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5-2016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习题)第2课千言万语总关“音” (8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版学案】2015-2016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课件+习题)第2课千言万语总关“音” (8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11-07 18:30:30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第二课 千言万语总关“音” 第一节 字音档案
       ——汉字的注音方法一、注音的方法
汉字注音的方法主要有:直音法、读若法、譬况法、反切法、注音字母和汉语拼音方案。
1.直音法。
直音法是指用一个同音的字注音。
格式:×,音×。 如:《离骚》:“偭规矩而改错。”洪兴祖补注:“偭,音面。”
《周礼》:“拔茅茹。”郑玄注:“茅,音苗。” 2.读若法。
用一个同音或近音字注音。 一般格式:×,读若×(或:×,读如/读近/读似×)。如:
《说文》:“绺…读若柳。”
《吕氏春秋》:“饬其辞令。”高诱注:“饬读如敕。”
《吕氏春秋》:“是月也,命渔师始渔,天子亲往。”高诱注:“渔,读如《论语》之语。” 3.反切法。
反切规则:上字取声,下字取韵, 上定清浊,下定四声。格式:×,××切(或:×,××反)。如:贡,古送切。 二、汉语拼音方案
1958年2 月11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公布,是我国法定的拼音方案。主要用途是给汉字拼音和作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1.音节。
音节是汉语在发音和听觉上可以自然感知的最小语音片断,也是语音最基本的结构单位 。
(1)汉语的音节最多可以有4个音素,最少有一个音素。 (2)每个音节都有元音,少则一个(即韵腹),多则三个。三个元音连续排列,分别充当韵头、韵腹、韵尾。 (3)有的音节没有辅音。有辅音的音节里,辅音的位置比较固定,或者在音节开头,或者在音节末尾,没有两个辅音连续排列的形式。
(4)每个音节都有声调。 2.声母。
(1)什么是声母?
声母指位于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
(2)普通话里有多少个声母?
普通话里有22个声母,包括21个辅音声母,1个零声母。
(3)声母和辅音的关系。普通话里大多数声母都是由辅音充当的,但辅音不一定都可以做声母。 普通话的辅音有22个。辅音n既可做声母又可做韵尾,辅音ng只能做韵尾,其余20个只能做声母。 所以,普通话里做声母的辅音只有21个,做韵尾的辅音有2个。(4)什么是零声母?普通话里,有些音节开头部分没有声母,只有一个韵母独立成为音节。零声母的音节也就是元音开头的音节。
3.韵母。
(1)什么是韵母?韵母是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2)单韵母和复韵母。单韵母是只有一个元音充当韵腹的韵母。复韵母是由两个或三个元音构成的韵母,其中一个元音是韵腹,其他是元音是韵头或韵尾。4.声调。
(1)声调的性质和作用。
贯穿整个字音的高低升降,就叫做声调。
声调是汉语音节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它同声母、韵母一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买”(mǎi)和“卖”(mài),“繁星”(fánxīnɡ)和“反省”(fǎnxǐnɡ),“理解”(lǐjiě)和“历届”(lìjiè),“函件”(hánjiàn)和“罕见”(hǎnjiàn)等等,都是靠声调来区别的。 (2)什么是调类?
调类就是声调的分类,是按照字音的高低升降分出的类别,调值相同的归为一类。普通话里有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3)调值和五度标记法。
调值就是各调类的实际读法。 字音的高低升降采用五度标记法(下图)来记录:三、汉语拼音拼写规则
1.原韵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的,自成音节时,i改成y,u改成w。 如:“压”yā、“烟”yān、“雍”yōnɡ及“窝”wō、“威”wēi、“汪”wānɡ等。
2.原韵母只有一个元音的,自成音节时,i前加上y,u前加上w。如:“衣”yī、“音”yīnɡ、“英”yīnɡ及“乌”wū等ü行韵母自成音节时,ü一律写成yu。 如:“乐”yuè、“冤”yuān、“晕”yūn等。 3. 《汉语拼音方案》规定,ɑ、o、e开头的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如果音节界限发生混淆,可以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西安”写成xī’ān,“方案”写成fānɡ’àn,否则,上面两例就可能理解为“线”和“反感”。
4.《汉语拼音方案》规定,ü行的韵母跟声母j、q、x拼写的时候,写作ju、qu、xu,ü上两点省略。
5.轻声与儿化。(1)轻声:连续发音时产生的一种音变的现象。
普通话里有些词或词组靠轻声与非轻声区别意义。
(2)儿化:音节末尾加一个卷舌的动作使音节因儿化而产生音变 。 在原韵母后加一个r表示儿化(除e、er) 如:花儿——huār鸟儿——niǎor。
儿化的作用: ①确定词性。②区别词义。③表示亲切、喜爱的感彩。第二节 耳听为虚
——同音字和同音词
?人文掌故
纪晓岚趣事
一天,侍郎纪晓岚、尚书和珅以及一名御史在一起聊天,恰逢一只狗进来。和珅指着狗,说:“是狼是狗?”纪晓岚应道:“看尾巴,上竖是狗,下垂是狼。”御史在一旁道:“哦,是狼是狗,我明白了。”纪晓岚笑道:“其实,狼只吃肉,狗啥都吃,遇屎吃屎。”
“上竖”与“尚书”谐音,说“上竖是狗”暗骂和珅。“遇屎”与“御史”谐音,说“遇屎吃屎”则暗骂那名御史。
(选自“小故事网”)
?名句有约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2.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3.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诸葛亮《出师表》)
5.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6.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8.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
9.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梅岭三章》)
10.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素材积累
蔡元培六十年读书如一日
蔡元培,号孑民,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科学家,知识界的卓越先驱。编著有《蔡元培选集》。
蔡元培从少年时代起,就勤于读书,夏天蚊虫多,晚上读书时把一双脚放在水桶里,避免蚊子叮咬,专心致志地读书。在他一生繁忙的工作和革命斗争中,从未停止过读书。他晚年回顾说:“自十余岁起……读到现在,将近六十年了……几乎没有一日不读点书的。”由于他一生读书不辍,因此知识渊博,被誉为“学界泰斗”。
(选自“青华园网”)

1.下列对“讨口彩”的习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家人团聚时,不小心摔碎了碗碟,要适时说上一句“碎碎(岁岁)平安”
B.新娘结婚,新床上要撒上枣子、花生、桂圆、栗子等,取其“早生贵子”的吉利兆头
C.年初五接财神,以红烧鲤鱼敬神,意味“日子红火,年年有余”的兆头
D.吃年夜饭,要吃热腾腾的馒头、年糕,因为“馒”与“满”,“糕”与“高”谐音,取其“圆满、高升”之意
2.下列关于同音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汉语中的同音字现象,首先是指一音对多字的情况,即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的一个音节对应形式和意义不同的多个汉字
B.虽然汉语中的同音字比较多,但同音字的存在绝大多数是不会影响交际的
C.汉语的同音字,在表达时有独特的用处,如在歇后语“外甥打灯笼——照舅(旧)”中就是同音字在起作用
D.匪、诽、朏、腓,这四个字是同音字
3.下列关于同音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汉语的同音词,一种是同音同形,如“大家”既可指著名的学者,也可以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的人
B.汉语的同音词的另一种类型就是同音异形,它又为部分异形,如“无畏—无味—无谓”,全部异形如“立意—利益”
C.汉语的同音词很多,有各种各样的原因:语音偶合,即读音碰巧一样;历史音变,即读音原来不同,后来才变得相同;词义分化,即一个词的几个意义后来失去联系了
D.同音词在表达上的作用是积极的,使用它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可以构成修辞上的双关,用来表达一定的感彩
4.下列各项中的歇后语,没有利用同音现象的一项是( A )
A.王府的奴才——百依百顺
B.猪八戒拍照——自找难堪
C.山头上吹喇叭——名声远扬
D.门神里卷灶神——话里有话
5.下列句子中,使用谐音双关的一项是( B )
A.珠树自绕千古色 笔花开遍四时春
B.两舟竞渡,橹速不如帆快 百管争鸣,笛清难比箫和
C.几点梅花添逸兴 数声鸟语助吟怀
D.把古往今来,重新说起 将悲欢离合,从头再叙

6.解释下列同音双关现象。
(1)送给新人的花,要选择百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津泥人张有一款泥人特别受欢迎,那是一个财神爷骑马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学生升学考试前家人要给他做发糕,但不能做得十分熟,那孩子一吃,就会说“生的”。
