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7 13:26: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孤独之旅》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长篇小说《草房子》。本单元主要讲少年时代,我们开始睁大眼睛看世界,品尝生活的甘美,也经历着成长的苦涩和无奈。本单元的小说,或涉及少年成长这一话题,或从少年视角观察世间百态,取材独特而广泛。阅读这些作品,可以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确立自我意识,更好地成长。学习这个单元,要学会梳理小说情节,试着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小说的主题。本篇课文,标题是作者后加的,也是作者创作小说的目的之所在。是诗化的小说风格,用散文化的笔触与情调来写小说的一次尝试。诗意的语言,诗化的景物描写,无不表现着人物的情感、心理。在教学中需结合学生自己的经历与体验,梳理人物内心变化的过程,感悟成长中的“孤独”有何深意,是这节课深入理解意蕴的旨归。本文属于本单元的自读篇目,要有单元整体教学的观念,依托前两篇教读课文形成的能力,开展自读课文的自主阅读。课文展示了主人公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战胜恐惧和孤独而成熟、坚强的成长历程。小说命名为“孤独之旅”,蕴含深刻意味文中杜小康的人物形象,是在成长过程中丰满起来的。而小说中出色的自然环境描写(鸭群、芦苇荡、暴风雨)又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学习这篇课文,既能扩展学生视野、丰富情感,又能激励学生对比自己的生活形态,树立奋进的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教学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感知文章内容。
2、品味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内心的孤独和生命成长变化过程,掌握描绘人物内心变化的方法。
3、体验孤独之旅,感悟“成长”的意义。
【教学重点】
1、理清故事情节,感知文章内容。
2、体验孤独之旅,感悟“成长”的意义。
【教学难点】
品味人物在特定环境中内心的孤独和生命成长变化过程,掌握描绘人物内心变化的方法。
【教学资源】PPT、多媒体
【教学方法】讲述法;诵读法;合作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一次机缘巧合,你穿越到《草房子》一书中,成为了书中的主角——杜小康。在书中的世界里,你是一个十来岁的少年,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使得你不得不辍学,跟随父亲去放鸭,在艰难的生活中,你开启了人生的“孤独之旅”。这趟“孤独之旅”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站:在变化中体味孤独
第二站:在孤独中描绘希望
第三站:在逆境中见证成长
二、第一站:在变化中体味
孤独这天,杜小康在朋友圈发了一条动态消息:“此时此刻,我的内心无比孤独、无助......”
1、朋友们纷纷留言,你会怎样向好友倾诉这些烦恼呢?请你结合文章和助读资料,请你以杜小康口吻说说为什么感到孤独无助?
助读资料:油麻地的孩子,念书都念到六年级了,都还没有一个有一条皮带的。他们只能用一条细来作裤袋。杜小康才读一年级,就有了一条皮裤带。棕色的,油汪汪的样子,很有韧性,抓住一头,往空中一用一收,就听见趴的一声向。油麻地一般人家的孩子,一年四季,实际上只能勉强强有两季的衣服:一套单衣,一套棉衣。杜小康却有一年四季的衣服。一年四季,完全可以根据天气的冷暖来增增减衣服,来加以很好地调节。
大约是在杜小康上四年级时,他变得更加与众不同了。因为,他有了一辆自行车。虽然这只不过是一辆旧自行车,但它毕竟是一辆自行车,并且是一辆很完整的自行车。当时的油麻地,几乎没有一辆自行车,即使油麻地小学的老师,也没有一个有自行车。
明确:哎,以前我家家底厚实,别的孩子到六年级还没有皮带,而我读一年就有一条韧性十足的皮裤带了;我的衣服也比其他孩子多,一年四季都可以满足;而且我在四年级的时候就是油麻地第一个拥有完整自行车的人。可惜,好景不长,我家突然就家道中落了,我只能辍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2、别无选择的杜小康只好踏上跟着父亲去放鸭的旅途,一路上,杜小康的心情不断发生着起伏变化,只能再次用发朋友圈的方式来表达此时此刻的心情。请你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以杜小康的身份,分别为以下三幅图配上一段文字,表达他此时的心理状态。(要求:要用到文中杜小康说的话)
提示:
图1对应文章第2-35段;
图2对应文章第36-48;
图3对应文章第49-52段。
明确:
①图1:今天是我和爸爸离开油麻地去放鸭的第一天,船不知行驶了多久,回头时,已经不见油麻地了,周围只剩茫茫的芦苇荡,我忍不住哭着请求爸爸:“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
(“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突出杜小康想要回家、孤独无助的心情)
追问:对第2段“我要上岸回家.....”中标点符号的品析,将“.....”改成“!”可以吗?
明确:省略号更能体现他的孤独和无助以及从挣扎到放弃挣扎的心理过程。
②图2:那天,是我们离家以来遇到的最可怕的天气。几十只鸭子被暴风雨吓得四处逃窜,直到暴风雨停歇,仍有十几只的鸭子没有被找回来,我忍受着一脸伤痕和冻得发紫的嘴唇,对父亲说还是分头去找吧。最后幸运的是后来那些走失的鸭子都被找回来了。那晚我躺在芦苇丛里,想起了母亲,想起了油麻地,但没有哭。我觉得自己突然长大了,坚强了。
(“还是分头去找吧。”体现杜小康成长、成熟起来。)
③图3:看到草堆里躺着白色东西,我第一时间大叫了起来:“蛋!爸!鸭蛋!鸭下蛋了!”(“蛋!爸!鸭蛋!鸭下蛋了!”突出了杜小康发现鸭蛋的惊喜、喜悦)
追问:观看电影片段,电影台词和原文台词哪句更好?
