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物质构成物质的奥秘 认识化学元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物质构成物质的奥秘 认识化学元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4-04-27 10:42:46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物质构成物质的奥秘 认识化学元素
【结合教材、生活现象】
1.(2024年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黄石八中教联体一模)“万华镜旋之空”绚烂多姿。它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这种由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发生变化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 B.分子种类改变
C.分子变大 D.分子间间隔变小
【答案】D
【解析】由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是物理变化,分子的大小和种类没有变化,只是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 分子间间隔变小,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2024年河南省商丘实验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推理,可以建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常温下将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一段时间后,塑料袋鼓起,请从分子的角度说明原因: ;金刚石硬度大而石墨较软,造成这两种物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答案】干冰升华,分子间间隔变大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解析】由于干冰升华,由固体变成气体,分子间间隔变大,密封的塑料袋会鼓起;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物理性质有明显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3.(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一模)在课外活动中,某同学对教材中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加快了浓氨水的挥发
B.气球的作用是缓冲装置内外的气压
C.若没有生石灰,滴入适量浓氨水后,酚酞试纸不变红
D.改进后的优点是药品用量少、省时、环保
【答案】C
【解析】A、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热,温度越高,氨分子运动的越快,A正确;
B、浓氨水和氧化钙混合后,水和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放热,加快了氨分子的运动速率,导致装置中的气压急剧大,从而导致部分气体进入气球中,因此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缓中装置内外的气压,防止
发生安全事故,B正确;
C、浓氨水中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运动到湿润的酚酞试纸上时和其中的水反应生成氨水,从而使酚酞试纸变红色,C错误;
D、该装置可以使反应的药品量大大减小,由于本身装置是密闭的实验装置,所以减小了氨气的污染,再加上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的作用,加快了氨分子的运动速率,实验用时少,D正确;
故选C。
4.(2024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第一中学一模)5G通信技术是一大科技亮点,5G通信芯片由氮化镓材料制成。已知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镓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C.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 D.镓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通常显-3价
【答案】C
【解析】A、镓带有“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不是“g”,常省略不写,所以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故选项说法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可知,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的原子序数=质子数,所以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由镓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反应过程中容易失去三个电子形成带三个正电荷的离子,则Ga为+3价,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5.(2024广东实验中学中考一模)荧光灯内的白色粉末涂层是一种叫钨酸钙()的化合物,如图所示为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钨原子中的质子数为74 B.一个钨原子的质量为
C.中非金属元素有两种 D.中钨元素的化合价为0
【答案】A
【解析】A、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钨原子中的质子数为74,分析正确;
B、元素周期表总元素名称正下方的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钨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183.8,并不是一个钨原子的质量,分析错误;
C、化合物中,钙、钨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氧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有一种,分析错误;
D、化合物中钙元素化合价为+2价,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钨元素化合价为,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钨元素化合价为+6价,分析错误;
答案:A。
考点1 构成物质的微粒
6.(2024年河南省郑州宇华实验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B.
C.NaCl D.
【答案】C
【解析】A.由分子构成,故A错误;
B.由氢分子构成,故B错误;
C.NaCl由和构成,故C正确;
D.由氨分子构成,故D错误。
故选:C。
7.(2024广西南宁市天桃教育集团九年级化学一模)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A.金刚石 B.干冰
C.硫酸铜 D.氦气
【答案】C
【解析】A、金刚石为碳单质,是由原子构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是由分子构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构成,该选项符合题意;
D、氦气为稀有气体,是由原子构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2024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天桃实验学校一模)关于原子、分子、离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氯原子和氯离子的质子数相等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答案】C
【解析】A、氯离子是由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的,则它们的质子数相同,该选项说法正确;
B、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电子的质量很小,可忽略不计,则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该选项说法正确;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但实际上原子也可再分,该选项说法错误;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9.(2024年河南省商丘实验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水 B.铁
C.氧化汞 D.氯化钠
【答案】D
【解析】A、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B、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C、氧化汞是由氧化汞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符合题意。
