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节 产业转移 课后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节 产业转移 课后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28 12:2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节 产业转移
中国汽车工业根基薄弱,依托市场换技术艰辛发展。但在汽车玻璃领域,福建F公司30多年来的聚焦专注,成就了自身规模和技术的全球龙头地位。读“F公司发展过程简图”,回答1~2题。
1.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该公司在海外投资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资金 B.原料
C.市场 D.政策
2.该公司在美国建厂生产玻璃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是(  )
A.贸易壁垒加强 B.成本提高
C.市场竞争激烈 D.技术革新缓慢
读“当前全球计算机制造业价值量示意图”,完成3~5题。
3.首先转移的计算机制造业生产环节是(  )
A.软件设计 B.知识产权
C.整机组装 D.售后服务
4.影响计算机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高素质的人才 B.丰富的资源和能源
C.广阔的市场 D.良好的服务
5.为更好地提高我国计算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我们应该(  )
A.加强自主研发,保护知识产权
B.提高服务质量,树立品牌
C.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效益
D.降低工人的工资,缩减成本
(2023·贵州贵阳月考)“东桑西移”是指我国逐步把蚕茧主产区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蚕丝产业发展战略。近年来,江浙等东部地区传统的蚕桑产业发展受到制约,生产规模逐年下降;中西部一些地区则具备发展蚕茧丝产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基础,搭乘“东桑西移”顺风车并快速发展。据此完成6~8题。
6.东部地区传统蚕桑产业发展受到制约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政策调整 B.市场需求减少
C.生产成本上升 D.经济效益低下
7.下列省份搭乘“东桑西移”顺风车并快速发展,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是(  )
A.新疆 B.广东 C.内蒙古 D.广西
8.“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有利于(  )
①加快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 ②保证我国丝绸大国地位 ③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④平衡地区桑蚕产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隐含碳排放是产品生产过程中直接或间接的二氧化碳排放。与产业转移同时发生的包括隐含碳排放转移。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净产业转移(转入量-转出量)和净碳排放转移(转入产品隐含碳排放量-转出产品隐含碳排放量)图”。据此完成9~11题。
9.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拉力”因素有(  )
①交通条件 ②资源状况 ③产业集聚效应 ④劳动力价格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0.图中四个地区中,以低污染产业转入为主的是(  )
A.东部沿海 B.中部地区
C.京津地区 D.西北地区
11.造成图示地区隐含碳排放差异的原因是(  )
A.人口数量 B.资源数量
C.产业结构 D.国家政策
(2022·山东地理)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某省一些服装企业为缓解成本压力,将总部和部分生产部门留在国内,把欧美服装订单转移到东南亚进行加工。在此过程中,该类服装企业自带技术和丝绸、刺绣等原材料,同时携手与其在工序上联系紧密的相关企业共同“走出去”。据此完成12~14题。
12.该类服装企业“自带原材料”主要是为了(  )
A.缩短加工时间 B.保证产品品质
C.降低生产成本 D.加强文化交流
13.该类服装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携手相关企业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自身技术更新
B.增加当地就业机会
C.共用当地基础设施
D.提高服装生产效率
14.该类服装企业需要在东南亚配套的服务部门是(  )
A.设计咨询 B.展览销售
C.金融保险 D.专业物流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材料一 从20世纪70年代半导体产业在美国形成规模以来,半导体产业总共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第一次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美国本土向日本转移;第二次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2000年,随着半导体产业不断地发展与升级,美国逐步把IC(集成电路,也称芯片)的设计与制造进行分离,并将制造业转移。由美国、日本向韩国以及我国台湾转移。
材料二 半导体产业每一次转移的过程都带动了当地科技与经济飞速的发展。我国正在承接第三次转移,我国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获取了部分国外半导体分装、制造等业务。随着全球电子化进程的开展,我国半导体产业厚积薄发,半导体产业下游发展兴旺。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电子生产国和消费国。