答案:(1)百年好合 (2)马上发财 (3)顺利升学
7.阅读下列两副谐音对联,找出谐音词语并分析。
A.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
壁上几行文字哪个汉书
B.两船并行 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 笛清难比箫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庄子(可以理解为村庄,也可以理解为人名。) 汉书(汉,可以理解为“汉子”,即“男子”,也可以理解为朝代,即“汉代”。书既可以理解为“写”,也可以理解为“装订成册的著作”。)
B.上联:“橹速”谐“鲁肃” “帆快”谐“樊哙”
下联:“笛清”谐“狄青” “箫和”谐“萧何”
8.读下列同音异字联,找出其中的同音字。
(1)移椅倚桐同观月,等灯登阁各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盗者莫来道者来,闲人免进贤人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立树梢月照斜影鹰不斜,伏墙角风吹毛动猫未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侍郎游市眼前柿树是谁栽,和尚过河手扯荷花何处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嫂扫乱柴呼叔束,姨移破桶令姑箍。
答案:(1)移—椅—倚 桐—同 等—灯—登 阁—各
(2)盗—道 闲—贤
(3)影—鹰 毛—猫
(4)侍—市—柿—是 和—河—荷—何
(5)嫂—扫 叔—束 姨—移 姑—箍
9.根据拼音写出字。
(1)今天yóu lún 不准进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èi shén m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duì duì男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五xiānɡ豆腐干
答案:(1)油轮 邮轮 游轮
(2)为什么 喂什么
(3)队队 对对
(4)箱 香
10.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C )
A.shì  吞噬 对峙 有恃无恐 舐犊情深
B.xī 熟悉 栖息 熙来攘往 晨光熹微
C.bì 庇护 辟邪 奴颜婢膝 筚路蓝缕
D.yīn 氤氲 殷红 绿草如茵 万马齐喑
11.在下列语段中填入恰当的词语。
(1)逐步推广使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减少使用污染环境的能源,是 ________(遏制/遏止)环境恶化的正确的选择。
(2)每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聚集北京,共商________ (国是/国事)。
(3)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干部队伍________(年轻/年青) 化建设已经有了制度保障。
(4)现代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________(以至/以致) 从前的幻想今天都有可能成为现实。
答案:(1)“遏制”,重点是“制”,控制住;“遏止”,重点是“止”,使停止。显然,目前对于环境恶化只能控制还不能使其停止。应用“遏制”。
(2)“国事”指国家大事,如“关心国事”;“国是”指国家大计,如“共商国是”。应用“国是”。
(3)“年轻”指人的岁数不大,有相比较而言之义;而“年青”则为处于青年时期,不合语境。应用“年轻”。
(4)“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示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的延伸;而“以致”是“因而导致”的意思,后面接的往往是不好的结果。应用“以至”。
12.将下列选项中的词语依次填入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A )
(1)为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俄罗斯邀请了世界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______________人物参加庆典活动。
(2)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仍然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从中探索出固有的而不是____________的规律。
(3)放学时间还没到,集体活动还没结束,你怎么能______________离开学校呢?
A.重要 臆造 径自  
B.重要 编造 径自
C.要害 编造 径直
D.要害 臆造 径直

1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遮蔽/弊端 囹圄/聆听 不屈不挠/饶有情趣
B.隽永/眷念 惊蛰/桎梏 喟然长叹/功亏一篑
C.侍候/吞噬 吉祥/捷径 溯流而上/夙兴夜寐
D.瓦砾/隶书 矗立/抽搐 锲而不舍/提纲挈领
解析:A项,bì,líng, náo/ráo;B项,juàn,zhé/zhì,kuì;C项,shì,jí/jié,sù;D项,lì,chù,qiè。
答案:D
14.下列词语中,各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侥幸/角色 车辙/折戟沉沙 瞠目/交口称赞
B.盘踞/拮据 癖好/否极泰来 摒弃/敛声屏息
C.怆然/创伤 蛊惑/余勇可贾 诘问/开花结果
D.蹩脚/别扭 干涸/曲高和寡 徜徉/逢场作戏
解析:A项,jiǎo/jué,zhé,chēng;B项,jù/jū,pǐ,bìng/bǐng;C项,chuàng/chuāng,gǔ,jié/jiē;D项,bié/biè,hé/hè,cháng/chǎng。
答案:D
与本节内容对接的是2014年考试说明中“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两个考点。
关于语音题,以考查识记能力为主,题型主要是客观选择,本节涉及的“同音字”是备受高考青睐的重点考查内容。
本节的“同音词”一般不在字音部分考查,而是在“正确使用词语”这一考点中体现。对同音近义词和双音近义词、同义词的辨析,是高考经常考查的题型。这一考点一般采用词语填空的形式,在客观题中出现。
谐音与同音
一、谐音、同音歇后语
1.萤火虫的屁股——没多大亮(量)
2.苍蝇飞进花园里——装蜂(疯)
3.回民赶集——(诸)猪事不问
4.公鸡戴帽子——冠上加冠(官)
5.王八肚子插鸡毛——(归)龟心似箭
6.河里的螃蟹——都有夹(家)
7.山鸡吃着黄莲子——苦在心窝不敢啼(提)
8.秀才手巾——包书(输)
9.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10.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11.飞机上挂暖壶——水瓶(平)高
12.猪鼻子插葱——装象(相)
二、谐音对联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忝列孔子上
眉先生,须后生,先生不比后生长
故事背景:话说以前某村有两个读书人,一个老者,一个年轻人。老者是过了乡试的秀才,每以正宗读书人自居,瞧不起年轻人。年轻人虽未经乡试,但也读了不少书,是才高八斗之辈,常以自己文思敏捷而看轻老者。某日,两人约定比试文采,比试的项目是出对联。老者出的上联是:“眼珠子,鼻孔子,珠子忝列孔子上。”在这一联中,“眼珠子”暗喻诸子百家,“鼻孔子”比喻孔夫子。中国封建社会尊孔的时间居多,历来孔子的声誉都在诸子百家之上,老者自比孔子,而把年轻人比作诸子百家,讥讽年轻人不识相。年轻人看了此联后,完全明白个中含义,于是也出一联:“眉先生,须后生,先生不比后生长。”在这一联中,“眉先生”暗喻老者,“须后生”暗喻作者自己。眉毛虽比胡须先生,但后来还没有胡须长得长。年轻人试图以此自然现象提醒老者:虽然你比我年长几岁,但你的才学并不见得就一定比我高。
童子打桐子,桐子不落,童子不乐
麻姑吃麻菇,麻菇真鲜,麻姑真仙
据说此联源于明代。当时,一秀才想用它来压倒江南才子祝枝山。
谐音广告集锦
谐音,就是利用音同或音近的词语,构成语义的变异,具有音同意异的修辞效果。采用此修辞手段的广告,便称为谐音体广告。此类广告,可增加幽默感、趣味性,使广告具有诱惑力。如:
例1 “酱”出名门,传统好滋味。
——酱菜广告
例2 “面”目一新的大成面。
——台湾方便面广告
例3 胃病患者“治”在“四方”。
——四方胃片广告
例4 病口不治,笑口何来?——华素片快治人口
——华素片广告
例1将成语“将出名门”作了同音异形改动;
例2使用“面”字的歧义,巧妙地扣住商品;
例3将成语“志在四方”中的“志”作了同音改动,简洁明了地突出了该广告产品的功能;
例4借“脍炙人口”这一成语的谐音,巧妙地描述该药的特点,巧妙,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上面是同音的变异,还有近音的变异。如:
例5 一饼惊人,甜薄脆——都得利饼干。
——都得利饼干广告
例6 美加净——精益求“金”。——护发定型摩丝广告
例5“饼”与“鸣”近音,使“一饼惊人”成为“一鸣惊人”的谐音;
例6“金”与“精”近音,使“精益求金”成为“精益求精”的谐音,两例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一节 字音档案
——汉字的注音方法
?人文掌故
领带和小说的故事
美国的一家领带公司给海明威寄去了一条漂亮的领带并附上一封信:“人们非常喜欢戴我们的领带。我们真希望您也能成为我们的顾客,盼望您能为这条漂亮的领带寄给我两美元。”对这封半是认真半是玩笑的信怎么处理呢?老老实实寄去两美元显然不好,可置之不理也不妥当。海明威稍作沉思,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几天后,领带公司收到一个邮包,里面也有一封信:“人们非常喜欢读我的书。我也很希望你们也会成为我的读者并购下我新近出的一本小说,现通过邮包寄上。小说定价是两美元八十美分,扣除领带的钱后,您应付我八十美分。”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占便宜不吃亏,幽默与智慧尽显,实在是高!