故选:D。
考点2 用微粒观点解释常见现象
10.(2024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天桃实验学校一模)以下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现象 解释
A 水银温度计测体温 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 湿衣服在太阳下干得更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 打开香水,闻到香味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答案】A
【解析】A、水银是由汞原子构成,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时,原子间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该选项解释错误;
B、湿衣服在太阳下干得更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该选项解释正确;
C、能闻到香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该选项解释正确;
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该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11.(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中考一模)“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A.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B.水分子分解加快
C.每个水分子质量增大 D.水分子数目增多
【答案】D
【解析】A、空气中湿度变大,水分子增多,但水分子本身没变,选项错误;
B、空气中水的含量增多但水未发生化学变化所以水分子没有分解,选项错误;
C、每个水分子的质量是不变的,选项错误;
D、空气中湿度大的原因是水含量增多,水分子的数目增多,选项正确;
答案为:D。
12.(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运河教育联合体中考一模)海浩现象是在持续-15℃的超低温度下,蒸发的海水与低温冷空气中的颗粒物相结合,形成冰晶后,呈现出烟雨茫茫的自然景象。这种由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的种类变多 B.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小
C.分子的间隔变小 D.每个水分子质量变小
【答案】C
【解析】A、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不变,故A错误;
B、水蒸气形成冰晶,分子本身不变,每个水分子的体积不变,故B错误;
C、水蒸气形成冰晶,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分子本身不变,分子间间隔变小,故C正确;
D、水蒸气形成冰晶,分子本身不变,每个水分子的质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13.(2024年河南省郑州宇华实验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浓氨水要密封保存,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时水银柱升高,是因为受热后汞原子间隔增大
C.液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都是氧分子
D.夏天汽车轮胎炸裂,是因为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答案】D
【解析】A、浓氨水要密封保存,是因为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说法正确;
B、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时,水银柱升高,是因为受热后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故说法正确;
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是因为两者的分子构成相同,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故说法正确;
D、夏天汽车轮胎炸裂,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分子之间的间距增大,分子种类不变,故说法错误;
故选:D。
14.(2024广东实验中学中考一模)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熟石灰能够改良酸性土壤—氢离子与氢氧根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B.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金属汞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二氧化碳分子使紫色石蕊变红
【答案】D
【解析】A、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中和反应的应用,中和反应的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子结合生成水分子。A正确;
B、由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所以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B正确;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金属汞和氧气即氧化汞分子分解生成汞原子和氧分子,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C正确;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解离出的氢离子是使紫色石蕊变红。D不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
考点3 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15.(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海陵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如图所示。图中试管A和装置D的试管中装有体积和浓度相同的浓氨水,试管B和C中装有体积和浓度相同的酚酞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①和实验②都会出现的现象是:酚酞溶液变红
B.实验①和实验②出现不同的现象是:C试管中先变红,B试管中后变红
C.上述两个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上述两个实验说明:只要温度足够低,分子就不会运动
【答案】D
【解析】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分子不断运动,当运动到酚酞溶液中时,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故实验①和实验②都会出现的现象是:酚酞溶液变红,不符合题意;
B、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实验②中温度高,故实验①和实验②出现不同
的现象是:C试管中先变红,B试管中后变红,不符合题意;
C、该实验中,A和B中溶液,C和D中溶液,均没有直接接触,一段时间后,B、C中酚酞溶液均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试管中先变红,B试管中后变红,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不符合题意;
D、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实验可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不能说明只要温度足够低,分子就不会运动,低温下,分子也在不断运动,只是运动速率慢,符合题意。
故选D。
16.(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某兴趣小组欲通过图示制取NO2气体用于演示分子运动实验。已知:NO2是一种红棕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和水反应生成HNO3和NO气体,NO和NO2都有毒,NO2气体可以通过铜和浓硝酸反应:得到。
(1)制取NO2的发生装置可以选 (选填字母编号),收集NO2时一般选用装置D,不用装置C的原因是 。也不用装置E的原因是 。
(2)写出N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用图示中F装置、空气和NO2演示分子运动时,为了保证实验更具有说服力a瓶中应装 (选填“空气”或“NO2”)。
(4)实验室利用铜和浓硝酸反应制取NO2气体,理想状况下,3.2g铜完全反应,最多可制得NO2多少克?
