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阳冈》A、B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感受武松的人物形象。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有激发主动阅读名著的兴趣。
学习难点
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阅读要求
(播放《好汉歌》,由电视剧主题曲导出名著《水浒传》。)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让我们再来读读节选自名著的文章。(板书:20.景阳冈)
1.你们了解《水浒传》吗?认识武松吗?知道的请举手,说说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全班交流。一起读文后的“资料袋”。)
2.指名读课文前的导语,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导语提出了哪些阅读要求。(小黑板出示)
(1)认真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打虎的部分多读几遍。
(2)想一想,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跟打虎有什么关系。
(3)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学习方法交流:你准备怎样解决这三个问题?
(1)理清课文思路,了解段与段的联系。
(2)通过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感受人物的形象。
二、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由于课文一些语句的意思或用法与现代文有所不同,老师适当做一些提示。如,“这酒真有气力”──这酒很有劲;“筛一碗酒”──倒一碗酒;“吃酒”──喝酒;“武松把脚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武松只顾往大虫面门上眼睛里乱踢。
2.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3.四人小组交流学习情况
三、检查自学效果、组织交流
1.学习汇报: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武松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找出相关段落。
(课文的8~13自然段写“武松打虎”,除此之外,1~4自然段主要写武松在酒店喝酒,5~7自然段写武松上景阳冈。)
2.抽查四人小组读“武松打虎”段落。
3.在描写“武松打虎”的段落中,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读后有什么感受?
(1)引导学生抓住武松打老虎的几个回合里,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进行比较体会。
突遇大虫的“一扑”、“一揪”、“一剪”,他的对策是“躲闪”、“闪在青石边”、“闪在大虫背后”、“闪在一边”……
一段话里连用了许多个“闪”字,能否换成“躲”字呢?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准确刻画了武松在遭到大虫的突然袭击,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的动作。“闪”这个动作,具有突发性,用在这里很能表现人物的机警敏捷。而“躲”却显得很被动。这样,充分说明了这一个连一个的“闪”字,绝不是重复、雷同,而凸现了武松的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描写武松时,用“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
(2)根据交流,重点品读相关的句子。
①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武松打虎的语句,进一步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可以自由发挥,你觉得怎么读像武松就怎么读(生有感情地朗读。)
②谁愿意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句读给同学们听?(生有感情地朗读,教师适时指导。)
③比比看,谁最像武松。
4.“打虎”部分通过对人物动作的描写,突出了英雄形象。你认为前面的内容与“打虎”内容有关吗?又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的?
通过对武松的语言描写,感受到武松的性格特点。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体会出武松倔强、豪爽。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体会到武松很勇敢。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能够体会出武松的勇敢。
通过对武松心里的描写,感受武松的内心变化,感受他的英雄气概。如“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这里虽有犹豫,但更多的仍然是“勇往直前”的豪气。当天将黑时,他见没有老虎,便“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这是他在为自己壮胆,也很真实可信。所以这些内容看似与打虎无关,实际上与打虎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
5.武松在这些段落里,又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小结武松的人物形象:豪爽、神威、武艺高强、江湖阅历丰富……
四、自主探究、交流收获
1.本单元我们共学习了三篇根据名著改编的课文,你能说说对三部名著的初步印象吗?
