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简介作者:王维,字摩诘,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是山水诗派的代表人物,主要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摘自苏轼《东坡志林》) 背景: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延。在赴边途中作此诗。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找出诗中叙事的句子。
找出运用比喻的诗句。
找出描写边塞战士紧张生活,表现他们为国戍边战斗精神的句子。
你从诗人所写之景中品出了什么情感?诗句揣摩: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一“征”一“归” ,一“出” 一“入” ,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是写景,也是叙事,以“蓬”、“雁”自喻,抒发了作者被排挤的苦闷和远离家乡异地飘泊的愁绪,情感复杂。诗句揣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澄江静如练”、“山气日夕佳”、“落日照大旗”、“中天悬明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此等境界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深夜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差近之。 (摘自王国维《人间词话·四十四》)诗句揣摩:“大”简洁形象,“长”突出黄河之线条曲弯之美。二字简单、传神,勾勒出一幅景色壮阔的背景图。
“孤” 使景物突兀醒目,“圆”又给人温暖圆融、平和静穆之感,两字对举,矛盾中愈显情感之复杂,丝丝缕缕,欲辨还休。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句揣摩:此句描写的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再来品读: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简介作者:一个浪漫主义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白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初隐岷山,益州长史苏颋见而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可比相如。”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明皇,召见金銮殿,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酒徒饮于市,帝坐沉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颒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常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乃浪迹江湖,终日沉饮。永王璘都督江陵,辟为僚佐。璘谋乱,兵败,白坐长流夜郎,会赦得还。族人阳冰为当涂令,白往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文宗时,诏以白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云。集三十卷。背景:王昌龄,李白的好友。因“不护细行,贬龙标尉。以乱世还乡,为刺史闾秋晓所杀。张镐按军河南,兵大集,将戮之,辞曰:“有亲,乞贷余命。”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晓默然。 昌龄工诗,绪密而思清。时谓王江宁云。(《新唐书·文艺下》)
由此可见,王昌龄被贬纯属“莫须有”,他在《芙蓉楼送辛渐》中也明确地表达了自己坦白的胸怀:“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中写的景物有哪些?这些景物有何内涵?杨花、子规、明月
“杨花”漂泊无定,暗写王昌龄被贬荒僻之地给人的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即杜鹃,在我国古典诗词中,它总悲哀凄惨地啼叫着。 杨花的文学意蕴:杨花,即柳絮。古人的笔下,那纤细、洁白的杨花经常被情绪化。
晏殊的“春风不解禁杨花,朦朦乱扑行人面。” 在纷纷扬扬的杨花中,让人感到的是淡淡的闲愁。
张先的“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月色中的杨花给人的是宁静的感觉。
女词人朱淑真的杨花,则是一种生命的放飞,“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苏东坡更是写杨花的高手,杨花在他那里,一会儿寄托着思妇怀人的幽情,“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 一会儿又如沦落天涯的离人。“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苏东坡一生坎坷,多次被贬谪到荒蛮之地,难怪看到随风飘零的杨花会有如此的感叹。 不管怎样,文人眼里的杨花到底是不一样,在一般人看来,垂柳是柔丽的,而杨花却似有些轻浮,如一个感情不太专一的女性,想来,“水性杨花” 一语,任何女性听了都不会高兴。
杨花本无情无思,只因人有情。白居易诗云:“谁能更学孩童戏,寻逐春风捉柳花。” 也许只有无忧无虑的孩童,才能真正体会出杨花的妙处。杨花似雪,春日一景,不管怎麽说,有大自然这一道独特的风景,春天就更加风情万种了。明月:把无知无情的月亮变成的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心的知己,使之人格化,这种奇特的想象正诠释了“诗仙”李白的浪漫主义。写法探究:1、2句不着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自现,作者如何达到这一效果的?
用景写情,融情入景。
“过”字凝炼,含蓄。
启发:取景要典型。
表情要含蓄。写法探究:作者为什么把“愁心”寄与“明月”?
作者说自己心中充满了愁思,无可告诉,无人理解,只有将这种愁心托之于明月;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自己和朋友都可看见她,也只有依靠她才能将愁心寄与,别无他法。 写法探究:将客观事物人格化有什么好处?
