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六(第2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安排了六个板块的内容: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识字加油站”编排了8个关于场所的词语,分两行呈现。第一行呈现的是“××馆”,第二行呈现的是“××所”。8个词语中包含8个需要识记的生字。 “字词句运用”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出示了6个易错字,“含、迎、留”书写时,提醒学生不可以多写或者少写笔画;“荡、满、敬”书写时,要关注是上下结构还是左右结构。第二个部分是“猜猜加点词语的意思,和同学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重在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句子中的反义词来理解词义。 “写话”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说出对大自然的疑惑,写写心中的为什么,并制作成卡片,征集答案。 “展示台”延续了第五单元口语交际“图书借阅公约”的主题,展示了班级图书角的管理及借阅情况,引导学生爱惜图书。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一首《悯农》,旨在引导学生积累经典古诗,熟读成诵,教育学生珍惜粮食,尊重劳动者。 “我爱阅读”编排的是《最大的“书”》。这篇文章讲的是川川与爸爸在爬山途中遇到了一位地质勘探队员,在交流中知道了岩石也是一本书。这篇文章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可以与写话环节相结合,激发学生探究自然、敢于提问的意识。
学情分析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都喜爱外出的春游,由研学游的话题导入能够极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识字加油站”中学生对“研究所”、“哨所”不熟悉,教师借助图片适当解释。在以往识写汉字的过程中,学生遇到过一些易多笔画或少笔画的字以及结构易混的字,容易多一笔的字如《中国美食》一课中的“烧”、“烤”。从学生的认知能力来看,学生能通过多读、根据上下文猜测词语含义。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了解化石的形态和成因等相关知识,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语言运用: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猜出词语的意思,并能说出理解词语的方法。 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推测词语意思的能力。 审美创造:让学生参与建立和管理班级图书角,有喜欢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展示交流建立和管理图书角的收获。理解背诵古诗《悯农》(其一)。自主阅读《最大的“书”》。
教学难点
说说读书的习惯。熟读成诵。交流分享读后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台 1.出示图书角借阅图片,提问:图画中画的是哪里?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做得对吗? 2.汇报分享:在班级图书角的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你做了什么? (1)交流:积极参与 (2)分享:自己喜欢的图书 (3)遵守:借阅规则 3.交流图书借阅公约。 (1)爱惜书籍,不破坏。 (2)按时归还,不拖延。 (3)人人带书,充实图书角。 4.归纳小结,图书分类: (1)科普类:《植物王国》《上下五千年》 (2)童话类:《海的女儿》《丑小鸭》 (3)科幻类:《十万个为什么》《海底两万里》 5.你阅读了哪些书?有什么收获? 绘本类:《汉字王国》 童话类:《风是男孩还是女孩》 科学类:《爸爸带我看宇宙》 自然类:《讲给孩子听的中国大自然》 哲学类:《我与世界面对面》 人物类:《中国儿童文学作家群像》 6.成果展示:我的读书习惯与收获…… (1)推选:代表解说 (2)小组:全员参与讨论 (二)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悯农(其一)》,提出阅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正确、通顺。 (2)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借助插图,说说大意。 (4)有不明白的,提出来讨论交流。 2.听音频,节奏朗读,读准字音。 (1)悯:前鼻音 绅:翘舌音 粟:平舌音 一:变调读“yí” (2)朗读古诗,图中人物是谁?他们在做什么?你感受到什么?概括诗意。 春天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许多粮食。天下已经没有荒废的土地了,不少辛勤耕种的农民依然还要被饿死。 3.赏析诗句。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这是诗人想象丰收的景象。写出了一年的劳动过程。 (2)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不少辛勤耕种的农民依然还要被饿死。 4.概括主题。 (1)诗人用“春种”到“秋收”,用“一粒粟”到 “万颗子”的变化,讲了农民一年的辛勤劳动。 (2)可诗的结尾勾勒出的却是一幅悲惨的画面:“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3)诗人以这样强烈的对比,揭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5.熟读成诵。 (三)我爱阅读 1.自主阅读《最大的“书”》,提出默读要求: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准确、流利。说说主要内容。 (2)交流岩石“书”的内容有哪些? (3)岩石这本“书”是怎么形成的?有什么作用? (4)有不明白的,提出来交流讨论。 2.资料链接。 岩石,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是固态矿物或矿物的混合物,其中海面下的岩石称为礁、暗礁及暗沙,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集合体,也有少数包含有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即化石)。 矿物有三态:固态(如化石)、气态(如天然气)、液态(如石油),但主要是固态物质,是组成地壳的物质之一,是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成分。 3.积累词语:岩石 雨痕 波痕 矿物 煤炭 宝藏 刨根问底 4.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天,爸爸带( )去( )爬到( ),遇到了一位( ),他为川川介绍了( )。 5.交流讨论: (1)最大的“书”是什么呢? (2)为什么说岩石是“书”? 6.“岩石这本书”是怎样形成的?有什么作用? 7.川川长大的理想是什么?朗读文中对话:体会人物对科学勤思好问的精神。 8.出示结构图示,理解文章脉络。 9.推荐阅读:《小牛顿科学馆》《大问题》《DK自然发现大百科》《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有趣的DK儿童百科》《大英儿童百科全书》
板书设计
无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在反复读词的过程中发现词语的特点,了解构词的规律,拓展认识其他的“馆”和“所”,给了学生发现、思考的机会。 不足之处:《悯农》(其一)教学时只抓住指导学生朗读这一要素让学生能够熟读成诵。在感悟农民的辛苦、教育学生珍惜粮食这个目标上操作太程式化,导致学生认识不够深刻。 教学建议:在教学时,教师让学生读句子,猜一猜加点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么猜的。教师还可以提醒学生给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找反义词,利用反义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