【答案】(1) B NO2有毒,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 NO2的密度比空气大
(2);
(3)空气
(4)解:设最多可制得二氧化氮的质量为x
x=4.6g
答:最多可制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6g
【解析】(1)二氧化氮可用铜和浓硝酸制取,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
收集NO2时一般选用装置D,不用装置C的原因是:二氧化氮有毒,散逸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
不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氮,是因为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用E装置收集,应“长进短出”;
(2)二氧化氮能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N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用图示中F装置、空气和NO2演示分子运动时,为了保证实验更具有说服力,a瓶中应装空气,因为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将二氧化氮放在a瓶,会因为重力的作用,向下扩散;
(4)见答案。
17.(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某课外兴趣小组对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非常感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1、图2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挤入浓氨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无色酚酞变 ;
(2)图2中先滴入浓氨水,观察到棉花团 (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依次变红,再滴入浓盐酸,观察到瓶内产生大量白烟,白烟是氨气和氯化氢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的氯化铵,试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上述实验均证明了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答案】(1)红(色)
(2)自下而上 氨气+氯化氢 氯化铵
(3)分子在不断运动
【解析】(1)氨水显碱性,酚酞遇碱性物质变红色,图1挤入浓氨水一段时间后,氨分子运动到酚酞溶液中形成呈碱性的氨水,观察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
(2)图2中先滴入浓氨水,微粒由下而上运动,观察到棉花团自下而上依次变红,再滴入浓盐酸,观察到瓶内产生大量白烟,白烟是氨气和氯化氢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的氯化铵,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氨气+氯化氢 氯化铵;
(3)上述实验均证明了分子具有的性质是分子在不断运动。
18.(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在探究分子的特征时设计了以下的实验:
(1)图1是“探究微粒性质”。打开玻璃旋塞,观察到润湿的紫色石蕊试纸从左到右先后变蓝(浓氨水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蓝),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湿棉花的作用是 。
(2)图2是27℃时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微观示意图,说明:温度相同时,气体分子 越大,分子运动越 (填“快”或“慢”)。
(3)图3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浓氨水与浓盐酸混合后会产生白烟,图3中A、B、C 三处最先产生白烟的是 处(填序号)。理由是 。
【答案】(1) 分子在不断运动 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空气
(2) 相对分子质量 慢
(3) C 氨分子比氯化氢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小,运动速率快,运动的距离更远
【解析】(1)浓氨水与紫色石蕊试纸没有接触,打开玻璃旋塞,观察到润湿的紫色石蕊试纸从左到右先后变蓝,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氨气有刺激性气味,会污染空气,湿棉花的作用是吸收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防止污染空气;
(2)由图2可知,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2)比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32)小,温度相同时,运动速率快,则温度相同时,气体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运动速率越慢;
(3)图3中氨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17)小于氯化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36.5),相对分子质量越小,运动速率越快。
图3中A、B、C 三处最先产生白烟的是C;
理由是氨分子比氯化氢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小,运动速率快,运动的距离更远。
考点4原子的构成与微粒结构示意图
19.(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运河教育联合体中考一模)中国劳动人民早在南宋时期就利用“镁粉”制作照明弹。镁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4 B.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C.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D.镁原子质量为24.31
【答案】B
【解析】A、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镁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应为12,故A错误;
B、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故B正确;
C、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数=原子的电子层数,镁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故C错误;
D、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中,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的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故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不是镁原子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B。
20.(2024年江苏省天一中学、格致中学一模联考化学试卷)金属钠在一定条件下制取单质钛的化学方程式为4Na+TiCl4Ti+4NaCl。将钛和钛合金放在海水中数年,取出后仍光亮如初。钠元素和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钠在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C.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 D.钛合金抗腐蚀性比铁好
【答案】B
【解析】A、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置换反应,正确;
B、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小于4,在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错误;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一格最下方数字,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正确;
D、根据“将钛和钛合金放在海水中数年,取出后仍光亮如初”,而铁在氧气、水共同作用下容易生锈,钛合金抗腐蚀性比铁好,正确;
故选B。
20.(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第十六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卷)第24届冬奥会运用的5G通信技术是一大科技亮点,5G通信芯片是用氮化镓材料制成的。如图是镓(G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B.镓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
C.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Ga3+ D.氯化镓的化学式为Ga2Cl3
【答案】D
【解析】A、由图可知,镓原子的核外有4个电子层,则镓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四周期,选项正确;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是原子的质子数,由图可知,镓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选项正确;
C、由图可知,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这3个电子,形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的Ga3+,选项正确;
D、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这3个电子,化合价为+3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氯化镓的化学式写为GaCl3,选项错误,故选D。
21.(2024年河南省商丘实验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某些含氟物质有利于保护牙齿。氟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氟原子的中子数为9 B.氟属于非金属元素
