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2023—2024 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语文期中调研 A.“不偏不倚”中的“倚”,读音为 yǐ。
B.“不谄”“不趋”“不惕”中的“不谄”,读音为“xiàn”。
2024.04 C.“戕害”中的“戕”,最后一笔是“丶”(点)。
班级: 姓名: D.“不矜不伐”中的“矜”,意为“自夸”。
考 1.本试卷共 4 页,共 6 道大题,18 道小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红楼女子之美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生 2.在试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班级名称、姓名。 A.各美其美
B.美得适度
须 3.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C.都兼具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
知 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余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D.体现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一、非连文本阅读(共 6小题,共 16分) 薛宝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
材料一 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
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 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
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 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
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各美其美的真实世界。其显著特征有三—— 的表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事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
特征一: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红楼梦》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 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
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 意义,是解热毒的意义,也是治疗内外分裂的意义。
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
美与共的态势。
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
特征二: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
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薛宝钗是个才、德、貌三全的人物,但
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一群“小才、微善”“或情或痴”的寻常“异样女
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向往,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
子”,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泛的基 的道德规范,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在封建道德观
础的美。 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需要药治。林黛玉的悲剧固然是悲剧,但她毕
特征三: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有种种;微善,有种种;真性情, 竟把自己的情感毫无掩饰地率性表露过、宣泄过,任自己的眼泪挥洒过、畅流过,而薛宝钗则把
更有种种。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有些女 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压在心底,然后装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假的缺乏真情真性的世界。
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 她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香丸化解掉的,实际上是被封建
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 道德专制理念埋葬掉的。薛宝钗的悲剧是对青春热情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自己屈服于
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如湘云、芳官等),或心 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身心性的结果。这种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
智锐敏(如黛玉、龄官),或性格刚烈(如直面戕害的鸳鸯、尤三姐等),是古已有之的“不谄” 胡菊人先生称之为“大悲剧”。.. ..
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
“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
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
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是对儒家“修己安人”“和而不流”等积极内涵的 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
认同与实践。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如李纨、麝月等),待人谦和(如薛宝钗、花袭人等),且 (取材于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
品行坚韧(首推平儿,还有薛宝钗),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 3.材料二中胡菊人先生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下列说法不属于其理由的一项是( )(2 分)
承传与清醒高扬。 A.内热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
(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 B.把生命激情视为疾病
C.只能用假面对付虚假的世界
D.不曾像黛玉那样率性
高一年级(语文)第 1页 共 4 页
{#{QQABTYKU84ogiAYI0QJISBACAZB5gqCUUQQWGWyCAQAgQksAIIAhJAOAoKEogGQRCACAOAAMwALACBIiFAIFBAIAB=A}A#}=}#}
4.根据材料二,下列与“冷香丸”有关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2分) 二、文言文阅读(共 5 小题,共 16 分)
A.曹雪芹创造出以“冷香丸”治疗宝钗的“热毒”,是一种精彩的写法。 材料一
B.“冷香丸”所解“热毒”,“病症”之一是追求功名,之二是为人端庄。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细瞻景状,与村东大佛阁真逼似。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
C.有人认为,“冷香丸”有治疗内热外冷分裂性格的意义,对宝钗有益。 后,有古陵蔚起。循陵而走,见蹲石鳞鳞,俨然.类画。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冥搜未
D.有人认为,“冷香丸”是压制生命活力扭曲真实心性的,对宝钗有害。 已,一癞头蟆猝然跃去。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逐而得之,上于盆而养
之,以.塞官责。材料三
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虫跃掷径出,迅不可捉。及扑入手,已股落腹裂,斯须就
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说宝钗“孜
毙。母闻之,大骂曰:“业根,死期至矣!”儿涕而去。
孜以求的是‘甜如蜜’的小人之交。她常常给人送东西,有时是有一定同情心的善行。但我们应 .
成归,怒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夫妻向隅,
看到,她的动机是复杂的。首先是求得美名,目的是邀时誉,笼络人心”。其实这说法有可商榷之 .
相对默然,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忽闻门外处。
虫鸣,惊起觇视,虫宛然尚在,喜而收之。
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移祸黛玉。我承
村中少年好事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俄见小虫
认,宝钗是有缺点的。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见,实事求是地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不难发现, . .
