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2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学案(含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26 21:0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学习目标】
1.能够从整体性视角分析生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建设自然保护区所起到的综合影响,深入探究区域保护与开发的协同发展举措。(综合思维)
2.能够搜集全国或区域的环境信息,并利用信息解释自然保护区的设立对国家或该区域造成的影响。(区域认知)
3.结合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实例,能够从国家安全的高度理解生态保护区对于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建立和谐发展的观念。(人地协调观)
4.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野外环境调查,描述某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并结合已有资料,对如何协调保护与开发提出建议,能够在地理实践中表现出较强的行动能力。(地理实践力)
【自主预习】
一、自然保护区的概念
1.自然保护区:对有代表性的① 、
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域或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广义的自然保护区:受国家法律特殊保护的各种自然区域的总称,不仅包括自然保护区,还包括②      、风景名胜区、自然遗迹地等各种保护地。
二、自然保护区设立的依据和意义
1.自然保护区的设立
(1)国家条例:国务院199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
(2)设立标准
凡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
角度 内容
生态系统 典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③            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够恢复的同类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动植物 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域
特殊价值 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漠
自然遗迹 具有重大④          的地质构造、著名溶洞、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遗迹
特殊区域 经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其他自然区域
  (3)设立现状:目前,我国建有各级自然保护区2 740个,总面积大约147万平方千米,约占陆地国土面积的15.3%,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2.自然保护区的类型和级别
(1)类型和级别
  (2)三大类别
类别 内容
自然生态系 统类保护区 主要保护具有一定代表性、典型性和完整性的⑦         和非生物环境共同组成的生态系统
野生生物 类保护区 以⑧          ,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为保护对象
自然遗迹 类保护区 主要保护具有特殊意义的⑨          和古生物遗迹
  3.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意义
(1)自然保护区保留了一定面积的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本底”。
(2)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庇护所、贮备地,保存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它们的⑩       和栖息地。
(3)自然保护区在涵养水源、        、改善环境和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4)自然保护区是理想的        基地、宣传教育场所和生态旅游目的地。
(5)自然保护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优美的自然景观,可以满足人们           的需求,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三、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1.生态安全
(1)概念:国家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者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
(2)特点
特点 内容
整体性 局部生态环境的破坏,可能导致区域性的甚至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不可逆性 当生态环境遭受的破坏超过了其自身修复能力时,往往会造成       的后果
战略性 生态安全与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和国防安全同样重要,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
  2.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1)关系: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构筑
空间格局的关键节点,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2)现状:我国已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功能相对完善的自然保护区网络体系。
(3)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为保护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确保生态系统安全稳定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供了重要保障。
【答案】 ①自然生态系统 ②国家公园 ③自然生态系统区域 ④科学文化价值 ⑤水域生态 ⑥古生物遗迹 ⑦生物群落 ⑧野生生物物种 ⑨地质遗迹 ⑩遗传基因  保持水土  科学研究  精神文化生活  不可逆转  生态安全  生物多样性
【合作探究】
情境导入 国家公园是指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实现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特定陆域或海域。2021年10月,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继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之后,我国将稳妥有序推进设立黄河口、钱江源—百山祖、卡拉麦里等新的国家公园。”这是国家林草局(国家公园管理局)相关负责人2023年8月19日在青海西宁举办的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上作出的表述。
