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7课《短文两篇——爱莲说》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7 18:26: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爱莲说》专题训练
1.下列对课文内容和写法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为陪笔,引入下题,烘托自己对莲花的喜爱,借景抒情;“借花自以为写照”。
B.文章品评菊花牡丹、莲花,意在慨叹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贪爱富贵者居多。以“君子”喻莲,表明了作者志在君子的道德情感。
C.文章用“噫”字引领三个排比句,在排比句中,句式同中见异,变化有致,感情起伏,其中反问句“同予者何人”情感色彩最为强烈。
D.文章结尾没有按照之前的菊、牡丹、莲的顺序来写,而是将牡丹衬在莲后,是对追名逐利者进行暗讽,意味深长,耐人寻昧。
2.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刘禹锡,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著有《刘梦得文集》,代表作有《竹枝词》《乌衣巷》等。
B.周敦颐,人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著有《太极图说》等。
C.《陋室铭》中的“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陋室铭"就是说写陋室的文章。
D.《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抒情文体,抒发的是作者对于莲的赞美之情。
3.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 B.莲,花之君子者也
C.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下列对文章《爱莲说》第一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表现了作者对莲的爱慕之情。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水陆草木之花/何陋之有
B.自李唐来/怡然自得
C.濯清涟而不妖/人不知而不愠
D.可爱者甚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阅读《爱莲说》,完成下面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蕃:   
鲜: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是哪句?
文言文阅读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香远益清   
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③陶后鲜有闻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1.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 蕃:多 B.亭亭净植 植:竖立
C.香远益清 益:好处 D.宜乎众矣 宜:应当
13.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例句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何陋之有 B.徐以杓酌油沥之
C.无丝竹之乱耳 D.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14.下列各项中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5.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莲的生长环境这一角度赞美了莲的美好品质,表明了作者喜爱莲的原因。
B.文中的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菊花象征高洁,莲花象征隐逸,牡丹象征富贵。
C.文中用菊和牡丹衬托莲的美好形象,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明了当时人们对国色天香的牡丹的喜爱。
16.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爱莲说》)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亭亭净植:   
②宜乎众矣:   
18.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9.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的?分别写出了莲哪些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芳草鲜美 陶后鲜有闻
B.自李唐来 自三峡七百里中
C.出淤泥而不染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D.中通外直 系向牛头充炭直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22.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高洁的品格,从而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以及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厌恶之情。
B.文章句式骈散结合,以散句为主,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读起来音节和谐、顿挫有致
C.“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与前文“予独爱”相照应,表现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慨叹世间与自己志趣相同的人太少。
D.作者写莲花是为了写人,用莲花的高洁品质来象征君子高尚的品质。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
23.下列链接资料与原文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但侧重点却有所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链接资料】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①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②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③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④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楚之逐臣:屈原。屈原在《离骚》里以兰来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②薄丛;贫瘠的丛林。③不见:不被人知道。④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阅读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①,为分宁主簿②。有狱③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④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⑤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
注:①任:推荐。②主簿:官名。文中龙图阁学士、军司理参军、转运使皆为官名。③狱:案件。④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⑤仕:指做官。
2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屡见不鲜
B.香远益清 两袖清风 濯清涟而不妖
C.有仙则名 金榜题名 莫名其妙
D.水陆草木之花 菊,花之隐逸者也 一年之计在于春
25.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的洗涤而且不显得妖艳。
【乙】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翻译:像这样还能做官吗,用杀人的做法来取悦上级,我不做。
26.甲文运用①   (写作手法),借“莲”表述自己②   的志向和情操。乙文写人叙事,通过“快速判决案件”和③   两件事分别表现了周敦颐④   、为官正直的特点。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自古人知贵①兰,不待楚之逐臣②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③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是所谓“遁世无闷④,不见⑤是而无闷”者也。兰虽含香体洁,平居萧艾⑥不殊。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⑦也。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