A:“爸爸!鸭子下蛋了!鸭子下蛋了!”(电影中的台词)
B:“蛋!爸!鸭蛋!鸭下蛋了!”(原文)
明确:四个短句,看似语无伦次,实则写出了杜小康的惊喜、喜悦、激动;四个感叹号,增强语气。
3、小结漫长而艰辛的成长之路正随着杜小康的孤独之旅的逐渐深入而慢慢铺展开来,犹如一湾清溪,蜿蜒逶迤于芳草碧野之间,从容自在。
三、第二站:在孤独中描绘希望
从油麻地到芦苇荡,一路走来,杜小康见到了许多不同的景色,这些或明或暗的画面正是杜小康心情的写照。
1、浏览全文,找到环境描写片段,进行分析。
示例: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年的心思。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片白茫茫的水。
明确:白色是杜小康此时心情的写照,“白茫茫的水”直接表现杜小康对前方的迷茫,像一片白色的雾一样,前方是未知的。
2、启示色彩是文学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写作的时候可以通过环境描写和色彩描绘突出人物性格和情感。
3、小结绿色浪潮般的芦苇、黑色的暴风雨等景物,让杜小康在这段“孤独之旅”中逐渐描绘出希望的颜色。
四、第三站:在逆境中见证成长
1、杜小康的孤独之旅结束了,你回到了现实世界,但他的人生并没有结束。结合助读资料,谈谈你觉得杜小康是个怎样的孩子?
助读资料:杜小康最终没能重回学校,后来他的前方出现了更可怕的磨难,所有的鸭子都没了,鸭蛋也泡汤了,父亲又病倒了。几个月后,他穿着破烂的衣服在自己曾经就读的“油麻地小学”门口摆起了地摊。他坐在校门口的小桥头上。令油麻地小学的老师和学生们都感震惊的是,这个当初在油麻地整日沉浸在一种优越感中的杜小康,竟无丝毫卑微的神色。他温和、略带羞涩地向那些走过他身旁的老师、学生问好或打招呼。”
油麻地小学的校长桑乔说:“日后,油麻地最有出息的孩子,也许就是杜小康了!”
——《草房子》
明确:
①他是一个不怕困难,在困境中成长,越来越坚强的男子汉。
②他是一个能理解父母苦衷,能为家庭分忧的孩子。
③他是一个念念不忘求学上进,热爱生活的少年。
2、在这趟旅途中,杜小康的孤独一定引起了你的共鸣,想一想,你是否也有过这种“孤独”的经历?你从这个经历中收获了什么成长?
明确:学生自由畅谈,教师点评
五、课堂总结
正在经历的孤独,我们称之为迷茫。经过的那些孤独,我们称之为成长。
-----电视制作人刘同。
有些孤独,其实是我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些无法回避的元素。我们要成长,就不能不与这些孤独结伴而行。
-----曹文轩
网络世界的发达,我们经常能够听到这样的一句话: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约翰多恩却在人生旅途之中悟出新的感受,我们大声齐读,去领悟人生真谛。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在大海里独踞;
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
连接成整个陆地。
无论谁死了
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
因为我包含在人类这个概念里
因此
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
丧钟为你而鸣。
六、作业布置 阅读曹文轩《草房子》
七、板书设计
《孤独之旅》课后反思
《孤独之旅》是一个小小少年成长的故事。主人公杜小康的成长源自家境的“一落千丈”后,他跟随父亲到遥远的芦荡放鸭时所承受的即使成年人也难以承受的孤独。因此在教学本课文时,我依据课文的内容,设计了通过反复诵读和小组合作交流来学习课文。按整体感知-—明确故事情节的内在联系—明确主题,进而培养奋进、勇敢的精神情。上课时,我从情景设计导入,由学生比较熟悉的话题“朋友圈”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在课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独立思考,以获取极为珍贵的对文本的第一感受和体验。能够理清故事的情节,并在此基础上复述课文,感悟主人公的成长历程。我认为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课文和自己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进师生的对话,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相一致。因此我以为任何问题提出之前都有一定的时间给学生自由阅读文本。也就是让学生带着他们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的体验直接与文本进行对话,充分自由地去接近作者的心灵,触摸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世界。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借助导学案以及课本内容,小组合作完成教师给予的任务,课堂氛围浓厚。但在上课时,因安排的内容过多,一节课的时间教完太仓促了。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还是显得太少,甚至有些学生想回答都没有给予机会。做老师的,还是不能放开手脚让学生尽情挥洒,对于本文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很多值得一一欣赏,但为了教学程序的有条不紊和教学主题的鲜明突出,我放弃了这些精彩描写。同时设备问题,耽误教学时间,是本节课的一大遗憾。总之,这节课带领大家用读来贯穿全文,带领大家领悟文章主旨,但对环境的描写的作用理解得不够深刻。相信下一次我将会教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