材料三 下图为半导体产业链示意图。
(1)简析美国半导体产业进行第一次产业转移的原因。(6分)
(2)第二次半导体产业转移,美国开始主动将生产线外迁,采用委外代工的模式。判断此阶段美国半导体产业的生产特点。(6分)
(3)第三次半导体产业转移为规模转移。简述我国承接半导体第三次转移的优势条件。(6分)
(4)简述半导体产业转移给我国带来的有利影响。(6分)
第三节 产业转移
1.C 2.B [第1题,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该公司在美国设立海外机构并在德国、韩国和日本成立子公司,这些国家汽车工业发达,汽车玻璃的市场广阔,C对。第2题,美国是发达国家,工人工资高,因此在美国投资建厂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成本提高,B对。在美国投资建厂生产的汽车玻璃主要在当地销售,贸易壁垒不会成为主要问题,A错;该公司生产汽车玻璃的规模和技术居全球龙头地位,技术革新较快,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C、D错。]
3.C 4.C 5.A [第3题,产业转移时往往是技术含量低、产品价值低的环节先转移,整机组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低,故C正确。第4题,发达国家和地区计算机制造业转移到我国的主要是附加值最低的生产环节,其主要考虑的是需要大量廉价劳动力以及广阔的市场,故C正确,A、D错误。计算机制造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耗能少,B错误。第5题,计算机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高,研发费用高。我国计算机制造业起步较晚、发展较慢,主要参与附加值较低的生产环节,故加强自主研发,保护知识产权,能更好地提高我国计算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故A正确。]
6.C 7.D 8.C [第6题,依据材料可知,国家政策支持产业转移,未体现国家政策限制东部地区传统蚕桑产业发展,A错;东部地区人口多,经济发达,市场需求大,B错;东部地区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不断上升,致使传统蚕桑产业生产成本上升,发展受到制约,生产规模逐年下降,C对;中西部一些地区搭乘“东桑西移”顺风车并快速发展,说明蚕桑产业经济效益良好,D错。第7题,新疆和内蒙古气候相对干旱,热量条件较差,不适合桑树生长,不具备明显优势,A、C错;广东经济发达,属于东部地区,不符合搭乘“东桑西移”顺风车这一条件,B错;广西经济相对东部地区发展较慢,气候温暖湿润,气候条件适合种桑养蚕,具有明显区位优势,D对。第8题,桑蚕产业属于农业,对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有限,①错;“东桑西移”战略的实施有利于保证我国丝绸产量,保证我国丝绸大国地位,②对;“东桑西移”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③对;产业转移使东部地区桑蚕产业减少,中西部地区桑蚕产业增多,并没有进行平衡发展,④错。故选C。]
9.B 10.C 11.C [第9题,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交通便利,产业集聚效应明显,是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拉力”因素,①③正确,B正确。第10题,读图可知,四个地区中,东部沿海、中部地区以转出为主,A、B错误;京津地区、西北地区以转入为主,其中京津地区净碳排放转入少,西北地区净碳排放转入多,C正确、D错误。第11题,产业结构差异造成能源消耗差异,是造成图示地区隐含碳排放差异的原因,C正确。]
12.B 13.D 14.D [第12题,生产加工环节与原料来源没有关系,不会缩短加工时间,A错误。该类服装的原材料是丝绸、刺绣等,这些原材料是我国的优势产品,使用我国带去的原材料可以保证服装产品的品质,选B。自带原材料会加大企业的运输成本,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C错误。自带丝绸、刺绣等原材料,只是用于本企业产品的生产,并不对外销售原材料,对文化交流作用不大,D错误。第13题,“走出去”过程中,携手的相关企业与服装企业有生产联系,可提高服装生产效率,但相互之间并没有技术层面的促进作用,A错、D对;对企业而言,所有活动的主要目的都是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都不会是企业的主要目的,只是带来的影响,B错;同一区域,企业数量越多,对基础设施造成的压力越大,超过一定限度后反而会增加相应的成本,C错。第14题,据材料可知,该企业总部在国内,“走出去”的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且订单供应欧美地区,故不需要考虑设计和市场,排除A、B。服装加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对金融保险的需求不大,C错;产品需要供应欧美地区,离不开专业的物流运输服务,以保证服装能及时、安全地发送到欧美地区,选D。]
15.(1)美国劳动力成本上升;半导体加工产业利润降低;日本劳动力较美国廉价。
(2)半导体产业不断发展与升级;产业链更加完整、细化;掌握利润高、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设计等高技术环节。
(3)劳动力成本较低;半导体产业下游应用发展迅速,消费市场广阔;我国科技发展迅速,具备了相应的技术条件;资金充裕。
(4)有利于增加我国半导体产业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有利于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能够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的科技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