将感情赋予客观事物,就是将抽象转化成易于被人理解、感受到的具体形象,这样写更易打动读者,含蓄的表达使人回味无穷。这种写法也充分显示出李白的艺术个性:想像惊人,气概超逸,笔势灵动。写法探究:启发:不直白露骨地抒发自己的情感,做到含蓄真挚、耐人咀嚼。你还记得哪些关于明月的诗?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
何处春江无月明。你还记得哪些关于明月的诗?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常照金樽里。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简介作者:杜甫,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他的诗各体兼备,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被誉为“诗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著有《杜工部集》。背景:唐肃宗至德元年六月,安史叛军攻下长安。七月,杜甫听到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在羌村,去投奔肃宗。途中被叛军俘虏,带到长安。因他官小,未被囚禁。《春望》写于次年三月,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月 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全诗抒发的情感诗的尾联总写了忧国思家的情感。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诗人满头白发,因焦虑忧思而频频搔首。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品评:全诗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谨严而不板滞,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课件21张PPT。李商隐的[无题诗]学 习 目 标知识目标
1、学习声情并茂地朗诵。
2、理解和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能力目标
学习作者以清词丽句构造优美的形象,寄情深微,意蕴幽隐具有朦胧婉曲之美的表现方法。
情感目标
理解古代女子在悲伤与痛苦的爱情之中仍然富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自学提纲1、简介作者。
2、理解诗句意义,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3、你还能说出几句李商隐的诗句吗? 李商隐(约813—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
晚唐诗人,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与杜牧齐名,称“小
李杜”。一生与晚唐四十多年的牛李党争相始末。初以文采为牛党人令狐楚所赏识。25岁时举进士后。次年,李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也爱其才,任为书记,并把女儿嫁给他。但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令狐楚属牛党,王茂元则属李党。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忘家恩,放利偷合”而受牛党排挤。此后李商隐卷进两党纷争,既和他们都有交往,又反对两党争权夺利。牛党主持朝政以后,他遂受冷遇、排斥,以致漂泊四方,最后李商隐满怀报国之志,在悲愤寂寞中死去。终年四十六岁。 在爱情生活方面,诗人也屡遭不幸。青年时期,他先后与女道士宋真人、洛阳商人少女柳枝相爱,均以悲剧告终。与王茂元之女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幸福生活不过十余年,妻子因病亡故。政治和爱情上的双重不幸,使诗人的诗作常寄予着深沉的身世之感。一、走近诗人二、无题诗界定 李商隐的爱情诗是最为人们广泛传诵的。他常取名《无题》,以“无题”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独创。这类诗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以恋爱本事为依托。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其内容或因不便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名为“无题”,这是一类;还有一类无题诗,是用篇首或句中二字为题,如《锦瑟》、《碧城》。 三、无题诗基调 浓烈而凄清构成了无题诗的情感基调。
所谓“浓烈”,是说它绝不作浮泛的情语。所谓“凄清”,就是说,无论诗中的相思与追求是怎样的一往情深、缠绵萦回,那结果却总是伤怀,总是无望,总是迷茫。
这种基调除了有着时代内涵外,还打上了诗人自己的烙印。诗人深爱妻子王氏,然而婚后他辗转奔波、漂泊四方,夫妻长年分居。正届中年,妻子溘然病逝,更使他蒙受了巨大的痛苦。正是个人的不幸和社会上的爱情悲剧互相融合,才形成了无题诗特有的感情基调。
四、无题诗代表作——《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首联: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1.概括首联内容:惜别之苦。
2.比较揣摩两个“难”字有何不同?