?名句有约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刘禹锡《陋室铭》)
3.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屈原《离骚》)
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6.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8.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
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0.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离骚》)
?素材积累
悬梁刺股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从小勤奋好学。他每天晚上学到深夜,为了避免发困,他用绳子的一头拴住头发,一头拴在房梁上。战国时,有个名叫苏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业,便刻苦读书。每当深夜读书时,他总爱打盹。于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时候,用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孙敬和苏秦的故事感动了后人,人们用“悬梁刺股”来表示刻苦学习的精神。
(选自《中华成语典故》)

1.下列概念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直音法”就是用两个汉字来拼写出另一个汉字的读音,找出来的字的读音要跟被注的音相同或相近
B.“注音字母”就是用独体古汉字的笔画式符号来给汉字注音
C.“声母”是指位于汉语音节开头的辅音
D.“调类”就是声调的分类,是指按字音的高低升降分出的类别
2.下列关于汉语拼音规则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u”行韵母独成音节时,在“u”前面加上“w”,其余的均把“u”变为“w”
B.“iou”“uei”“uen”前面加声母时,要省去“o”“e”写成“iu”“ui”“un”
C.在拼写句子时,同一个词的音节要连写,不同词的音节要分写
D.以“ɑ、o、e”开头的零声母音节如果连在其他音节之后,可以用隔音符号(’)隔开,也可以不用隔音符号(’)
3.下列关于《汉语拼音方案》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汉语拼音方案》是新中国成立后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1958年正式公布实施的给汉语字词注音的方法
B.《汉语拼音方案》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标调法、隔音法和省略法
C.《汉语拼音方案》的基本符号只有26个希腊字母
D.《汉语拼音方案》有助于国际交流和计算机键盘输入
4.下面词语的注音、标调,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C )
A.喜好(xǐ hɑò)  宛然(wǎn rán)
收容(shōu rónɡ) 流水(liú shǔi)
B.结构(jié ɡòu) 人品(rén pǐn)
抬头(tái toú) 险峻(xiǎn jùn)
C.有为(yǒu wéi) 怯弱(qiè ruò)
愧疚(kuì jiù) 活现(huó xiàn)
D.耳鸣(ěr mínɡ) 照相(zhào xiànɡ)
缘分(yüán fèn) 旅行(lǔ xínɡ)

5.阅读下面这首小诗,标出每个字的声母,然后说说这首诗歌的声母特点。
子夜久难明,喜报东方亮。
此日笙歌诵太平,众口齐欢唱。
——《太平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子(z)夜(y)久(j)难(n)明(m),喜(x)报(b)东(d)方(f)亮(l)。此(c) 日(r)笙(sh)歌(ɡ)诵(s)太(t)平(p),众(zh)口(k)齐(q)欢(h)唱(ch)。
②这首小诗包括了22个声母。
6.请用汉语拼音拼写下面各组词语,注意拼写规范。
(1)中国同盟会 枪子儿 张华 雪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北欧 国歌 佛陀 君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际劳动节 花卉 马驹 纠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奥林匹克运动会 西安事变 没准儿 木偶
答案:(1)Zhōnɡɡuó Tónɡménɡhuì qiānɡzǐr zhānɡ huá xuěyuán
(2)Běi Ou ɡuóɡē fótuó jūnquán
(3)Guójì Láodònɡ Jié huāhuì mǎjū jiūɡé
(4)olínpǐkè Yùndònɡhuì Xī’ān Shìbiàn
méizhǔnr mù’ǒu
7.按拼音写句子。
(1)Zhōnɡɡuó shì shìjiè shànɡ lìshǐ zuì yōujiǔ de ɡuójiā zhīyī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Zhōnɡɡuó ɡèzú rénmín ɡònɡtónɡ chuànɡzào le ɡuānɡhuī cànlàn de mínzú wénhuà, jùyǒu ɡuānɡrónɡ de ɡémìnɡ chuántǒn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
(2)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8.找出下列拼写错误的音节,并改正。
(1)英俊yīnɡ juèn 芜杂wú zá 翕动xī dònɡ  偃旗息鼓yǎn qí xī ɡǔ (    )
(2)搭讪dā shàn 伟业wěi yè 秋汛qiōu xùn  运筹帷幄yùn chóu wéi wò (    )
(3)喧嚣xüān xiāo 血液xüè yè 馥郁fù yù
觥筹交错ɡōnɡ chóu jiāo cuò (    )
(4)捋胡须lǔ hú xū 蹒跚pán shān 磅礴pánɡ bé
蠢蠢欲动chuén chuén yù dònɡ (    )
答案:(1)“俊”jùn (2)“秋”qiū (3)“喧”xuān “血”xuè
(4)“捋”lǚ  “礡”bó  “蠢”chǔn
9.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B )
A.舛漏(chuǎn)     潢潦(liǎo)
剿袭(jiǎo) 叱咤风云(zhà)
B.偾事(fèn) 怪癖(pǐ)
憎恨(zēng) 徇私舞弊(xùn)
C.撒手(sǎ) 淬火(cuì)
札定脚(zhá) 如履薄冰(báo)
D.粳米(gēng) 忤逆(wǔ)
饮马(yìn) 龇牙咧嘴(cī)
10.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B )
A.关卡/哨卡 累计/连篇累牍 押解/高中解元
B.间架/间或 拾遗/拾金不昧 调和/风调雨顺
C.搪塞/塞责 识趣/知书识礼 泄露/丢人露脸
D.粘连/粘贴 晕倒/晕头转向 宿将/宿怨难平
11.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C )
A.煎熬 翩跹 信笺 歼击机 草菅人命
B.渎职 赎罪 案牍 小牛犊 穷兵黩武
C.梦魇 俨然 衍变 掩眼法 偃旗息鼓
D.偏僻 裨益 辅弼 庇护权 刚愎自用
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D )
A.pì    譬喻    睥睨    庇护
互相媲美 开天辟地
B. shuò 追溯 闪烁 朔望
数见不鲜 硕大无朋
C. jī 羁绊 稽首 汲取
厚积薄发 畸轻畸重
D. jué 矍铄 谲诈 倔强
群雄角逐 空前绝后

13.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祥瑞(xiáng)  馥郁(fù)
窈窕(yǎo) 蟾宫折桂(chán)
B.聪颖(yǐng) 仰慕(mò)
芳馨(xīn) 龙驹凤雏(chú)
C.幽婉(wǎn) 荣膺(yīng)
醇美(shún) 岁稔年丰(rěn)
D.涟漪(yī) 富庶(shù)
澄澈(chéng) 万壑争流(huò)
解析:B项,慕mù;C项,醇chún;D项,壑hè。
答案:A
1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弹劾/弹丸之地  哽咽/狼吞虎咽
责难/多难兴邦
B.鲜活/寡廉鲜耻  泊位/淡泊明志
叶韵/一叶知秋
C.大度/审时度势  长进/身无长物
解救/浑身解数
D.参差/扪参历井  披靡/风靡一时
畜牧/六畜兴旺
解析:A项,tán/dàn,yè/yàn,nàn;B项,xiān/xiǎn,pō/bó,yè;C项,dà/duó,zhǎng/cháng,jiě/xiè;D项,cēn/shēn,mí,xù/chù。
答案:C
15.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摩擦力   供认不悔
对称(chèn) 穷源朔(shuò)流
B. 一拉罐 转弯抹角
隽(jùn)永 令人发(fà)指
C. 纪传体 多难兴邦
叨(tāo)扰 一气呵(hē)成
D. 化装品 整齐划一
倾轧(zhà) 囤(tún)积居奇
解析:A项,悔—讳,朔sù;B项,一—易,隽juàn;D项,装—妆;轧yà。
