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1、课前导学
一、加尔文宗教改革
1.背景
⑴受① 宗教改革的影响。
⑵加尔文读大学期间受到文艺复兴时期② 的影响。
⑶1541年,支持宗教改革的一派掌握了日内瓦政权,邀请加尔文主持③ 。
2.内容
⑴坚持《④ 》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⑵主张简化⑤ 。
⑶提出⑥ 、⑦ 和⑧ 是真正的宗教精神。
⑷思想核心是“⑨ ”。主张选民应有⑩ ,具有节制、忍耐等美德。
⑸主张建立 的长老制,建立 政权。
3.影响
⑴改变了日内瓦人的日常宗教活动和 。
⑵镇压了其他信仰的 与个人。
⑶改革主张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为“ ”。
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1.背景
⑴新兴① 和② 的崛起。
⑵随着③ 运动和④ 思想的传播,英国各阶层特别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
⑶日益集权的⑤ 也力图摆脱罗马教廷神权的桎梏。
2.内容
⑴断绝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⑥ 的关系。
⑵规定⑦ 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拥有巨大权力。
⑶没收修道院一切财产,转归⑧ 所有。
3.结果
⑴改革后的英国基督教称为⑨ 。
⑵教会成为⑩ 的工具。
三、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
1.实质:在① 掩护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的② 。
2.影响:对欧洲社会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影响,推动了③ 和历史进步。
3.表现
⑴沉重打击了④ 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⑤ 的高涨和⑥ 的发展。
⑵促进了欧洲⑦ 的发展。
⑶否定了罗马⑧ 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课堂识真
1.观察图片《圣·巴托罗缪之夜(1572年8月23日)》,从中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 )
①天主教与新教各派之间发生了长期的争论和战争
②信仰问题不能靠诉诸武力解决
③世界和平需要宗教宽容
④宗教改革是不同势力利益纷争的结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
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
C.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 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3.加尔文说:“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斥责。这样做就是亵渎神明。”材料主要体现了( )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宗教改革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C.加尔文代表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D.加尔文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
4.英国宗教改革中的清教徒们( )
①主张纯洁教会,清除旧教影响②提倡勤劳俭朴的生活③遵奉严格的道德准则④要求建立长老制教会⑤要求改革国教中保留的旧教残余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5.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 )
①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②建立了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③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6.加尔文的学说在西欧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广泛传播,主要是由于他学说中的( )
A“因信称义” B.“因行称义” C.“先定论” D.“进化论”
3、课后见功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微,天主教势力异常强大,占据了支配地位,罗马教皇终于确立了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14——16世纪,在西欧,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繁荣,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和发展,同时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强烈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批判了中世纪教会的蒙昧、禁欲说教与封建的等级特权制度,宣传了个人自由、平等与欲望,提倡竞争进取精神与科学的求知理念。
西欧资本主义进入原始积累时期以后,无论是国内放置还是海外掠夺,都需要有强大国家作支撑。英国、法国等逐渐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天主教会成为西欧各国强化王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
材料二 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思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
——马丁·路德
人的得救与否,不是靠斋戒、忏悔、赎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就是“选民”与“弃民”的标志。
——加尔文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归纳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出现的主要原因。
⑵依据材料二,你认为谁的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为什么?
⑶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实质。
4、拾遗补缺(学习交流展示即效果展示)
5、拓展空间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的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的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
材料二 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蜕化了,把该国引向灭亡;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运动却成了日内瓦、荷兰和苏格兰等地共和党的旗帜,把荷兰从西班牙和德意志帝国的统治下解放出来,并为英国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二幕提供了思想体系的外衣。
——思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的古典哲学的终结》
材料三 加尔文教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分子的要求。……加尔文教的教会体制是完全民主的、共和的;既然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人民的王国难道还能仍然听命于君主、主教和领主吗?……加尔文教却在荷兰创立了共和国。
——恩格斯
请回答:
⑴根据材料一说明,为什么在西欧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最初阶段带有宗教色彩?
⑵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运动有何基本主张?
⑶结合材料二、三说明加尔文教对荷兰共和国产生所起的影响。
参考答案(第15宗教改革运动的扩展)
1、课前导学
一、①马丁·路德;②人文主义;③宗教改革;④圣经;⑤宗教仪式;⑥自由;⑦平等;⑧个人主义;⑨先定论;⑩奋斗精神; 共和制; 政教合一; 社会风气; 教派; 新教的罗马;
二、①资产阶级;②新贵族;③文艺复兴;④宗教改革;⑤英国君主;⑥罗马教廷;⑦英国国王;⑧王室;⑨英国国教;⑩封建专制统治;
三、①宗教改革;②思想解放运动;③社会变革;④天主教会;⑤民族意识;⑥民族国家;⑦资本主义;⑧天主教会;
2、课堂识真
1-7 D D A D D C B
3、课后见功
8.答案:
⑴天主教会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社会进步;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为其提供经济条件;文艺复兴促使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为其提供思想条件;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形成为其提供了政治条件。
⑵加尔文。理由:人的现世的成功是成为上帝“选民”的标志,鼓励资产阶级积极进取。
⑶是一场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5、拓展空间
⑴因为“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资产阶级还没有更先进的思想理论武器,只有采用神学异端的形式。
⑵马丁·路德提出了“信仰耶稣即可得救”的原则,主张简化宗教仪式。驱逐天主教会的势力。加尔文教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提出了建立民主教会的主张。
⑶加尔文教成为尼德兰革命的旗帜,在加尔文教的指导下,尼德兰革命推翻了西班牙和天主教会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