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18《威尼斯的小艇》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1. 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记“尼、艄”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哗”,会写“尼、斯”等15个生字,会写“纵横、船艄”等12个词语。2. 综合运用批注、边读边想象等阅读策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有理有据地交流威尼斯给你留下的印象或感受;从感受入手领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运用和表达效果。3. 结合“阅读链接”,思考三位作家在描写威尼斯时所用的表达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教学重难点
综合运用批注、边读边想象等阅读策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有理有据地交流威尼斯给你留下的印象或感受;从感受入手领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运用和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100多年前,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游览了威尼斯,并写下了这样的感受: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学生齐读)
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教师随机简介威尼斯相关资料。
师:就是这样的一座水上城市,让我们的大作家马克吐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那里的小艇呀,更是让他难以忘怀。
师:那这座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与小艇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乘上威尼斯的小艇,去文中寻找答案吧!
生齐读课题,走进新课。
二、领悟“技术高超”
师:威尼斯的街头,马克吐温通过小艇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别样风情。那么课文中作者围绕着小艇,让我们都看到了什么?熊老师相信五年级的孩子一定具备了很好的预习能力,谁能告诉老师呢?
点生自由回答,预设“独特的小艇”、“驾驶技术高超的船夫”、“人们的日常生活”。
师:是啊,他看到了独特的小艇、技术高超的船夫以及威尼斯人们的日常生活。小艇穿行在纵横交错的河道中,让威尼斯充满了活力。孩子们,你们知道吗,最让作者印象深刻的就是那里的船夫。他是怎么评价船夫的?课文当中有那么一句话,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生快速阅读语段,找出句子。
师:你看,熊老师把后面的句号改成感叹号,谁能来读读。
点生读语段,从感叹号中悟出作者对船夫驾驶技术的赞叹之情。
师:这下我听出了马克吐温对船夫的敬佩之情。船夫的驾驶技术真的有那么好吗?熊老师没有亲眼见过,所以不是很相信。孩子们,赶紧去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看你能不能帮老师解答这个疑惑呢?
生自由读语段,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旁边做批注。
师:船夫的驾驶技术真的很好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学生自由分享,教师相机出示相关句子。
预设1
出示句子: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的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
师:如果此时你正在小艇里,看到这样的船夫,你会发出怎样的惊叹?
师:是啊,来往的船只很多,行船的速度极快,可是船夫驾驶着小艇就犹如家常便饭,怪不得作者会发出这样的感叹。那你能将这种惊叹朗读出来吗?
生带着自己的领悟感情朗读语句。
师:你读出了船夫行船的速度之快。可是这功夫也不过如此嘛,老师还是不太相信他们的技术。你们还有其他的发现吗?
预设2
出示句子: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
师:你找到了这个画面,从这里是如何看出他们的技术高超的呢?
重点品悟:极窄,平稳地穿过,速度非常快,急转弯
师:哇,这么高的难度,当你看到这样的船夫的时候,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想法?
(点两生回答)你能不能读出这样的情感来?试一试。(两生读)
师:这下老师慢慢相信船夫的技术了。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吗?请你们继续分享。
预设3
出示句子: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
师:船夫要从拥挤的船只当中挤过去,又不碰到其他的船,难不难?
马克吐温是不是只看到一次这样的画面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当马克吐温一次又一次的看到这样的画面,他的内心是怎样的?老师不要你说,请用你的朗读来告诉我。
(点生读句子)
师:孩子们,你们来看,作者写了这三个画面,那这三个画面的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引导学生品悟作者这样描写是让难度一步步在提升,感受到对船夫的那种敬佩之情也在一步一步的提升。
师:孩子们,想象一下,此时此刻你就在小艇旁边,面对着船夫,你想对他说什么?
生自由发言,抒发对船夫的赞叹之情。
师:是啊,技术如此高超的船夫,怎叫人不敬佩呢?来孩子们,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些画面吧!(学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就是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画面中,我们对船夫的技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可是,孩子们,船夫的驾驶技术为什么就这么高超,操纵得这么自如呢?(熟能生巧)
师总结:你的看法非常有见地。船夫的驾驶技术是应运而生,我们来看看。(视频播放,老师介绍)威尼斯的船夫就是这样驾驶着小艇,日复一日,穿梭在宽窄不一的177条弯弯曲曲的河道中,练就了一身潇洒娴熟的本领。原来是威尼斯的独特地域练就了技艺高超的船夫!
