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
北京育才学校高一历史期中考试(选考)
本试卷共10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
第一部分
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以下关于人类文明产生的前提,说法正确的是
A,私有财产的出现
B,社会分工的发展
C.农业畜牧业产生
D.阶级和国家产生
2.图1左侧为公元前7到前6世纪的希腊雕刻,右侧为古代埃及公元前三千纪后期的雕刻,
两者在表情和站立姿势等多方面存在明显的相似之处,这可以说明
A,古希腊雕刻完全模仿古埃及
B.古代雕刻艺术发展非常缓慢
C,古希腊与古埃及的文化雷同
D.早期文明之间存在一定交流
田1
3,依据右侧知识卡片中的内容,可以判断该
●
地中海曾经变成了它的内海
国是
A.波斯帝国
●
在其扩张过程中,奴隶制迅速发展起来
●
B.奥斯曼帝国
和汉朝通过丝绸之路,有间接的经贸和
C.古罗马帝国
文化交流
●
D.亚历山大帝国
4世纪末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4.罗马帝国由居住在意大利中部的罗马人所创建,将埃及、两河流域等文明区并入版图,
“条条大路通罗马”“条条法律系万民”是其真实写照。它对文明发展的影响表现在
A,直接插手被征服地区各项事务
B.通过征战掠夺各种资源
C.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古代文明
D.在帝国内推广罗马建筑
5.在西欧中古时期的受封仪式上,受封者把双手放在封君手中宜誓:“我效忠和依附于您,
正如仆人须忠于主人。”其后封君把封土的象征物授予封臣。由此可以看出
A.封君是社会的统治阶级,而封臣不是
B.封君封臣制度造成西欧的分裂
C.封臣从封君处领取土地,须效忠封君D.受封者不可再将封土授予他人
6.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
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
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燃料: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
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
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巴格达是当时世界最繁华的城市
B.阿拉伯人垄断东西方商业贸易
C.阿拉伯商人的贸易范围非常广泛
D.奴隶制是阿拉伯人扩张的基础
m山4进1
第1页
共10页
7,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下列选项中准确描述葛府统治特点的是
A,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提国家实权
B.幕府是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政权机关
C.模仿隋唐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D,采用庄员制和武士集团的统治形式
8.图2是一件发现于坦桑尼亚的一座陵嘉中的瓷器,原产于5世纪左右的中国。这件文物
可以用于说明东非国家
A。广泛使用奴隶劳动
B,手工业生产很发达
C.与中国有贸易往来
D.对外贸易范围广泛
田2
9.中国古代一部农书列举了玉米在中国不同地城的名称:“或称玉麦,或称玉蜀林,盖亦
从他方得种,”推断该农书最早出现于中因的
A.西汉
B.唐朝C.南宋
D.明朝
10.有学者指出:西班牙人在美洲开采的白银主要运往两个地方,一个是西班牙,另一个是
现在的菲律宾吕宋岛,白银运回西班牙…之后这些白银又沿着印度洋航线被运往马大
甲、菲律宾,而吕宋(岛)则由于中国商人的帆船贸易,成为大量向中国输出白银的重
要口岸。白银的这一流向
A为西班牙开展工业革命准备了条件
B加速了拉丁美洲国家生产方式的转变
C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确立
D刺激了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11.1506年在罗马出土的古代雕塑《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刻画了特洛伊祭司拉奥孔与神
抗争而枝巨蛇躔死的情形。经鉴定,此雕塑是公元
】世纪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他的《自然史》中所
记述的作品。雕塑技巧高超,获得极高赞赏。作品
获得费誉的原因是
①体现了意大利人对国寡统一的渴望
②属出土文物且有相关文献史料印证
③肯定人的价值,反映了时代的需求
④启蒙运动对于思想的解放推动明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0
12,宗教改革中,马丁·路德认为人的灵魂获教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繁项的宗教仪式:上帝
面前人人平等。这一主张带来的实际效果是
A.调整了人与教会的关系
B.调整了人与上帝的关系
C.调整了人与人的关系
D.调整了人与杜会的关系
13,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
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法。对图3中四个国家近代
政治的发展进程,叙述正确的是
A,①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促进国家统一
B,②内阁受议会监督并且对议会负贵
C.③通过渐进的制度变革走向共和制
D,④通过民主改革赢得了国家的独立
田3
高一历史(选考)
第2页
共10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