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1《论语》十二章课件(共34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7 10:5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论语》十二章.
①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
汉语翻译课文。
②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③积累成语、格言、警句。掌握其中的方法和态度等,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学习目标
德配天地,道冠古今;
删述六经,垂宪万世。
相传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
居住地
孔府一角
二堂内景
三堂内景
后堂楼内景
圣府大门
孔庙:
祭祀孔子的地方
孔林:
是孔子及 其家族的专用墓地
孔 子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尊为“至圣”,与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1)、政治思想
孔子创立了以“仁”(即仁爱、爱人)为核心的道德学说,政治上主张“仁政”( “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都是他的做人准则。
2、孔子思想
2、孔子思想
(2)教育思想
重视教育的作用
提倡“有教无类” (一视同仁)
“诲人不倦”
“因材施教”
《论 语》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共20篇。
宋代把它与《大学》
《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关于《论语》
  知识链接“五经”:
《诗》、《书》、《礼》
《易》《春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因为《论语》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处世方法。
序号 篇目 内容概要
1 学而第一 讲“务本”的道理,引导初学者进入“道德之门”
2 为政第二 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
3 八佾第三 记录孔子谈论礼乐
4 里仁第四 讲仁德的道理
5 公冶长第五 讲评价古今人物及其得失
6 雍也第六 记录孔子和弟子们的言行
7 述而第七 记录孔子的容貌和言行
8 泰伯第八 记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及其对古人的评论
9 子罕第九 记录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和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重点为孔子的行事风格,提倡和不提倡做的事
10 乡党第十 记录孔子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
11 先进第十一 记录孔子教育言论和对其弟子的评论
12 颜渊第十二 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实行仁德,如何为政和处世
13 子路第十三 记录孔子论述为人和为政的道理
14 宪问第十四 记录孔子和其弟子论修身为人之道,以及对古人的评价
15 卫灵公第十五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的关于仁德治国方面的言论
16 季氏第十六 记孔子论君子修身,以及如何用礼法治国
17 阳货第十七 记录孔子论述仁德,阐发礼乐治国之道
18 微子第十八 记录古代圣贤事迹、孔子众人周游列国中的言行及周游途中世人对于乱世的看法
19 子张第十九 记录孔子和弟子们探讨求学为道的言论,弟子们对于孔子的敬仰赞颂
20 尧曰第二十 记录古代圣贤的言论和孔子对于为政的论述 [5-6]
预习展示
读课文
温馨提示:
1.注意生字的注音
2.注意朗读的节奏
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1)有道(2)而正(3)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德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
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孔子说:“如果早晨悟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一段话常常被人们所引用。孔子所说的道究竟指什么,这在学术界是有争论的。我们的认识是,孔子这里所讲的“道”,系指社会、政治的最高原则和做人的最高准则,这主要是从伦理学意义上说的。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是孔子学说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一句话,被人们传诵。这就明确提出了义利问题。孔子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他的义指服从等级秩序的道德,一味追求个人利益就会犯上作乱,破坏等级秩序。所以,把追求个人利益的人视为小人。经过后代儒家的发展,这种思想就变成义与利尖锐对立、非此即彼的义利观。
孔子说:“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他相类似的错误)。”
本章谈的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问题。这是修养方法之一,即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实际上这就是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旧辙,这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态度,在今天仍不失其精辟之见。
子曰:“质(1)胜文(2)则野(3),文胜质则史(4)。文质彬彬(5),然后君子。”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这段话言简意赅,确切地说明了文与质的正确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高度概括了孔子的文质思想。文与质是对立的统一,互相依存,不可分离。质朴与文采是同样重要的。孔子的文质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实践,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极大地影响了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这是完成学业必须具有的精神状态。.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这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贯穿于《论语》一书的始终。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1)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2)。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3)。”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4)斯语矣。”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忠恕之道”可以说是孔子的发明。这个发明对后人影响很大。孔子把“忠恕之道”看成是处理人己关系的一条准则,这也是儒家伦理的一个特色。这样,可以消除别人对自己的怨恨,缓和人际关系,安定当时的社会秩序。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孔子说:“同学们,为什么不学诗呢?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团结群众,可以抒发不满。近可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王;还可以多知道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这是对诗歌社会作用最高度的赞颂。 现代诗歌批评所津津乐道的认识、教育、审美三大作用,在孔子的这段话里实际上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
文中的
成语
8-7【任重道远】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4·17
【见贤思齐】:看到德行高的人,就想学得与他一样。
1-14、
【敏于事慎于言】
敏:奋勉,慎:小心。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4·8【朝闻夕死】——早晨闻道,晚上死去。形容对真理或某种信仰追求的迫切。
6-18【文质彬彬】——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12-1【克己复礼】克:克制。儒家指约束自己,使每件事都归于“礼”。
9-19【为山止篑】比喻功败垂成。
9-29【勇者不惧】惧:害怕。有胆量的人无所畏惧。
学 习 检 测
孔子,名  ,字   ,  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  ,政治上主张   ,鼓励人们   ,即“出来做事”。
  开   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
   人,身通六艺者   人。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仲尼


礼治
入仕
私人
三千
七十二
《论语》是一部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和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语录
弟人
再传弟子
大学
中庸
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