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课标要点】
1.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
2.了解美苏对峙的具体表现,认识冷战的影响。
【重点难点】
1.重点:冷战的发生、发展和终结;冷战的基本特点。
2.难点:冷战过程中国际格局从两极走向多极的趋势。
【思维导图】
一、冷战与两极格局
1、冷战
(1)原因
①二战结束后,美苏失去了战时同盟的基础。(直接原因)
②二战后,美国实力强大,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苏联实力增强,极力扩大自己在世界上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矛盾。
③美苏两国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根本原因)
(2)序幕: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的序幕。
(3)表现
领域 美国 苏联
政治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 1947年9月,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1947年6月,“马歇尔计划” 1949年1月,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 1949年8月,成立“北约” 1955年5月,成立“华约”
地域 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
2、两极格局
(1)形成:1945年,雅尔塔体系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1955年,“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认识:①两极格局是不对称的,美国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苏联及其盟国。
②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印度、印度尼西亚等。
(3)影响:①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
②两国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③两国长期军备竞赛和地区竞争,导致世界局势长期动荡。
④双方争夺在军事、科技等领域的优势,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⑤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共存中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⑥促使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二、冷战的发展与多极力量的成长
1、冷战的发展
(1)特点: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东西方关系既有缓和,又有激烈的冷战对抗。
(2)表现:①缓和:美苏展开对话
②对抗:发生了第二次柏林危机和古巴导弹危机。
(3)影响:两次危机虽然没有达到局部热战的程度,但它们所带来战争,特别是核战争的风险是空前严重的。
2、多极力量的成长(对美苏两极格局造成了有力冲击)
(1)欧洲联合
①原因:A.欧洲联合思想由来已久。
B.二战后欧洲丧失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地位。
C.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D.法德和解是关键。
E.应对美、苏的威胁。
②过程:A.1951年,成立煤钢共同体。
B.1958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以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1967年,三个共同体合并——欧洲共同体(总部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D.1993年,欧盟成立。
③影响:A.政治经济一体化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西欧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重要的一极。
B.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不得不调整它的对欧政策。
(2)日本崛起
①原因:A.社会改革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B.美国的大力扶植。
C.朝鲜、越南战争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
D.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战略。
E.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和教育,提出“贸易立国”。
②表现:A.1955年战后经济恢复大体完成,人均国民收入超过战前水平。
B.1956——1973年经济实现高速发展。
C.80年代超过苏联,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③影响:A.日本逐渐不再受制于美国,在国际事务中与美国既有联合也有摩擦。
B.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日本与美国、西欧三足鼎立之势,加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C.随着经济力量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社会主义阵营开始瓦解
①原因:苏联的大国主义和民族利己主义。
②表现:东欧国家反对苏联控制的斗争,中苏关系破裂。
(4)中国振兴
①标志:拥有“两弹一星”、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
②意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中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5)第三世界崛起
①万隆会议: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举行了万隆会议,由此诞生了体现和平共处原则的“万隆精神”。
②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
三、两极格局的瓦解
1、美苏关系
(1)70年代末对抗: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美国再次加强对苏联遏制,同时大搞军备竞赛,提出并实施“战略防御计划”(星球大战计划),企图拖垮苏联。
(2)1985年以后,走向缓和
①对话:美苏首脑多次会晤,建立了多层次对话机制。
②裁军:1987年,美苏签署《关于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1991年,两国签订《美苏关于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
③苏联战略收缩: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宣布不再干涉东欧事务,同意两徳统一。
2、中苏关系:1989年,戈尔巴乔夫访华苏联与中国关系也实现了正常化。
3、两极格局的瓦解
(1)原因:①苏联放任西方对东欧的“和平演变”攻势,形成东欧剧变。
②苏联国内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2)标志:1991年12月26日,苏联解体
(3)影响:持续近半个世纪的冷战随之结束。两极格局中出现的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达标检测】
1.[2023·山东济南高一阶段考]1950年,美国国务院组成了由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等名校22名专家教授在内的专门人才小组,借助大众传播理论、心理学和人类学知识,研究如何最有效地把代表美国和“自由世界”的声音传到“铁幕”的后方。这表明( )
A.美苏竭力争夺发展中国家
B.冷战具有专业性
C.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D.美国扩张的野心
2.[2023·广西玉林高一统考期末]古巴危机得到了和平解决,但它是一起临界事件——战争看上去一触即发,由此促成了几个限制核武器的协定:控制核武器试验协定(1963年)、禁止太空核武器协定(1967年)、在现有核国家以外不扩散核武器协定(1968年)等。由此可见,古巴危机的解决( )
A.加剧美苏两大阵营的冷战程度
B.缓解了冷战期间国际紧张局势
C.根源于美苏国家都是有核国家
D.表明苏联在美苏争霸中的弱势
3.[2023·福建厦门高一期末]20世纪50年代,东西柏林的两座动物园之间明争暗斗。大象在动物园的世界里是威望的象征,西柏林动物园园长认为,自己拥有的大象比东边的对手多,就是赢得了一场战役。这说明( )
A.德国分裂变得不可避免
B.西德对东德实行遏制政策
C.社会制度决定经营方式
D.冷战思维渗透在生活领域
4.[2023·江苏连云港高一阶段考]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国际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这主要表明( )
A.“冷战”局面已经形成
B.国际经济新秩序亟待确立
C.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
D.战后世界经济体系已经建立
5.[2023·山东济南高一阶段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戴高乐在法国处理战后国际关系时提出:捍卫国家主权,维护民族独立,建立一个摆脱美苏控制、恢复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大国地位,实行非殖民化,保持并增进法国在第三世界的利益与影响。这是二战后法国( )
A.缓和国际局势的愿望
B.同美国关系决裂的表现
C.民族国家意识的体现
D.构建欧洲共同体的诉求
6.[2023·浙江嘉兴高一阶段考]二战后,发展中国家为维护国家主权、促进社会发展,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下列选项中,属于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重要标志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
B.华沙条约组织的诞生
C.不结盟运动的形成
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7.[2023·河北邢台高一统考]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强调:“全面彻底裁军,和平使用原子能,禁止一切核武器试验,建立无核区、防止核武器扩散和取消一切核武器。”会议同时要求尽快签订全面且彻底裁军的协议。1968年,美国、苏联、英国等59个国家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据此可知,不结盟运动( )
A.主导了国际重大事务
B.推动了国际政治民主化
C.彰显了“万隆精神”
D.有利于世界安全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