3.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残”的意境。前者为“困难”,写出情人相见之苦;后者为“痛苦、难受”,写出离别之苦。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借景抒情,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概括颔联的内容: 爱情忠贞。
2.此为名句,理解“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的表情作用。
“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的手法,极为熨贴。并用“蚕吐丝”、“蜡流泪”巧妙比喻,用“丝”谐音“思”,用“到死”、“成灰”与“方尽”、“始干”两相对照,妙句天成,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 “方”和“始”强化了这种怀感。成为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的千古名句。颔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知识积累
古人写诗往往借同音字来表示另一种意思。南朝民歌里使用的尤其多。例如:拿莲子的“莲”代替怜爱的“怜”,拿莲藕的“藕”代替佳偶的 “偶”。南朝民歌《七日夜女歌》“桑蚕不作茧,昼夜长悬丝。”便是借蚕儿挂下来的丝比作情人心里的牵挂相思之思。颈联:“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上面两句写的是诗人自己,下面两句就转到对方女主人公身上了,想象她别离后的生活。此联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2.“但愁云鬓改”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情人怎样的心境?虚写。设想情人对自己的思念之苦。从“应”字可见。“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头发也散乱渐白,形象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夜吟应觉月光寒”是诗人想象姑娘感到月光的凄清和寒冷,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境。尾联:“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理解典故—— 见课后注释。
2.表意作用。尾联用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的美好愿望。以传说中的仙山---蓬莱山 作为对方居处的象征,以王母驾下的青鸟使者代为打探她的下落。
既表达了对心爱之人的劝慰之情,也倾诉了自己绝对没有放弃再次相见的一线希望的恒心与决心,但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写完了,这场悲剧的结局如何,我们无法知晓,或许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kān⑴原意:
比喻恋人别后相思之苦。
⑵新意:
比喻人们为某种理想而执着追求。现在人们赋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什么样的新意?例子:重病期间,周总理仍旧坚持工作,在他身上,我们可以领悟到什么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思考:有人说此诗为作者的政治寄托,也有人说此诗纯写爱情,你以为呢?
由于是个语言的多义性以及我国古代“诗言志”的传统,对诗歌的解读会存在一些分歧。李商隐的这首诗,一般都认为是写爱情的,但也有人认为是写给执政人物,乞求他们援引的。虽有附会之嫌,但也不是没有根据。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乃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从《楚辞》就开始出现的表现手法。
例如,中唐后期的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再者,“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又有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崇高人格魅力。所以说“可以言情”也“可以喻道”。
1.回环往复的抒情方法。四联各有侧重,每一联都是一个抒情角度。开头从相见时难写到离别,表现一对恋人刻骨铭心的相思,痛苦难堪的真情;颔联从自己一方表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九死不悔;颈联由己及推人,表现恋人双方苦苦思念;尾联化用神话传说,写自己渴望相见的心愿。
2.比兴手法的运用与谐音双关手法的配合使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之丝和蜡炬之泪这两个象征性意象,来表现相思之苦和对爱情的坚贞,形象贴切,意境隽永。?????????????
3.婉曲柔密的风格。全诗感情强烈,但没有外露的句子,而是用委婉绵柔的形式来吐露,或用残春季节的暗示,或用残春蜡炬表现,又用神话假托,呈现婉曲柔密的风格特点。?
4.艺术风格。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艺 术 特 色 这首诗是描写爱情相思最为脍炙人口的名篇,千百年来其影响巨大深远。颔联以“春蚕”“蜡烛”一对最有表现力的比喻来抒写强烈的相思和至死不渝的爱情,这是全诗最精彩的部分,也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种忠贞的感情是一种高尚的精神,不管是对爱情、对友情、对工作、对事业都需要。
全诗构思巧妙,想象细致入微,比喻精确得当,语言生动精辟、意境优美,如同一支动人的歌,久久留在读者的心上。小 结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这首“爱情的绝唱”——你我的相见是多么的难得,犹如百花盛开须得期遇着春风一度;
你我的离别却又那么难舍,好似东风无力想要挽留住百花凋残。
我对你的思念啊,就像那春蚕吐丝,不死则绵延无尽、哪有绝期?
我想你的泪流啊,就像那蜡炬燃烧,不灭则长流不止、怎会停息?
