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学案: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岳麓版历史选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学案: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岳麓版历史选修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11-06 16:5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师寄语: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
超然一部历史选修复习学案(004)
第4课 王安石变法
【课标要求】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宏观把握】
【自主学习】
1.回顾必修一内容:宋太祖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如何评价
【课标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一、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1、北宋中期社会危机日益严重
(1)财政危机:“三冗””两积”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2)边疆危机:辽、西夏对北宋的威胁
(3)政治危机(阶级矛盾):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导致农民起义不断
2、庆历新政失败,北宋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
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改革精神的影响
4、宋神宗任命王安石进行变法。
思考:北宋中期“三冗”“两积”的社会危机的表现?形成的原因?
(阅读课本第一字母结合必修一回答)
思考:为什么列宁曾赞誉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阅读课本第二个字母,从个人和时代两个方面回答)
【课标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积贫局面的改变(富国之法)
措施 作用 积极:增加政府收入;抑制豪强地主兼并;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的局面。局限: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
农田水利法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方田均税法 农民负担有所减轻,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青苗法 1、限制大地主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2、强制农民借贷;地方官吏趁机勒索,农民负担加重
免役法或募役法 1、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促进生产发展;限制官僚地主特权,增加政府财政收入。2、农民负担依然沉重,许多人为支付免役钱家破人亡。
市易法和均输法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 积弱局面的改善(强兵之法)
措施 作用
保甲法 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确保兵源和提高战斗力;节省了政府的军费开支 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积弱的局面。
保马法 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
将兵法 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省兵 加强军队战斗力,节省了不少军费
◆ 人才选拔的改变(取士之法)
措施 目的 作用
改革科举制度:改革科举考试内容与形式,废除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考生联系实际,参加经义策论的考试。 保证变法的顺利进行,为变法培养人才。 有利于培养和选拔能够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培养了改革的中坚力量。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改革选官制度:抑制恩荫,贯彻择优录取的原则;
改革学校制度:整顿太学
【课标3】评价其历史作用
三、王安石变法的作用
性质: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而进行的封建性质的改革。
积极性:总: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定程度上实现富国强兵。
①增加政府收入②抑制豪强地主兼并③促进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④提高军队的战斗力⑤选拔有用人才,推动教育发展 ⑥王安石大刀阔斧的改革精神值得肯定。
局限性:
①实质:对封建生产关系和统治政策的局部调整,没有触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四、王安石变法的结果(阅读课本最后一个子母回答)
1、失败的标志:
2、失败的原因:
(1)根本原因:这场改革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2) 改革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了他们激烈的反对;
(3)新法的实行过于急进,没有注意实行的策略问题。
(4)指导思想上偏重于理财,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5)宋神宗的动摇及去世,使王安石变法失去支持;
(6)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3、变法的启示:
(1)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2)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
(3)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
(4)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5)改革过程中要处理各种政治力量的利益关系。
(6)改革要取得人民的支持,必须注意维护人民的利益;
(7)改革要有强有力的领导并坚决推行。
【重点问题设计】
1、(2010山东文综,33)(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 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官言事书》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4分)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6分)
2、(2009广东历史卷,31)(9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措施,主要是通过限制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和通过政府利用商人专营某些商业行业,来获取财政收入,这对商品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变法较多地反映中小地主和中小商人的要求,尤其是南方地主的商人的要求……总的来说,变法是代表地主阶级革新派的一种主张,其主流应该肯定。
-------据《王安石变法与商品经济》
【材料二】 王安石不应算做是中小地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政治代表,使用大、中、小地主代表以及革新派、守旧派等概念,都不能确切地反映当时的客观史实,应该分为官户、乡村上户和坊郭上户(北宋文献中的概念)三个阶层。从出身看,变法派与反变法派分子同属官户……客观上,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农民负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三冗”问题,但从流通领域进行了利益分配,将权力收归中央,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应予基本否定。 --------据《王安石变法简论》
问题:
(1)王安石变法的经济措施主要有哪些?(3分)
(2)材料一、二研究王安石变法,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变法运动。(2分)
王安石变法
【参考答案】
(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资历。
(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
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应从“废除田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答案解析】第一问注意对王安石变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的设问仅局限于经济领域,属于基础知识能力考查,回顾教材即可回答。第二问和第三问实际都涉及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对历史事件评价的基本方法问题。评价历史事件,我们应该首先必须坚持的原则是生产力标准,应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客观、公正、一分为二地加以评判。
【答案要点】
(1)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募役(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3分)
(2)方法:阶级(阶段)分析、一分为二。(2分)
结论:材料一,基本肯定;材料二,基本否定。(2分)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2分)
考生答案如超出要点但言之成理,可在每问总分范围内酌情给分。
三冗两积
辽夏威胁
农民起义
北宋中期严重社会危机
王安石变法
强兵之法:精简军队、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育才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改革学校制度
针对积贫
针对积弱
培养人才
富国之法:青苗法、募役法、均输法、市易法
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