2.小结:《水浒传》就写了108条梁山好汉,就武松还有很多章节很多精彩的故事,李逵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人物,他也曾经打死过老虎,他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课后去阅读《水浒传》,你一定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五、课外拓展
1.阅读《水浒传》。
2.收集一个《水浒传》人物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B案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说说武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读你印象特别深的段落,随机理解词语。指出这是我们第一次接触近代白话文,个别语句语言表达上与现代白话文有所不同。
如何:为什么。但凡:凡是,只要。岂不枉送:难道不是白白送掉。枉,白白地。请勿自误:请不要使自己受伤害。误,受伤害。岂:表示反问,有“难道”的意思。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三、景阳冈打虎时,抓动作见特点
你觉得最精彩的是哪部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
1.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哪些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2.引导板书:机智勇敢 武艺超群
(1)那只大虫双饥又渴,把两只前爪在地下按了一按,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下来……
①“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如此有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也不得。这是反衬的手法。
②读时速度可以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
感情朗读,读出武松的勇敢无畏。
(3)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武松一闪,又闪在一边。
①体会“闪”对表现武松的形象的好处。
②感情朗读。
3.小组讨论:这段是通过什么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通过人物动作的描写。
四、打虎前抓喝酒,写语言见特点
1.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打虎前喝酒,和店家的对话,自己的心理活动。)
2.快速默读这一部分,画画相关的句子,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
3.引导,并板书
豪爽、倔强、勇敢、酒量惊人、胆量过人。
4.你是通过哪些句子体会到武松具有这些特点?
(1)豪爽
这酒真有气力!
(2)倔强
原来这样。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3)勇敢
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4)酒量惊人
武松前后共吃了十八碗。
但凡客人来我店,吃了三碗的,就醉了,过不得前面的山冈去。
(5)胆量过人
武松听了,笑道:“……你别说这样的话来吓我。就有大虫,我也不怕。”
武松看了,笑道:“……我怕什么!”
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
武松自言自语道:“……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6)好强
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5.这些内容和武松打虎有什么关系?(这一段虽然不是重点段,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武松的话语和心理活动描写,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作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
《景阳冈》教学设计之一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及绘有武松打虎场景的挂图。
四、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重点理解武松打虎部分。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抵御、推辞。侮辱、拒绝、和氏壁、绝口不提
(听写后,同座同学相互检查批改)
二、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前面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事?
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1.提出自学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把课文默读一遍,按照事情经过把课文分成四段,再做“思考·练习”1的填空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分段的,每段讲的是什么。
(2)请学生说说是怎样填写“思考·练习”1的。
四、抓住重点,进一步理解课文
1.各自朗读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部分,想象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打虎的经过。
(1)、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二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
指导学生理解:‘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只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住武松?
在学生理解语句意思的基础上,(适当演示一下,以加深理解。)
(2)、武松把半截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指导学生理解:“就势”是什么意思?武松是“就”着什么“势”把大虫揪住的?
五、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武松是怎样打死猛虎的。
