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单元测试】-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7 17:4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
单元测试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 .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 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2023·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所示制度的突出特点是( )
A .宰相权力遭到削弱 B .皇权受到制约
C .权力的分散与制衡 D .分割地方权力
2 .(2023·广东深圳·统考中考真题)朱元璋认为明朝的刑法难以达到明刑弼教的目的,又制定《大诰》。《大 诰》拟罪唯朱元璋一人,官员拟罪须以《大诰》为依据,降一级。此措施体现了( )
A .追求法律平等 B .加强思想禁锢
C .维护官员利益 D .强化君主专制
3 .(2023·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如图体现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处应该填写( )
A .分封制度 B .军功爵制 C .刺史制度 D .科举制度
4 .(2023·江苏无锡·统考中考真题)小华在阅读《国史十六讲》一书时,先观其目录(如下图),再展开学 习。在该书第十四讲,他可能阅读到的内容是( )
A .蒙古灭金 B .马可·波罗来华 C .朱元璋强化皇权 D .郑和下西洋
5 .(2023·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1561 年 4 月的一天,倭寇即将袭击台州。突然,一杆‘戚’字旗树起。
随即,一声号令:‘布好鸳鸯阵!’直打得倭寇四处逃窜。”《中华军事五千年》这段材料, 描述的是( )
A .戚继光抗倭 B .郑成功收复台湾 C .雅克萨之战 D .三元里人民抗英
6 .(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15 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项开拓事 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材料中提到的远洋航海( )
A .开辟了通往地中海的海上航线 B .单纯追逐贸易交换
C .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 D .宣扬国威,使国家富强
7 .(2023·广西·统考中考真题)在“5-18 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志愿者小明参与了市博物馆一个展区的布 展。根据下列图片推断这一展区的主题是( )
A .泽被天下的农业 B .灿若星辰的文坛
C .四通八达的交通 D .光耀千古的科技
8 .(2023·山东临沂·统考中考真题)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中, “蒋干盗书”“草船借箭”“诸 葛亮借东风”等故事脍炙人口。但这些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而不是史书 B .史书没有记载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
C .《三国演义》所记述的内容真实可靠 D .记载这些故事的史书已经全部失传
9 .(2023·四川攀枝花·中考真题)明代长城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 沿线设有屯田区进行生产,在附 近的多民族聚居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这体现长城( )
A .功能具有多样性 B .旨在抵御外来侵略
C .象征着皇权至上 D .技术先进质量优异
10 .(2022·天津·统考中考真题)下图中东汉末年和盛唐以后的人口数都出现剧烈下降,主要原因是
A .频繁战乱 B .北人南迁 C . 自然灾害 D .统治残酷
11 .(2023·海南·统考中考真题)1944 年 3 月 19 日,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甲申三百年祭》一 文,主要讲述明朝的灭亡及其原因,以供后人借鉴。此文主要是纪念( )
A .戚继光抗倭 B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C .李自成起义 D .清军入关
12 .(2023·四川雅安·统考中考真题)清军进人台湾后,部分大臣主张“迁其人,弃其地”,康熙帝明确表示: “台湾弃取,所关重大,弃而不守,尤为不可!”为加强管理,1684 年康熙帝正式批准设置( )
A .台湾府 B .哨所 C .噶厦 D .台湾省
13 .(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对以下示意图理解正确的是( )
A .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 B .清政府推行垦荒政策,开发西南地区
C .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巩固西北边疆 D .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台湾的有效管辖
14 .(2023·内蒙古赤峰·统考中考真题)某同学自主学习七年级下册第 18 课后,在地图上填充一些重要历史 事件,发现缺少一个恰当的主题,他可能提炼的是(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B .清朝前期的边疆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C .清朝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强化 D .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15 .(2023·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课堂上老师复习中国古代历史展示了以下一张知识图表。该表体现了
复习单元 主要内容
第一单元 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A .中华文明的起源发展及其传播 B .中华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发展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16 .(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清代前期,清政府采取了鼓励垦荒的政策,增加了大量耕地,大面积 推广各种高产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等。这对人口数量的变化带来深刻的影响。以下四幅图能够基本 反映康熙三十九年到乾隆五十九年(1700-1794 年)人口数量变化情况的是( )
A .