答案:C
1997年以前,考试说明对字音考查的要求是“根据汉语拼音方案正确认读”。1998年开始转变为“正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这一说法一直延续到2008年。2010年考试说明又完善为“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并保持至今。考试说明的这一变化表明,高考不再考查字音的拼写,而是着重考查字音的认读。但是《汉语拼音方案》的拼写规则作为汉语普通话字音的法则,不可不知。
掌握拼写规则的技巧
“汉语拼音拼写规则”是拼写汉字时所必须遵从的法则,其主要内容有:
一、加写和改写
1.“i”行韵母独成音节时,在i前面加y,其余的均把i改为y。
2.“u”行韵母独成音节时,在u前面加w,其余的均把u改为w。
3.“ü”行韵母,一律在ü前加y,然后去掉ü上的两点。
二、省写
1.iou、uei、uen前面加声母时,省去o、e写成iu、ui、un。
2.i上标调号时,省去i上的一点。
3.韵母er作儿化韵时省去e,写成r,如huār(花儿)。
4.在给汉字注音时,为使拼式简短,nɡ可省作?。
三、连写
在拼写句子时,同一个词的音节要连写,词和词要分写。
四、大写
句子开头和诗歌每行开头的字母、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姓和名字每部分的第一个字母都大写。标题可以全部大写,也可以每个词开头的字母大写。商标和商店的名字一般全部大写。
五、隔音符号
以“ɑ、o、e”开头的零声母音节如果连在其他音节之后,用隔音符号(’)隔开,如Xī’ān(西安)。
关注蚁族现象
“蚁族”,并不是一种昆虫族群,而是“80后”一个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指的是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接合部的大学生。“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典型概括。他们是有如蚂蚁般的“弱小强者”,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庞大群体。
首先,蚂蚁具有较高的智商。据相关研究表明,蚂蚁有25万个脑细胞,在所有的昆虫中,是最聪明的物种。蚂蚁的高智商能用来描绘该群体所具有的“高知”“受过高等教育”等特点。其次,蚂蚁属群居动物,一个蚁穴里常常有成千上万只蚂蚁,这也与该群体在物理状态下呈现出聚居生活的特征相吻合。此外,蚂蚁很弱小,但若不给予其足够的重视,蚂蚁也会造成严重的灾害(如蚁灾),因此有人称蚂蚁为“弱小的强者”。蚂蚁这些特点与该群体弱势、低收入、不被人关注,易引发诸多社会问题等方面极为相似。此外,蚂蚁还有许多容易被我们忽视的优点,而恰恰是这些优点,与该群体有着高度的相似性。比如蚂蚁永不言弃的精神:如果我们试图挡住一只蚂蚁的去路,它会立刻寻找另一条路。要么翻过或钻过障碍物,要么绕道而行。还比如蚂蚁所具有的期待情怀:整个冬天蚂蚁都憧憬着夏天。在严冬中,蚂蚁们时刻提醒自己严寒就要过去了,温暖舒适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即便是少有的冬日暖阳也会吸引蚂蚁们倾巢而出,在阳光下活动活动筋骨。一旦寒流袭来,它们立刻躲回温暖的巢穴等待下一个艳阳天的召唤。还有,蚂蚁勤勤恳恳、全力以赴的工作态度等。这些特点,都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真实写照。
“蚁族”多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和餐饮服务等低层次、临时性的工作,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收入低且不稳定。
其实“蚁族”的现象不是我们中国的特色,它在国外早已普遍存在。只是我国每年涌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数以百万计,每年流入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年轻人成千上万。在规模上外国不可能有这么多人,所以,在国外这个现象也就不显得那么突出了。
蚂蚁看似弱小,却是坚忍不拔的一种动物。 “蚁族”并不需要异样眼光的关注,城市不相信眼泪,“蚁族”知之。
(选自《中国人大》)
课件10张PPT。第二课 千言万语总关“音” 第二节 耳听为虚
       ——同音字和同音词一、汉语中的同音现象
现代汉语的有效音节只有1200多个,而汉语的词数以万计,且不断在扩充,这就必然使不同的字或词采用同一个语音形式。如:《现代汉语词典》中以“lì”为语音形式的词和语素就有五十多个。合成词由语素构成,自然也会出现一定数量的同音合成词。同音词多虽然比较经济,但也有明显的缺点,在计算机文字处理时用汉语拼音输入法时,很少没有重码的,这就会给汉语信息处理带来困难。其实现代汉语的双音节化倾向,也就是社会自觉地对同音现象进行调整的结果。二、同音字词的类型
1.语音偶合,即读音碰巧一样。汉语普通话的音节数量算上声调也不过1200多个,大大少于其他语言,这样难免就有同音的词语。如:词典中第一个语素以“f-”为声母的双音节同音词就有“发愤-发奋”“发言-发炎”“凡是-凡事”“反映-反应”“废话-费话”“分红-分洪”“复合-复核”“副本-父本-复本”“富有-赋有”等。2.历史音变,即读音原来不同,后来发生了变化才相同。如:读“lì”的词当中,“例、利、力”在中古时期就不同音,由于历史音变而同音了。再如:读“huà”的“话、化、画、划”,读“yàn”的“艳、验、雁”在中古或声母不同,或韵母不同,或声调不同,现在都成了同音词。这些同音词在现代的一些方言中仍保存着不同的读音。3.词义分化,即一个词的词义分开了,也就成了两个词。如:“背”,原指脊背,以后物体的后面或反面也叫“背”。后来这个词发展出表动作行为的意义,指“背部对着”(如“背山面海”),从这个意义又产生出“违反”义(如“背信弃义”)。这样,“背”的表名物的意义(脊背,物体的后面或反面)同它的表动作行为的意义(背部对着,违反)之间的联系越来越不明显,一般人已经感觉不到了,所以就成了同音词。三、同音字词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
(1) 同音字词常以其谐音双关而用在歇后语、对联和诗词等文学形式中。如:
①无山得似巫山好,何水能如河水清。
②刘伶饮尽不留零,贾岛醉来非假倒。
③两舟竞渡,橹速不如帆快;百管争鸣,笛清难比萧和。歇后语中有一类,经常利用异形同音字来起谐音双关的作用。如:
“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狗头上插角——装羊(洋)”“瞎子盖被——反正都是里(理)儿”“空棺材出葬——木(目)中无人”“半山崖的观音——老石(实)人”“二两棉花——弹(谈)不上”“两代寡妇——没公(功)夫”“矿山的火车出轨——倒霉(煤)”“瞎子背瞎子——盲(忙)上加盲(忙)”。(2)“广告人的情书”中所用“成语”中的同音字(音近字)。如:
衣衣难舍—依依难舍 天尝地酒—天长地久 咳不容缓—刻不容缓课件7张PPT。第二课 千言万语总关“音” 第三节 迷幻陷阱
        ——“误读”和“异读”古今汉语的误读
1.异读字。
异读字是指一个字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两个读音,可是在应读这个音时却读成了另一个音,这是由于读音不统一造成的。
异读字的不同读音中,只有一个是规范的读音;而多音字不同的读音表达不同的意义,只要运用得对,都属于规范读音。2.误读。
(1)形声字造成的误读。
汉字的四种造字法中,形声字也是数量最多的,在我们读形声字的时候,由于目标字与某个字的字形相近,我们容易把目标字同那个相近字形的字读混淆,造成“读字读半边”的现象。如:“瞻”(zhān)、“澹”(dàn)、“蟾”(chán)、“赡”(shàn),虽然字形相近,但是读音却截然不同。 (2)多音字造成的误读。
多音字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不同读音,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用语当中,所以,当我们遇见多音字的时候,就应该结合语境弄清楚它的意义和用法。如:“畜”字,为动词时读“xù”,为名词时读“chù”;“好”字,为动词时读“hào”,为形容词时读“hǎo”。(3)形近字造成的误读。
汉字中有很多字形体相近,认读时很容易将一个字读成另一个字。如:“昧”“味”相似,有人便将“冒昧”的“昧”读成wèi;“肓”“盲”相似,有人将“膏肓”的“肓”读成mánɡ……凡此种种,都是不注意形近字之间的细微差别造成的。注意两种情况:①形近音同的字,如:“楼”“耧”“蝼”读lóu;②形近音异的字,如“栗”读lì,“粟”读sù等等。
(4)受方言影响造成的误读。如东北人会将“日”(rì)读作“yì”,“肉”(ròu)读作“yòu”;而湖南人会“l、n”不分,将“蓝”和“男”读作同音等等。第三节 迷幻陷阱
——“误读”和“异读”
?人文掌故
白字县官
有个县官不大识字。一天坐堂审案,师爷递给他的状子上有三个人的名字:原告郁工来,被告齐卞丢,证人新釜。县官看了“郁工来”的名字,喊道:“都上来!”三个人听了,急忙跑到堂前听候发落。县官生气地说:“我喊原告,干啥一齐来?”接着,他看了“齐卞丢”的名字,又喊道:“齐下去!”三人听了,又急忙退到堂下。县官更恼火了,说:“喊被告,为啥一齐下去?!”师爷见状不敢直说,便打圆场道:“原告名字另有一种念法叫郁工来,不叫‘都上来’;被告名字也另有念法,叫齐卞丢,不叫‘齐下去’。”县官问:“那证人的名字另一种念法叫啥?”答道:“新釜。”县官说:“我估计他是有另一种念法了,要不然我要喊他‘亲爹’了。”
(选自“捧腹网”)
?名句有约