三、感受“小艇的奇特”
师:正是有了这样的船夫,小艇才能自由地穿行在纵横交错的河道中,威尼斯才充满了活力。那么这样技术娴熟的船夫驾驶的是怎样的小艇呢?课文的哪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谁愿意为我们来读一读。其他的同学请用笔圈出小艇的特点。
引导学生找到小艇的特点,教师相机圈出关键词。
师:找得非常的准确。孩子们,你看作者不仅抓住了小艇的特点,而且还特别富有什么?你最喜欢作者的哪处想象?
预设:水蛇 体会通过想象,把静止的事物变得更加的生动灵活了。
新月 体会作者想象的浪漫。
师:挂在天边的新月,其实就是要告诉我们小艇的特点是怎样的?在我们生活中,弯弯的东西有很多,你能想到什么?那么作者为什么只把他比作了新月呢?(更浪漫)
师:你看,弯弯的小艇,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香蕉,眉毛。可是,唯有新月才能体现小艇的形态美,把我们带进一个美妙的境界里。
独木舟 通过对比,更深刻地体会到小艇的特点。
师:还有没有哪位同学喜欢另外一处的想象呢?多么有趣的样子啊!那小艇和独木舟一样吗?他们的区别在哪?
师总结:你们对小艇了解得这么透彻,难道你们去过威尼斯,亲眼见过那些小艇吗?是啊,作者正是用我们熟悉的事物作比,既拉近了我们与读者的距离,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了小艇的特点。
师:出示幻灯片。可是威尼斯人为什么把小艇设计成这样呢?请结合资料和伙伴一起交流交流吧。(出示资料,点学生交流)
师:是啊,正是有了这样的小艇,才给威尼斯增添了色彩。孩子们,让我们闭上眼睛想一想,此时的你正坐上这独特的小艇,畅游在威尼斯的河道上,你有什么感受,最想做什么?
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引导学生打开想象的匣子,把画面想象得更丰富一些,不能依赖课本。
师:是啊,就像作者说的那样,坐上这样的小艇,有着说不完的情趣。孩子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齐读这段话。(齐读)
四、感受“密切关系”
师:原来是威尼斯的独特地域造就了别样的小艇!马克吐温就是坐在这样的小艇里,穿行在大小河道之中,了解这座城市。你瞧,他看到了什么?
点生回答,教师逐步出示语段。
师:大家想一想,作者还会看到了谁?
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预设医生、老师、学生、游客等多种身份的人物,体会出小艇的重要性。
师:怪不得作者说小艇是这座城市的主要交通工具!你们看,不同的人,不同的行业,他们的生活都离不开小艇。是的,白天人们离不开小艇,晚上呢?大家一齐。(齐读:半夜------告别的声音。)
师:孩子们,此时的威尼斯是热闹的,
你看,这一幅幅画面多像一首一首奇丽的小诗,来我们一起来配合着读一读吧。(男女生配合读)
师:威尼斯的人们就是生活在这样的诗情画意中,他们依靠着小艇,工作着,忙碌着,生活着,小艇也让这座城市充满了活力。马克吐温就是通过对威尼斯动态的描写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这座水上城市。(板书:动态)
师:孩子们,喧闹的威尼斯也有寂静的时候。夜晚,小艇停泊,这时的威尼斯走进了静寂的美。(师配乐朗读)
师:你们喜欢这样的威尼斯吗?此时此刻,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谁能来说说看?
师:看来大家一定是深深地陶醉在这美丽的夜景中,那你们想来读一读吗?(点生读)
师:你的朗读打动了我。接下来让我们带上自己的感受,一起来读读吧。(齐读)
师:多么美的夜色啊。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啊,这里点出了威尼斯之夜怎样的特点?(板书:静)
师:孩子们,读了课文的5.6自然段,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你的感受吗?(人一……,艇就…… ,人一……,艇就……)
师:多么奇特的感受啊!人动艇动,人歇艇歇。作者就是用这种动静结合的方法,以独特的视角,以小艇为线索,透过这里的人,这里的物,这里的景,让威尼斯的一方文化呈现在世人眼前,让独具风情的威尼斯永远漂浮在人们的心中,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师:正因如此,人们把中国富有水乡气息的苏州美誉为“中国威尼斯”,把泰国的曼谷称为“东方威尼斯”,把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也称为“北欧威尼斯”。
课堂总结:
孩子们,这节课,随着马克吐温独特视角游览了威尼斯,我们也要习得一双慧眼,透过事物去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国风情,异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