B .
C .
D .
17 .(2023·山西·统考中考真题)下图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明代《南都繁会图》(局部),画面上南市 街到北市街一带人流如织,店铺林立,出现了大约 109 个店铺招幌,幌子上写着“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 两口皮货发客”等。这反映了明代( )
A .商品经济繁荣 B .南京水陆交通便利
C .经济重心南移 D .商业活动诚信为本
18 .(2022·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某博物馆计划推出中国古代某专题展览,准备了多种资料,其中有如 下所示四朝幅图片。据此判断,该展览的主题是中国古代
A .货币的发展历程 B .制瓷业的发展历程
C .商业的发展历程 D .丝织业的发展历程
19 .(2023·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设立于清朝雍正年间,其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也”,这一特殊机构是( )
A .宣政院 B .议政王大臣会议
C .南书房 D .军机处
20 .(2023·江苏常州·统考中考真题)雍正、乾隆年间一些官员和文人因写诗而蒙受牢狱之灾。下面摘录的 诗句有可能被清朝统治者认为“大逆不道”的是( )
A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 .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
C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 D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21 .(2023·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清朝前期,中国采取了逆时代大潮的国策,完全堵塞了可能给中国近 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文中的“国策”是( )
A .休养生息政策 B .开明民族政策 C .重文轻武政策 D .闭关锁国政策
22 .(2023·山东菏泽·统考中考真题)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两幅图片中的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 原因是( )
宋代《清明上河图·西域骆驼商队》 清代《茶园演剧图》
A .平民文化的兴起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人口数量的增长 D .海外贸易的兴盛
23 .(2023·山东潍坊·统考中考真题)明清时期江南一带戏曲兴盛,许多人刊刻剧作“以娱民众”。出现这一 现象是因为( )
A .封建制度衰落 B .海外贸易繁荣 C .商品经济发展 D .印刷技术提高
24 .(2023·山东青岛·统考中考真题)表格归纳法有利于总结规律,得出结论。通过下表的归纳,能得出的 结论是( )
朝代 措施
秦朝 设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唐朝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三省彼此制约,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
明朝 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清朝 设立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B .丞相权力不断加强
C .中枢机构办事效率不断下降 D .皇帝权力不断加强
25 .(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中考真题)从下面“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中,可以直接获得的 信息是( )
A .南方经济水平远超北方 B .农民实际收入稳定增长
C .经济作物品种不断增加 D .高产粮食种植得到推广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 题,共 50 分。
26 .(2023·湖南株洲·统考中考真题)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鲜 明特征,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图 1 唐朝阎立本《步辇图》 图 2 莫高窟中唐时期壁画《反弹琵琶乐舞图》(摹本)
材料二 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 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 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元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渐趋稳定。…… 清朝 通过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以及盟旗制度、册封制度、驻藏大臣等措施,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增强了各族人 民的政治认同,进一步夯实了中华民族认同的政治基础。
——人民出版社《民族大团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 1 反映了唐太宗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根据两幅图片分析唐朝民族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在元朝得到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史实。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认识。
27 .(2023·湖南常德·统考中考真题)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我国自古以 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并建立由中央直 接管辖的郡县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唐朝时期,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 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南诏首 领为云南王。元朝建立后,在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 的统治。清政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和大、小和卓叛乱,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稳定和巩固边疆地区,进一步 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大一统”的主要内容。你认为古代“大一统”有哪些积极作 用?