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2.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杜甫《望岳》)
4.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5.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6.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8.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9.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卖柑者言》)
1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素材积累
凿壁偷光
匡衡,字稚圭,西汉东海(汉郡名,今江苏省邳县以东至海,及山东省滋阳县以东至海地区)人。他出身农家,祖父、父亲都是农民。传到匡衡,却喜欢读书。他年轻时家里贫穷,白天给人做雇工来维持生计,晚上才有时间读书。可是家里穷得连灯烛也点不起。邻家灯烛明亮,却又照不过来。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孔洞,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偷”它一点光亮。他就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
(选自《中华成语典故》)

1.下列关于“误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
A.误读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个字根本就没有这个音,也就是读“错”了;另一种是一个字的两种读音都对,可是在应该读这个音时却读成了另一个音,也就是读“混”了
B.造成误读的原因各不相同,“读半边”“多音字”“方言音”都可能造成误读
C.由于所要认读的目标字与某个已知读音字的字形相近,或者由于两个字具有相同的组成部分(特别是相同的声旁),往往就会依据“读字读半边”而造成误读
D.多音字的具体读音应根据具体语境来判断。例如,“弱不禁风”中的“禁”就应读“jìn”
2.下列关于“异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异读”是指一个字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两种读音,这是由读音的不统一造成的
B.异读表现在词语中,就造成了异读词
C.异读词产生的原因各种各样。一种是由读书音(文读)和口语音(白读)的分歧造成的;一种是受方言音的影响造成的;一种是由误读造成的
D.既然是“异读”,那么不管什么情况,两个读音可以任意读
3.下列异读词加点字的读音不规范的一项是( B )
A. 玩弄(nònɡ) 熟练(shú)
拥护(yōnɡ) 傍晚(bànɡ)
B. 步骤(zòu) 包庇 (pì)
娇嫩(nèn) 亚洲(yà)
C. 确凿(záo) 畸形(jī)
质量(zhì) 露头(lòu)
D. 琴弦(xián) 发酵(jiào)
暂时(zàn) 跳跃(yuè)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B )
A.采撷(jié)  解剖(pōu)  庇护权(bì)
绰绰有余(chuò) 自怨自艾(yì)
B.症结(zhēnɡ) 沉疴(kē) 黑魆魆(xū)
锲而不舍(qiè) 强颜欢笑(qiǎnɡ)
C.巨擘(bò) 酗酒(xù) 削铅笔(xiāo)
相机行事(xiānɡ) 舐犊情深(shì)
D.誊写(ténɡ) 辟谣(pì) 滞纳金(chì)
呱呱坠地(ɡū) 觥筹交错(ɡōnɡ)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C )
A.荡涤 丝绦 警笛 嘀咕 嫡传弟子
B.许诺 箬笠 偌大 糯米 懦弱无能
C.犯怵 抽搐 矗立 黜免 相形见绌
D.厄运 遏止 噩耗 愕然 卧薪尝胆

6.为下列加点的多音字标出正确读音。
(1)尽管他生活一直没宁静过,但他宁死不屈,也不息事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气暖和,小和在家和泥抹墙;他讲原则性,是非面前从不和稀泥,也不随声附和别人,更不会在麻将桌上高喊:“我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参苗长得参差不齐,还让人参观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穿着丧服,为丧葬费发愁,神情沮丧、垂头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每次出差差不多都要出点差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校到校场找人校对材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薄荷油味不薄,很受欢迎,但要薄利多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条恶狗真可恶,满身臭味,让人闻了就恶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听到这个噩耗,小刘颤栗,小孙颤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得系上红领巾去学校联系少先队员来参加活动。
答案:(1)nínɡ nìnɡ nínɡ (2)huo huó huò hè hú
(3)shēn cēn cān (4)sānɡ sānɡ sànɡ sànɡ
(5)chāi chà chā (6)xiào jiào jiào (7)bò báo bó (8)è wù ě (9)zhàn chàn (10)jì xì
7.浙江温州江心屿的留有南宋王十朋写的一副对联: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
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对联中的“朝”和“长”都是多音字,该怎么念呢?给它们注上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联可理解为“云朝潮,朝朝潮,朝潮朝散;潮常涨,常常涨,常涨常常消。”(朝可通“潮”,“长”是多音多义字。)意思:白云每天早上涌起,天天涌起,每天涌起又每天散去;潮水经常涨潮,常常涨潮,经常涨潮又经常落潮。
答案:yún zhāo cháo zhāo zhāo cháo zhāo cháo zhāo sàn;
cháo chánɡ zhǎnɡ chánɡ chánɡ zhǎnɡ chánɡ zhǎnɡ chánɡ xiāo 8.下列加点词语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B )
A.顾盼 雇佣 痼疾 故弄玄虚
B.负疚 马厩 就范 咎由自取
C.慰藉 解送 芥蒂 借花献佛
D.叫嚣 发酵 枭雄 惟妙惟肖
9.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D )
A.倔强/坚强  蛮横/纵横  泥土/拘泥
B.诽谤/菲薄  淘汰/陶冶  濒临/颁布
C.给予/供给  畸形/崎岖  证券/案卷
D.废品/消费  竣工/逡巡  蔚蓝/欣慰
1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B )
A.枯槁/长篙  压轴/诅咒  哺育/果脯
B.叱咤/惊诧  沏茶/堆砌  忤逆/铁杵
C.内讧/拱手  泥淖/橹棹  粘贴/沾染
D.潜水/掮客  筵席/梦魇  囹圄/妩媚
1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我收集的材料散失了,散文没法写了(sǎn)
B.我说她涨了工资,她就涨红着脸摇头否认(zhànɡ)
C.度老师宽宏大度,一向度德量力,从不以己度人(duó)
D.小明在宿舍说了一宿有关星宿的常识(xiù)
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C )
A.泊bó 停泊  泊位  湖泊  漂泊不定
B.哄hōnɡ 哄动 哄然 哄传 一哄而散
C.卷juàn 答卷 书卷 卷宗 卷帙浩繁
D.冠ɡuān 鸡冠 桂冠 衣冠 沐猴而冠

1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协作/提携 歼灭/忏悔 畜牧/牲畜
B.豁免/庆贺 膝盖/油漆 载重/载体
C.胆怯/商榷 扮演/搅拌 反省/节省
D.储存/贮藏 阻挠/妖娆 传记/传奇
解析:A项,xié,jiān/chàn,xù/chù;B项,huò/hè,xī/qī,zài;C项,qiè/què,bàn,xǐng/shěng;D项,chǔ/zhù,náo/ráo,zhuàn/chuán。
答案:D
1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桅杆/宫闱 聒噪/恬静 模具/模范
B.清雅/菁华 旖旎/绮丽 处所/惩处
C.歧视/跻身 橄榄/鸟瞰 角斗/角色
D.赝品/鹰犬 殉情/徇私 参谋/参差
解析:A项,wéi,guō/tián,mú/mó;B项,qīng/jīng,yī/qǐ,chù/chǔ;C项,qí/jī,gǎn/kàn,jué ;D项,yàn/yīng,xùn,cān/cēn。
答案:B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崇高/作祟 殷红/赝品 调适/调和
B.傍晚/滂沱 赈灾/诤言 湖泊/停泊
