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课时1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我国是世界上生态脆弱区分布面积最大、生态脆弱类型最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最明显的国家之一,实施“两屏三带”战略,对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影响。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地位极其重要。读图完成1~2题。
1.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
A.石漠化严重,地质灾害频发
B.气候高寒导致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差
C.位于季风区,降水强度较大
D.全球变暖,冰川融化
2.为加强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的保护,应( )
A.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
B.增加畜牧品种及其数量,提高牧民收入
C.向生态问题严重区移民,加快城镇化进程
D.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2023·山东威海月考)生态足迹是维持一个区域生存所需要的能够提供资源并吸纳废弃物的地域空间。从生产和消费两方面分析农牧交错区生态足迹,可为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科学依据。下表是我国内蒙古中南部农牧交错区(41.5°N~43°N,114.5°E~117°E)生态足迹统计(表中单位ghm2为全球性公顷,即各类土地转换后可比的单位)。据此完成3~4题。
耕地消费足迹(ghm2/人) 草地消费足迹(ghm2/人) 耕地生产足迹(ghm2/人) 草地生产足迹(ghm2/人)
0.348 0.211 0.588 1.457
3.该区域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樵采 D.水源短缺
4.该区域今后的功能定位应以( )
A.生态保护为主 B.畜牧业为主
C.混合农业为主 D.种植业为主
(2023·河南郑州期末)在库布齐沙漠采用“治沙+种植+养殖+发电+致富”五位一体的治沙新模式,主要是种植锁边林,生态经济效果明显。读图完成5~7题。
5.与甲地相比,选择在乙地建设锁边林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平坦,植树方便
B.沙漠北部,风力较小
C.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D.天气晴朗,日照充足
6.库布齐沙漠发展光伏发电的有利条件有( )
A.太阳高度大,太阳能丰富
B.闲置土地多,地价低
C.经济欠发达,劳动力廉价
D.距黄河近,水源充足
7.库布齐沙漠所产瓜果蔬菜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热量充足
B.临近黄河,水源充足
C.海拔较低,地势平坦
D.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阿克苏是新疆重点风沙源地,全区沙漠占31%,土壤盐碱化严重。1986年,阿克苏引渠开始在城区北、东部进行大规模的柯柯牙荒漠绿化防护林工程建设。为了使树苗成活,人们先开沟灌水,再在沟里挖坑栽树。全区现累计植树造林达7.5万亩,栽植树木857.2万株以上,建成了南北长25千米、东西宽约2千米的“绿色长城”,被联合国列为“全球500佳境”之一。下图为“阿克苏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8.为了使树苗成活,人们先开沟灌水的主要目的是( )
A.开沟获得更多地下水
B.灌水可改变当地的气候条件
C.开沟增加土层厚度
D.灌水可降低土壤盐碱度
9.治理阿克苏地区沙漠的有效措施有( )
①利用太阳能,减少因樵采对植被的破坏 ②建设草方格沙障,固定沙丘 ③在流动沙丘上大面积植树造林 ④扩大耕地,利用农作物增加植被覆盖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23·河北衡水质检)胡杨是荒漠河岸生态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荒漠和盐碱地的优势乔木之一,根系发达,能够适应干旱的环境并形成遮阴环境庇护动植物,拦截风中的尘土和种子,改变周围土壤的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然而当胡杨林树冠过大时,冠下草本植物量反而会下降。某地理兴趣小组在我国新疆艾比湖湿地研学时,绘制出“某胡杨的林冠形状图”(单位:cm)。读图,完成10~12题。
10.形成该胡杨林冠形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B.风力 C.水分 D.光照
11.胡杨林树冠过大时,林下草本植物量反而下降的原因主要有( )
①水分匮乏 ②热量不足 ③风力过大 ④养分不足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结合图文资料,我国为改善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扩大胡杨林面积,禁伐禁采 ②实施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分配、管理 ③增加胸径较大树木,增强固沙蓄水能力 ④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非洲萨赫勒地区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向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年降水量为100~500毫米。20世纪以来,传统的游牧经济向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转变。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迅速增加,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萨赫勒地区出现了严重的荒漠化。据此完成13~15题。