材料二
宋代 元代
政 治 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 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相 9 人,全部为文 官……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 724 人,其 中文臣 659 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摘自 《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两宋卷》 元朝疆域图(局部)
民 族 关 系 元朝时,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 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 同 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 逐渐 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在政治、民族关系方面的特点(或举措)。
材料三 台湾的居民大都来自闵、粤两省。随着移民的大量入台,清朝前期,台湾逐步走向与大陆相 似的“文治社会” 。随着台湾各地的开发,书院设置逐渐增加,乾隆至道光年间,共新设 26 所书院。台湾书 院的祭祀、学规、讲学内容等都和福建相似。
——摘编自陈孔立《台湾历史纲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时期台湾书院发展的原因。
28 .(2023·陕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图 A 和图 B 中共同的对外贸易港口是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 ,这是世界 上最早的纸币;14 世纪初,中国四大发明中的 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 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 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中国许多重大发明都 是由他们传入欧洲的。
材料二 (南宋)由于北方沦陷,对外交往必须通过海道,四此泉州、广州、明州(宁波)迅速发展, 成为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南宋对外贸易的繁盛超过了北宋,形成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 的海 上丝绸之路。据记载,当时与南宋通商的国家多达五十多个。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修订版)》
(2)依据材料二,概括南宋对外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推动古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图示是明朝的行政机构图,明太祖取消中书省,设立三司,废丞相,权 分六部,设立锦衣卫,设立五军都督府,直接掌握军政大权,通过这些措施,明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 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C 项正确;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排除 A 项;明朝皇权大大加强, 排除 B 项;材料没有涉及“分割地方权力”,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2 .D
【详解】从“朱元璋认为明朝的刑法难以达到明刑弼教的目的,又制定《大诰》。《大诰》拟罪唯朱元璋一人, 官员拟罪须以《大诰》为依据”可知,朱元璋在明朝的刑法之外,又制定了《大诰》,且拟罪唯朱元璋一人, 官员拟罪须以《大诰》为依据,这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化,D 项正确;从题干所给材料中,并无法体现出 明朝追求法律平等、维护官员利益,排除 AC 项;明朝加强对人们思想禁锢的主要措施是实行八股取士,《大 诰》具有法律性质,与加强思想禁锢无直接联系,排除 B 项。故选 D 项。
3 .D
【详解】由图中所示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九品中正制, 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 式确立,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 1300 年,D 项正确;西周时期,为了巩 固统治,实行分封制,排除 A 项;军功爵制是战国时代的制度,秦是推行军功爵制最彻底的国家,对当时 和后世的影响也最大,但其特点并不是考试选官,排除 B 项;刺史制度出现于汉朝,其主要职责是为监察 地方官员和豪强,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4 .D
【详解】根据题干“第十二讲明帝国的专制政治……第十四讲面向海洋的时代 ……”可知,第十二到十四讲是 明朝的历史,其中“面向海洋的时代”是关于明朝对外交往的内容,对应郑和下西洋。结合所学知识, 为了加 强同海外各国联系,宣扬国威,1405 年—1433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 项正确;1234 年,蒙古灭金,早于明朝建立,排除 A 项;元朝时对外交往频繁,1271 年,意大利人马可·波 罗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1275 年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大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国的元朝做官多 年,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早于明朝建立,排除 B 项;“朱元璋强化皇权”属于第十二讲的内容,排除 C 项。 故选 D 项。
5 .A
【详解】由材料“1561年 4 月的一天,倭寇即将袭击台州。突然, 一杆‘戚’字旗树起。随即, 一声号令:‘布 好鸳鸯阵!’直打得倭寇四处逃窜。”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段材料,描述的是戚继光抗倭。在东南倭寇最猖獗 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他领导的军队,由于训练有素,纪律严明,能征善战, 被人们誉为”戚家军“。戚继光针对倭寇的作战特点和江南的地理情况,创造了”鸳鸯阵“,战斗力大为增强, A 项正确;郑成功收复台湾在 1662 年,排除 B 项;雅克萨之战发生在 1685 年和 1686 年,排除 C 项;三元 里人民抗英发生在鸦片战争期间,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6 .C
【详解】据题干“15 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 …… 这项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 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结合所学可知,郑和七下西洋,用和平的方式加强了 与亚非各国的联系,C 项正确;郑和下西洋未到达地中海,排除 A 项;单纯追逐贸易交换只是是目的之一, 不全面,排除 B 项;郑和下西洋耗费了大量财力,。没有使国家富强,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7 .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齐民要术》是北魏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活字印刷术是毕昇发明的, 《天工开物》是明代宋应星创作的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 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科技,D 项正确;材料中只有《齐民要术》与农业有关,排除 A 项;材料并未涉及文学作品,排除 B 项;材料并未 涉及交通方面,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8 .A
