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苏科版初中生物专题复习系列
专题 10 生物与环境
本专题对应课本是
(七上1、2、3、6章,八上18章)
内 容 知识点 目标要求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了解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了解
探究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独立操作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了解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了解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组成 理解
生态系统的类型 了解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食物链和食物网) 理解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自我稳定调节 理解
考点1 生物的基本特征
生物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1、需要营养 2、能进行呼吸 3、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应激性) 5、能生长和繁殖
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判断下列情况属于哪种生物特征?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两种叶片形状不同的荠菜——生物具有变异现象
考点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影响生物 (2)生物影响环境 (3)生物适应环境
2、环境影响生物(因为环境……所以生物……,生物被动改变)
影响生物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
阳光:海洋中藻类植物的分布(季节要考虑光照)
温度: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海拔、南北差异)
水:沙漠中的绿洲
空气:大雨过后蚯蚓爬出地面
生物因素
种内关系
(同种生物)
种间关系
(异种生物)
种内互助:蚂蚁利用触角传递信息
种内斗争:两头雄狮争夺配偶
互利共生:地衣(真菌和藻类共生)
竞争:草盛豆苗稀
寄生:蛔虫与人
捕食:蝗虫吃农作物( 最常见)
3、生物影响环境(因为生物……所以环境……)
大树底下好乘凉;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4、生物适应环境(生物为了……,生物主动改变)
仙人掌的刺退化成刺;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
判断下列情况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河中芦苇的茎是中空的——生物适应环境
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环境(温度)影响生物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环境(光)影响生物
热带雨林分布的地区,年降雨量很高——生物影响环境
考点3 生态系统
1、定义: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环境所形成的
统一整体。
例如:一个池塘、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条河流、一片森林等
2、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物成分:
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生产者:绿色植物
(特例:硝化细菌)
消费者:动物
(特例:菟丝子,寄生微生物)
分解者:腐生微生物
(特例:蚯蚓、秃鹫、蜣螂、苍蝇)
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成分
3.常见生态系统的类型:
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
海洋生态系统——提供生物圈70%的氧气
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
农田生态系统——受人为因素的控制较多,动植物种类少,群落结构单一;
沙漠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极少
生物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上部,厚度大约20千米。
考点3 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食物链和食物网)
1、在一定地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捕食关系/吃与被吃)所形成的联系,叫做食物链。
2、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因食物关系所形成的食物链往往不止一条。将食物链中相同的生物重叠起来,各条食物链就相互交叉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这个网状结构就是食物网。
3、食物链的特点
(1)一条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最简单的只有2个环节。食物链所包含的环节少,食物链就简单;反之,食物链就复杂。
(2)食物链的起点通常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第二环节生物通常是消费者(食草动物);其他环节生物大多是消费者(食肉动物)。
(3)食物链中不包括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食物链中没有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腐生微生物)。
(4)将被吃者写在前面,捕食者写在后面;在它们之间画上箭头,箭头由被吃者指向捕食者动物,箭头只能用“→”,要沿着箭头写到最后一个动物。
青草
菜青虫
鸡
黄鼠狼
狐狸
生产者
第一营养级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
四级消费者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五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食物链中的“→”表示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也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营养级越低,能量越多,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越高,能量越少,生物数量越少。
4、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
生态系统中动物的最终食物来源是生产者。
5、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
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物质流动是循环的,如:碳循环、水循环
6、生物富集作用(生物放大作用):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和食
物网积累。
考点3 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和自我调节能力
1、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是指系统中生物的物种和数量的相对稳定。
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是有限的,超过了限度,生态平衡将被破坏。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
森林生态系统不容易被破坏,一旦被破坏恢复难。
城市生态系统容易被破坏,被破坏后恢复容易
沙漠生态系统容易被破坏,且恢复难。
3、如果大量捕杀狼,鹿群的数量怎样变化?