我国积极稳妥地推进国家公园建设有何意义
提示:合理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同时有效开发利用资源,创造旅游、科研、教育、娱乐的机会,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共赢。
主题1 自然保护区设立的意义
情境1 材料一 2019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立足我国现实,对接国际做法,大胆改革创新,提出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整体设计思路,意义重大。
材料二 2016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也是我国自然保护区发展60周年。相关部门在京联合召开大会,会上透露我国自然保护区有2 740个,总面积147万平方千米。下图是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较多的省(区、市)。
任务1 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对象有哪些
【答案】 主要包括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种群及其自然生境、有特殊意义的地质遗迹和古生物遗迹等。
任务2 我国自然保护区按主要保护对象的不同一般分为哪几大类别
【答案】 自然生态系统类、野生生物类和自然遗迹类。
任务3 简述我国自然保护区数量较多省(区、市)的空间分布特点。
【答案】 我国自然保护区分布不均;我国自然保护区较多的省(区、市)主要分布在东北和中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和新疆、青海、西藏等省(区、市)较少。
任务4 设立自然保护区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 设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护天然的“本底”,贮备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及提供生态服务等。
情境2 朱鹮曾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朱鹮栖息于海拔1 200~1 400 m疏林地带高大的树上,在附近水稻田、河滩、池塘、溪流和沼泽等湿地环境地带觅食,主要以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为食,兼食昆虫。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其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64年鸟类学家最后一次见到野生的朱鹮,直到1981年5月在陕西洋县重新发现了一群数量仅为7只的朱鹮种群,这一种群被认定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野生朱鹮种群。
2005年,我国汉中朱鹮生存区域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已经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Ⅰ级。如今,汉中朱鹮自然保护区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朱鹮自然保护区由朱鹮梨园、朱鹮生态园和现代农业观光园组成。朱鹮生态园是集科研、教学、观赏、保护为一体的野生朱鹮救护饲养繁育基地,游客可以随时见到人工繁殖的珍稀朱鹮。30多年来,我国加强朱鹮救助研究,野外保护和人工繁育同步发展,使朱鹮数量迅速增长,种群质量稳步提升,逐渐摆脱了濒危的局面。朱鹮种群不断发展壮大,2017年底朱鹮数量已超2 600只。
任务1 简要分析朱鹮生存空间不断收缩的原因。
【答案】 由于人类活动,适合朱鹮筑巢的高大乔木被砍伐,适合朱鹮觅食的湿地、水田被破坏或被改造为旱地,宜居环境遭受破坏,朱鹮生存空间不断收缩。
任务2 汉中朱鹮生存区域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但朱鹮保护仍然面临许多难题。朱鹮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案】 种群扩大要求更大的良好栖息环境,与保护地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现存野外种群分布过于集中;此外,近亲繁殖严重,雏鸟易发生夭折,幼鸟抵抗力弱。
任务3 你是否赞同在朱鹮自然保护区开展旅游业 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 赞成。开展旅游业有利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协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加强游客对朱鹮的了解,提高人们保护朱鹮等濒危动物的意识。(或不赞成。开展旅游业可能会破坏朱鹮现有的生存空间,大量游客进入不利于保护区的管理,可能造成较多的污染,危及朱鹮的生存繁育。)
崇明东滩保护区——培育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
情境 在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内,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个功能区。核心区内禁止一切开发活动;缓冲区是在核心区外围划定一定的区域,防止和减缓外界对核心区的影响和干扰,区内只能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在保护的前提下,外围的实验区内允许开展动植物资源的驯化、繁殖和培养、生态环境监测、科普教育,以及生态旅游等活动。下图示意崇明东滩地理位置和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
任务1 说出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位置。
【答案】 上海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保护区位于(121°50' E~122°05' E,31°25' N~31°38' N),太平洋西岸,长江入海口的冲积岛(崇明岛)的最东端。
任务2 阐述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价值。
【答案】 保护了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留下了天然“本底”;是候鸟的庇护所;有利于保持长江入海口生态稳定;有利于开展生态与科学研究;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任务3 以崇明东滩鸟类保护区为例,议一议,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的目的和意义分别有哪些
【答案】 目的是充分发挥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多重功能和实施有效管理与评估,协调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意义在于通过对自然保护区内部区域设置的优化,促进保护、增值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人类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同时,合理的功能区区划可以更好地确保可更新资源的可持续存在、确保物种(此处主要为候鸟)多样性和基因库的发展,以及维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1.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意义 内容