六、布置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死猛虎这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说说课文各段大意;分清事情前后果;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二、指名说说每段的大意
三、练习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1.挂出写有“思考·练习2”的小黑板。
2.同座互相讨论题目中列出的事情的前因后果。
3.全班讨论交流。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三碗不过冈”。)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这条景阳冈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听说有大虫!”——不相信有大虫。
“就真的有虎,我也不怕。”——不怕老虎。
结果:打死了猛虎。)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的原因和结果。
(原因:原来武松使尽了力气,手脚都酥软了。“——打虎时用尽了力气。
结果:“先下冈去,明早再来理会。”)
四、指导有感情朗读
1.挂出绘有武松打虎情景的挂图,说说这一部分该怎样读。(要读出老虎的凶猛和垂死挣扎,读出武松的勇敢、机智、沉着,节奏稍快些,反映当时的紧张气氛。)
2.学生自己练习。
3.鼓励学生当众朗读,对读得好的进行表扬。
五、布置作业
预习读写例话《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板书:
一、进店(详)喝酒谈虎——神态
二、上冈(略)心理活动
老虎 扑 掀 剪 性格
三、过冈(详)武松 闪 闪 闪 豪放
劈 跳 掀 无畏
按 踢 打
四、下冈(略)
《景阳冈》教学设计之二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武松豪放、勇敢无畏的性格。
2、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默写词语
大臣 抵御 侮辱 拒绝 战袍 和氏璧 负荆请罪
二、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过的两篇课文,讲的都是我国古代的事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景阳冈》讲的也是我国古代的故事。课文是根据我国明代著名小说《水浒传》中的片段改写的。(板书:景阳冈)
提问:哪位同学能把《水浒传》向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景阳冈》讲的是谁的故事?简单介绍一下这个人。
三、指名读课文。
读之前,请一位同学把思考练习1读一读,并提出要求:
1、注意字音是否读正确。
2、边听朗读边思考,把课文分成四段。
四、纠正读音
1、纠正读错的字音。
2、出示生字卡片,练习读准生字的字音。
冈:读gang,不要读成gang。
筛:是翘舌音,不要读成sai。
滋:是平舌音,不要读成zhi。
榜:读bang,是后鼻音。
耻:是翘舌音,不要读成ci。
脊:读ji,不要读成ji或ji。
拳:是前鼻音。
酥:是平舌音,不要读成shu。
五、指导分段
提问:根据思考练习1的提示,课文的四段应该怎样分?后面的括号该填写那些词语?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通过以上的填写,可以看出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六、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概括以下思考题,自学第一段,然后集体讨论
(1)课文是怎样描写武松肚中饥渴的,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2)课文中所讲武松望见的酒家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什么突出写了这个特点?
(3)什么叫“三碗不过冈”?为什么会有“三碗不过冈”的说法?
(4)武松是怎样对待“三碗不过冈”的;从中可以看出武松是个怎样的一个人?
3、指导朗读第一段
(1)要读准字音
(2)要读出武松豪爽的性格
七、小结
第一段通过武松喝酒与店家谈论“三碗不过冈“,突出体现了武松机智豪爽、无所畏惧的性格。店家只给三碗酒,武松却喝了18碗;酒后武松提棒就走,店家阻拦不成;店家好意劝告被武松误解。本来喝酒一件简单的事情,却被作者写得有声有色,不仅突出了武松的性格,也为后面武松打虎做了很好的铺垫。
板书设计
14、景阳冈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
“三碗不过冈”,武松却喝了18碗,他有没有过冈呢?下面我么接着学习第二段。
二、讲读课文的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的第二段
2、思考讨论:
3、武松看到树干上写的字为什么认为是店家的诡计?
(1)武松看到山神庙的榜文,明白了什么?
(2)课文对“武松细想了一回”写得很简略,你认为他可能都想些什么?
(3)课文是怎样写时间变化的,为什么要写时间的变化?
4、齐声读第二段
三、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讨论
(1)为什么课文在讲武松酒力发作想睡觉时,才写老虎的出现?“忽然起了一阵狂风”是怎么回事?
(2)出示投影片:原来大虫抓人,只有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就泄了一半。(“般”是什么意思?大虫抓人都有哪“三般”?为什么“三般”都抓不到武松)
(3)开始的时候,武松为什么只能躲闪防守?
(4)武松的梢棒折做两截,说明什么?
(5)出示写有思考·练习2第(2)题的投影片。
四、请三位同学分别读第九、十、十一自然段
思考讨论:
(1)武松和老虎一共斗了几个回合,才把老虎打得“一点儿也不能动弹了”?
(2)结合课文的描写,从武松打虎的过程中,你认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五、指名读第十二自然段
思考·讨论
从武松用梢棒把大虫打得“气儿都没了”,你知道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六、指导朗读第三段。
(1)要读出老虎凶恶及垂死挣扎样子。
(2)要读出武松的勇猛、机智、沉着、办事精细、武艺高强。
七、自由朗读武松打虎的部分,出示挂图,复述武松打虎的过程。
板书设计
14、景阳冈
扑 掀 剪 闪 闪 闪 兜 劈
咆哮 喘气 揪 按 踢 按 揪 打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段
二、讲读第四段
1、齐读第四段
2、思考讨论:
武松为什么要下冈?