13.萨赫勒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①过度开垦 ②过度放牧 ③全球气候变暖 ④修建道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遏制萨赫勒地区生态恶化趋势的根本措施是( )
A.增加区域降水
B.采用草方格沙障
C.控制人口数量
D.大面积植树造林
15.萨赫勒某地区推广农作物的休闲轮作制,主要目的在于( )
A.削减风力 B.恢复土壤肥力
C.增加降水量 D.增加杂草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石羊河流域下游,当地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近年来,随着上游来水减少,当地利用高矿化度地下水灌溉,导致土地盐碱化面积进一步扩大。读图,完成16~17题。
16.民勤县土地盐碱化形成的自然条件有( )
①地下水埋藏浅 ②坡度大,排水通畅 ③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④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下列措施能够有效防治土地盐碱化的是( )
①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 ②引用淡水冲洗土壤 ③填沟蓄水,储存水资源 ④秸秆焚烧,增加土地肥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科尔沁沙地是我国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高的沙地。20世纪50年代起,我国开始对科尔沁沙地进行治理,因地制宜选择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组建成稳定、和谐的复层混交结构(即多种植物组成的多层次结构),起到良好的防风固沙效果。随着沙地生态治理力度不断加大,绿进沙退成为常态。沙地绿起来,生态好起来,人民也富起来。沙葱是科尔沁沙地常见的野生植物,营养丰富,药食两用。近年来,科尔沁沙地人工种植沙葱蓬勃兴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下图示意科尔沁沙地位置。
(1)简述适宜作为科尔沁沙地防风固沙植物的特点。(4分)
(2)说明科尔沁沙地采用乔、灌、草复层混交结构进行防风固沙的原因。(6分)
(3)分析科尔沁沙地种植沙葱带来的良好效益。(6分)
课时1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1.B 2.D [第1题,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范围涉及青海、西藏大部,新疆、四川部分地区,地形以高原为主,海拔3 000米以上,该区域高寒、缺氧,自我调节和修复能力差,因此生态环境脆弱,B正确。石漠化严重的地区主要位于云贵高原;该地区处于非季风区;全球变暖,冰川融化不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A、C、D错误。第2题,本区农业以河谷农业为主,A错误;增加畜牧品种及其数量,会加剧草原破坏,B错误;向生态问题严重区移民,会加大该地区的生态压力,不利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C错误;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是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保护的有效措施,D正确。]
3.B 4.A [第3题,由表格可知,草地生产足迹远大于耕地生产足迹,故该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草地的高强度使用——过度放牧所致,B正确。内蒙古中南部以草原为主,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水源短缺不是该区域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A、C、D错误。故选B。第4题,由材料可知,该区为农牧交错区,整体上看其土地生产力比较低,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不论发展哪种农业生产活动都会导致土地退化,应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故B、C、D错误,A正确。]
5.C 6.B 7.D [第5题,在沙漠边缘栽培植物,首先要解决水源问题,与甲地相比,乙地临近黄河,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故选C。第6题,库布齐沙漠纬度较高,太阳高度小,A错误。库布齐沙漠闲置土地多,地价低廉,B正确。沙漠区地广人稀,且发展光伏发电与劳动力关系不大,C错误。光伏发电与水源充足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第7题,库布齐沙漠所产瓜果蔬菜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是沙漠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积累,故选D。]
8.D 9.A [第8题,该地植树水源主要来自引渠灌溉,开沟不是为了获得更多地下水,A错误;开沟灌水不能改变当地的气候条件,B错误;开沟后再在沟里挖坑栽树,不是为了增加土层厚度,C错误;从材料中可知阿克苏是新疆重点风沙源地,全区沙漠占31%,土壤盐碱化严重,因此灌水有利于矿物质溶解并随水分下渗,降低土壤盐碱度,同时可以增加土壤水分,从而提高树苗成活率,D正确。第9题,过度樵采是阿克苏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利用太阳能替代薪柴可减少樵采,①正确;建设草方格沙障,可以减缓沙丘流动,固定沙丘,②正确;该地气候干旱,不适宜大面积植树造林,③错误;扩大耕地会进一步造成植被破坏,加剧土地荒漠化,④错误。故正确选项为A。]