C.韬略/滔天 砧板/嗔怪 如法炮制/炮火连天
D.瞥见/蹩脚 悚然/耸立 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解析:A项,chóng/suì,yān/yàn,tiáo;B项,bàng/pāng,zhèn/zhèng,pō/bó;C项,tāo,zhēn/chēn,páo/pào;D项,piē/bié,sǒng,ài/yì。
答案:B
从最近一两年的试题来看,语音的考查仍采用客观题的形式,要求判断读音正确与否。但出于压缩题量的考虑,可能在语音与字形两个点中选择一项考查,也可能将语音与字形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在备考时要引起重视。
语音的考查重点不在声调上,而在声母、韵母的误读上,这一点近几年高考都没有改变。
从选择的材料来看,主要类型有:①判断形异音同;②判断形近(形声)音异;③判断多音多义字的读音。多音多义字的考查渐唱主角。在备考时仍应注意积累对多音多义字的认读;重视形近(形声字)、同音字的认读;对于习惯性误读字,要特别留意,如“呱呱坠地”中的“呱”。
解答语音题的一般技巧
一、注意形声字的字音
形声字的声旁对于我们了解汉字的字音有一定的帮助,但完全依赖声旁,就难免把字读错,因此,不能只读半边,如:“舷”与“弦”等。
二、注意形近字的字音
对于那些字形相近的字,要注意仔细辨别其差别及其意义,从而掌握它的正确字音,不可望形生音,以致把字音读错,如:“膻”与“彪”等。
三、注意多音字的字音
多音字一字多音,字音变化大,一不小心就会读错。要注意灵活运用词性法、语意法、例句法、组词造句法等,把握多音字的正确字音。具体而言要做好以下几点:
1.依义识音。多音即意味着多义,词义不同,读音就不同。如:“应”与“答应”义相关时读“yīnɡ”;与“回答”“允许”“适应”等义相关时读“yìnɡ”。
2.据境辨音。多音字在一定的语境中读音是单一的。
3.依性记音。即根据在词语中的词性特征进行区别。如:“处”,在词语中具有动词词性时读“chǔ”,具有名词词性时读“chù”。
4.熟记特殊读音。有些多音字在多数词语中读音相同,只在个别词语中读另一种音,应着重记这些特殊的,如:“秘”在多数词语中读“mì”,只有在地名“秘鲁”中和作姓氏时读“Bì”。
四、建立误读字档案
经常搜集并及时纠正日常交际中出现的误读字。
五、在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节目中纠正误读字
一般来说,广播、电视播音员的普通话水平较高,要善于在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中,学习播音员的正确字音,纠正自己那些错误的字音。
政协:“取消粤语播音”是误读
近日一则关于“广州电视台取消粤语播音”的传闻在网上引发了一场关于普通话与粤语的激烈争论。保护地方方言与推普工作之间是否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粤语真的与普通话势不两立么?对此市政协有关负责人则表示:“广州电视台要取消粤语播音显然是一个误读,我们只是想增加普通话的播出时段,希望综合频道等重要时段能够增加普通话播音”。该负责人说,广州是国家中心城市,又是广东省的省会,外来人口很多,假如电视台只用粤语播出,和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不相匹配。他表示,目前投票结果是60%~70%的人赞成粤语播音,30%~40%的人赞成普通话播音。而这似乎和广州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的比例相当。“广州要让外来人口有归属感,要照顾一下他们。我们希望综合频道等的主要时段能够用普通话播音。”他强调,这只是“希望”,还要经过调查研究才能确定,“先看看市民的反应,然后向市委市政府以提案的方式给出建议”。
他还表示,亚运快来了,要改善亚运的软环境。“广州电视台是反映广州文明程度的重要窗口,外来人口听不懂粤语,如何配合你提高亚运软环境?”他强调,不是要一刀切地取消粤语播音,只是想增加普通话播音。
建议:推普应做加法而非减法
在近日开设的论坛上,广州大学副校长屈哨兵认为,将粤语和普通话对立起来的观点,是十分极端的。他指出需要从学理上认清楚,粤语和普通话并非是一种敌对关系,两者都随着时代而不断发展,普通话和方言之间都不断地从对方中吸收营养。广州市政协委员韩志鹏则表示,这些年来普通话其实吸收了很多粤语,像“买单”“打的”“打包”等一类的词语,都是从粤语中演变过来的。“语言其实是一个不断互相影响的过程,历史上曾把普通话称作‘胡言’,原因是普通话对当时少数民族的语言精华的吸收。”韩志鹏说。
“我觉得电视台应该做加法,而不是做减法!”韩志鹏说,电视台应该增加普通话的频道,而不是把原有的粤语频道进行压缩。屈哨兵也表示,“我认为目前应保持双语的格局,这样才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而且能达到和谐的语言生活。”
韩志鹏则表示,在广州定居的外乡人,要入乡随俗,积极地融入本土文化,而老广州也不要排外,以包容的心来接受外来先进文化的洗礼。“千万不要以不说广州话为荣,对于有这些想法的人,我会批评他们。”
(选自“南方网”2010年6月22日)
第四节 声情并茂
——押韵和平仄
?人文掌故
都是多音字惹的祸
某个体代理商为啤酒生产厂家代销啤酒,向厂家赊欠价值12万元的啤酒,欠条上注明欠款数额和日期,到了约定的时间,厂方来催款,代理商还了部分,又在欠条上写下了“还欠款捌万元,两月后归还”,两个月后,厂方催款,代理商给4万元,可厂家却讨8万元。双方发生了纠纷,因欠条上写的“还欠款捌万元”的“还”是多音字,究竟是“hái”还是“huán”,双方都提供不出充分的证据,法院最终判代理商再给厂家6万元。
?名句有约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2.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
3.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5.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浣溪沙》)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8.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吴均《与朱元思书》)
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1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素材积累
萧伯纳求婚
萧伯纳年轻时喜欢骑单车,有一次跌断腿骨,他的女同学很体贴地照料他,萧伯纳担心自己意志不坚,会向这位女同学求婚,他决定溜走。可是不小心从楼梯上跌到楼梯下,两条腿都跌坏了。结果他果然问她肯不肯跟自己结婚。当女同学点头时,萧伯纳昏了过去。
(选自“中国教育在线”)

1.从格律上看,诗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__。古体诗又称________或________;近体诗又称________诗。从字数上看,古诗、律诗、绝句又都各自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古体诗 近体诗 古诗 古风 今体诗 五言诗 七言诗
2.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用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__________或________。格律诗主要有四个特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律诗 格律诗
(1)每首限定八句
(2)押平声韵
(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4)每首在规定的位置要有对仗
3.所谓押韵,就是________。绝句的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第________句和第________句则一定要押韵,而且一般押________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限用________字。律诗的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诗的________句一定要押韵,而且一般押__________韵,一韵到底,不能换韵。除首句外的奇数句,最后一个字限用______________字。用韵的字在诗中不能重复出现。
答案:韵脚的字必须同韵 二 四 平声 仄声 偶数 平声 仄声
4.平仄,是指______________。平,即“平声”,在普通话中,指________、________ 。仄声,在普通话中指________、________。五言诗的平仄有四个类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律的平仄是在五律的前面加上两个字头,仄前加平,平前加仄。
答案:对整首诗中每个字声调的要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5.所谓对仗,就是__________。对仗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流水对)。
答案:上下句字数相等,而且相对字的意义、词类、平仄也都要一一相对 工对 宽对 借对 串对

6.下列空缺处依次应填入的诗句是(将选项直接填在横线上)
朔漠紫台连雁门,明妃遗迹傍荒村。
黑烟滚滚风声疾,①__________________。