跃起,直龁敌领,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
指斥其“奸”过于严苛。那日正值芒种,宝钗与凤、纨、迎、探、惜等在园中玩耍,因独不见黛
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乃赏成,献诸抚
玉,故去潇湘馆找她。由于忽见宝玉进去怕自己也去“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她便抽身
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
回来。这恰好证明她心地纯正,不存妒忌之念。接着见一玉色蝴蝶,十分有趣,遂追扑起来,又
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上大嘉悦。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
证明她当时并无醋意与不快。这时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宝钗认为“奸淫狗盗”,固然反映了
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今始苏耳。
她的封建正统观念,实不足取,但她装着追寻黛玉,却是彼时彼境合乎实情之言。人们情急之下
异史氏曰:“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加以官贪吏虐,民日贴
做出的反应往往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事有关。宝钗当时就是为找黛玉而来,因此,说寻黛玉实在是
妇卖儿,更无休止。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
最正常不过的。毕竟,处境窘急,脱口而出,情有可原。 ..
裘马扬扬。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天将以酬长厚者,遂使抚臣、令尹,并受促
比如,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
织恩荫。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信夫!”
确实是无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但说她将自己两套新衣拿来给金钏装裹,是为了对照贬损黛玉,实
(节选自蒲松龄《促织》)
在有失偏颇。因为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之类的话是王夫人所说,且宝钗历来心胸宽大,从不
材料二
计较琐事,连庭院花木、房间布置、衣服首饰等都不大讲究,所以在姨妈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这
邑共八乡,每岁各乡必报一人,以应杂徭,贫者恐其逃窜,必相其家道殷实者而报之,名曰
一情境之下,她主动提出此议是十分自然的。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一席话,除了表现其惊人的 . .
富户。此富户者,皆乡中之良农,平昔不如公门,视长官如阎罗,畏衙役如狼虎。……每一差出,
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嫌疑而已。因为人们为了安慰亲人、朋友,有时会说
则徊惶无主。人欺善讷,而呼应不灵。
一些减轻其责任的话,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心中真实的判断,只能说有讨好之嫌。断言其“奸”,
(选自蒲松龄《淄邑流弊》)
并无铁证。
7.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2 分)。
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
A.俨然类画 气息惙然
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 . .
B.儿涕而去 掩口胡卢而笑
(取材于周思源《探秘集》) . .
5.根据材料三,下列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中,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2分) C.以.塞官责 以.应杂徭
A.去潇湘馆寻黛玉,因见宝玉进去怕有不便,便没有前往,可见她不存妒忌。 D.当其.为里正 必相其.家道殷实者而报之
B.担心红玉与坠儿怀疑自己,便假装是在追黛玉,这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应。 8.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C.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装裹,是为了给王夫人减压,不是为了贬损黛玉。 A.“夫妻向隅”, 隅,指角落,与《诗经·静女》“俟我于城隅”中“隅”词义相同。
D.认为金钏死不足惜,是特定情境下的话语,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 B.“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徐,指缓慢地,与《前赤壁赋》总“清风徐来”词义不相同。
6.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说明造成对宝钗的 C.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如《劝学》中“不积跬步”。
评价众说纷纭的原因。(6分) D.“径造庐访成”和《窦娥冤》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中两个“造”的词义不相同。
高一年级(语文)第 2页 共 4 页
{#{QQABTYKU84ogiAYI0QJISBACAZB5gqCUUQQWGWyCAQAgQksAIIAhJAOAoKEogGQRCACAOAAMwALACBIiFAIFBAIAB=A}A#}=}#}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送林姑娘两枝,那四枝给了凤哥罢。”