三、结合课文内容,完成思考·练习3
讨论思考练习3中的三件事的前因和后果。
四、武松打虎的前因和结果是什么
原因:不听店家的劝告,夜晚只身上冈。
结果:将虎打死。
五、课文中还有哪些事写了原因和结果
1、请四名同学,分别读课文的一部分
六、识记生字的字形,练习书写。
1、在田字格里进行书写。
冈:注意和“岗”区别
筛:上面的竹字头,不要写成草字头
榜:注意和“傍”区别
勿:不要和“匆”混淆。
耻:左边是“耳”,不要写错。
脊:注意上半部的写法和笔顺。
梁:下面是“木”不是“米”。
拳:上面不要写成三横。
酥:左右两部分的位置不要颠倒。
2、启发学生分析字形,并找出最好的记忆方法。
3、每个学生把生字写两遍,教师巡视指导。
七、布置作业
1、把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写两遍。
2、预习15课。
板书设计
起因
14、景阳冈 经过
结果
《景阳冈》教学设计之三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2.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
(二)读准生字,了解生词。
(三)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简介小说的背景。
本文选自中国古代著名长篇小说《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这部小说通过对高俅等剥削者、压迫者的描绘,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百丑图,揭示了阶级压迫是造成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这一真理。“乱自上作”,“官逼民反”的事实在《水浒传》中得到充分的反映。但是,梁山泊的好汉们大多存在严重的封建正统思想,他们要把“酷吏赃官都杀尽”,为的是“忠心报答赵官家”。他们不可能最终把封建社会的代表者皇帝作为反对的目标,终于接受了招安,使起义失败。
《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林冲、李逵、武松等人物的形象,人物性格鲜明。例如武松,他性格刚烈,言出必行,果断坚强,有勇有谋。这些性格在十字坡孙二娘的黑店里,在替兄报仇的整个情节中,在痛打蒋门神、怒杀西门庆的故事中,在景阳冈打虎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封建统治者对充满反抗意识的《水浒传》深恶痛绝,但传世的优秀文学作品总是会在社会上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成为人民的精神食粮。
《水浒传》在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多种不同的版本。主要有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和解放后出版的七十一回本。
景阳冈一回主要写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老虎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要求:
1.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标出作品的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掌握下面的词语。
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完。尽:完、光。
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耽误了。勿:别,不要。
岂不白白送了自家性命——难道不是白白送了自己的性命。岂:难道。
使尽平生力气——用尽全身的力气。平生:一生,平生力气指所有的力气。
(四)再默读课文,想一想:
1.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着重写了哪两件事?
2.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提出来。
(五)分段,概括段意。
学生分段时,可让他们先把课后第1题做好,然后根据提示再给课文分成四个大段。
第一段(1~4自然段):写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告,执意过冈。
第二段(5~7自然段):写武松上冈,见了官司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怕回去被店家耻笑,决定继续上冈。
第三段(8~12自然段):写武松赤手空拳与猛虎搏斗,终于打死老虎。
第四段(13自然段):写武松打死老虎后,一步步挨下冈来。
(六)作业。
1.完成书后思考练习第1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二)能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三)重点朗读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三、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课文根据什么分的段?是怎样分的?
2.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
(二)学习第一大段。
1.默读课文,理清层次。
武松在店家喝酒时与店家的对话,主要谈了几方面的内容?
