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三 学科: 历史 第 章第 课时 (本学期总第 课时) 年 月 日 1课时
课题 日本近代化的启航——明治维新
教学目标 (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重点难点 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主要内容、历史地位
课型 复习 教学用具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备课补充与后记
【温故知新】【高考说明】明治维新【知识预习】 一、历史背景1、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动荡不安(幕府统治下的社会现状:政治: 经济: 外交: )2、西方殖民者入侵,日本面临着民族危机: 3、中国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刺激了日本从锁国到开国的思想转变。4、有识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积极辅佐藩主,探寻救亡图存之路。5、倒幕运动成功,明治新政府建立并决意改革(倒幕运动的过程: )6、洋学在日本传播: 7、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社会的变改奠定了物质基础。二、目的: 三、基本内容1、废除旧体制,建立新的政治体制(1)内容: 作用: (2)内容 评价: 2、殖产兴业,促进工业化 学习方法联系穆罕默德·阿里在埃及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革和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内容,认识明治维新的主要特点,了解世界各国近代化进程的多样性。
教 学 内 容 备课补充与后记
(1)措施: (2)作用: 3、文明开化,改造落后愚昧的社会习俗教育改革: 了解西方文明: 社会生活: 4、建立新军队,富国强兵①实行义务兵役制,仿照欧美组建一支常备军; ( http: / / www.21cnjy.com ) ②改进军事装备,引进新式武器;③设立现代化军工企业; ④设立军事院校,培养军事人才; ⑤对军队灌输武士道精神,要求军人效忠天皇。四、历史作用1、积极: 2、局限:(1)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走上了侵略和压迫其他国家的道路: 【重点解析】1、总述: 十九世纪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半期,继欧洲和美洲资产阶级革命后,亚洲的日本也出现了一次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的全面革新运动即“明治维新”。这一运动的出现,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德川幕府闭关锁国的封建统治,造成了日本的落后,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渐形成和初步发展,阶级矛盾更加尖锐;西方资本主义西方列强加紧了侵略,使闭关锁国的日本民族危机逐步加深,社会危机空前加剧。日本各阶层联合起来,进行了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成立了明治政府,从而为明治维新创造了条件。为实现富国强兵,明治政府进行了一系列自上而下,向西方学习,旨在推行资产阶级改革运动,成效显著,日本摆脱了危机,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迅速成为亚洲强国。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资产阶级社会的未来使命是建立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市场(至少在轮廓上),建立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随着中国和日本的门户开放,这个使命似乎是已经完成了。 ------《马克思恩格斯书信选集》1、材料一中打开中国和日本门户的资本主义国家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事件是什么?参考:英国和美国;鸦片战争和黑船来航 熟读理解
教 学 内 容 备课补充与后记
材料二:开国后,西殖民势力不断向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渗透,日本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一方面,传统的纺织业遭到沉重打击,手工工场纷纷破产,工人失业,黄金大量外流,钱价下跌,物价暴涨,洋货大量输入、民族经济遭到打击,人民生活更加困苦,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民和市民暴动1860年发生43起,1865~1867年,平均每年发生55.3起;新兴地主和高利货商人自己政治上无权的处境越来越不满;长期受幕府排挤长州、萨摩等西南诸藩,大名也不满现状;作为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下士,因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对现实更加不满。另一方面,客观上也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原料的大量出口刺激了生产的发展……同时,资本主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式也传到日本,对日本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长期与外国人打交道中,一些有识之士,目睹了工业文明的优势,开始从国外购进机器,建立工厂,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受幕府排挤的西南诸藩,大名们看到了幕府的软弱无能,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如保护和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创办西式企业、改革军队和采用洋枪洋炮、整顿财政、广求人才、鼓励西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的门户被打开以后,对当时的日本社会产生哪些主要影响?参考:政治上彻底结束了闭关锁国的状 ( http: / / www.21cnjy.com )态,日益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民族意识增强,向西方学习的局部改革开始;反对幕府统治的力量壮大,幕府统治的基础进一步动摇。 材料三:1862年,高杉晋作在中国,对中国遭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列强略颇有感触。他说“绝非隔岸之火……孰能保证我国不遭此事态?险矣哉!”他指出中国衰弱的原因:“乃在于其不识防御外夷于外海之道”。证据为,彼不造能闯过万里波涛之军舰,也不造能防敌于数十里之外的大炮,彼国志士所译之《海国图志》等亦均绝版,徒然提倡固陋之说。因循苟且,空度岁月……故由此而至于衰微也”。 ──《明治维新史》(3)你认为材料三中高杉晋作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参考:高杉晋作的说法有的很有道理,但有关中国衰败的原因并不够全面。中国衰败的根源是封建制度的没落,游离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之外,落后就要挨打;而因循守旧,武器落后,加剧了衰败。材料四:一、广兴会议,万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民一途,以至庶民,各随其志,人心不倦;破旧来之陋习,基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 ——《五条誓文》(4)《五条誓文》反映什么,揭示了什么?参考:反映:改革的决心。揭示:明治政府的统治为维新变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是其成功的一个条件。 知识链接结合必修一、二、三回顾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提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教 学 内 容 备课补充与后记