你早起对镜梳妆时的慵容,是否有着容颜转变的愁虑;
你夜晚对月低吟时的孤影,怎经得起清辉遍洒的冷寒。
虽说此去蓬莱仙山的路途并不遥远啊,
我却只能烦请殷勤的青鸟去代为探候! 无题(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阅读·拓展这首诗写对昨夜相知相会而今日很快分离的情人的思念之情。主旨:情人离愁??赏析: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为千载名句,写情人间虽难随时相会,日日厮守,但心心相印,写出了甜蜜与痛苦相交织的爱情。
运用新奇而贴切的比喻。前句暗示爱情受阻隔,是常语翻新。后句比喻相爱的双方心灵相通,则完全是诗人的独创和巧思。这种联想更带有象征色彩。诗人要表达的不单单是爱情间隔的苦闷或心灵契合的喜悦,而是间隔中契合、苦闷中欣喜、寂寞中的安慰。
无题(其二)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
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
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
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其三)
飒飒东风细雨来,
芙蓉塘外有轻雷。???? 金蟾啮锁烧香入,
玉虎牵丝汲井回。???? 贾氏窥帘韩掾少,
宓妃留枕魏王才。???? 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 无题诗中主要包含两个大的意象群类。
一类是从神仙世界、历史传说中摄取的,如蓬山、瑶台、青鸟、紫鸾、仙郎、玉女、宓妃、莫愁一类;一类是从现实生活(主要又是女子的生活)中提出的,如凤尾罗、碧文帐、金翡翠、绣芙蓉、碧鹦鹉、红蔷薇一类。
这里应该指出,无题诗中神仙一类的意象远远多于同时代的其他爱情诗。而这类意象常常可作多种解释(既可视为仙境、亦可喻为道观、又可象征宫廷),这也是无题诗意旨隐约迷离的原因之一。
这就是无题诗独特的艺术个性。深沉的社会蕴涵、浓烈而凄清的情感基调、闪烁不定的意象特征,以及精整工巧的语言风姿,共同构成了无题诗沉博绝丽的特质,使它成为唐代诗苑中的一束幽艳别致的“秋花”。 补充:无题诗的意象课件41张PPT。 转 朱 阁,
低 绮 户,
照 无 眠。
词《水 调 歌 头》苏 轼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她非常容易激发人们的想象。一钩新月,人们会想到新生萌芽的事物;一轮满月,人们会想到美好圆满的生活;皎洁的月亮,人们会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理想和憧憬。苏轼仰望明月,他会想到什么呢?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 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 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 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诗文有《东坡文集》等。【作者简介】
苏轼中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宋代]眉州(今四川省眉山
市的东坡区)人。父苏洵、弟 苏辙都是著
名古文学家,世称“三苏”。嘉祐进士,任
凤翔府签判,主张改革弊政。神宗时反对
变法被贬,但在密州、徐州任上政绩颇好。
哲宗 时任翰林学士。出任杭、颍、扬、定
四州。徽宗初遇赦召还。诗、词和散文都
代表[北宋]文学最高成就。
诗大都抒写仕途坎坷的感慨,也有反映民生疾苦、
揭露现实黑暗之作。诗风豪迈清新,尤长于比喻。与黄
庭坚并称“苏黄”。
词题材广泛,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无不
入词,对严格的音律束缚也有所突破,促进了词的发展。名作有《念奴娇》 等。开豪放词派的先河,与辛弃疾并
称“苏辛”。
散文中议论文汪洋恣肆,记叙文结构谨严,明白条
畅,如《石钟山记》、《放鹤亭记》等与《赤壁赋》、
《后赤壁赋》同为传诵名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擅长行、楷书,与黄庭坚、米芾[fú]、蔡襄并称“宋四家”。
在绘画方面画墨竹,师文同,比文更加简劲,且具
掀舞之势。 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
此事古难全。
月有阴睛圆缺,
人有悲欢离合,
何事长向别时圆?
不应有恨,
照无眠。
低绮户,
转朱阁,
何似在人间。
起舞弄清影,
高处不胜寒。
又恐琼楼玉宇,
我欲乘风归去,
今夕是何年。
不知天上宫阙,
把酒问青天。
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出身在一个书香门第,1057年参加科举考试,与弟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1075年,苏轼在密州写下了[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以此怀念分别五年的苏辙。 水调歌头初读全诗感知内容驱谴想象再现情景请大家自由诵读,结合注解理解词义。
再发挥想象,把你从词句中看到的画面描绘一下。什么是宋词 词,诗歌的一种,源于唐而盛与宋。原为和乐演唱,因此也称曲或曲子词;和诗比较,词的句子大多是长短不齐的,因此,也叫长短句。词有许多不同的调,每种词调,各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如《水调歌头》、《西江月》等。
写作背景:
苏轼因在朝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守外郡,任密州太守。而与在齐州做官的弟弟苏辙(子由)长达七年未能相见。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负,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中秋之夜,他喝酒赏月,不禁怀念起不在身边的弟弟苏辙。因此写了这首词。听朗诵朗诵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译文:丙辰年中秋节,畅饮到第二天早晨,
喝得大醉,加上怀念子由,特写下这首词.小序作用交代作此词的缘由。 译文:明月什么时候会出现啊? 举起酒杯去问青天。不知有着宫殿楼阁的天上,今天 晚上是哪一年?