C.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 D.氟原子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答案】A
【解析】A、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故氟原子的中子数=19-9=10,此选项错误;
B、氟不带金字旁,为非金属元素,此选项正确;
C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每小格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此选项正确;
D、最外层电子书多于4个原子容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此选项正确。
故选A。
考点5 元素及元素含量
22.(2024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天桃实验学校一模)被称为抗癌食品的芦笋中含有丰富的硒,这里的“硒”指的是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答案】B
【解析】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物质中的“硒”不能以单质、分子、原子形式存在,“硒”指的是硒元素。
故选:B。
23.(2024海南省海口市第七中学一模)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50 B.86
C.136 D.222
【答案】B
【解析】由于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可知,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故其核外电子数为86;
故选B。
24.(2024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天桃实验学校一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Si B.Al
C.O D.Fe
【答案】C
【解析】地壳中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氧、硅、铝、铁、钙等,因此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C。
25.(2024年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黄石八中教联体一模)缺铁会引起贫血,这里的“铁”应理解为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答案】A
【解析】缺铁会引起贫血,这里的“铁”应理解为元素,因为粗略地描述了物质的组成。
故选:A。
26.(2024年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考化学一模)白癜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补铜,这里的“铜”指的是
A.单质 B.元素
C.分子 D.原子
【答案】B
【解析】白癜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补铜,这里的“铜”指的是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
故选B。
27.(2024年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考化学一模)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答案】A
【解析】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根据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
区别是质子数不同,因此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故选:A。
考点6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28.(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中考一模)我国在四川雅江探获锂资源近百万吨,是亚洲迄今探明最大规模伟晶岩型单体锂矿。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锂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
B.,锂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
C.锂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D.氢氧化锂的化学式为LiOH
【答案】A
【解析】
A、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锂原子的核电荷数为3,故选项说法错误。
B、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3=x+1,x=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根据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3,故选项说法正确。
C、周期数=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锂元素的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则在元素周期表中,锂元素位于第二周期,故选项说法正确。
D、锂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锂元素为+1价,氢氧根为-1价,根据化合价法则可知,氢氧化锂的化学式为LiOH,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29.(2024年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集团)中考第一次模拟)“天为棋盘星作子,中国北斗耀太空”,铷原子钟被称为北斗卫星的心脏。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铷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37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C.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阴离子 D.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C
【解析】A、由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数字代表质子数,在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铷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7,则图中“?”=37,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元素周期表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1<4,故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阳离子,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铷带“钅”字旁,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0.(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三十四中学中考一模)镱是量子记忆存储的理想元素,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中子数为70 B.元素符号为yB
C.元素名称为镱 D.相对原子质量为
【答案】C
【解析】A、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故镱原子的原子序数为70,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73.1,根据在原子中,质子数+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故中子数≈173-70=103,故A说法错误;
B、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名称,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故元素符号表示为Yb,故B说法错误;
C、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元素名称为镱,故C说法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镱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73.1,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通常省略,故D说法错误;
故选C。
31.(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第十六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卷)青花瓷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瓷器。绘制青花瓷纹饰的原料中主要含有氧化钴。钴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第Ⅷ族,其化学性质与铁相似。
元素周期表(部分)
ⅦB Ⅷ ⅠB
4 25 Mn 锰 54.94 26 Fe 铁 55.85 27 Co 钴 58.93 28 Ni 镍 58.96 29 Cu 铜 63.55
(1)钴的原子序数是 。
(2)钴的化合物钴酸锂(化学式LiCoO2,锂元素化合价为+1)常用作手机电池的正极材料,其中钴元素的化合价为 。
(3)在化学反应中,金属钴和铁一样,也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放出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空气中煅烧草酸亚钴(CoC2O4)生成钴的一种氧化物和CO2气体。取一定草酸亚钴充分煅烧后,测得固体质量为4.82g,生成CO2的质量为5.28g。则产物中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答案】(1)27
(2)+3
(3)Co+H2SO4=CoSO4+H2↑
(4)Co3O4