春草有情犹识路,②__________________。
和亲果使边风静,麟阁何人许并论。
A.青冢漫漫日色昏    B.纱窗日落渐黄昏
C.关山明月杜鹃魂 D.平沙无处可招魂
答案:①A ②D
7.阅读下面的诗句,说说各自对仗的类型。
A.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B.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C.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E.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F.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G.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H.飘零为客久,衰老羡君还
I.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1)属于工对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宽对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属于借对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属于串对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D Ⅰ (2)B E (3)A H (4)F G
8.用对偶句的形式为某高校拟一条迎接新生的标语,表示欢迎或期望或鼓励。
答案:示例一:今日迎来桃李树,明朝送走栋梁材。
示例二:梧桐枝茂迎雏凤,伯乐心欢抚健驹。
示例三:喜迎新燕乘风至,共盼雏鹰凌空翔。
示例四:今朝桃李芬芳齐竞秀,明日栋梁振奋共争雄。
9.阅读下面四首杜牧的诗,把下面选项中的四句诗分别填到上面四首原诗中去。(只填序号)
《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B.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C.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D.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
答案:(1)C (2)B (3)A (4)D
10.下面是高考励志联的上联或下联,请你对出相应的下联或上联。
(1)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灯下学子呕心沥血想的是金榜题名
(2)上联:三载寒窗,处处攻关,高二是关键,挥毫泼墨战书山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家中父母吃苦受累盼的是捷报频传
(2)十年磨剑,人人发奋,勤奋是根本,腾蛟起凤跃龙门
11.某地拟举办“交通安全”的主题晚会,请为晚会拟上一副对联,要求每句字数在10字以上,对仗工整,押韵和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礼让三分,三分笑脸七分暖
  情牵一路,一路春风九路歌
(2)文明行车争先进,缩千里为咫尺
  礼貌服务似亲人,联两地成一家
12.下面是某餐馆门上贴的对联。请你运用《悯农》诗的有关词句,将上联补充完整。
上联:______________,弃之可惜
下联: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答案: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13.下列对联中,最适合祝贺老师70岁寿辰的一联是(  )
A.碧桃献岁宜家受福 花甲逢春获寿延年
B.为学有宗古稀成庆 诲人无倦恩重及门
C.乐道安贫音容宛在 因材施教手泽犹存
D.执掌教坛垂七十载 栽培桃李满三千株
解析:B项,“为学有成”和“诲人无倦”都是形容教师的。
答案:B
14.学校成立若干学生社团,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三副内容适合的对联 ,分别送给戏剧社、文学社和摄影小组,以示祝贺。(在括号里填写序号)
①现出庐山真面目   留住秋水旧丰神
②藏古今学术     聚天地精华
③常向秋山寻妙句   又驱春色入毫端
④天涯雁寄回文锦   水国鱼传尺素书
⑤看我非我,我看我,我也非我  装谁像谁,谁装谁,谁就像谁
戏剧社[  ] 文学社[  ] 摄影小组[  ]
答案:戏剧社[⑤] 文学社[③] 摄影小组[①]
15.有人用“千里为重,广大为庆”来解释“重庆”二字。请你以此开头,续写一副对联。要求能够体现重庆精神,上下联续写部分分别在8~20字之间。
千里为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广大为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千里为重)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名扬海外
(广大为庆)人杰地灵生活幸福喜上眉梢
示例二:(千里为重)爬坡上坎登高略
(广大为庆)兼蓄放怀涉远谋
示例三:(千里为重)爬坡上坎精神抖擞登高略
(广大为庆)兼蓄放怀斗志昂扬涉远谋
示例四:(千里为重)坚韧红岩精神存
(广大为庆)献身歌乐品质在
示例五:(千里为重)两江碧水热情慷慨
(广大为庆)四围青山执著稳健
本节内容与高考试卷中的对联联系紧密。对联是一种传统的文体形式,高考中在平仄、对仗等方面有严格的要求。也有些只要求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算是一种宽对了。因此,考生掌握押韵、平仄、对仗等诗词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对联拟写的方法
对联的最大特点就是既“对”又“联”。所谓“对”,就是结构上的彼此对应;所谓“联”,就是内容上的互为关联。因此,拟写对联:
首先,要分析“出句”特点。如:2004年全国卷I上联“扫千年旧习”,一从结构看,是动宾短语;二从词性看,“扫”是动词,“千”是数词,“年”是名词,“旧”是形容词,“习”是名词;三从意义看,是表达在新春到来时的愿望;四从平仄看,一般讲究处于偶数位置词语的平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千”为平声,“旧”为仄声。然后就可以根据这些特点来拟写对句了。
其次,要善于联想。一是相似联想,即性质或特点相同或相似的事物之间的联想,一般适用于正对。二是相对联想,即性质或特点相对或相反的事物之间的联想,一般适用于反对。三是相关联想,即性质或特点具有相关性的事物之间的联想。
最后,要善于化用。所谓化用,指的是灵活变化地运用天文、地理、时令等知识以及熟语、诗文名句、成语典故等来拟作对联。如蒲松龄撰写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就巧妙地把“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皇天不负苦心人”“卧薪尝胆”等成语典故融于其中;再如“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可以用“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来对,其中融进“青出于蓝”“庖丁解牛”等成语典故。
带三句话上路
李小刀
你将要远行,孩子。将有一生的岁月等你去走。我送你三句话带在身边。
快乐是一种美德
要保持快乐,孩子。这是我们穷人最后的奢侈,不要轻易地丢掉快乐的习惯,否则我们将更加一无所有。
你要快乐,在每一个清晨或傍晚。你要学会倾听万物的语言,你要试着与你身边的河流、山川、大地交谈。在你经过的每一个村庄,你要留下你的笑声作为纪念,这样当多年以后人们再谈起你时,他们也会记得当年曾有一个多么快乐的小伙子从这里经过。
快乐是一种美德。你要把它像情人的手帕一样带在身边。无论你带着多少行李,你也不要把它扔到路边的沟里。即使你的鞋子掉了,脚上磨出了血,你也要紧紧地攥着快乐,不和它离开半天。
快乐是一种美德,孩子,这是因为快乐能够传染。你要把你的快乐传染给你身边的每一个人,无论他是劳累的农夫还是生病的旅人;无论他是赤脚的孩子还是为米发愁的母亲,你都要把快乐传染给他们,让他们像鲜花一样绽开笑脸。
孩子,在你经过的每个村庄,人们都会像亲人一样待你,他们给你甘甜的水,给你的包裹里塞满干粮。你就给他们快乐吧,记住,快乐是一种美德,它能让你在人们的心中活上好多年。
不为一朵花停留太久
在你的旅途上,孩子,会有许多你没有见过的鲜花开在路边。它们守在溪流的旁边,在风中唱歌跳舞。
不要忽略它们,孩子,我们的眼睛永远不要忽略掉美。你要欣赏它们的身姿和歌声,你要因为它们而感到生活的美好。不管你的旅途多么遥远,不管你的道路如何艰险,你都要和鲜花交谈,哪怕只用你喝点水、洗把脸的时间。
不要看不见满径的鲜花。但我要告诉你,当你沉浸在花香中的时候,不要忘记赶路,不要为一朵花停留太久。
你只是一个过路的人,孩子。你要去的是前方,你的旅途依旧漫长,你的鞋子依然完整,你的双眼依然有神,你属于远方,而不是这里。
不为一朵花停留太久。相信这条路的前头还有千朵万朵花在等你。你要知道自己究竟要去哪里,在你没到之前,孩子,不要为一朵花停住脚步。
你去的地方是远方,孩子,你要知道,那是很远、很远的地方。
给帮过自己的人一份礼物
你会在某一天踩着满地阳光到达目的地。孩子,只要你的身体里流着奔腾的热血,只要你举着火把吓退野兽,你就早晚会抵达那个你想要去的地方。那是远方,那是幸福之乡。
就在你打点行装,准备返回的时候,我要对你说,孩子,别忘了为那些帮过你的人准备一份礼物。