【注释】①贵:以……为贵。②楚之逐臣:指屈原,屈原曾在《离骚》里以兰象征自己美好的品德。③薄丛:贫瘠的丛林。④无闷:这里指内心无忧或没有烦闷。⑤不见:不被人知道。⑥萧艾:艾蒿、臭草。⑦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2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   
②宜乎众矣   
28.请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29.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一处。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
30.【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活环境虽然不同,但都具有   、   的品质。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丛薄①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②;雪霜凌厉而见③杀,来岁不改其性也。清风过之,其香蔼然④,在室满室,在堂满堂。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
注释:①丛薄:丛生的草木。②芳:花草的香气。③见:表示被动,译为“被”。④蔼然:形容香气浓郁的样子。
31.下列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自李唐来 公亦以此自矜 B.香远益清 良师益友
C.予谓菊 权谓吕蒙曰 D.陶后鲜有闻 鲜为人知
32.结合语境,理解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蕃。理解:世上开得好看的花很多。
B.濯清涟而不妖。理解:菊花经过清水洗涤后就不显得妖艳了。
C.亭亭净植。理解:莲花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理解:牡丹喜爱的,和众人喜欢的是一样的。
33.【甲】、【乙】两文都借花喻人,赞扬了君子品格。【甲】文借莲喻君子,最能表明君子洁身自好的一句是“①   ”;【乙】文借②   喻君子,赞美君子不因无人赏识而愁闷,即使遭受外界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
34.中国人素来对花情有独钟。请默写任意两句写“花”或含有“花”的诗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花之最不耐开,一开辄尽者,桂与玉兰是也;花之最能持久,愈开愈盛者,山茶、石榴是也。然石榴之久,犹不及山茶;榴叶经霜即脱,山茶戴雪而荣。则是此花也者,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历春夏秋冬如一日,殆①草木而神仙者乎?
(李渔《山茶》)
【注释】①殆:大概。
35.下面对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香远益清:更加 B.陶后鲜有闻:很少
C.一开辄尽者:就 D.山茶戴雪而荣:光荣
36.翻译句子。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具松柏之骨,挟桃李之姿。
37.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两文是如何运用衬托手法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
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③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④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
38.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可爱者甚蕃   
②陶后鲜有闻   
③何哉   
④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3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②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40.【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   、   、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   、   、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41.根据《爱莲说》课文理解填空。
(1)作者从   、风度气质、   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2)作者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分别说它们是   、   、   的化身,并借此再次表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3)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作   和   ,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C
【答案】6.多;少
7.①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而不能靠近赏玩它啊。
②对于牡丹的喜爱,应当就很多人了!
8.莲,花之君子者也。
【答案】9.更加;亲近而不庄重;少
10.①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②对于牡丹的爱,人应当很多了。
11.不慕名利,洁身自好,要在污浊的世间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的节操。启示:无论环境怎样,都要保持高洁的品格,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不随波逐流。
【答案】12.C
13.C
14.D
15.B
16.①(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
②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答案】17.①竖立;②应当
18.①我则唯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它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②它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19.①从生长环境角度写出了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哗众取宠的高洁、庄重品质;②从体态、香气角度写出莲正直不苟、行为端正的品质;③从风度、气质角度写出莲庄重不可轻慢的品质。
【答案】20.B
21.①水上陆上各种草木的花,令人喜爱的很多。
②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居避世的人。
22.D
23.《爱莲说》侧重表现君子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的美好品德;【链接材料】侧重表现了君子在无人赏识时却能耐得住寂寞,在屡遭打击时却不改操守的美好品质。
【答案】24.D
25.【甲】
26.托物言志;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高洁傲岸);勇敢与悍官争辩,救下囚犯(勇辩救囚);富有才能(雷厉风行)
【答案】27.①多;②应当
28.①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②在遭受雪霜凌厉的摧残后,来年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
29.清风过之/其香蔼然。
30.高洁;纯朴
【答案】31.D
32.C
3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兰花
34.示例一: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出自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示例二: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出自刘禹锡《赏牡丹》)
【答案】35.D
36.①它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②这种花具有松树和柏树的品质,含有桃树和李树的风采。
37.两文都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手法。语段(甲)中用菊花正衬,用牡丹反衬,突出了莲花的高尚品质。
语段(乙)中用桂花、玉兰花的容易凋谢和石榴花的经霜凋谢,衬托了山茶花的松柏风骨。
【答案】38.多;少;为什么;种植,栽培
39.①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②君子看见它这种秉性,就想到要正直无私,不趋炎附势(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
40.外形;香气;性直;心空
41.【答案】(1)生长环境;体形香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3)正衬;反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