A.成名拿着图,来到寺庙后面,沿着草木茂密而隆起的古墓前行,在石头密布的蒿草间寻觅,终 一时间,周瑞家的携花至王夫人正房后头来。迎春的丫鬟司棋与探春的丫鬟待书二人正掀帘
于捉到促织。 子出来,手里都捧着茶钟,周瑞家的便知他们姊妹在一处坐着呢,遂进入内房,只见迎春探春二
B.成子不小心将促织扑死,被母亲责骂,哭着离开,投井自杀。成名化怒为悲,夫妻相对无言, 人正在窗下围棋。周瑞家的将花送上,说明缘故。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谢,命丫鬟们收了。
不再有所指望。 周瑞家的答应了,因说:“四姑娘不在房里,只怕在老太太那边呢。”丫鬟们道:“那屋里
C.成名夫妇悲痛欲绝的时候,发觉儿子气息微弱,高兴地把儿子放在榻上。儿子半夜醒来,促织 不是四姑娘?”周瑞家的听了,便往这边屋里来。只见惜春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儿一处顽耍
也死而复生。 呢,见周瑞家的进来,惜春便问他何事。周瑞家的便将花匣打开,说明原故。惜春命丫鬟入画来
D.成名的促织虽小,但战力惊人,战胜了其他促织,还能随音乐而舞,皇帝非常高兴。成名最终 收了。
被免除苦役。 那周瑞家的便往凤姐儿处来。平儿一见了周瑞家的便问:“你老人家又跑了来作什么?”周
10.把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 3 分,共 6 分) 瑞家的忙拿匣子与他,说送花儿一事。平儿听了,便打开匣子,拿了四枝,转身去了。
(1)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遽扑之,入石穴中。 周瑞家的这才往贾母这边来。黛玉在宝玉房中大家解九连环玩呢。周瑞家的进来笑道:“林
(2)每一差出,则徊惶无主。人欺善讷,而呼应不灵。 姑娘,姨太太着我送花儿与姑娘戴来了。”宝玉听说,便先问:“什么花儿?拿来给我。”一面
11.“人变促织”这一情节具有悲剧性。请结合两则材料,概括悲剧形成的原因。(4分) 早伸手接过来了。开匣看时,原来是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儿。黛玉只就宝玉手中看了一看,便问
道:“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周瑞家的道:“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
娘的了。”黛玉冷笑道:“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周瑞家的听了,一声儿不言
三、文化经典默写(每空 1分,共 16 分) 语。
12. (取材于第七回 送宫花贾琏戏熙凤 宴宁府宝玉会秦钟)
(1) 钉头磷磷,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 。《阿
房宫赋》 选文二
(2) ,檐牙高啄。各抱地势, 。《阿房宫赋》 (林黛玉因父亲去世,父母双亡,无人照顾,再次进贾府寄居。)
(3)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谏太宗十思疏》 却说那林黛玉听见贾政叫了宝玉去了,一日不回来,心中也替他忧虑。至晚饭后,闻得宝玉
(4)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来了,心里要找他问问是怎么样了。一步步行来,见宝钗进宝玉的院内去了,自己也便随后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谏太宗十思疏》 来。刚到了沁芳桥,只见各色水禽都在池中浴水,也认不出名色来,【甲】但见一个个文彩(xuàn)
(5)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为侵官。《答司马谏议书》 ______耀,好看异常,因而站住看了一会。再往怡红院来,只见院门关着,黛玉便以手扣门。
(6) _________________,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答司马谏议书》 谁知晴雯和碧痕正拌了嘴,没好气,忽见宝钗来了,那晴雯正把气移在宝钗身上,正在院内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不见可悔故也。《答司马谏议书》 抱怨说:“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忽听又有人叫门,晴雯越发动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六 了气,也并不问是谁,便说道:“都睡下了,明儿再来罢!”林黛玉素知丫头们的情性,他们彼
国论》 此顽耍惯了,恐怕院内的丫头没听真是他的声音,只当是别的丫头们来了,所以不开门,因而又
(9)苟以天下之大, ,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高声说道:“是我,还不开么?”晴雯偏生还没听出来,便使性子说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
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林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待要高声问他,逗起气来,自己又
回思一番:“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①。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
四、《红楼梦》阅读(共 4小题,共 12分) 依栖。如今认真淘气②,也觉没趣。”一面想,一面又滚下泪珠来。正是回去不是,站着不是。正
选文一 没主意,只听里面一阵笑语之声,细听一听,竟是宝玉、宝钗二人。林黛玉心中益发动了气,左
(林黛玉母亲去世后,贾母念及黛玉无人陪伴教育,将她接入贾府。此时黛玉之父林如海尚 思右想,越想越伤感起来,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
在扬州任巡盐科御史。) 来。