这段主要谈了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关于酒的,这部分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另一方面是关于虎的,这部分也要抓住人物的语言。
2.精读课文,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写酒,主要是想表现武松性格的豪放。写虎,是突出武松倔强无畏的性格。
3.作者在刻画人物性格时作了哪些细致的描写?请你们用笔画出有关词句。
这道题是想让学生找出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词,从而体会武松的性格。
4.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要点具体描述的。
(三)学习课文第二大段。
1.默读这一段,画出描写武松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从这些地方看出武松的性格有什么特点。
在这一大段当中,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抓武松的三次思想活动。第一次:想转身回去又怕人耻笑,决定不回去。第二次:怕什么,只管上去。第三次:哪儿有大虫,是人自己害怕。这些心理活动突出表现了武松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
2.指导朗读,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自学课文第三大段。
1.提示学生运用前面的学习方法,理清层次,抓住要点。
这段是写武松打虎的过程,武松先是躲过老虎的一扑、一掀、一剪,接着用哨棒打虎,最后拳打脚踢打死老虎。
2.勾画出表现老虎凶猛及表现武松打虎时勇敢、机智的有关动词,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写虎是为了突出人物的特点,用虎的“猛”衬托了人的“勇”。
3.交流自学情况,概括本段的内容。
(五)读最后一段,想一想“第二段”和“第四段”可否不写为什么?
通过学习,同学们知道,这两段写了上冈和下冈,这是武松打虎这件事的起因和结果,不能不写。而且第二段通过人物心理活动描写,反映了人物倔强、无畏的性格。结果的心理活动:如再来一只大虫,怎么斗?让人觉得“下冈”合情合理。
完成书后思考·练习第2题。
(1)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
这件事的原因是喝了三碗酒就醉了,有三碗不过冈之说,所以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结果武松喝了十八碗。
(2)武松不听劝告上景阳冈。
这是因为官家有榜文,店家劝武松不要上冈,而武松不听,走上景阳冈,果真遇上了吊睛白额大虫。
(3)武松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
因为武松打虎使尽了气力,提不动那只被他打死的老虎,只好一步步换下冈来。
(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七)有感情地朗读武松打虎这一部分。
【板书设计】
《景阳冈》教学设计之四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晌、恰、岂、误、梁、哮、酥。
2.新词:晌午、恰当、岂不、请勿自误、脊梁、咆哮、酥软。
3.理解重点句、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
4.训练学生思考能力、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对武松的英雄形象有进一步的认识,教育学生做不畏强暴,勇敢的人。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课文第一段与第三段细致描写了武松在酒店喝酒和打虎的情形,突出了武松豪放、无畏、倔强的性格,是文章的重点,作者在“喝酒”和“打虎”两件事上是如何抓住要点详细叙述的也是文章的重点。
(二)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文言词语是文章的难点,体会“喝酒”、“打虎”两件事如何详细叙述的也是难点。
(三)解决办法:采用教学时先从理清故事的内容入手,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借助文言注释、字典解决重难点。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回答课文中设计的问题,勾画重点词句。
(二)观察挂图,发挥想象表述练习。
(三)听录音,复述故事。
(四)前后位讨论交流。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l.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朗读训练。
(二)整体感知
《景阳冈》是古典小说《水浒传》的节选,成功地塑造了英雄人物武松的形象。文章半白话半文言,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1)正音:晌(sh3ng)午 咆哮(xi4o) 请勿自误(w)) 脊梁(li2ng)
(2)解词:
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完。
如何:为什么。
过往:来来往往。
平生:一生。
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耽误了自己。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同学们都知道有个打虎英雄叫什么名字?(武松)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山东农民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本课写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3)自读课文,说出大意,前后讨论交流。
3.理解脉络,讨论分段。
(1)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
(2)讨论分段(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4自然段)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要过冈。
第二段(5~6自然段)武松上冈后的思想变化。
第三段(7~11自然段)武松打虎的经过。
第四段(12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
(3)根据段意列出每段的小标题。
①喝酒②上冈③打虎④下冈
4.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默读第一段,思考并回答。
①作者在这段中详细描写了武松与店家的对话,根据要点划分层次。
(a.谈酒,b.谈虎。)
②分角色读这一段。为什么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结果呢?