10.B 11.A 12.D [第10题,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出胡杨林冠主要呈西北-东南走向分布,由于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盛行西北风,风力强劲,因此可判断出是在风力的作用下形成了胡杨林冠的形状,B正确。第11题,胡杨林树冠过大时说明该胡杨林从地下摄取水分较多,导致林下水分匮乏,①正确。同时胡杨林树冠过大,说明该胡杨林从地下吸取的养分较多,因此林下养分不足,④正确。树冠过大时对风力的阻挡能力较强,风力过大不是林下草本植物量下降的主要原因,③错误。树冠过大对林下热量条件影响较小,②错误。故选A。第12题,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取决于水资源状况。实施全流域水资源的统一分配、管理,可统筹安排流域水资源利用,平衡流域内各区域的生态用水,有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②符合题意;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水资源,④符合题意。当地水资源紧张,如果扩大胡杨林面积,则生态需水量增加,不利于当地改善生态环境,①不符合题意;增加胸径较大树木会增加地下水分的摄取,加剧地下水紧张状况,不利于改善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③不符合题意。故选D。]
13.A 14.C 15.B [第13题,由材料可知,萨赫勒地区发展“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经济”“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作物侵入牧区,草场面积被压缩,牧区被迫向环境脆弱地转移,故推测萨赫勒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开垦、过度放牧,①②正确。萨赫勒地区土地荒漠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③错误。修建道路不会引起大面积的土地荒漠化,④错误。第14题,人口过快增长和贫困是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故控制人口数量是根治萨赫勒地区生态恶化的根本措施,C项正确。降水由气候决定,A项错误。草方格沙障不能根治该地区生态恶化,B项错误。该地区气候较干旱,降水较少,不适宜大面积植树造林,D项错误。第15题,休闲轮作制指通过作物轮作和耕地休耕的方式,使土地得到自然恢复,从而恢复土壤肥力,B项正确。休闲轮作制对削减风力作用不大,A项错误。休闲轮作制不能增加降水量,C项错误。增加杂草不是该措施的主要目的,D项错误。]
16.D 17.A [第16题,民勤县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且地势低洼,地下水位较高(埋藏浅),水分不易排出时,导致土地盐碱化的出现,①④正确,②错误。另外,人类的不合理活动也会导致土地盐碱化的出现,但其不属于自然条件,③错误。故选D项。第17题,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引用淡水冲洗土壤等方法,可以对盐碱化土地进行治理,①②正确;填沟蓄水会加剧水分蒸发,导致盐分残留地表,加重土地盐碱化,③错误;秸秆焚烧既污染大气,又不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④错误。故选A项。]
18.(1)耐干旱、耐贫瘠、耐盐碱、耐沙埋、抗风沙、根系发达等。
(2)通过不同层次的乔、灌、草组合,构建生态屏障,减弱风速,从而达到防风的作用;乔、灌、草落叶丰富,能够增加沙地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乔、灌、草共同构成伸展较广的地下根系结构,有效笼络沙粒,固定流沙。
(3)沙葱耐旱、根系发达,种植沙葱可以起到防风固沙、改良土壤、保持水土的作用;收割沙葱到市场销售,可以提高经济收入;在沙化严重地区种植沙葱,可以节约耕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解析 (1)科尔沁沙地气候干旱,土壤贫瘠,盐碱化程度较高,所以植被应该具有耐干旱、耐贫瘠、耐盐碱的特征;该地多风沙活动,所以植被应该具有抗风沙、耐沙埋的特征;该地植被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所以要具备根系发达的特征。(2)乔、灌、草复层混交结构,在不同的高度都有合适的植株,构建了适宜的生态屏障,可以有效降低风速;乔、灌、草复层混交结构使地下不同土层深度植物根系都较为发达,固沙能力较强,能够更好地固定沙粒;乔、灌、草复层混交结构地上生物量较大,植物枯枝落叶量丰富,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3)种植沙葱带来的良好效益主要包括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沙葱是科尔沁沙地的野生植物,所以其具有耐干旱、耐盐碱、根系发达、防风固沙能力强的特点,能够起到较好的防风固沙的作用;种植沙葱能够减少土壤侵蚀,有利于保持土壤,改良土壤。经济效益: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沙葱的营养丰富,药食两用,市场价值较高,种植沙葱出售,可以有效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益。社会效益:在荒漠化严重的地区种植沙葱,可以使得原本不能被利用的土地重新被利用,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