周瑞家的回了刘姥姥之事,见王夫人无语,方欲退出,薛姨妈笑道:“你且站住。我有一宗 [注]①客边:以客人的身份寄居在别人家里。②淘气:这里是怄气的意思。
东西,你带了去罢。”说着便叫香菱,“把匣子里的花儿拿来。”薛姨妈道,“这是宫里头的新 (取材于第二十六回 蜂腰桥设言传心事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鲜样法,拿纱堆的花儿十二枝。昨儿我想起来,白放着可惜了儿的,何不给他们姊妹们戴去。昨
儿要送去,偏又忘了。你今儿来的巧,就带了去罢。你家的三位姑娘,每人一对,剩下的六枝,
高一年级(语文)第 3页 共 4 页
{#{QQABTYK8U4ogiAYI0QJISBACAZB5gqCUUQQWGWyCAQAgQksAIIAhJAOAoKEogGQRCACAOAAMwALACBIiFAIFBAIAB=A}A#}=}#}
选文三 15.对林黛玉在周瑞家的送宫花儿一事中的反应,有人说她小肚鸡肠,有人说她在维护自己的尊
(林黛玉前一天探望宝玉未能进怡红院,第二天与宝玉不期而遇。) 严。你同意哪一个观点,或许你还有其他的看法?请结合上面的选文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第二天,黛玉与宝玉谈及昨晚之事:“昨儿为什么我去了,你不叫丫头开门?”宝玉诧异道: (4 分)
“这话从那里说起?我要是这么样,立刻就死了!”林黛玉啐道:“【乙】大清早起死呀活的,
16.小说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往往是在具体事件中表现出来的。请根据上面的选文,分析黛玉在
也不忌讳.。你说有呢就有,没有就没有,起什么誓呢。”宝玉道:“实在没有见你去。就是宝姐
探望宝玉(选文二、三)、中秋赏月(选文四)两件事中体现出的性格特点。(4分)
姐坐了一坐,就出来了。”林黛玉想了一想,笑道:“是了。想必是你的丫头们懒待动,丧声歪
气的也是有的。”宝玉道:“想必是这个原故。等我回去问了是谁,教训教训他们就好了。”黛
玉道:“你的那些姑娘们也该教训教训,只是我论理不该说。今儿得罪了我的事小,倘或明儿宝
姑娘来,什么贝姑娘来,也得罪了,事情岂不大了。”说着抿着嘴笑。二人正说话,只见丫头来 五、微写作(共 10 分)
请吃饭,遂都往前头来了。 17.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取材于第二十八回 蒋玉菡情赠茜香罗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 春暖花开,莺飞草长。班级计划开展主题为“红色精神传承之旅”社会实践活动。
(1)请你推荐一个场所作为活动地点,并说明理由。要求:突显活动主题,理由充分。150 字左
选文四 右。
(中秋之夜,贾母带领众人在“凸碧山庄”赏月,夜宴后,人们散去。) (2)描绘你想要推荐的活动场所的春天景色,既要写出季节的特点,又要体现该地点的特色。要
林黛玉、史湘云二人来至“凹晶溪馆”。湘云笑道:“咱们就在这卷棚底下近水赏月如何?” 求:描写生动,有细节。150 字左右。
二人遂在两个湘妃竹墩上坐下。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微风一过,粼粼
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湘云笑道:“怎得这会子坐上船吃酒倒好。这要是我家里这
样,我就立刻坐船了。”黛玉笑道:“正是古人常说的好‘事若求全何所乐’。据我说,这也罢 六、大作文(共 50 分)
了,偏要坐船起来。”【丙】湘云笑道:“得陇望蜀,人之常情。可知那些老人家说的不错。说 18.短视频是指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观看,时长较短的视频。
贫穷之家自为富贵之家事事趁心,告诉他说竟不能遂心,他们不肯信的;必得亲历其境,他方知 今天,短视频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强国”短视频振奋人心,公益短视频弘扬正气,学习
觉了。就如咱们两个,虽父母不在,然却也忝在富贵之乡,只你我竟有许多不遂心的事。”黛玉 短视频传播知识……很多自媒体短视频内容丰富、彰显个性,也有部分短视频流量巨大却格调
笑道:“不但你我不能趁心,就连老太太、太太以至宝玉探丫头等人,无论事大事小,有理无理, 不高……不少人拍短视频,刷短视频,追短视频。有人说,通过短视频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其不能各遂其心者,同一理也,何况你我旅居客寄之人哉!” 慰藉心灵;也有人对短视频的泛滥表示担忧,呼吁平台在盈利的同时,更应肩负起监管责任……
(取材于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对于上述现象,你有怎样的看法?请以“小议‘短视频’”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700 字的
13.下列语句中填写在横线上的汉字、加点字的注音、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议论文。
(2 分)
【甲】但见一个个文彩(xuàn)______耀
【乙】大清早起死呀活的,也不忌讳.
【丙】湘云笑道:“得陇望蜀,人之常情……”
A.横线上应填“眩”;“讳”读作“wěi”;“得陇望蜀”比喻贪心不足。
B.横线上应填“炫”;“讳”读作“huì”:“得陇望蜀”比喻贪心不足。
C.横线上应填“炫”;“讳”读作“wěi”;“得陇望蜀”比喻求全责备。
D.横线上应填“眩”;“讳”读作“huì”;“得陇望蜀”比喻求全责备。
1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薛姨妈让周瑞家的把宫制堆纱新巧的假花儿分别带给贾家三位小姐、黛玉和王熙凤。
B.黛玉在沁芳桥上因被各色水禽吸引,驻足观看而误了时间,到怡红院时,院门已关。
C.黛玉因宝玉不让丫鬟开门而恼怒,她对宝玉极为不满,同时要求好好教训丫鬟。
D.中秋之夜,黛玉与湘云在池边赏月,叙谈人生感悟,二人境遇相似,心意相通。
高一年级(语文)第 4页 共 4 页
{#{QQABTYK8U4ogiAYI0QJISBACAZB5gqCUUQQWGWyCAQAgQksAIIAhJAOAoKEogGQRCACAOAAMwALACBIiFAIFBAIAB=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