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课后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课后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28 12:19: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2023·山东青岛期末)下图是“工业化发展不同阶段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中,分别表示服务业和工业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的是(  )
A.②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2.在Ⅳ阶段,其产业结构是(  )
A.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从小渔村变身大都市,深圳一直被称为是“打工者建立的候鸟城市”。深圳诞生了多个世界500强企业,同时也云集了众多产值过亿的玩具、电子、鞋业等制造企业。但近几年来,深圳部分制造业工厂出现倒闭和撤离,区域转型和产业升级迫在眉睫。2009年,深圳总人口大约为900万人,其中本地户籍人口只有250万人,伴随着区域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变化及新的人口政策的推出,2015年深圳本地户籍人口已经接近400万人,许多“候鸟”开始变为“家燕”。据此完成3~4题。
3.深圳加速区域转型和产业升级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政策调整 B.市场需求变化
C.生产成本上升 D.技术创新所需
4.深圳让许多“候鸟”变为“家燕”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城镇化水平 B.加快产业升级
C.缓解人口老龄化 D.降低生产成本
(2023·青海西宁月考)陕西渭北高原地区是我国优质苹果产区之一,为发展当地苹果产业,有人提出“苹果第六产业”的概念,即果农不仅种植苹果,而且从事苹果的加工与销售,即将苹果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相加(1+2+3)正好等于6,故名“苹果第六产业”。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有关“苹果第六产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础是苹果的加工业
B.适宜在大城市推广
C.提高了苹果附加值,增加了果农收入
D.目的是美化环境
6.发展“苹果第六产业”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苹果产量
B.形成观光农业区
C.推动城镇化进程
D.三次产业相融合,推进农业现代化
进入21世纪以来,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大幅提高,经济地位明显提升,综合实力实现新跨越。下表为“四川省2000年、2018年三次产业比重和城镇化水平相关指标统计表”。据此完成7~9题。
年份 GDP(亿元) 第一产业 比重(%) 第二产业 比重(%) 第三产业 比重(%) 城镇化 率(%)
2000 3 928.2 25.4 37 37.6 18.6
2018 40 678 10.9 37.7 51.4 52.3
7.依据材料,四川省(  )
A.第一产业产值呈下降趋势
B.第二产业产值基本不变
C.第三产业产值呈上升趋势
D.产业结构变化不大
8.2000年到2018年,四川省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是(  )
A.第一产业效率下降,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
B.第二产业产值稳定,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C.产业结构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基本不变
D.第三产业长足发展,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9.治蜀兴川需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下列措施中,不可行的是(  )
A.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巩固成都平原商品粮基地地位
B.承接东部各类企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
C.推动实施“蓉漂计划”,吸纳优秀人才落户成都
D.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根据产业链划分,芯片从设计到出厂主要包括6个核心环节:设计软件(芯片设计软件是芯片公司设计芯片结构的关键工具)、指令集体系(没有高效的指令集体系,芯片不能运行操作系统和软件)、芯片设计(主要连接电子产品、服务的接口)、制造设备(生产芯片的设备)、圆晶代工(芯片从图纸到产品的生产车间)、封装测试(保证产品品质,技术需求相对较低)。根据材料,完成10~12题。
10.我国芯片产业有望率先崛起的环节及原因是(  )
A.芯片设计软件及指令集体系——人才多
B.芯片制造和制造设备——制造业大国
C.圆晶代工——劳动力丰富
D.封装测试——市场广阔
11.我国要在芯片取得突破,正确的做法是(  )
A.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B.积极参与国外产业分工
C.埋头苦心钻研芯片技术
D.引进、吸收、研发协同
12.从产业链的角度,在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优秀的科技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  )
A.加紧原材料的生产技术研发,立足成为优秀的原材料提供商
B.专注制造业,加快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成为有竞争力的制造商
C.潜心钻研,突破技术壁垒,力争成为上游核心产品供应商
D.鼓励创新,营造创新环境,致力成为新产业突破的引领者
(2022·山东地理)嘉峪关地处河西走廊中部,1955年该地区发现铁矿,1958年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建立钢铁厂,1965年设嘉峪关市。随着钢铁工业的发展,嘉峪关市逐步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2019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7∶62.8∶35.5。据此完成13~15题。
