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二、知识构建
三、重点知识突破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背景:南京国民政府被推翻。
(2)主要内容:大会的主要议题是讨论新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成立问题;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规定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政策的总原则;大会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并确定了国家的首都、国旗及国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①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②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颁布的目的、主要内容、性质和重大意义
(1)目的及主要内容:为了保证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它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是工人阶 ( http: / / www.21cnjy.com )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还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中。
(2)性质和重大意义:是我国第一部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颁布极大地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历史基础、指导思想、主要形式
(1)历史基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基础,是新中国政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指导思想:1956年4月,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中央正式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作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文革后得到恢复和发展,1982年中共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3)主要形式: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基本条件和主要内容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区域自治是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这一国情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在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先后成立五大省级自治区,还建立了100余个自治州、自治县。
5、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本质区别:
①经济基础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
三权分立制度;资本主义私有制。
②行使权力主体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
三权分立制度;资产阶级。
③活动原则不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
三权分立制度;分权制衡。
(补:新中国诞生后,摆在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人民面前最为紧迫的两项任务,一是恢复和发展经济,建设人民民主政权的经济基础;二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新民主主义革命消灭了剥削和压迫,实现了初步的社会主义民主,使全体人民处于国家主人的地位,具备了改造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起码条件。民主政治建设需要多方面的努力和一个发展的过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现代特色的民主政治,这种民主制度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当今中国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真实反映。)
四、知识拓展
第一讲 新中国的三大政治制度
一、政治建设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背景:(1)解放战争 ( http: / / www.21cnjy.com )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取得胜利。(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成立做了理论准备。(3)七届二中全会后,中共中央迁往北平,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展开筹建新中国的工作。(4)全国人民热烈拥护成立中央政府。
2、建立:(1)1949年9月,中国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宪法);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该北平为北京;确立了国旗、国歌;采用公元纪年。(2)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3)下午3时,举行开国大典。
3、意义:(1)结束了帝、官、封的压迫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半殖半封的中国成为独立主权的国家。(2)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其他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中国社会进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前提:1949年9月政协一次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选举产生,为该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法律基础。全国各地普遍开展各级人大的选举工作,进而召开各级人大,为全国人大的召开奠定了群众基础。
(2)确立: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和人民的关系,昭示了国际权力属于人民,显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确立和发展历程
(1)背景:A、资产阶级的各种救国方 ( http: / / www.21cnjy.com )案失败。B、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有着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C、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民主党派原有的阶级基础不复存在,他们转变为共产党领导下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
(2)发展历程
①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②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③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④ 1966年——1976年,政治协商制度遭破坏。
⑤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特别提醒】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协商制度在中国民主政治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A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全国人民的团结;B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C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作出科学的决策;D有利于发扬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克服官僚主义;D有利于形成对共产党的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正建设。
(3)特征:①共产党领导是根本。在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亲密合作,为共同的目标团结奋斗,是我国政党制度区别于西方多党制的根本特点。②各民主党派是与共产党共同致力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这是因为我国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在政治目标和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这与西方多党制中以谋取执政地位为目的的反对党、在野党具有本质的不同。③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挚友、诤友关系,是参政党与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亲密团结、合作共事的关系,而不是多党竞争、轮流执政、互为对手、彼此倾轧的势不两立关系。这与以竞争为特征的西方多党制政治体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是区别于西方多党制的显著特征。
(4)意义:是新中国的一项基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它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有利于推进我国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和平统一大业。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基本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力的制度。
(2)实行原因: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国家。 中国人口、资源分布和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人民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3)确立过程:1949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984年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
(4)实践:1947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1955年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8年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区。此外,全国还建立了100多个自治州、自治县。
(5)意义:满足了少数民族政策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加强了民族团结,保证了国家的统一。
(注意: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族人民共同发展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