【详解】根据题干“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中,‘蒋干盗书’’草船借箭’‘诸葛亮借东风’等故 事脍炙人口。但这些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 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 说,A 项正确;赤壁之战的历史上确实存在的,排除 B 项;《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对历史人物及事 件进行了艺术加工,有一定的虚构成分,排除 C 项;《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 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所以记载这 些故事的史书已经全部失传与史实不符,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9 .A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沿线设有屯田区进行生产,在附近的多民族聚居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可 知,明长城不仅是一个军事防御设施,还承担着保护屯田区,促进农牧贸易的功能,A 项正确;长城的确 是旨在抵御外来侵略,但材料主要表达的不是这一内容,排除 B 项;象征着皇权至上的是北京城和紫禁城 的修建,排除 C 项;技术先进质量优异也是明长城的特点,但材料未体现,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0 .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纷起,军阀混战是导致东汉人口锐减的 主要原因。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不安,战争不断,人口大量死亡或流徙,盛唐以后的人口数都出现剧烈下 降,A 项正确;BCD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 A 项。
11 .C
【详解】根据“主要讲述明朝的灭亡及其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郭沫若在重庆《新华日报》上发表《甲申 三百年祭》一文,主要是纪念李自成起义,李自成农民起义推翻了明朝统治,C 项正确;戚继光抗倭反映的 是明朝戚继光抗击倭寇的史实,与明朝灭亡无关,排除 A 项;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这一女真族政权,与明朝 灭亡不符,排除 B 项;清军入关时明朝已经灭亡,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2 .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684 年,清朝设置了台湾府,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与开发,A 项正确;哨所设立 于西北和东北边疆,噶厦设立于西藏地区,台湾省设立的时间是 1885 年,均与题意不符,排除 BCD 三项。 故选 A 项。
13 .D
【详解】根据材料涉及的内容,反映出元朝、清朝对台湾地区的管辖,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台湾,这 是中央政府管理台湾和彭州最早的行政机构。到台湾正式建省,说明中央政府不断加强对台湾的有效管辖, D 项正确;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与材料无关,排除 A 项;材料涉及的是对台湾地区的管理与 垦荒政策无关,排除 B 项;清政府设置伊犁将军是对新疆的管辖,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14 .A
【详解】根据所学解读图片可知,伊犁将军和驻藏大臣的设置加强了中央对新疆和西藏的管辖,郑成功收 复台湾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成,雅克萨之战击退了沙俄入侵,签订的《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 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由此可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和发展作为主题最恰当,A 项正确;图片中这些重要历史事件的反映了中央对边疆的维护和管辖,没有涉 及经济发展的内容,排除 B 项;清朝君主的强化与军机处的设立、大兴文字狱等历史有关,与图片内容不 符,排除 C 项;图片中不仅有中央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还涉及了西南、东南、东北等地区,D 项表述 过于片面,不适合做主题,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5 .C
【详解】通过阅读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中华文明史上,秦汉建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三国两晋南北朝民族交融、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元朝的统一、明清 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等,体现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C 项正确;A 项只是第一单元的内 容,不是四个单元的主旨,排除 A 项;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与民族交往无关,排除 B 项;辽 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无关,排除 D 项。故选 C 项。
16 .A
【详解】根据“清代前期,清政府采取了鼓励垦荒的政策,增加了大量耕地,大面积推广各种高产作物如玉 米、甘薯、马铃薯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量垦荒有利于缓解人地矛盾,引进高产作物有利于促进人口 增长,所以材料措施都有利于人口的增长,康熙三十九年到乾隆五十九年(1700-1794 年)人口数量不断增 长,A 项正确;康熙三十九年到乾隆五十九年(1700-1794 年)人口数量不断增长趋势,排除 BCD 项。故 选 A 项。
17 .A
【详解】根据材料中的“画面上南市街到北市街一带人流如织,店铺林立,出现了大约 109 个店铺招幌,幌
子上写着“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等。”可知,反映的是明代商品经济的繁荣,A 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南京的水陆交通的状况,排除 B 项;经济重心在南宋已经完成南移,排除 C 项;材料没有体 现商业活动的情况,排除 D 项。故选 A 项。
18 .C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示内容都与唐宋到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有关,所以该展览的主题应该是中 国古代的商业的发展历程,C 项正确;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和货币的发展历程、制瓷业的发展历程和丝织业的 发展历程无关,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19 .D