你要记住在旅途上你喝过别人给你舀来的泉水;你吃过别人给你送上的食物;你听过一位姑娘的歌声;你问过一个孩子路;你在一间猎人的小屋中度过一个漫漫黑夜。要记住他们,孩子,你要记住这些人的声音、容貌。在你返回前,你要为他们准备好礼物。
你要把几块丝绸、几块好看的石头细心地包好。你要给姑娘准备好鲜花;你要给老人准备好烟丝;你要想着那些调皮的孩子,他们的礼物最好找也最难找。
这些就足够了。再带上你在路上看过的风景、听过的故事,再带上你的经历和感触,在燃着火的炉边,讲给他们听。
告诉缺水的人们前头哪里有水,告诉生病的人哪种草药可以治病,把你这一路的经验告诉他们,把前方哪里有弯路告诉他们。
这些都是最好的礼物。
不要忘了给帮过自己的人准备一份礼物,孩子,只有这样,你的这次远行才算没有白走。
(选自“中教网”)
课件27张PPT。第二课 千言万语总关“音” 第四节 声情并茂
     ——押韵和平仄一、古代诗歌的分类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注意“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2.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是“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二、格律诗的诗体
1.格律诗简介。
格律诗一般分五言、七言两大类。每类又分绝句、律诗等体裁。
(1)绝句。
绝句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五绝是五言四句,七绝是七言四句。绝句要求偶句(第二、第四句)押平声韵,第三句最后一个字用仄声,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如: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2)律诗。
律诗的体裁:也是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简称五律和七律。
律诗的要求:五言七言都各为八句。偶句(第二、四、六、八句)押平声韵,奇句(第一、三、五、七句)的最后一个字用仄音。第一句也跟绝句一样押不押韵都可以。还有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第三、第四句和第五、第六句分别要对仗。例: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2.诗歌的押韵。
(1) 韵是诗歌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歌中用韵,叫做押韵。 (2)诗歌(包括古体诗歌、民歌等)没有不押韵的。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一般是句尾)上。古诗创作中讲究的“韵”,不完全等同于现代汉语拼音中的“韵母”,所以,所谓的“同韵”,我们可以近似地理解为“相同或相近韵母”。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同声相应谓之韵”。大家都会说普通话,应该知道汉字是由声母和韵母拼读出来的。一个韵母与不同声母结合可以拼出许多字音,如:韵母“i”可以跟不同的声母组合成: xi(西)、di(低)、ni(泥)、ti(蹄)、di(堤),这些都是所谓的同韵字了。(3)押韵的方法。
格律诗逢偶句,也就是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且要押平声韵。
音韵学家把古韵分为三种,一个是上古韵,就是《诗经》《楚辞》里的韵脚。上古韵是没有韵部的,是后人根据先秦、两汉的古诗总结的。还有一种就是今天的普通话韵部。(1)对仗简介。
对仗,是中国诗的术语,也就是中国诗的创作手法与修辞规则。诗歌中的对仗,叫做对偶。对仗就是将同类概念或对立概念并列起来,一般讲对仗,指的是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对仗的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对偶是一种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形成整齐的美。一共八句的律诗,要求中间的四句两两对仗。律诗的对仗和对联的对仗要求不一样,诗歌的对仗要宽松一些。
(2)对仗的要求。对仗是指两个句子间的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必须满足下述的要求:
两个句子的字数、句读、相同位置上词语的词性,都要完全相同;而且两句的平仄规律是“相对”的。满足这种关系的两个句子就构成一个对仗结构。3.诗歌的对仗。
(3)对仗的类型。
①工对。工对,即工整的对仗。工整严格的对仗不但要求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而且在名词对名词时,所属的词类也要一样。由于名词的范围很广泛,过去还把名词再细分为很多类:天文、时令、地理、花草树木、鸟兽虫鱼、器物、衣饰、饮食、文具、文学、形体、人事、人伦等。如: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这一对仗结构中,“月对云”是名词对名词,而且是天文类对天文类,这一对就非常严格工整。像这种既满足词性相同又满足词类相同的严格的词对就叫做工对。②宽对。如:
饮马雨惊水,穿花露滴衣。(元稹《早归》)
这一对仗结构中的“马对花”,是名词对名词,但马是动物,花是植物,不是名词分类中的同一类。这种只满足词性相同而不满足词类相同的词对就叫作宽对。③借对。除了上述的工对和宽对以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对仗方法叫作借对。借对又分为“借义”和“借音”两种方法。
借义:如: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这一对仗结构中的“寻常”意义为“经常”,和对仗句中的“几度”构成“寻常—几度”副词对,是宽对。但“寻”和“常”另有意义:古代八尺为一寻,两寻为一常。用这一层意义就构成了“寻—几”数目名词对,“常—度”度量名词对,都是工对。借音:如: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这一组对仗句中,“沧-蓝”形容词对是宽对,因为“沧”表大小,“蓝”表颜色.但“沧”和“苍”同音,而“苍-蓝”形容词对就是工对了,因为它们都表示颜色.④流水对(串对)。在对仗结构中,两句诗在内容上是互相依存的,要合起来才能表示一个完整的意义,或者在逻辑上有因果关系。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这一结构中,两句诗要合起来才能表明作者要讲的理或者现象。这种对仗结构有一个特殊的名称叫流水对。好像流水一样无法分开,始终相依相随。流水对可以是工对、宽对或者借对中的任意一种。4.诗歌的平仄。
一首“基本”符合要求的格律诗(近体诗),除了前面说过的“五个或者七个字一句,四句或者八句组成”,最基本的要求是这28或56个字,大多数都还需要符合严格的“平仄”排列组合“规律”。那么到底什么是“平仄”呢?(1)平仄的简介。
诗人们把汉语四声分为两类,“平”就是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就包括上、去、入三声。如果平仄两声在诗歌中交错出现,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达到“谐和”的音韵效果。这种“交错”包括:①平仄在本句中交替出现;②平仄在对句中对立存在。
所谓“平”声字就是普通话中的第一声和第二声;所谓“仄”就是第三声和第四声。具体到“妈/麻/马/骂”,“妈/麻”是“平”,“马/骂”为仄。(2)格律诗(近体诗)的平仄组合及规律。
①单句的平仄规则。
单句的平仄只要记住:“一句之内,平仄相间”。“平仄相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②格律诗中的平仄规则。
把单句诗里的“平/仄”两两交错,就构成了格律诗(近体诗)的“格”,也就是所谓的“基本句型”,又称为律句。我们先来看字数少的五言,它的基本句型是:“平平仄仄平”或“仄仄平平仄”。这两种句型,首尾的平仄相同.我们若要制造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平平平仄仄”和“仄仄仄平平”。
根据平仄的要求,律诗在这一方面的形式就只有固定的两种基本格式。它们是五律中的:a.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b.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以及七律中的:a.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b.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这些句型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写格律诗时可适当变通:牺牲掉不太重要的单数字的平仄规定,而守住比较重要的双数字。另外最重要的一个字,即每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字,更是必须严格遵守规则(不但平仄要守,还有“押韵”的要求)。古人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这么一句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