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整合与评价
微专题1 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利用形式及其在我国的分布
能源 优点 缺点 利用形式 我国主要分布地区
太阳能 能量巨大、无污染、可再生 较分散,受天气、季节影响大 光热转换、光电转换 降水较少、光照充足的地区:西北地区、青藏高原
风能 风力发电成本较低,无污染 风速稳定的地方少,风力又有季节性和短期变化,而且风力丰沛地区不一定是人口密集或经济发达地区,往往存在储存和输送问题 风力发电 风力较大的地区:青藏高原、西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
水能 大坝和电厂建成后发电成本较低,无空气污染 大坝建设可能对库区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水力发电 水量丰富、地势落差大的地区
潮汐能 干净、无污染 能源密度小,修建大坝会阻碍船只和鱼类进出 利用潮汐进行发电 沿海地区
地热能 成本低廉 可供开发的地点不多,更新速度较慢,地热蒸汽中常含有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发电、取暖、建地热温室 地热能丰富的地区,如青藏高原
沼气 农村原料丰富、比较清洁 纬度较高、海拔较高的地区不适宜发展沼气 是目前农村地区比较理想的生物能 我国广大农村地区
典例巩固 近年来,我国各地太阳能电站迅猛发展,沙漠、荒野、山地、滩涂、湿地、湖泊……都成了它们的领地,其风头之劲,盖过了曾经火热的风电。然而,这些带着“绿色”光环的电站,也正在引发诸多的争议和忧思。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我国太阳能电站高速发展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降低能源生产成本 ②提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
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促进新兴产业发展
⑤替代矿物能源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②③
(2)太阳能电站发展势头盖过风电的原因有( )。
①运营与维护的难度更低 ②对地理环境的干扰更少
③对电网来说更稳定和友好 ④政策扶持力度更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太阳能电站引发的争议和忧思不可能是( )。
A.切割自然景观
B.是环境脆弱区的新型“入侵者”
C.侵占生产用地
D.太阳能发电的废弃物回收困难
【答案】 (1)B (2)C (3)C
【解析】 第(1)题,太阳能电站投资成本高,不会降低能源生产成本;太阳能发电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能源供应具有不稳定性;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可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太阳能发电可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太阳能发电规模较小,无法替代矿物能源。第(2)题,风电多分布在风力较大的地区,自然条件更恶劣,故太阳能电站运营与维护的难度更低;太阳能比风能相对更稳定,对电网来说更稳定和友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对地理环境的干扰都较少;政策扶持力度相差不大。第(3)题,太阳能电站占地面积大,可能会切割自然景观,是环境脆弱区的新型“入侵者”,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毒性大,太阳能发电的废弃物回收困难;太阳能电站不一定侵占生产用地。
微专题2 水资源与国家安全
1.我国水资源问题
问题 表现
时空分布不均,缺水问题突出 在空间分布上,具有“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特点;在时间分配上具有夏秋多、冬春少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供需总量不平衡,需水量的增长速度超过可供水量的增长速度;沿海发达地区的用水缺口明显扩大,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工农业和服务业用水量不断增加,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造成了很大压力
水污染问题严重 我国的河流、湖泊和水库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北方的污染负荷普遍重于南方;沿海地区,人为超量开采地下水,海水入侵,引发水质性缺水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 农业“土渠输水”“大水漫灌”等传统灌溉方式仍普遍沿用,灌溉用水有一半左右在输水过程中渗透、蒸发损失了;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55%左右
2.我国水资源安全保护措施
措施 内容
兴修水利,优化水资源配置 对自然界的水体,如河流、湖泊、海洋、地下水等进行调控和整治,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轻水旱灾害;修建水利工程,比如水库、渠道、跨流域调水工程等,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因地制宜地利用水资源,是水资源安全保护的重要方式;完善综合防洪减灾体系,加强江河湖泊治理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大江大河堤防加固、河道治理、控制性枢纽和蓄滞洪区建设等,都是确保我国水资源安全的关键
节约用水,构建节水型社会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经济布局,推广和普及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进而增强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改进陈旧的灌溉系统,将大水漫灌改为更加节约的喷灌或滴灌等,发展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现代旱作农业;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减少浪费
水污染防治 排放污染物时,必须充分考虑水体的承载能力,把环境污染控制在特定限度之内;通过法治、管理、科技等手段,预防和治理水污染;建立水质监测体系,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监测管理;运用遥感技术快速准确查明水体污染的范围、程度,实时预报,动态监测
典例巩固 水资源紧缺隶属度(D)表示水资源安全度,根据大小划分为非常危险(D≥0.65)、不安全(0.50≤D<0.65)、临界安全(0.35≤D<0.50)及安全(D<0.35)4个级别。隶属度数值越高,说明该地区对水资源安全状况的影响越大。读我国水资源紧缺隶属度分级分布(综合指标)示意图,回答(1)~(3)题。
(1)按照水资源紧缺隶属度划分,合肥市水资源为( )。
A.非常危险 B.不安全
C.临界安全 D.安全
(2)影响图中方框内水资源紧缺隶属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 B.蒸发量
C.太阳辐射 D.海拔
(3)降低水资源紧缺隶属度的措施有( )。
