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鹿角和鹿腿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7鹿角和鹿腿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6 17:46: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鹿角和鹿腿》教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2.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引导学生认识到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能以貌取人。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鹿角和鹿腿的不同特点和作用。
2. 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正确理解词义。
三、教学难点
1. 理解鹿在遇到危险时,是如何运用自己的优势逃脱的。
2. 引导学生理解并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展示鹿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① 向学生展示一张美丽的鹿的图片,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② 提问学生:“你们看,这只鹿最吸引你们的地方是哪里?”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2)讨论鹿的角和腿的重要性
①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觉得鹿的角和腿哪个更重要?为什么?”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②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鹿角和鹿腿的不同特点和作用。
(3)引出课文内容
① 教师告诉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鹿角和鹿腿》就是关于鹿的角和腿的故事。让我们一起看看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吧!”
②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标题,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4)激发探究欲望
①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想知道鹿角和鹿腿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吗?这个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② 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文的学习,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5)总结导入环节
①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思考。
② 教师强调鹿角和鹿腿的不同特点和作用,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和优美句子,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整体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语音语调
①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语气的变化。
② 学生互相倾听,互相纠正发音,形成良好的朗读氛围。
(2)小组合作,共同解决生字新词
① 教师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列出来,分发给各个小组。
② 小组合作,利用字典或词典查找生字新词的读音和意思。
③ 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生字新词在课文中的用法和作用。
④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生字新词。
(3)师生互动,共同理解课文内容
①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鹿对角和腿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②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积极回答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
③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其中的道理。
(4)教师总结,强调重点
①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生字新词的重要性和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②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发现身边的美好事物,学会欣赏和珍惜。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掌握生字新词,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和理解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师生互动的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不少于269字)
(1)教师引导分段朗读
教师首先示范朗读第一段,强调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随后,学生分段接龙朗读,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中。这种朗读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还增强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提问引导深入思考
教师提问:“鹿最初对自己的角和腿有什么看法?后来为什么态度发生了变化?”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深入阅读课文。学生分组讨论后,积极发言交流。这种问答形式的教学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培养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结合课文内容讲解字词
教师选取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如“匀称”、“抱怨”等,进行详细的词义讲解和例句分析。同时,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理解词义,加深记忆。这种字词教学的方式既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又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4)引导学生体会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从鹿的经历中,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如“不要只看外表,要看重实用性”等。这种讨论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所蕴含的道理,还培养了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品读课文,感悟道理
(1)再次朗读,体会特点
① 教师示范朗读,强调语调和停顿,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② 学生分组练习朗读,互相评价,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③ 聚焦鹿角和鹿腿的描述,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它们的不同特点和作用。例如,教师提问:“鹿角是怎样的?鹿腿又是怎样的?”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深入思考,领悟道理
① 教师提出问题:“从鹿的经历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② 学生分组讨论,互相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③ 各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点评和补充。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理解到物各有所长,所短,不能只看外表而忽视内在的价值。
(3)创意拓展,深化理解
① 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一个场景:如果鹿的角和腿可以交换,会发生什么故事?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和完善故事情节。
② 学生自愿上台分享自己的故事,其他学生和教师给予掌声和鼓励。通过这一环节,不仅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还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4)总结归纳,升华情感
① 教师总结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成果,强调课文所传达的深刻道理和人生智慧。同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或感受。
②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这些道理。例如,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如何尊重他人的差异等。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将课文中的道理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
(五)字词解析,巩固提高
(1)生字新词的教学与巩固
① 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利用图片、实物或多媒体教学资源辅助,引导学生正确读音,并逐一解释词义。
② 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进行生字新词的记忆和巩固。例如,利用生字卡片进行“找朋友”游戏,或者进行小组间的“词汇接龙”比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生字新词。
(2)重点字词的深入解析
① 教师选取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如“匀称”、“抱怨”、“没精打采”等,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讲解。例如,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述鹿角的句子,体会“匀称”一词的含义;或者让学生思考鹿为什么“抱怨”自己的腿,理解“抱怨”一词在语境中的用法。
②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对重点字词的理解,并通过造句、仿写等方式进行应用练习。例如,让学生用“匀称”一词造句,或者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抱怨”一词写一句话。
(3)特殊句型的理解与赏析
①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特殊句型,如比喻句、拟人句等,让学生体会其表达效果和语言魅力。例如,课文中将鹿角比作“美丽的珊瑚”,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珊瑚的样子,从而更好地理解比喻句的运用。
② 学生小组合作,找出课文中的其他特殊句型,并进行赏析和评价。例如,可以让学生评价课文中的拟人句是否生动形象,是否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4)生字新词的记忆竞赛
①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生字新词的记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拼。比赛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听写比赛、填空比赛等。
② 学生积极参与竞赛,通过比赛的形式巩固生字新词的记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同时,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通过以上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施,旨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生字新词,深入理解重点字词和特殊句型的用法和表达效果,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竞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拓展延伸
1. 引导学生想象:“如果鹿的角和腿可以交换,会发生什么故事?”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意写作。
2.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给予鼓励和指导。
七、布置作业
1. 背诵课文,并默写生字新词。
2. 完成一篇与课文相关的读后感或想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