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6. 千人糕(第2课时)
教材分析
在以“爱”为主题的单元内,这篇记叙文因兼具说明性和思想性而显得很独特。全文以对话为主,叙述了“尝糕”“聊糕”“悟理”的过程,既让我们清楚地了解了糕点的材料来源、制作方法和物流销售的系列流程,又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每一份获得和享受都离不开许多人背后的默默劳动和服务,自然而然地生出珍惜和感恩之情。在叙事过程中,还」隐伏着孩子的情感变化线索:开头设置悬念,孩子对爸爸提到的千人糕”心生好奇;在品尝过“千人糕”后,孩子又觉得平常待爸爸解释过千人糕”名字的由来,孩子仔细思考后终于恍然大悟。在对话过程中,孩子和爸爸的问题起着推动情节、引起下文的重要作用,将爸爸的语言前后联系起来就能读出“千人糕”的来历和爸爸对孩子“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
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半的语文学习,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一定量的生字,积累了一些词汇,语言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培养了一些基本的学习习惯。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较差,读书、写字等习惯的养成有待加强和培养,学习兴趣有待引导、激发。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熟练地掌握生字,熟读课文,会认读生字。 语言运用:能理解米糕是经过哪些劳动才做成的。 思维能力:理解文章的内涵。 审美创造:理解很多东西都是经过成千上万的人的努力才完成的
教学重点
分角色指导朗读人物对话,体会父亲话语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
了解米糕的制作、生产、销售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字复习:展示幻灯片,教师指名几位学生为上节课所学生字加拼音,巩固记忆。 2.词语巩固:复习上节课所学的词语。 3.比一比,选字填空:提升认字能力,引导学生选字填空 4.填一填:回顾课文大意。 这篇课文通过记叙爸爸和孩子吃千人糕时的对话,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千人糕,了解了千人糕的制作过程,明白了每一件物品的制成都包含着很多人的劳动。 二、品读词句 1.再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1)默读课文,做到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 (2)用“先……然后……最后……”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指导朗读:教师带领学生细读课文,对重点内容和词语开展讨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朗读第2自然段。指名学生解释“好奇”一词。 师:文中的孩子在好奇什么呢? 生:孩子在好奇千人糕是什么。 师:说的没错,那有没有人可以扮演“孩子”的角色,带着好奇的表情读出语气呢? 学生自由举手回答。 3.分析课文: (1)朗读第4自然段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孩子的想法是根据什么 从对话哪里看出来的 重点:说明孩子好奇糕的“大小”. (2)让学生自由讨论,第5自然段中“急忙”和“笑”说明了什么。 急忙:着急想品尝新奇的食物,要读出急切的语气。 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有点笑话爸爸糊涂的意思。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注意提醒要读出急忙的语气。 重点:说明孩子好奇糕的“味道” (3)学生朗读第6-7自然段,出示课件。 米糕怎么做的 爸爸在问孩子什么 从孩子的回答,你知道了什么? 重点:孩子认为做千人糕很简单。 4.发挥想象: 默读8-10自然段,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提醒学生结合图片和文字小组讨论大米又是怎么种出来的。 要求全班朗读父亲的三段话,思考“平平常常”的用意。 师:“平平常常”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生:普普通通、平常等。 师:为什么要用“平平常常”,不用“平常”? 生举手回答。 教师指名三名学生分别总结父亲三次对话内容。 重点:平平常常更突显出一块普通米糕背后经历的劳动,对比更鲜明。 5.理解课文: 阅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进行思考: 师:从哪里看出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叫千人糕了? 生:从孩子“仔细”想了想,还有“的确”一词可看出来。 教师讲解“仔细”说明了什么,“的确”是什么意思:孩子经过思考懂得了米糕制作需要很多人的劳动, 所以应该叫千人糕。 师:现在大家试一试读出文中“孩子”的语气吧! 6.教师播放米糕制作视频,便于理解文字。 7.借助文章插图,请学生举手说说米糕经历了哪些劳动做成的,锻炼学生逻辑能力。 8.出示课件,让学生自由讨论。 从米糕的制作过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千人”在这里指什么 爸爸看着一块平平常常的米糕,想到了什么 重点: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悉情况,对不了解的地方进行答疑。 9.交流分享,鼓励学生分享平时穿的衣服、用的文具等,都是经过了很多人的劳动,举例说一说。 10.模拟实践: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对待别人的劳动成果? 三、拓展延伸 1.读诗,说说体会 假如 假如没有农民伯伯春种秋收,我们将饿断饥肠。 假如没有纺织工人纺纱织布,我们将光着脊梁。 假如没有邮递员叔叔传送信息,我们将如聋似盲。 假如没有医生为我们救死扶伤,我们将远离希望。 正因为 有了各行各业的分工, 有了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努力工作, 我们的生活才能方便、舒适、顺畅, 我们的世界才能如此灿烂、辉煌! 教师要求全班进行朗读,请学生回答这首诗提到了几种职业,有什么体会。 四、总结梳理 1.我知道:为什么爸爸把米糕叫做“千人糕”? 引导学生从材料、人员、制作、成果来说。 2.我明白了:根据本文你了解了什么道理? 这是一篇哲理小故事,让我们懂得了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们需要的东西五花八门,所有的东西都来之不易,需要许许多多的人共同努力,互相协作,才能得到,所以应该珍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课文配有多幅插图,与内容相辅相成,让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插图练习说话,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随后将思维导图引入课堂教学,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活动,更加形象直观。 不足之处:本篇课文生活感很强,但我却忽略了让学生结合生活实践去理解词语的意思,没有巧妙运用课后题设计“生字开花”这一趣味性游戏,在生字扩词这一环节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教学建议:引导学生读人物的语气时,应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提示语和不同的标点符号,想象人物心理,辨析比较对话中的语气助词,使学生读出相应的语气,并在语境中巩固积累语气助词,在今后的表达和习作中正确运用语气助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