上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想要乘借风力返回天宫,又怕在那洁白玉石修筑的月宫里,那么高的地方,一定寒冷得受不了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高处不胜寒仅仅指禁不住高处的寒冷吗?不愿回朝做官,讨厌那里的党派之争,勾心斗角。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单的冷清等。译文:面对自己清爽的影子,站起来尽情起舞,又哪里像似在人间发生的事呢。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作者态度如何?作者想去哪? 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这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译文:月光照遍华丽楼阁, 低低照进雕花的门窗,再照到难以成眠的我。 下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无眠之人指谁?作者自己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译文:月光不应当有什么怨恨,为什么要经常在人们别离时候出现圆月呢?译文:人们都会有悲哀、欢乐、分离、会合,月亮也有显现、隐没、浑圆和残缺的时候,这类事情从古至今都难以圆满解决。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此事指什么?人的“离”“合”月的“晴” “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译文:只希望人们都能够长久平安,就能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共同欣赏美好的月色啦!为什么是千古名句? 艺术魅力:由于结构精巧、想象奇特,使这首词所展示的形象广阔而深刻。
思想内容:所写的“此事古难全”的离愁别恨能激起各个时代、各种类型的读者的共鸣;词中对美好生活的祝愿已经超越苏轼兄弟的界限,变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们的共同希望。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告诉我们无论如何都要以乐观向上的精神支持自己的生活,相信逆境过后是顺境,冬天过后是春天。让乐观的精神伴你一生,你必定会获得成功!小结欣赏歌曲明月几时有月光,曾激发过无数诗人的才情,留下许多杰出的诗篇。你能吟诵几句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吗?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 张九龄)
写月诗词拓展:
1、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独酌》
2、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渡荆门送别》
3、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4、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6、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7、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秋夕》
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王昌龄〈出塞〉
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
10、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作业背诵这首词。课件20张PPT。泊秦淮 唐 杜牧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理解作者忧国忧民之情,认识反动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请你参与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秦淮河吗? 秦淮河的水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或者是六朝金粉所凝么?我们初上船的时候,天色还未断黑,那漾漾的柔波是这样的恬静,委婉,使我们一面有水阔天空之想,一面又憧憬着纸醉金迷之境了。
——节选自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秦淮河自古为金陵(今南京)胜地:歌楼舞榭,鳞次栉比;画船游艇,南来北往。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酒楼上正在唱着《玉树后庭花》,触景生情,由过去的历史想到当前的现实,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七绝。 背景资料当时,唐王朝已经衰败,内部有军阀割据,外部有敌人侵扰,人民生活非常困苦,政治上已经出现严重危机。但是统治集团还在尽情享乐,过着极端腐化的生活。 杜牧这首诗就是借历史事实,讽喻当世,既以愤怒的心情对统治者的荒淫进行揭露,又以沉痛的语调向他所属的阶级发出警告。作者简介杜牧(803-约852年),唐朝文学家,字牧之。诗文中多讽喻时政之作。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之为“小杜”。有《樊川文集》。文学常识填空“大李杜”指:
“小李杜”指:
李白 杜甫李商隐 杜牧把握诗歌的节奏,结合书下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烟雾和月色笼罩着(秦淮河)的水和沙,
(船只)夜晚停泊在靠近河边的酒家。卖唱的歌女不知道亡国的悲和恨,
对岸酒楼里还唱着《玉树后庭花》。自主学习1:赏析1、2句。结合书下注释,思考下列问题。1、第1、2两句是写什么的?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你觉得这两句中哪些词用得好?说说你的看法。
2、第2句写了近酒家之后看到的景象吗?