③分析武松性格特点。
(豪放的性格特点:倔强、勇敢的性格。)
④讨论。这一段与打虎有什么关系与打虎一段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主要通过写武松与店家对话刻画了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为下文徒手打虎做铺垫。)
⑤小结学习方法,讨论归纳。
(a.抓重点理层次,b.通过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5.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这一段主要写了武松在酒店与酒店主的对话,通过对话我们了解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特点,为下文的徒手打虎做了铺垫。)
6.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利用工具书理解文中难懂的文言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三段,默读提问。
这篇文章通过自读、默读,思考哪一段最吸引人,最让你喜欢?(第三段)
1.这一段可分几层,每层即一个要点。
(猛虎出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
2.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表现了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的特点。)
(1)从半空里蹿下来,吼一声,把腰胯一掀……,蹿、掀、吼写出了虎的气势,虎的声势,写虎是为了写人,虎有如此气势,那么打虎的武松就更了不得了。这是反衬法。
(2)武松双手抡起哨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按下地去,踢、打……。
(能看出武松机智勇敢、武艺超群。)
3.前后位讨论:这段主要通过什么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具体描写了虎的哪几方面?用意何在?
(这段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出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从半空蹿下来”表现出虎的气势。)
(“把腰胯一掀”表现虎的灵活。)
(“吼一声,就像半天里起了个霹雳,震得山冈也动了。”表现虎的声势,从虎的气势、声威上反衬出武松的勇敢无畏,这是反衬的写法。)
4.朗读指导。
读的时候语速可稍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二)学习第二段
1.指读提问:第三段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出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武松的性格特点,第二段与第三段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武松的思想活动。)
3.武松的思想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通过写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4.这一段不是重点有什么作用?
(这一段虽然不是重点段,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通过思想活动使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更加鲜明,也为下文做了铺垫,对于人物的刻画是必不可少的。
(三)学习第四段
1.指读课文。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动,想到: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2.此时武松的心里有点畏惧,这与武松勇敢无畏,武艺超群是否相符?有何作用?
(讨论归纳:武松毕竟是个凡人,赤手空拳打死一只大虎相当艰难,况且此时已精疲力尽了。如果再写他斗志旺盛,准备再战猛虎就不真实了,不能让人信服,最后一段的作用更真实地对武松这个英雄人物做了补充使这个人物更真实、具体,让读者更喜欢他。)
(四)围绕中心,学习表述。
1.文章通过什么深化中心?
(通过对人物动作、心理的描写深化中心。)
2.作者是如何地刻画出武松的英雄形象的?
(1)运用反衬手法,通过写虎的声威,衬托出武松的无畏勇敢。
(2)不脱离实际,尽管武松是个英雄人物,但毕竟是个普通人,作者认识到这一点,在结尾一段中体现出来。
(五)总结、扩展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认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2.为什么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且深深地喜欢他?
联系全文对武松神情、动作、语言和内心活动描写,加以体会。
六、布置作业
1.复述故事,讲给父母听。
2.抄写生词并解释“晌午”、“请勿自误”。