【解析】(1)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数字表示原子序数,所以钴的原子序数为27;
(2)LiCoO2中锂元素化合价是+1,氧元素化合价是-2,设钴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知,则有(+1)+x+(-2)×2=0,解得x=+3;
(3)在化学反应中,金属钴和铁一样,也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放出氢气,即钴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oSO4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Co+H2SO4=CoSO4+H2↑;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质量不变,5.28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为:5.28g××100%=1.44g,根据钴元素质量守恒,则草酸亚钴质量为:1.44g÷=8.82g,则钴的氧化物中钴元素质量为:8.82g×=3.54g,氧元素质量为:4.82g﹣3.54g=1.28g,钴的氧化物中钴原子和氧原子个数比为=3:4,因此钴的氧化物的化学式是Co3O4。
32.(2024年安徽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中考化学一模)铁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铁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 B.铁原子质量为55.85
C.符号“3Fe”表示3个铁元素 D.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答案】A
【解析】A、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左上方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则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6,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故铁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由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为“1”,通常省略不写,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3Fe”表示3个铁原子,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A。2024年中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物质构成物质的奥秘 认识化学元素
【结合教材、生活现象】
1.(2024年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黄石八中教联体一模)“万华镜旋之空”绚烂多姿。它是大气中冰晶对光线反射或折射所产生的大气光学现象。“冰晶”是水蒸气冷却后变成的固体小颗粒。这种由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发生变化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 B.分子种类改变
C.分子变大 D.分子间间隔变小
2.(2024年河南省商丘实验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推理,可以建立起对微观粒子的认识。常温下将干冰放入塑料袋中并密封,一段时间后,塑料袋鼓起,请从分子的角度说明原因: ;金刚石硬度大而石墨较软,造成这两种物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3.(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州大学附属中学中考一模)在课外活动中,某同学对教材中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加快了浓氨水的挥发
B.气球的作用是缓冲装置内外的气压
C.若没有生石灰,滴入适量浓氨水后,酚酞试纸不变红
D.改进后的优点是药品用量少、省时、环保
4.(2024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第一中学一模)5G通信技术是一大科技亮点,5G通信芯片由氮化镓材料制成。已知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镓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C.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 D.镓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通常显-3价
5.(2024广东实验中学中考一模)荧光灯内的白色粉末涂层是一种叫钨酸钙()的化合物,如图所示为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钨原子中的质子数为74 B.一个钨原子的质量为
C.中非金属元素有两种 D.中钨元素的化合价为0
考点1 构成物质的微粒
6.(2024年河南省郑州宇华实验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
A. B.
C.NaCl D.
7.(2024广西南宁市天桃教育集团九年级化学一模)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A.金刚石 B.干冰
C.硫酸铜 D.氦气
8.(2024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天桃实验学校一模)关于原子、分子、离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氯原子和氯离子的质子数相等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9.(2024年河南省商丘实验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
A.水 B.铁
C.氧化汞 D.氯化钠
考点2 用微粒观点解释常见现象
10.(2024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天桃实验学校一模)以下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现象 解释
A 水银温度计测体温 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B 湿衣服在太阳下干得更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 打开香水,闻到香味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11.(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中考一模)“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是对二十四节气中“雨水”的形象描述。随着“雨水”之后雨量的增多,空气湿度逐渐增大的原因是
A.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大 B.水分子分解加快
C.每个水分子质量增大 D.水分子数目增多
12.(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运河教育联合体中考一模)海浩现象是在持续-15℃的超低温度下,蒸发的海水与低温冷空气中的颗粒物相结合,形成冰晶后,呈现出烟雨茫茫的自然景象。这种由水蒸气形成冰晶的过程发生变化的是
A.分子的种类变多 B.每个水分子体积变小
C.分子的间隔变小 D.每个水分子质量变小
13.(2024年河南省郑州宇华实验学校中考一模化学试题)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浓氨水要密封保存,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时水银柱升高,是因为受热后汞原子间隔增大
C.液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都是氧分子
D.夏天汽车轮胎炸裂,是因为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
14.(2024广东实验中学中考一模)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熟石灰能够改良酸性土壤—氢离子与氢氧根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B.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C.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金属汞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D.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红—二氧化碳分子使紫色石蕊变红
考点3 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15.(2024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海陵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如图所示。图中试管A和装置D的试管中装有体积和浓度相同的浓氨水,试管B和C中装有体积和浓度相同的酚酞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①和实验②都会出现的现象是:酚酞溶液变红
B.实验①和实验②出现不同的现象是:C试管中先变红,B试管中后变红
C.上述两个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上述两个实验说明:只要温度足够低,分子就不会运动
16.(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某兴趣小组欲通过图示制取NO2气体用于演示分子运动实验。已知:NO2是一种红棕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和水反应生成HNO3和NO气体,NO和NO2都有毒,NO2气体可以通过铜和浓硝酸反应:得到。
(1)制取NO2的发生装置可以选 (选填字母编号),收集NO2时一般选用装置D,不用装置C的原因是 。也不用装置E的原因是 。
(2)写出NO2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用图示中F装置、空气和NO2演示分子运动时,为了保证实验更具有说服力a瓶中应装 (选填“空气”或“NO2”)。
(4)实验室利用铜和浓硝酸反应制取NO2气体,理想状况下,3.2g铜完全反应,最多可制得NO2多少克?
