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青蛙卖泥塘》第二课时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21.《青蛙卖泥塘》第二课时说课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7 10:4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蛙卖泥塘》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说课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激情,在读中体验、品味。本节课我重点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地读,配乐读,、分组读,师生合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生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感受风声的美妙,水声的有趣,动物声的快乐,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语感。
二、说教材:
1、教材说明。
《青蛙卖泥塘》是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本单元的课文向孩子们传达了保护环境,用双手改造环境的绿色思想。《青蛙卖泥塘》讲述的就是青蛙如何听取小动物们的建议在泥塘周围栽了树,种了花,还在泥塘旁边盖了房子。在不知不觉中,以前的烂泥塘被青蛙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成了一个美好、舒适的住所。看到这样美好的环境,青蛙就不再卖泥塘了。
2、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课标中对二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和童话故事的特点以及单元教学目标,我将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表演故事。
2.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说小鸟、蝴蝶、小图等说了些什么话。
3.了解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情,最后为什么又不卖泥塘了。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情,最后不卖泥塘的原因。
教学难点:
1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说说小鸟、蝴蝶、小图等说了些什么话。
2、了解青蛙为卖泥塘做了哪些事情,最后不卖泥塘的原因。
三、说学情:
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经过了一年的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学习方法,对于语言也有了一些积累,在形象思维依然丰富的同时,逻辑思维也正逐渐形成,开始为跨向下一个年级段――中年级做着各种知识、情感、能力的准备。那么,在这个学期的语文教学中,除了继续以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为重点外,要加强阅读教学的研究,把朗读训练和词语教学紧密地结合,在品词析句中体验语文的魅力,让学生习得必要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悟、体验、运用等各种语文能力。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无论是识字教学还是语段阅读,都尽量教授并适时总结学习的方法,在愉快、分享中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
四、说教法、学法
1.创设情景,游戏激趣。
针对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特点,开课用小青蛙将孩子们情景带入,然后在黑板上通过图片、简笔画逐步丰满不断变化的泥塘。识字教学时,由于考虑到识字很枯燥,我用小老师带读、开火车读、为分好组的字娃娃起组名的方法激发学生识记生字的兴趣。整节课我力争让孩子们快乐识字,轻松阅读。
2.读中有悟,习得方法。
语文课堂应该是个灵动的课堂,不管是识字还是阅读都应该让孩子们在学、练的过程中习得一定的方法。多种形式的读让孩子们悟得规律,如在识字过程中找到今天所学生字读音上具有相同点的地方,又如在交流识字途径的过程中发现生活处处可以识字的窍门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运用课件,整合资源。
根据本课设计的需要,我设计制作了简单实用的课件,适当的动画、精美的画面,试图为本课的童话色彩增加一笔亮色,也为孩子们的学习提供直观的感知途径。
五、说教学过程:
由于《青蛙卖泥塘》故事具有承接性,因此我的教学流程为:激趣导入新课→精读感悟→对比体会,总结升华→作业布置
板块一:激趣导入,复习字词
1.播放青蛙叫声的音频材料引出课题《青蛙卖泥塘》。和老师一起书写上节课学过的两个生字——蛙和卖(蛙:虫子写得短,两个土相连,底横要穿插 卖:上短下又长,横钩是主笔,最后点收尾)。齐读课题。
2.出示词语,复习字词情况
3.回顾课文内容:青蛙住在一个(烂泥塘里),他觉得那儿(不怎么样),于是想(把泥塘卖掉),搬到城里去住。
板块二:精读感悟
(一)学习3-8自然段
1.出示句子,指名读。指导读准“喝”“吆”的读音。联系上下文理解“吆喝”的意思,并模仿人吆喝。
2.青蛙的吆喝声吸引了哪些动物伙伴?他们说了什么?青蛙是怎么想,怎么做的?默读课文3-8自然段,用横线标出动物伙伴说的话。用波浪线标出青蛙怎么想和做的句子。
3.学生交流汇报。
1.指导读。学生扮演“青蛙”和“老牛”,老师读旁白,分角色朗读课文2-4自然段。
2.想象一下青蛙可能会去哪些地方采集草籽?学生用动作演示。
3.指导朗读后,出示图片看看泥塘有了什么变化?看着绿茵茵的小草,青蛙更自信地吆喝起来。野鸭也飞来了。他又说了什么?
4.男生扮演“青蛙”,女生扮演“野鸭”,老师读旁白,分角色朗读课文第6-7自然段。
5.交流:野鸭飞走了。听了野鸭的话,青蛙是怎么做的?为了引水,小青蛙做了哪些事情?
(二)学习9-10自然段
1、泥塘灌足了水,青蛙再次吆喝起来,又来了哪些动物伙伴?它们说了什么?学生读第10自然段。
2、出示句子,指名读。
3、老牛和野鸭都说出了泥塘的优点和不足。这些小动物当时是怎么说的?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种动物像老牛和野鸭这样这样说一说。同桌互相练习,汇报交流。
板块三:前后对比体会,升华情感
1.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青蛙满意极了,吆喝得更大声了。请大家自由读读11段,画出青蛙吆喝的内容。(指名读)
2.多好的地方,泥塘究竟好在哪?你读懂了这个标点符号吗?它省略了什么?你能代替小青蛙继续夸夸自己的泥塘吗?指名说。
3.真是个好地方。(板书、贴图)学生帮青蛙吆喝。最后师生合作读。
4.青蛙还愿意卖泥塘吗?为什么?
5.还记得开始时的烂泥塘吗?是什么原因让它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结合板书小结:小青蛙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这里种草、引水、栽树、种花、修路、盖房子,让以前的烂泥塘,成了现在的好地方。青蛙通过劳动让自己的生活环境变好。
板块四:作业布置
六、说板书设计。
我用课文关键词的方法来设计板书,结构清晰,简单明了,比较简单直观,目的是引领学生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