写诗人夜泊秦淮所见的景物: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
笼
笼:笼罩。用“笼”字写轻轻的暮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沉寂的沙滩,表现了一种空冷愁寂的情调,这是诗人带着吊古怀今的情怀游览六朝金粉繁华胜地的特殊感受。2、第2句写了“近酒家”之后看到的景象吗?没有。
这里只点明了看到了“酒家”,至于酒家是灯红酒绿,还是顾客癫狂暴饮,这些都留给读者去联想,去补充。时间、地点、人物都在这里作了交代,为后两句作了铺垫。自主学习2:赏析3、4句。结合书下注释,思考下列问题。1、“商女”和“《后庭花》”指什么?
2、“犹唱” 是什么意思?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 1、“商女”和“《后庭花》”指什么?商女:指歌女,旧时以歌唱为业的女子。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作的歌曲,歌词极其绮艳轻荡,被后人称做“亡国之音”。 当年隋兵陈师江北,一江之隔的南朝小朝廷,危在旦夕,可是陈后主依然沉溺在歌声女色之中,终于被俘亡国。2、“犹唱” 是什么意思?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 “犹唱”“:还在唱。
诗人在这里用了曲笔。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应该是那些沉湎酒色,寻欢作乐,过着醉生梦死,灯红酒绿的生活的达官贵人。
从字面上看是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不知:凸现诗人的感慨之深;
犹:凸现诗人的忧愤之切。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接抒写其事其情的笔法,叫做曲笔。曲笔,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艺术手法,用曲笔来抒写感情,可以使诗歌的抒情更为婉转、含蓄、意境深邃,倍增哀乐。 不能或不便直接评价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探讨本诗的主题思想。主题思想:诗人借古讽今,抨击那些沉湎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小结 这首诗写诗人所见所闻所感,语言清新自然,构思精巧缜密。全诗景、事、情、意融于一炉,景为情设,情随景至。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对现实的深切忧思。感情深沉,意蕴深邃,被誉为唐人绝句中的精品。学习迁移:欣赏一些借古讽今的诗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课件18张PPT。诗词朗诵晏殊,字同叔,北宋前期婉约派词人之一。汉族,抚州临川文港乡人。十四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之后到秘书省做正字,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升官做了集贤殿学士,仁宗至和二年,六十五岁时过世。性刚简,自奉清俭。能荐拔人才,如范仲淹、欧阳修均出其门下。作者介绍暮春的一个傍晚,诗人漫步在一座小园里。和暖的天气,朱栏雕砌的亭台,都还是和去年一样。依稀如旧的景象,使诗人想起去年在这里和友人的聚会:面对着小园风光,良朋佳宴,兴致淋漓,一杯美酒,一曲新词,听歌饮酒,真是热闹极了。今天,人事变迁,聚散匆匆,友人早已各自分离。此情此景,更是增加了诗人的惘怅,因而即兴写就《浣溪纱》一词。 写作背景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
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
“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
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
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
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
豪放词派的代表。书法擅长行书、
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
有天真烂漫之趣,喜作枯木怪石,
论画主张神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浣溪沙考考你 子规 唱黄鸡 无再少 白发 潇潇
子规:布谷鸟。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 报晓。表示时光的流逝。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
白发:老年
潇潇:形容雨声
译文
山脚下兰草嫩芽一小部分泡在水中,
松林间小路清净无泥。
傍晚细雨中布谷鸟时不时啼鸣叫着。
谁说人老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
门前的流水还能执著地奔向西方呢!
不必因为烦恼而抱怨年老,
而过度感慨时光的流逝。
这首词表现出在逆境中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上阕写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写早春时节,溪边兰草初发,溪边小径洁净无泥,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却以潇潇暮雨中,布谷鸟哀怨的啼声作结。子规声声,提醒行人"不如归去",给景色抹上了几分伤感的色彩。
下阕却笔锋一转,不再陷于子规啼声带来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笔。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有意外,“门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
赏析
?浣溪沙 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苏轼 簌簌衣巾落枣花,
村南村北响缫(sao)车。
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
敲门试问野人家。问:这首词表现了一种
什么样的精神?
答:这首词表现出在逆境中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问:《浣溪沙》中,“蕲水”是哪里?
答:今湖北浠水县。
问:苏轼一共写过几
首《浣溪沙》?
答:一共四十五首。
直击题:完整背诵《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关于苏轼:
苏轼字( ),号( ),( )
时期著名散文家、( )家、词人、
( ) ,是( )派的代表。
正确答案 :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散文家、书画家、词人、诗人,是豪放词派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