①跨流域调水 ②修建水库 ③减轻雾霾 ④节约用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1)C (2)A (3)C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水资源紧缺隶属度(D)表示水资源安全度,根据大小划分为非常危险(D≥0.65)、不安全(0.50≤D<0.65)、临界安全(0.35≤D<0.50)及安全(D<0.35)4个级别。从图中可知,合肥市水资源紧缺隶属度为0.35~0.5,按其大小划分为临界安全。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方框内水资源紧缺隶属度由南向北数值升高。图中方框内所示地区属季风气候,由南向北,受夏季风影响时间变短,雨季变短,降水量由南向北减少,从而导致当地水资源由南向北减少,使得图中方框内水资源紧缺隶属度由南向北数值升高,因此影响图中方框内水资源紧缺隶属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降水量;图中方框内水资源紧缺隶属度变化与蒸发量也有关,但南部的平均气温高于北部,南部蒸发量更大,因此蒸发量不是影响图中方框内水资源紧缺隶属度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图中方框内水资源紧缺隶属度变化与太阳辐射、海拔关系不大。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水资源紧缺隶属度数值越大,水资源安全性越差,水资源供应越紧张。降低水资源紧缺隶属度的措施一般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分析,跨流域调水和修建水库是开源,节约用水是节流,①②④正确;减轻雾霾对缓解水资源紧张状况、降低水资源紧缺隶属度没有多大关系,③错误。
微专题3 我国耕地减少的原因、危害及防治
1.我国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1)经济建设(道路、城市、工厂、乡村等)占用耕地。
(2)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工程。
(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4)耕地退化(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5)自然灾害等导致耕地减少。
2.我国耕地退化的表现、原因及危害
表现 产生原因 危害
水土 流失 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自然因素;不合理的垦殖等破坏植被的人为因素 土地生产力下降,农业减产
荒漠化 气候干旱、多大风,风沙侵蚀严重;滥垦滥挖、过度放牧、乱砍滥伐造成植被破坏 荒漠面积扩大、耕地减少、风沙危害、沙尘暴等
次生盐渍化 干旱、半干旱地区大水漫灌,地下水位上升;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海水入侵 耕地退化、农业减产
土地酸化 酸雨、大量施用酸性化肥 土壤酸度增大,土壤板结
土壤污染 大气污染、水污染;工业、生活固体污染物堆放;农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 间接污染水源、食品,危害人体健康
3.土地退化的防治(以土壤侵蚀为例)
主要原因 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
防治的原则 建立“防、治、用”相结合的体系,强调将防治工作与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坚持以预防为主,使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防治措施 生物措施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
工程措施 水利工程有修建水库、灌渠等;水土保持工程有修梯田、淤地坝等
农牧业措施 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土壤肥力的措施
典例巩固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干旱内陆区,往往是“以水定地”,水资源的分布格局与开发利用直接决定了绿洲的大小和规模。高昌区绿洲位于天山南麓的洪积扇平原上(图Ⅰ),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典型的农业绿洲,生态环境脆弱。近几十年来,高昌绿洲区降水趋势平稳,年平均气温变化不大。农业生产以河泉水、坎儿井、水渠及机电井提取地下水等方式联合灌溉。1989年,高昌区农业绿洲的面积为400 km2,而现在绿洲规模和空间格局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图Ⅱ)。绿洲东部为扩张区,以水渠、机电井联合灌溉为主,大力发展种植业,积极推进绿洲城镇化、工业化;西部为缩减区,以坎儿井灌溉为主,多发展农牧经济,弃耕撂荒、牧场迁移现象时常发生。
(1)据图Ⅱ信息,补充完成高昌区绿洲面积变化折线图,并描述1989—2016年高昌区绿洲面积的变化趋势。
(2)分析甲地农业绿洲面积缩减的原因。
(3)有人提岀,要进一步加强高昌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提高本区绿洲开发规模。对此,你是否赞同 并说明理由。
【答案】 (1)绘图如下:
变化趋势:绿洲面积总体上呈扩大趋势,1989—1997年绿洲面积有所缩减;1997—2016年绿洲面积持续扩张。
(2)甲地位于农业绿洲区西部,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深,水量小,地下水开采条件差,水资源供给不足;甲地以坎儿井灌溉为主,东部过度提取使用地下水,减少了地下水对坎儿井的补给,坎儿井干涸,绿洲面积萎缩;甲地以农牧经济为主,弃耕撂荒、牧场迁移导致绿洲萎缩;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部,吸引甲地人口东迁,绿洲面积萎缩。
(3)同意。该地区水资源相对充足,可以适度开发;通过改进灌溉技术、建设节水工程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环境承载力。
(或不同意。本区为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水资源较少,环境承载力较小;水资源开发过度,会影响该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第(1)题,由材料可知,1989年绿洲的面积为400 km2,结合图中数量进行加减可知,1997年面积为365 km2,2002年面积为500 km2,2009年面积为673 km2,2016年面积为781 km2,从趋势上看是先减少,后持续增加,增长速度先变快、后减缓。第(2)题,由材料可知,甲地位于绿洲西部,为缩减区,以坎儿井灌溉为主,无法保证稳定的灌溉用水;且从地势上看,图示区域西北高、东南低,甲地位于地势较高的一端,地下水相对较深,随着东部地区机井抽水,区域地下水位进一步降低,传统坎儿井取水困难;生态脆弱,以农牧经济为主,易出现撂荒弃耕、牧场迁移现象;人口容易被吸引到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第(3)题,是否赞同可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回答,言之有理即可。正面可以叙述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反面可以列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金品·学习任务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