《景阳冈》教学设计之五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
2.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课文第一段与第三段细致描写了武松在酒店喝酒和打虎的情形,突出了武松豪放、无畏、倔强的性格,是文章的重点,作者在“喝酒”和“打虎”两件事上是如何抓住要点详细叙述的也是文章的重点。
(二)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文言词语是文章的难点,体会“喝酒”、“打虎”两件事如何详细叙述的也是难点。
(三)解决办法:采用教学时先从理清故事的内容入手,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借助文言注释、字典解决重难点。
教学构想
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采用了“为武松写简历找工作”的形式,让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把读书变成学生自主的行为,自读自悟,并在其中结合写的训练,从而更好的感知文章内容和人物特点。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读《水浒传》,了解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主要人物,重点阅读第二十三回,了解武松打虎前后的一些事情。这样做,一是能激发起学课文的兴趣,而是更便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切题导入把握结构
1、今天咱们学一篇很有意思的课文,你肯定喜欢。(板书课题:景阳岗。)
(引起学生注意,发现问题,帮助老师纠正错字:“岗”应作“冈”。)
这两个字有什么区别?(一个是山冈,一个是岗位。)
画字形帮助记忆:“岗”字形像岗楼。
2、题目既然叫景阳冈,那么这是一篇写山水风光的文章。(这是写事的文章。)
写了什么事呢?(武松喝酒、打虎的事)
武松喝酒、打虎是在一个地方吗?(还有上冈、下冈。)
(适时板书: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3、根据板书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4、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水浒传》资料。
5、知道武松后来是怎样当上捕头的吗?当时很多人知道了他的英勇事迹,纷纷帮他写求职简历,介绍他的特长,为他推荐工作,咱们也帮他写一份求职简历吧。
二、重点导读冈上打虎
1、填写姓名、籍贯。
2、写主要事迹:
(1)用一段话表现出他的英勇来。选黑板上哪一件事?(打虎)
(2)自读课文,想一想当时怎么打的虎?应该怎么读。
(3)分角色朗读课文。
①男生读老虎,女生读武松,看看老虎怎样,武松又怎样。一人一句对读。边读边画出描写武松动作的词和句子。
适时板书:描写武松动作的词:扑——闪
掀——闪
剪——闪
刚才这一段谁比较厉害?(老虎)
②请左边这两组读老虎,右边这两组读武松,看看这回谁厉害?
适时板书:描写武松动作的词:兜——抡劈
扑——跳退
搭——揪按
挣——按踢
刚才这一段谁比较厉害?(势均力敌)
③接下来谁占上风了?那就让男生读武松,女生读老虎。
适时板书:描写武松动作的词:没力——揪打
不动——棒打
(4)整个打虎过程可分为几部分?
这三个阶段可以说是从防守转向相持再进行反攻,你写主要事迹的时候,也可以注意开始先写虎的凶猛,再写我如何拼力相持,最后写我越战越勇,制服老虎。可以用书上的好词、好句,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写,注意一定要表现出武松的英勇。还要注意语言要简洁,听懂了吗?开始写吧。(教师巡视,随时选好的句子、段落读给大家,开启思路。)
(5)刚才我们是进行了一次缩写练习,记住缩写的方法了吗:结构清晰、人物鲜明、语言简洁(板书)
三、自读课文合作交流
1、刚才写的这段主要事迹充分表现出了武松的勇,但是这样容易让人感觉武松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不太合适。一个人能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也是有勇有谋的表现,介绍一下武松的优缺点吧。哪一部分能比较好的表现他的性格特点?(喝酒)
2、自己读一读这部分,画出最能表现武松性格的语言、对话,练习读一读,并写出他的特点来。同桌可以讨论一下。
3、同桌分角色读人物对话,不用读旁白。再说说给你的感受,写出武松的性格优缺点。
“你别说这样的话来骗我------”(从这几句里体会到武松是一个很直率的人,不理解别人的好心。)
从武松的一些心理活动也可以看出武松的性格特点。
“这是店家的诡计,吓唬那些胆小的人到他家里去歇。我怕什么!”
“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从这几句可以体会到武松争强好胜,不理解好人心。)
“转身回酒店吧------”(从这几句里体会到武松很爱面子。)
……
四、拓展创新激发阅读
1、写“求职意向”:武松该怎么说自己适合这项工作呢?
2、你觉得以武松的个性能做好这个工作吗?(他太爱面子,容易意气用事。)有时候本身是优点的性格如果过了度,也会成为缺点。
3、这节课用帮武松写简历的办法读懂了课文,还练习了缩写,你们佩服武松吗?
