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维新运动的兴起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1
1、课前导学
一、早期改良思潮
1.背景:近代① 的出现,解救民族危难,缓和② 。
2.主张
⑴经济上: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通过“③ ”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
⑵政治上:学习西方先进的制度,设立议院,实行④ 。
3.影响
⑴反映了⑤ 的利益和要求。
⑵成为甲午战争后⑥ 兴起的先声。
二、康有为及其变法思想
1.思想萌发:1888年,第一次上书① 皇帝,主张变法自强,挽救危局。
2.变法理论
⑴提出人类社会进化过程的三阶段理论,即“② ”“升平世(小康)”和“③ (大同)”。
⑵代表:《④ 》和《孔子改制考》。
3.思想特点: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⑤ 。
三、公车上书和强学会
1.政治活动——公车上书
⑴背景:1895年4月,日本逼签《① 》,引起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应。
⑵概况:康梁联合会试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② ”等主张。
⑶影响:使维新思潮发展成为③ 的政治活动。
2.宣传活动:康有为等在京、津、沪等地创办《④ 》等报刊,宣传变法主张。
3.组织活动——强学会
⑴成立:1895年8月,康有为等在北京成立,后又在上海成立⑤ 。
⑵性质:维新派的⑥ 。
⑶宗旨:研习西学,交流⑦ 。
⑷影响:使⑧ 迅速开展起来。
四、梁启超与《时务报》
1.梁启超
⑴活动 A.担任《① 》主笔。 B.发表《② 》等文章。
⑵主张 A.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③ 和文化教育制度。
B.呼吁“伸民权”“设议院”,实行④ 制度。
C.改革⑤ ,培养有用人才。
D.大力发展⑥ 。
⑶影响:大大推动了变法维新思想的⑦ 。
2.谭嗣同⑴活动A.发表《⑧ 》。
B.参与创办⑨ ,为变法维新培养人才。
⑵影响:湖南维新运动蓬勃开展。
3.严复⑴活动A.创办《⑩ 》。B.介绍《 》。
⑵主张:借达尔文的 ,阐明维新变法主张。
4.维新运动的影响
⑴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 的作用。
⑵资产阶级 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⑶ 新局面逐渐形成。
2、课堂识真
1.右图为我国某城市中的康有为塑像,头戴举人帽,身穿黄袍马褂。下列说法比较可信的是( )
A、康有为是个因循守旧、保守传统的举人
B、康有为坚持儒家传统和君主制,其立宪思想有进步性
C、康有为虽为大儒,但彻底摆脱了封建思想,投身维新运动
D、康有为提醒国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应完全保留,不得改变
2. 1895年,康有为等维新派创办宣传 ( http: / / www.21cnjy.com )维新变法的报刊《中外纪闻》并在北京建立政治团体——强学会,但不久就被清政府查封,其根本原因是这一刊物和这个团体( )
A.损害了洋务派的威信 B.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
C.学术观念不符合史实 D.推崇光绪帝而批评慈禧太后
3.奠定了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理论基础的是( )
①新学伪经经考 ② 资政新篇 ③ 孔子改制考 ④天朝田亩制度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4. “公车上书”中提出设“议郎”一职,“议郎”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反映了维新派( )
①希望参与政治 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 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 ④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5. 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其标志是( )
A.强学会的成立 B.《中外纪闻》创办 C.“公车上书” D.保国会成立
6.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
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 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
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 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
7.康有为对中国近代政治变革产生的影响是( )
A.率先提出实行君主立宪主张 B.批判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的腐朽思想
C.提倡西学,否定传统的儒家思想 D.反对共和革命,维护清朝专制统治
8.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 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3、课后见功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道也,非器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二 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使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纲纪不行,大乱四起。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 “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乎?夫能使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
——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材料四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全集》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⑶材料二驳斥了哪一政治派别的观点?他的谁依据是什么?
⑷材料三中保处体现了康有为的阶级局限性?表明了什么实质?
⑸材料三、四是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谁的实质是什么?
4、拾遗补缺(学习交流展示即效果展示)
5、拓展空间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材料二 二千年来君臣一伦,尤为黑暗否塞,无复人理,沿及今兹,方愈剧矣!
——谭嗣同《仁学》
材料三 天演者,西国格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言也……以为天不可独任,要贵人以持天……使人治日即乎新,而后其国永存,而种族赖以不坠,是之谓与天争胜。而人之争天而胜天者,又皆天事之所苞,是故天行人治,同归天演。
材料四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一 《孔子改制考》封面 图二 北京强学会旧址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三 《时务报》
请回答:
⑴依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的变法思想有何特点?
⑵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谭嗣同、严复的维新变法主张有何异同?
⑶结合材料四的三幅图片和所学知识,归纳维新派宣传变法的方式并举例说明。他们的维新变法活动有何影响?
参考答案(第27课维新运动的兴起)
2、课堂识真
1-8 B B C B C D B A
3、课后见功
⑴洋务派。只主张改变某些规章制度和生产技术,不改变封建政治制度。
⑵反对兴民权。反对君主立宪,反对维新变法。
⑶顽固派。把变法和救亡联系起来,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事实驳斥封建顽固派的迂腐守旧。
⑷“稍变祖宗之法”。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根基,向封建势力妥协。
⑸资产阶级维新派。从理论上阐明了要求改变君主专制政体的合理性,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5、拓展空间
答案:
⑴康有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维新变法主张。
⑵相同点:都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张维新变法。不同点:谭嗣同侧重抨击“君为臣纲”,具有民主革命的思想色彩;严复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⑶方式:著书立说;组织学会;创办报 ( http: / / www.21cnjy.com )刊;著书如康有为著《孔子改制考》《新学伪经考》;组织学会如维新派成立强学会;创办报刊如维新派创办《时务报》《中外纪闻》等。还有上书,办学堂,讲学等方式。影响: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