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4-04-27 12:5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行、列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由语言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位置的过程,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感知一一对应、数形结合思想。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确定位置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数对的意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把握在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教学方法,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活经验
1.导入:我们在以前学习了用方位确定位置,我们在生活中还常常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2.师:这有一排同学,举手的是张亮同学。你能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
生1:从左往右第2个 生2:从右往左第5个
师小结:都只用一个数就表示出了张亮同学的位置。
二、尝试探索,感悟新知
(一)引入新课 认识平面上确定位置的必要条件
1.师:还能像以前那样,只用一个数,你还能表示出张亮同学的位置吗?
生:第3排 生:从左往右第2个
生:不可以,把他们的答案合起来,才可以确定张亮同学的位置。
师:知道两个数据就可以在教室平面内确定位置(板书:确定位置)
师:用两个数应该怎样表示张亮同学的位置?
(预设学生回答:第2组第3个;第3排第2个;第5组第3个;……)
认识行与列
1.统一行与列的名称。
师:刚才同学们描述张亮的位置时说到了“组”和“排”,你们说的组是什么,“排”是什么?
师:其实在数学上,一般我们把竖排称为“列”,约定从左往右数,依次为第一列,第二列......。把横排称为“行”,约定从前往后数,依次为第一行,第二行......
列和行是确定平面位置的重要元素,在描述物体位置时,我们约定先说列再说行。
2.师:同学们,现在你能准确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
生:第二列第三行
(三)在平面图上确定位置
师:现在注意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你还能从这张平面图中找到张亮的位置吗?(完成学习单第一题)
师:你是怎么找的?
生预设:先找第二列,再找第三行,最后找到交点就是张亮的位置。
师:这个位置是唯一的。
(四)认识数对
1.自主探索表示位置的方法。
(1)师:看来用第几列第几行描述张亮的位置真不错,让我们有了统一的方法,但我们数学讲究简洁美,你能把张亮的位置“第二列第三行”写得既简单又明了吗?
小组任务:
①、先在学习单上独立完成。
②、在小组内交流,选出你们组最好的记录方法。
(2)反馈交流: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表示方法。(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方法)
2.评价归纳,统一位置的表示方法
(1)呈现统一的表示方法:
师:同学们的想法都很有道理,但表达方式不同,还的一个一个去解释,你有什么好建议?
师:为了交流方便我们必须统一起来。张亮的位置在第2列、第3行,在数学里就用数对(2,3)表示。(板书:数对(2,3))
师:这是数学上表示位置的方法,用两个数分别表示列和行,中间用逗号隔开,为了表示它是一个整体,外面再加一个小括号。像这样有顺序的两个数,称为“数对”,读作:数对(2,3)。
这节课学习的就是用数对确定位置。(板书:用数对)
(2)理解数对(2,3)的含义:第一个数“2”表示什么?第二个数“3”表示什么?
三、综合练习,体会联系
1.区分类似数对
王艳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
赵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
观察王艳、赵雪位置的数对,你发现了什么?
师小结:数对中的两个数是有序的,分别对应列和行,不可随意交换,一个数对表示一个位置,数对和位置一一对应。
2.数对与位置的对应练习
数对(6,4)表示的是王乐同学的位置,你能指出哪个是王乐同学吗?
3.沟通相关联数对的联系
(1)用数对表示出李小冬、孙芳、张亮三个同学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生:数对的第一个数相同。
生:对着李小冬、孙芳、张亮三个同学的位置看,都在第二列。
师小结: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列,所以第一个数相同的数对,表示的是同一列的学生。
用数对表示出周明、张亮、赵雪三个同学的位置,你又有什么发现你发现了什么?
生:数对的第二个数相同。
生:对着周明、张亮、赵雪三个同学的位置看,都在第三行。
师:数对的第二个数表示行,所以第二个数相同的数对,表示的是同一行的学生。
联系生活,应用提升
1.电影院里确定座位的位置
中药房抓药
3.
师小结:数对不仅可以用到两个数表示,还可以借助符号字母等其他的表示方法。
五、课堂小结,提炼延伸
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在直线上确定一个点,只需要一个数据;在平面上确定一个点,就需要两个数据,也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数对”。
延伸:想一想,如果在一个立体空间里确定一个点,需要几个数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