【详解】根据材料“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设置的军机处是辅助 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 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因此题干内容描述的是军机处,D 项正确;宣政院设立于元朝, 不符合题意,排除 A 项;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清初设置的由满族贵族组成的大臣会议,权力较大,一定程度 上制约了皇权,而题干所述为军机处,排除 B 项;南书房设立于康熙帝时期,不符合题意,排除 C 项。故 选 D 项。
20 .B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清代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 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名,制造了大批冤狱,被称为“文字狱” ,“大明天子重 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中有“大明”“壶儿”等词,有可能被清朝统治者认为“大逆不道” ,B 项正确;“忆惜开 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讲的是开元盛世,排除 A 项;“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是唐朝王建 的诗句,不符合题意,排除 C 项;“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唐代元稹的诗句,不符合题意,排 除 D 项。故选 B 项。
21 .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外国人来华经商活动,使中国与世隔绝,
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由材料“清朝前期,中国采取了逆时代大潮的国策,完 全堵塞了可能给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提供外部刺激的渠道”,可知指闭关锁国政策,D 项正确;西 汉初期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通过宽刑薄赋达到恢复和发展经济、稳定统治的目的,排除 A 项;唐朝实行开 明民族政策,因地制宜处理民族关系,排除 B 项;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重视文臣,压制武职,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2 .B
【详解】根据材料图片信息可知,西域骆驼商队出现在都城,反映了宋代对外贸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清 代茶园演剧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平民 文化的兴起,排除 A 项;人口数量的增长不是图片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 C 项;海外贸易的兴盛不
是图片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 D 项。故选 B 项。
23 .C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明清时期江南一带戏曲兴盛,许多人刊刻剧作‘以娱民众’”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 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文化的繁荣,世俗化气息浓厚,戏剧表演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因 此,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发展,C 项正确;明清时期江南一带戏曲兴盛,这与封建制度的衰落、 海外贸易的繁荣、印刷技术的提高,均无直接联系,排除 ABD 项。故选 C 项。
24 .D
【详解】根据“设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进一步完善 三省六部制,三省彼此制约,皇帝掌握最高决策权。”“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设 立军机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可知,材料措施都强化了皇权,反映了皇帝权力不断加强,D 项正 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强化皇权的措施,排除 A 项;材料反映相权不断被削弱,明朝时期废除丞相,排除 B 项;材料没有反映中枢机构办事效率如何,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5 .D
【详解】根据题干的“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信息,可以看出清朝前期,玉米、甘薯等高产粮食种 植得到推广,遍及南北,D 项正确;南方经济水平远超北方在“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不能体现, 排除 A 项;农民实际收入稳定增长不能从“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中直接获取,排除 B 项;玉米、 甘薯属于粮食作物,排除 C 项。故选 D 项。
26 .(1)开明的民族政策。(平等、包容)
特点:民族友好往来;民族关系和睦;民族交融等。(双向交流、双向学习、兼容并包、平等团结、和平交 往等)
(2)元朝完成了国家统一(天下为一),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幅员之广)。
(3)顺治帝册封达赖;康熙帝册封班禅;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在西藏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建立 金瓶掣签制度;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左宗棠收复新疆;在 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 年,在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康熙组织两次雅克萨之 战等。
(4)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 巨大优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多元一 体的优势,使中华民族成为具有强大包容性、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伟大民族等。
【详解】(1)政策:根据材料《步辇图》《反弹琵琶乐舞图》及所学可知,《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 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今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 史见证。由此可见,图 1 反映了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根据图示及所学可知,两幅图片反映了唐朝
民族交往的特点是民族友好往来;民族关系和睦;民族交融等(双向交流、双向学习、兼容并包、平等团 结、和平交往等)。
(2)原因:根据材料“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及所学可知,元朝完成 了国家统一(天下为一),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幅员之广)。