材料五:在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人认为:“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不变的是体制。跟着,日本也变了,但先变的是体制,然后是皮毛。(5)材料五中的“皮毛“指的是什么?用最简洁的名词概括明治维新中“体制”和“皮毛”的变化。参考:皮毛:西方先进技术变化:废藩置县,四民平等;土地改革,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教育改革;军事改革,富国强兵。材料六:明治维新是日本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化的起点,它开辟了日本历史的新纪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各项资产阶级改革,日本得以“脱亚入欧”,从一个处于亚洲文明边缘的小国,一跃成为对亚洲历史产生深远影响的“侵略大国”,为其在20世纪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打下了基础。但这次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不彻底的,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6)根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客观认识日本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参考:积极:① 实现了社会形态的更替,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日本由落后的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并在此基础上使日本仅用半个世纪就发展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② 它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使日本成为近代亚洲唯一能保持民族独立的国家。③ 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④ 为其他落后国家提供了重要的启迪和经验;⑤ 走上了近代化的资本主义道路。消极:①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② 走上了侵略和压迫其他国家的道路。3、自主拓展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史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程碑,是一次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用了不到50年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用200年左右才完成的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明治维新得以成功的原因有:外在因素:(1)良好的国际环境。当时中国等亚洲各族人民反封建主义、反殖民主义的斗争方兴未艾,牵制和削弱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对日本的入侵和干涉;美国当时忙于国内的南北战争,德、意处于统一的高潮,俄国也在进行农奴制改革,同时,他们对日本的政策各怀鬼胎,没有达成一致;另外,西方列强同日本封建势力的勾结尚不深。所有这些,使明治维新发生之时有了一个宽松的环境。(2)西方科技文化的影响,加快了维新成功的步伐。早在幕府末期,日本西南地区就通过长崎港同荷兰人保持贸易关系,一些知识分子通过荷兰人的介绍,学习西方科技,了解世界的政治局势,研究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思想,并提出要求模仿荷兰制度在日本实行社会改革的政治主张,这些兰学家的改革主张对后来的明治维新运动起了很大影响。 思路引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应该从内外两个方面。外即当时世界的背景,内既是改革的力量、措施。
教 学 内 容 备课补充与后记
内部因素:(1)最直接的原因是幕藩体制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腐败。在幕藩体制下,内部等级森严,人民生活困苦不堪,下层武士日益贫困化,所有这些都发展为推动社会变革的强大动力。(2)决定性的原因是封建社会内部离心力量日益强大。到幕末时,参与倒幕的力量不仅有下层武士,而且一些财政状况恶化的将军和大名也加入其中。(3)根本性原因是执行了符合国情的政策。殖产兴业,充分发挥国家干涉经济的作用,使日本在短期内实现了近代化;文明开化政策,这是明治维新成功和经济发展较快的重要条件;富国强兵,这是明治维新的总目标。由于这些政策的实施,顺应了当时的历史潮流。所以,取得了改革的成功。【例】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中,对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最为关键的是 B A、废藩置县 B、发展近代教育 C、实行征兵制 D、废除土地买卖法令【构建结构】【巩固提升】●阅读下列材料:1872年,新政府宣布停止使用以月亮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行为基础的历法(太阴历),而同西洋各国一样,明确实行以太阳的运行为基础的太阳历。而且确定一天为24小时,一周为7天,将此作为全国的共同时间。于是,人们生活所依据的历法和时间的划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前,普通民众一年中的重大节日(如3月 ( http: / / www.21cnjy.com )3日,5月5日,7月7日等),都是从中国传入的。政府改以天皇和皇室的活动为中心,规定新的节日,要求民众届时庆祝。如神武天皇即位日(神话传说中的第一位天皇),天皇的生日等。但是,由于旧历法及基于旧历法的各种节日活动同农业生产及习俗密切关联,所以在有些地域仍然长时间地延续着。——《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知识链接结合必修二、三回顾中国的洋务运动发生的原因、内容、积极作用和结果)
教 学 内 容 备课补充与后记
请回答:(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改变历法的原因。(2分)(2)概括日本节日改革的特点,并简要分析出现这种特点的原因。(5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历法和节日改革的效果。(3分)参考:(1)明治维新期间,明治政府推行“文明开化”政策,引进西方文明改造日本的传统文化。(2分)(2)①特点:以天皇及皇室为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心;(1分)努力摆脱传统,不断西化。(1分)②原因:神化天皇权威,加强统治的需要;顺应“文明开化”的政策。(3分)(3)①积极:引进了西方近代文明,改造了日本落后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实现日本的近代化。(2分)②局限: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神权色彩。(1分)【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第262页(十三)(自主巩固与完成必备检查)【下节内容】【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