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 雷雨 第2课时(教案含反思)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6. 雷雨 第2课时(教案含反思)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16.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6 14:4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16 雷雨(第2课时)
教材分析
《雷雨》一文用精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夏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课文条理清晰,雨前、雨中、雨后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能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感情。课文多用短句,易于表达情感,可借此培养学生边朗读边想象画面的能力教材配有两幅插图,展现了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的情景。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沟通学习与生活,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学情分析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他们对此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因此,在教学时,从学生的生活入手,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入手,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体会景物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提取主要信息,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景色的变化。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想象画面朗读,读好关键词。 审美创造:体会雨过天晴的变化,以及给人带来的清新、愉悦的感受。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发挥想象。能在语境中理解运用“压、垂、挂”等字,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想象雷雨的景象。初步了解按顺序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复习导入 1.词语认读:出示本课词语,并要求学生认读。 2.回顾内容: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回顾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不同景象的特点。 (二)句段欣赏 1.导读提示: (1)课文写到了哪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2)三个场景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3)用恰当的语气读出三个场景的景象。 (4)小组交流分享本文的写法特点。 2.出示课文第1-3自然段:雷雨前 (1)朗读指导: ①注意以下词语 “黑沉沉”——语速放慢,语气凝重。 “压下来”——略重读,强调反常景象。 “忽然”——急读,营造紧张气氛。 “垂下来,逃走了”——连读,体现蜘蛛的小心与慌张。 “越来越亮”“越来越响”——力度、语气越来越强,表现雷雨的迫近感。 ②朗读时,可边读边想象画面。 (2)句子品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表示云很多很黑) (3)体会场景:树枝乱摆;蜘蛛从网上垂下来; (4)学以致用:用“越……越……”组词并造句。 2.出示第4-6自然段:雷雨时 (1)朗读指导: ①“哗,哗,哗”:拟声词,稍拖长,力度渐大,语调渐高,表现雨声大,雨势急。 ②“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语气渐弱,语速渐缓,表现雷雨渐小、声势渐弱的变化特点。 ③边读边感悟风雨雷电的变化。 (2)理解句子: ①理解拟声词“哗哗哗”,说说你还知道哪些拟声词。 ②雨越下越大……都看不清了。——说明雨下得又大又急又猛。 朗读感悟: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两个“渐渐地”连用,语速放慢,体现雷声雨势逐渐变小。 3.出示第7、8自然段:雷雨后 (1)朗读指导: ①“了”语调稍上扬,读出看到这些景物的欣喜之情。 ②想象画面,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边读边体会雷雨后清新、明快的景象。 (2)想象交流:出示文段,想象挂在天空中的彩虹像什么? (3)对比理解:与雷雨前的情景对比。 ①雷雨前:蝉一声不出——雷雨后:蝉叫了 ②雷雨前: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雷雨后:蜘蛛又坐在网上。(“坐”体现了蜘蛛的悠闲自在。) (4)理解运用: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改写句子。 ①池塘里水满了。 ②青蛙也叫起来了。 (5)熟读成诵:出示关键词,背诵课文。 雷雨前乌云;黑沉沉;一动不动;一声不出;大风;蜘蛛;闪电;雷声雷雨时哗,哗,哗;越下越大;看不清;渐渐地雷雨后天亮起来了;空气;太阳;彩虹;蝉;蜘蛛;池塘;青蛙
(三)课外延伸 1.强化朗读:出示课文内容,边读边想象画面。 2.思考交流: ①为什么作者能够把这些场面写得如此生动形象?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说说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③运用:毛毛雨、阵雨、暴雨的生动描写方式。 3.课外拓展:观看避雷技巧视频,提高安全意识。 (四)课堂总结 1.我的收获: ①积累本文好词佳句。 ②课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顺序描述,集中地表现了三个场景的鲜明特点。 ③边读边想象画面;对比朗读;理解感受景物的描写。 2.主题归纳:课文按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顺序,用简炼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在正确、连贯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运用多种方式背诵课文。 不足之处:让学生回忆或感受当时看到彩虹、听到蛙声的那种愉悦欢畅时,创设的情境不够饱满,选取的图片亦不够精美,造成学生无法自然地读出这种心情。 教学建议:指导朗读课文可分以下几个层次:借助拼音,通过自主阅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借助图片,读出层次,渗透逻辑段的教学;抓住景物变化,读出画面感,读出情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