保护天然的“本底” 为子孙后代留下天然的“本底”,是今后利用、改造自然时应遵循的途径;为人们提供评价标准及预计人类活动将会引起的后果
贮备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庇护所、贮备地,保存了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它们的遗传基因和栖息地
提供生态服务 自然保护区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环境和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他 自然保护区是理想的科学研究基地、宣传教育场所和生态旅游目的地;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是人类健康、灵感和创作的源泉
2.自然保护区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意义
(1)有利于遏制生态恶化,维持自然稳定。
(2)是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潜在战略资源需求。
(3)是生态保护、人工种苗繁育和生态修复技术研发的基地。
(4)是培养公众生态文明观、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科普与宣传教育平台。
  国家公园是由国家批准设立并主导管理,边界清晰,以保护大面积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目的的特定区域。2021年10月12日,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正式宣布设立首批国家公园,下表为我国首批国家公园及所在位置。读表,回答1~2题。
国家公园名称 位置
①三江源国家公园 青海省长江源园区、黄河源园区、澜沧江源园区
②东北虎豹国家公园 黑龙江省、吉林省交界老爷岭南部
③大熊猫国家公园 甘肃省白水江片区、四川省岷山片区、邛崃山-大相岭片区、陕西秦岭片区
④武夷山国家公园 福建省北部、江西省铅山县南部
⑤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 海南省中部
1.首批国家公园中(  )。
A.①——湿地遍布,冻土发育
B.②——草原广袤物种丰富
C.③——地势平坦,起伏较小
D.④——全年高温,降水均匀
2.推进国家公园建设(  )。
A.需加大兴建旅游设施
B.应将治理大气污染作为首要任务
C.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D.利于培养社会公众的生态文明观
【答案】 1.A 2.D
【解析】 第1题,三江源地区被称为高原湿地,海拔高,冻土广布;老爷岭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和吉林省东部,为长白山支脉,林地广布;大熊猫国家公园位于山区,地势较为崎岖;武夷山国家公园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第2题,国家公园以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保护和适度旅游开发为基本策略,通过较小范围的适度开发,实现大范围的有效保护,既排除了与保护目标相抵触的开发利用方式,达到了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的目的,又为公众提供了旅游、科研、教育、娱乐的机会和场所,是一种能够合理处理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关系的行之有效的保护和管理模式,有利于培养社会公众的生态文明观。因此不需要加大兴建旅游设施,且这些国家公园人口都较稀少,远离大气污染之地,也远离城市。
【随堂检测】
  自1956年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我国至今已有2 700多个自然保护区。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自然保护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
B.“天然旅游胜地”,可以发展旅游
C.“活的自然博物馆”,可普及生物多样性知识
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措施
2.为保护“国宝”大熊猫,我国建立的自然保护区是(  )。
A.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B.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C.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D.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鼎湖山自然保护区是由保护区中的生物部分及其生存环境等非生物部分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一个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不是“天然旅游胜地”,自然保护区只有外围区可以发展旅游;自然保护区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第2题,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动植物;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山貌雄伟和生物多样性闻名于世,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和珍贵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湖北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其主要保护对象为金丝猴等珍稀动植物;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大熊猫等生物。
读我国某山区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图,回答3~5题。
3.图示自然保护区的地势特征为(  )。
A.由南向北倾斜 B.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C.由东向西倾斜 D.由东北向西南倾斜
4.该自然保护区可能位于(  )。
A.南岭 B.太行山
C.天山 D.大兴安岭
5.该自然保护区易发的自然灾害是(  )。
A.沙尘暴 B.洪涝
C.雪崩 D.泥石流
【答案】 3.B 4.A 5.D
【解析】 第3题,图示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西北部为山地灌木草地,东南部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针阔混交林。根据各类植被对水热条件的要求,可以判断出该地的地势特征为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第4题,读图可知,该山地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应位于我国南方亚热带气候区,四个选项中只有南岭符合。太行山、天山、大兴安岭均位于北方地区,无亚热带植被。第5题,该自然保护区位于南方山区,受夏季暴雨的影响,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