4、后来武松怎么又上了梁山呢?想不想知道?想知道回家看《水浒传》。你还能认识更多英雄人物。
板书设计:
景阳冈
喝酒—上冈—打虎—下冈
《景阳冈》教学设计之六
教学目标
1.会认“唬、诡、踉、跄”等11个字,理解“晌午、恰当、岂不、请勿自误、脊梁、咆哮、酥软”等词的意思。
2.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朗读,培养朗读能力,训练学生思考能力、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课文第一段与第三段细致描写了武松在酒店喝酒和打虎的情形,突出了武松豪放、无畏、倔强的性格,是文章的重点,作者在“喝酒”和“打虎”两件事上是如何抓住要点详细叙述的也是文章的重点。
(二)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文言词语是文章的难点,体会“喝酒”、“打虎”两件事如何详细叙述的也是难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朗读训练。
3.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1)正音:晌(sh3ng)午 咆哮(xi4o) 请勿自误(w)) 脊梁(li2ng)
(2)解词:
一饮而尽:一口气喝完。
如何:为什么。
过往:来来往往。
平生:一生。
请勿自误:请不要自己耽误了自己。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同学们都知道有个打虎英雄叫什么名字?(武松)对,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讲的就是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事。
(2)简介时代背景及作者。
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改写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山东农民起义的一部长篇小说,写了宋江等一百零八条好汉在封建统治者的残暴迫害下起义的故事。本课写的是武松在一家酒店开怀畅饮后,趁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
(3)自读课文,说出大意,前后讨论交流。
3.理解脉络,讨论分段。
(1)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
(2)讨论分段(按事情发展顺序分段。)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4自然段)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要过冈。
第二段(5~6自然段)武松上冈后的思想变化。
第三段(7~11自然段)武松打虎的经过。
第四段(12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
(3)根据段意,你能给每个小故事写出小标题吗?
①喝酒②上冈③打虎④下冈
4.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默读第一段,思考并回答。
①作者在这段中详细描写了武松与店家的对话,根据要点划分层次。
(a.谈酒b.谈虎。)
②分角色读这一段。为什么店家只给武松筛三碗酒?结果呢?
③分析武松性格特点。
(豪放的性格特点:倔强、勇敢的性格。)
④讨论。这一段与打虎有什么关系与打虎一段起什么作用?
(这一段主要通过写武松与店家对话刻画了武松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为下文徒手打虎做铺垫。)
⑤小结学习方法,讨论归纳。
(a.抓重点理层次,b.通过人物语言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5.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这一段主要写了武松在酒店与酒店主的对话,通过对话我们了解了武松豪放倔强的性格特点,为下文的徒手打虎做了铺垫。)
6.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利用工具书理解文中难懂的文言词语。
第二课时
(一)讲读第三段,默读提问。
这篇文章通过自读、默读,思考哪一段最吸引人,最让你喜欢?(第三段)
1.这一段可分几层,每层即一个要点。
(猛虎出现、猛虎进攻、痛打猛虎)
2.这一段表现了武松的什么性格特点?从什么地方最能体现出来?
3.讨论:这段主要通过什么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具体描写了虎的哪几方面?用意何在?
(这段主要通过人物的行动表现出武松的机智勇敢,英勇无畏,武艺超群的特点。)
4.朗读指导。
读的时候语速可稍快些,读出虎的声势,气势及武松的勇敢无畏。
(二)学习第二段
1.指读提问:第三段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出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武松的性格特点,第二段与第三段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二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武松的思想活动。)
3.武松的思想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
3.武松的思想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通过写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武松好强、无畏的性格特点。)
(三)学习第四段
1.指读课文。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武松的心理活动,想到:天色看看黑了,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四)围绕中心,学习表述。
1.文章通过什么深化中心?
(通过对人物动作、心理的描写深化中心。)
2.作者是如何地刻画出武松的英雄形象的?
(1)运用反衬手法,通过写虎的声威,衬托出武松的无畏勇敢。
(2)不脱离实际,尽管武松是个英雄人物,但毕竟是个普通人,作者认识到这一点,在结尾一段中体现出来。
(五)总结、扩展
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认为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2.为什么武松这个人物形象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并且深深地喜欢他?
联系全文对武松神情、动作、语言和内心活动描写,加以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