕地红线,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我国农业历史悠久,精耕细作,农业生产经验丰富,单位面积产量相对较高;我国自然灾害多发,但这并不是严守农业红线的根本原因。第2题,陕西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应退耕还林、修建水平梯田以保持水土;我国酸性土壤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江苏位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灌溉水源较充足,节水灌溉描述不准确,而且全部使用农家肥不现实;虽然河北土壤盐碱化较严重,但是大规模更换表土易破坏生态环境,且工程量大,成本高,做法不合理。
  吉林省梨树县经过多年实践开发出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梨树模式”。梨树模式主要采用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播种,全程机械作业,隔行种植轮替休耕,农户合作规模经营,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保障粮食安全积累了宝贵经验。据此回答3~4题。
3.“梨树模式”的核心是(  )。
A.降低生产成本 B.减轻土壤污染
C.保护耕地质量 D.提高粮食产量
4.“梨树模式”对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影响有(  )。
①加快科技推广,藏粮于技 ②提高耕地质量,藏粮于地 
③增加农民数量,藏粮于民 ④提高粮食产量,藏粮于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规模化、机械化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但这是东北商品谷物农业区的共同特征,不是“梨树模式”的经验;利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为了减轻黑土的水土流失,不是减轻土壤污染;采用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播种,全程机械作业,隔行种植轮替休耕,这些都属于保护性耕作措施,因此其核心应该是保护耕地质量。该模式通过保护性耕作提高了土壤肥力,从而提高单产,可持续地提高粮食产量是目的,不是该模式的核心。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该模式通过利用新型的农业生产技术来提高粮食产量,①正确;该模式通过保护性耕作技术,提高土壤肥力,从而提高粮食产量,②正确;材料信息“全程机械作业”说明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力需求减少,③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藏粮于仓”的信息,且粮食产量增加不代表“藏粮于仓”,④错误。
【随堂检测】
读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我国耕地不足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山地多,平原少 
②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迅速 
③高产、稳产田的面积远小于低产田面积 
④东部地区由于人口密度大,人均耕地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我国面积广大,但是由于地貌复杂,山地多,平原少,耕地相对较少,①正确;我国经济发展快,非农业建设用地增加迅速,占用大量的耕地,使本就不足的耕地进一步减少,②正确;我国人口净增加多,人均耕地更加显得不足,而高产、稳产田少的意思是耕地的质量不高,而不是数量不足,③错误;东部地区不代表全国,与题干不符,④错误。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这种趋势不影响我国农业生产
B.这种趋势应该继续下去
C.近期可以根本扭转这种趋势
D.应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
【答案】 D
【解析】 根据我国人均耕地不断减少的趋势,加上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耕地占用多,后备土地资源少的现状,必须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耕地减少的趋势。
  2017年9月20日,自然资源部和农业农村部召开联合记者会,宣布我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总体完成。全国落实保护面积15.5亿亩(1亩≈666.67平方米),其中水田和水浇地面积占划定面积的48%;坡度15°以下占划定面积的88%;城市周边划定9 740万亩,通过优先确定永久基本农田布局,把城市周边围住,把公路沿线包住。据此回答3~4题。
3.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的主要目的是(  )。
A.摸清耕地资源分布 B.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C.优化农业生产布局 D.统筹我国城乡规划
4.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主要是为了(  )。
A.保证城市农副产品供应
B.限制农业人口迁入城市
C.限制城市用地无序扩张
D.促进都市农业健康发展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摸清耕地资源分布可通过科技方法测算;统筹我国城乡规划无须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我国人口众多,划定全国永久基本农田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便于国家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但这不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主要目的。第4题,城市周边基本农田可为城市农副产品供应提供保障,但这不是其主要目的;农业人口迁入城市是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过程,不受城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限制;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可以作为城市发展框架中的绿化隔离带,有利于限制城市用地无序扩张;基本农田有利于都市农业健康发展,但不是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的主要目的。
  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显示,与“二调”数据相比,被称为“天府粮仓”的成都平原耕地面积10年间减少了40%。2022年10月22日,四川提出了“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的目标,确保粮食安全,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达到这一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成都平原缓解耕地面积减少的措施,最快最有效的是(  )。
A.大力开发宜农荒地 B.鼓励农民回乡创业
C.加强土地流转监管 D.全力推进耕地恢复
6.下列关于“藏粮于技”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完善水利工程建设 B.精准施肥,提高产量
C.加快粮食运输流通 D.提高自主制种技术水平
【答案】 5.D 6.D
【解析】 第5题,大力开发宜农荒地,可以增加耕地面积,但速度较慢,并不是缓解现有耕地面积减少最快的措施,且成都平原宜农荒地少;鼓励回乡创业,并没有说明从事什么产业,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并不一定会增加耕地面积;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的监管,防止耕地非农化,虽然能缓解耕地面积的减少,但效率较低;完善补偿机制,调动农民积极性,全力推进耕地恢复,将由原来的成片耕地改成的苗木基地和覆膜草皮恢复为耕地,能最快缓解耕地面积的减少。第6题,完善水利工程建设,是完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并非技术水平;通过施用化肥来提高粮食产量不是技术水平的体现;加快粮食流通,提高运输效益,并不能提高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藏粮于技”即依靠科学技术增加粮食产量,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制种技术水平,利于培育出优良品种,通过确保种业自主可控,把握粮食种业的自主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