(3)史实:根据材料“清朝通过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以及盟旗制度、册封制度、驻藏大臣等措施,有效维护 了国家统一”及所学可知,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史实包括:顺治帝册封达赖;康熙帝册封班禅;在西藏设置 驻藏大臣;在西藏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建立金瓶掣签制度;康熙平定噶尔丹叛乱;乾隆平定回部大、 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左宗棠收复新疆;在台湾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 年,在台湾正式建 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康熙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等。
(4)认识:根据材料“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渐趋稳
定。……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增强了各族人民的政治认同,进一步夯实了中华民族认同的政治基础。”及 所学可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鲜明特征,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也是我国发展的 巨大优势;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华民族多元一 体的优势,使中华民族成为具有强大包容性、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伟大民族等。
27 .(1)内容: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高无上;中央对地方有绝对控制权;中央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民族关系融洽。
积极作用:人民生活安定;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加强;有利于国家长期统一;经济文化高度发展;有效抵 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独立。
(2)政治:宋朝:重文轻武;元朝:行省制度。
民族关系:宋朝:民族政权并立;元朝:民族交融、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3)原因:1683 年清朝统一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版图;1684 年设台湾府,清政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大 陆的大量移民入台;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深受大陆传统文化的影响。(任答其中 3 点即可)
【详解】(1)内容:根据所学和材料一“秦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拥有至高无上 的权威,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可知,这体 现的是,中央集权制度,皇权至高无上,中央对地方有绝对控制权;根据所学和材料一“元朝建立后,在东 北、西北、东南、西南等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中央对这些地区的统治。清政府平定噶尔丹叛乱 和大、小和卓叛乱,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稳定和巩固边疆地区,进一步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唐朝时期, 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回纥首 领为怀仁可汗、南诏首领为云南王”可知,这体现的是,中央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民族关系融洽。
积极作用:根据所学可知,这些措施,使人民生活安定,各地区经济文化联系加强,有利于国家长期统一,
经济文化高度发展,有效抵抗外来侵略,保持国家独立。
(2)政治:宋朝: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太宗一朝,文臣成为政事堂和枢密长官的主要人选,先后任命的宰 相 9 人,全部为文官 …… 两宋共有枢密使、副枢密使 724 人,其中文臣 659 人,约占百分之九十一”可知, 这体现的是,重文轻武;元朝: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元朝疆域图(局部)”可知,这体现的是行省制度。
民族关系:宋朝:根据所学和材料二民族政权并立图片可知,这体现的是民族政权并立;元朝:根据所学 和材料二“元朝时,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 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族” 可知,这体现的是,民族交融,形成回族。
(3)原因:根据所学可知,清朝时期台湾书院发展,这是因为,1683 年清朝统一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版图, 1684 年设台湾府,清政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台湾的居民大都来自闵、粤两省。随着移 民的大量入台,清朝前期,台湾逐步走向与大陆相似的’文治社会’……台湾书院的祭祀、学规、讲学内容等 都和福建相似”可知,这体现的原因是,大陆的大量移民入台,台湾社会经济的发展,深受大陆传统文化的 影响。
28 .(1) 广州 交子 火药 阿拉伯
(2)特点:以海路为主;港口城市多且发展迅速;对外贸易范围广;交往国家数量多;对外贸易繁盛超过 北宋。
影响:促进了南宋经济发展;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 术、火药,指南针、纸币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 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因素: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国家政策的支持;科技的发展;造船技术和航海 技术的改进。
【详解】(1)填空:根据材料“图 A 唐朝前期对外贸易港口分布图”“ 图 B 清朝前期对外贸易港口分布图”可 知,同的对外贸易港口是广州。结合所学可知,北宋商品贸易发达,在四川地区出现纸币“交子” 。14 世纪 初,中国四大发明中的火药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 变革。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中国许多重大发明都 是由他们传入欧洲的。因此顺序是广州;交子;火药;阿拉伯。
(2)特点:根据材料“对外交往必须通过海道”得出以海路为主;根据材料“此泉州、广州、明州(宁波)迅 速发展,成为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得出港口城市多且发展迅速;根据材料“南送对外贸易的繁盛超过了北宋” 得出对外贸易繁盛超过北宋。;根据材料“形成通往日本、高丽、东南亚、印度…… 的海上丝绸之路。”得出 对外贸易范围广;根据材料“当时与南宋通商的国家多达五十多个。”得出交往国家数量多;
影响:结合所学,影响可从对经济、中外交流、科技发展、欧亚国家对发展着手,如促进了南宋经济发展;
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等输 往西方,天文、历法, 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 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3)因素: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推动古代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需从经济、国力、统一、社会秩 序、政策、科技发展水平等着手,如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国家政策的支持;科技 的发展;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