13.2005~2010年该市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惯性的影响 B.环境条件的改善
C.青壮年人口迁出 D.康养产业的发展
14.该市第一产业比重较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交通运输 B.自然资源
C.市场需求 D.劳动力
15.该市在推进工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宜重点发展(  )
A.造纸工业 B.纺织工业
C.食品加工工业 D.装备制造工业
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武汉市是我国中部和长江中游地区唯一人口超千万人、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元的城市。武汉市区位优势突出,高校林立、科研院所众多,文化底蕴深厚。集成电路,俗称“芯片”,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武汉已与北京、上海、深圳一道,跻身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四大集聚区。下图为武汉市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1)概述武汉产业结构特点的变化。(6分)
(2)武汉正从传统“钢城”向“芯城”转型升级,说明这一产业结构调整的合理性。(6分)
17.天山北坡城市群东起新疆哈密市,西至阿拉山口市和霍尔果斯市,在新疆区域经济发展中经济地位日益凸显。读图文资料,回答相关问题。(26分)
材料一 天山北坡城市群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变化图、五大规模城市的四大主导产业表和城市群简图。
天山北坡五大规模城市的四大主导产业表
乌鲁木齐 克拉玛依 石河子 昌吉 吐鲁番
1 石油加工业(15.4%) 石油加工业(54.7%) 有色金属加工业(31.4%) 有色金属加工业(25.3%) 化学制造业(14.5%)
2 电气机械制造业(12.7%) 化学制造业(4.5%) 化学制造业(27.3%) 化学制造业(12.2%) 石油加工业(9.8%)
3 黑色金属加工业(9.8%) 非金属制品业(0.3%) 纺织业(5.4%) 非金属制品业(10.6%) 电气机械制造业(4.6%)
4 化学制造业(5.1%) 黑色金属加工业(0.2%) 非金属制品业(4.75%) 农副食品加工业(8.8%) 有色金属加工业(2.9%)
材料二 2015年全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07%,而新疆地区为0.56%,且80%的专业技术人才集中在卫生、教育领域,工程技术、农业方面研究人员数量呈下降趋势。
材料三 为促进天山北坡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新疆提出天山北坡城市群应该明确城市分工,实现第二产业错位发展,例如克拉玛依开辟高端化、精细化的石油加工道路,逐步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重要的油气化工聚集地,石河子大力发展纺织业等。
(1)简述天山北坡城市群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
(2)概述2011年以来,天山北坡城市群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4分)
(3)分析天山北坡城市群第二产业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关系以及对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10分)
(4)评价天山北坡城市群第二产业错位发展战略的合理性。(6分)
第二节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1.B 2.D [第1题,工业化发展初期阶段以农业为主,农业人口比重最大,③表示农业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工业发展,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大,但随着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工业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提高、数量要求下降,②表示工业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服务业劳动力比例呈上升趋势,①表示服务业劳动力比例变化曲线。故选B。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在Ⅳ阶段服务业占比最大,其次为工业,占比最低的为农业,故选D。]
3.C 4.B [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深圳发展初期的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土地等价格上涨,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部分制造业工厂出现倒闭和撤离,区域转型和产业升级迫在眉睫。故选C。第4题,随着深圳加速区域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步伐,资金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比例提高,需要大量技术人才。新的人口政策的推出,让许多“候鸟”变为“家燕”,可以吸引更多的技术人才,故主要目的是加快深圳市产业升级,B正确。提高城镇化水平不是主要目的,A错;结合材料分析可知,吸引的技术人才以中青年为主,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但不是主要目的,C错;技术人才工资高,基本福利投入多,不会降低生产成本,D错。]
5.C 6.D [第5题,读材料可知,“苹果第六产业”是指果农不仅种植苹果,而且从事苹果的加工与销售,“苹果第六产业”的基础为苹果的种植,A错误;苹果多种植在低山丘陵地区,苹果种植占地面积较大,不适宜在大城市推广,B错误;通过“苹果第六产业”的发展能够提高苹果附加值,增加果农收入,C正确;目的是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D错误。第6题,发展“苹果第六产业”,能够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相结合,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D正确;产业结构调整,资源投入从第一产业分散到其他产业之中,苹果产量可能不会像只发展第一产业那样增长,A错误;观光农业区主要是第三产业发展,没有加工业的内容,B错误;“苹果第六产业”主要根植于农村,以第一产业为基础,不是为了推动城镇化进程,C错误。]