短期——先增加后减少
长期——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生态平衡: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生物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小浮动波动,处于动态平衡。(应用:生物防治、生态农业)
4、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5、产生氧气的过程: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1)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2)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3)化石燃料的燃烧
6、生态系统的碳—氧平衡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水+二氧化碳
有机物+氧气
光合作用
生物的呼吸作用、燃烧等
有机物含量
食物链:乙→甲→丁→丙
食物链:c→d→a→b
食物链:丁→乙→甲→丙
生物体 A B C D E
有机汞浓度/(mg·L-1) 0.05 7 0.51 68 0.39
食物链(食物网):A→C→B→D
E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尝试制作一个能较长时间维持平衡的生态瓶:透明玻璃瓶内依次加入河泥、清水、水生植物、小鱼(肉食性)、小虾(草食性),密封并置于散射光下、请利用所学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生态瓶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从生物成分上分析,水生植物称为生产者,加入河泥是为了增加分解者。
(2)写出该生态瓶中的食物链:水生植物→小虾→小鱼。若清水受到重金属铜的轻度污染,经过较长时间后,瓶内铜浓度最高的生物为小鱼。
(3)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如图为该小组绘制的生态瓶中碳循环示意图,当d通过光合作用从e中获取碳的速率与a、b、c、d(用图中字母表示)的呼吸作用(或分解作用)释放碳的速率大致相等时,该生态瓶可以较长时间维持动态平衡。
(4)虽然环境条件适宜,但该生态瓶只维持了25天,最主要的原因是生物成分相对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请为该生态瓶提出改进建议:增加生物种类。
(5)生活中有机污水的直接排放、化肥的过量使用等不良现象,造成淡水水体中氮和磷等元素含量过多,水中浮游藻类大量增殖,水体严重污染的现象称为水华。保护淡水资源,避免水华发生的做法为:不使用含磷洗衣粉。
1、(2021徐州中考)图11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A~D表示该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③表示相关的生理作用。图12表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5分)
1)图11中,该生态系统的氧气主要是由A(填字母)来提供,二氧化碳来源的途径有②③(写全得1分)(填序号)。
2)图12中,鹰获得能量最少的食物链包含 4(四)个环节。
3)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4)增加绿色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维持生态系统中的碳-氧平衡,作为中学生,你有哪些具体做法?
植树造林、低碳生活等(合理可得分)
中考训练
2、(2022徐州中考)对下列诗句中所描绘的生物学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C )
A.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种间竞争
B.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生物影响环境
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环境影响生物
D.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动物的觅食行为
3、(2022徐州中考)生态浮岛能针对富营养化的水质,利用生态工程学原理,降解水中氮、磷等物质的含量,是兼具污水治理、水景美化的实用生态设施。请回答下列问题。(5分)
(1)根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不同作用,生态浮岛中的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
(2)生态浮岛净化水质,主要是通过根的成熟区(填结构名称)吸收水中的氮、磷等无机盐,还能通过遮蔽阳光抑制蓝细菌等藻类进行光合作用,控制其大量繁殖。
(3)如果大量含铅的污水流入该水域,一段时间后,在“水生植物→食草鱼类→食鱼水鸟”食物链中,体内铅含量最多的生物是食鱼水鸟。
(4)保护家乡良好的水环境要从自身做起,下列做法中不可行的有②③⑤。(填序号)
①节约生活用水 ②随意捕捞水中的小动物
③向水中扔塑料制品、废旧电池等垃圾 ④选用无磷洗涤用品
⑤将买来饲养的鱼、龟等宠物放生到水中
4、(2023徐州中考)近年来,我国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不仅能有效解决粮食危机,而且能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
5、(2023徐州中考)在“稻鱼共生系统”中,鱼类如鲤鱼取食稻飞虱等害虫。鱼的游动引起水浑浊,抑制水中杂草的生长。水稻在给鱼类提供食物(昆虫和水稻叶片)的同时,还能够利用水中的无机盐,降低水中氮、磷等浓度,为鱼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该稻鱼共生系统中图示成分之间的碳流动,有1处需用箭头补充完善,请在图中完成。
(2)在该稻鱼共生系统中,水稻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竞争。
(3)写出图示中的一条食物链水稻→稻飞虱→鲤鱼。
(4)与热带雨林相比,稻鱼共生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
(5)与单一种植水稻相比,稻鱼共生系统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减少投入;增加了鱼的产出;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改良土壤等(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