17.(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某课外兴趣小组对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非常感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1、图2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挤入浓氨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变蓝色,无色酚酞变 ;
(2)图2中先滴入浓氨水,观察到棉花团 (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依次变红,再滴入浓盐酸,观察到瓶内产生大量白烟,白烟是氨气和氯化氢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的氯化铵,试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3)上述实验均证明了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
18.(2024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在探究分子的特征时设计了以下的实验:
(1)图1是“探究微粒性质”。打开玻璃旋塞,观察到润湿的紫色石蕊试纸从左到右先后变蓝(浓氨水能使紫色石蕊试纸变蓝),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湿棉花的作用是 。
(2)图2是27℃时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微观示意图,说明:温度相同时,气体分子 越大,分子运动越 (填“快”或“慢”)。
(3)图3是“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浓氨水与浓盐酸混合后会产生白烟,图3中A、B、C 三处最先产生白烟的是 处(填序号)。理由是 。
考点4原子的构成与微粒结构示意图
19.(2024年山东省聊城市运河教育联合体中考一模)中国劳动人民早在南宋时期就利用“镁粉”制作照明弹。镁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镁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4 B.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C.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D.镁原子质量为24.31
20.(2024年江苏省天一中学、格致中学一模联考化学试卷)金属钠在一定条件下制取单质钛的化学方程式为4Na+TiCl4Ti+4NaCl。将钛和钛合金放在海水中数年,取出后仍光亮如初。钠元素和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钠在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C.钛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 D.钛合金抗腐蚀性比铁好
20.(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第十六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卷)第24届冬奥会运用的5G通信技术是一大科技亮点,5G通信芯片是用氮化镓材料制成的。如图是镓(G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镓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B.镓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1
C.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形成Ga3+ D.氯化镓的化学式为Ga2Cl3
21.(2024年河南省商丘实验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题)某些含氟物质有利于保护牙齿。氟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氟原子的中子数为9 B.氟属于非金属元素
C.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 D.氟原子易得到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考点5 元素及元素含量
22.(2024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天桃实验学校一模)被称为抗癌食品的芦笋中含有丰富的硒,这里的“硒”指的是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23.(2024海南省海口市第七中学一模)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136,这种氡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A.50 B.86
C.136 D.222
24.(2024广西南宁市青秀区天桃实验学校一模)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Si B.Al
C.O D.Fe
25.(2024年湖北省黄石市黄石港区黄石八中教联体一模)缺铁会引起贫血,这里的“铁”应理解为
A.元素 B.原子
C.分子 D.单质
26.(2024年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考化学一模)白癜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补铜,这里的“铜”指的是
A.单质 B.元素
C.分子 D.原子
27.(2024年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中考化学一模)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考点6 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28.(2024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中考一模)我国在四川雅江探获锂资源近百万吨,是亚洲迄今探明最大规模伟晶岩型单体锂矿。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和锂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锂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
B.,锂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
C.锂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D.氢氧化锂的化学式为LiOH
29.(2024年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集团)中考第一次模拟)“天为棋盘星作子,中国北斗耀太空”,铷原子钟被称为北斗卫星的心脏。如图是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铷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37 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
C.铷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阴离子 D.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30.(2024年辽宁省大连市第三十四中学中考一模)镱是量子记忆存储的理想元素,其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对图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中子数为70 B.元素符号为yB
C.元素名称为镱 D.相对原子质量为
31.(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第十六中学中考一模化学试卷)青花瓷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国瓷器。绘制青花瓷纹饰的原料中主要含有氧化钴。钴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第Ⅷ族,其化学性质与铁相似。
元素周期表(部分)
ⅦB Ⅷ ⅠB
4 25 Mn 锰 54.94 26 Fe 铁 55.85 27 Co 钴 58.93 28 Ni 镍 58.96 29 Cu 铜 63.55
(1)钴的原子序数是 。
(2)钴的化合物钴酸锂(化学式LiCoO2,锂元素化合价为+1)常用作手机电池的正极材料,其中钴元素的化合价为 。
(3)在化学反应中,金属钴和铁一样,也能与稀硫酸发生反应放出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在空气中煅烧草酸亚钴(CoC2O4)生成钴的一种氧化物和CO2气体。取一定草酸亚钴充分煅烧后,测得固体质量为4.82g,生成CO2的质量为5.28g。则产物中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
32.(2024年安徽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中考化学一模)铁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铁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原子核外有26个电子 B.铁原子质量为55.85
C.符号“3Fe”表示3个铁元素 D.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