7.C 8.D 9.B [第7题,由表可知,四川省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但产值增加,A错误;该省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相应的产值也呈上升趋势,B错误,C正确。由表可知,四川省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呈上升趋势,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D错误。第8题,根据表中信息可知,四川省在2000年到2018年间,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农村出现剩余劳动力,但第一产业产值增加,说明第一产业生产效率上升;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增加,说明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快,吸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故选D。第9题,四川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引进、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对污染大、排放不达标、资源损耗大的企业坚决禁止迁入。故选B。]
10.C 11.D 12.C [第10题,圆晶代工对技术有一定要求,且对劳动力需求较多,我国在该环节优势较明显,C正确。第11题,引进、吸收、研发协同既可以帮助我国技术进步,同时又可以缩短研发时间,减少成本,D正确。第12题,原材料方面技术比较成熟,但比较低端,对产业升级不利,A错误。制造设备制造难度较大,需要参与国际合作,B错误。我国在产业下游环节已经比较成熟,下一步需要提升自身的科技水平,参与产业上游环节,C正确。我国目前科技水平较低,难以成为新产业的引领者,D错误。]
13.A 14.B 15.D [第13题,2005~2010年该市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在1958年属于青壮年劳动力,是钢铁厂建立后吸引的大批劳动力,这种人口数量、年龄变动在一定时期内的持续性就是人口惯性,选A。嘉峪关市是依靠铁矿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形成了以冶金为主的工业体系,环境条件改善的可能性不大,B错;该市有钢铁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不会出现大量青壮年人口外迁,C错;康养产业发展是人口老龄化突出的结果,而不是原因,D错。第14题,河西走廊气候干旱,降水少,适宜耕作的土地少,灌溉水源也少,第一产业比重较低;加之该市铁矿资源丰富,钢铁工业发达,对应的第二、第三产业比重高,故第一产业比重低。选B。第15题,产业结构的优化要充分利用已有产业,发挥既有产业的优势,延长产业链。该市是钢铁工业城市,有丰富的钢铁原料,可以延长钢铁产品的产业链条,发展装备制造工业,选D。]
16.(1)2014年以前第二、第三产业并重;2014年以后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呈“三、二、一”型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始终很小。
(2)武汉的高校、科研院所众多,科技人才资源丰富,具有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条件;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小,对环境的污染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集成电路产业产品的附加值高,创造的利润大,有利于提高城市竞争力。
解析 (1)观察图中三条曲线的变化趋势,注意图中曲线的拐点,进行总结。读图可知,第一产业曲线变化幅度不大,第一产业比重始终较小;2014年以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相当,2014年后,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呈现出“三、二、一”型产业结构。(2)武汉“钢城”向“芯城”转型升级的合理性,主要从武汉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优势条件和对武汉发展的意义两方面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武汉高校林立、科研院所和科技人才众多,利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钢铁工业污染严重,原料和能源投入成本上升,钢铁市场萎缩,武汉钢铁工业逐渐衰落,与钢铁工业相比,集成电路产业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对环境污染小,有利于提高武汉市的竞争力,促进武汉市可持续发展。
17.(1)空间分布特征:沿天山山麓河流以及铁路干线分布。
主要原因:沿山麓河流分布有利于获取城市工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必需的水资源;沿铁路干线分布有利于城市群内部以及城市群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人员往来,促进城市群经济发展。
(2)2011年以来,天山北坡城市群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明显上升;产业结构由“二、三、一”转变为“三、二、一”,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3)关系:天山北坡城市群第二产业以石油加工、有色和黑色金属加工、纺织业等为主,其主要以天山地区的石油、有色金属、煤炭、棉花等资源为原料,对自然资源具有高度依赖性。
影响:水资源的消耗量较大,造成水资源短缺;废气排放量较大,大气污染严重;资源开采可能会导致植被破坏,加剧荒漠化。
(4)错位发展可以避免各城市内部第二产业同质化所造成的相互竞争的局面;避免研发投入和工程技术人员的短缺,利于充分发挥人才优势,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城市群内部不同城市间的协调、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