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亚洲的自然环境 第二课时 分层练(含答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2 亚洲的自然环境 第二课时 分层练(含答案)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27 14:34:19

文档简介

6.2.2 亚洲复杂的气候
基础检测练
读“亚洲局部地区气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与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 . ①—乙 B . ②—丁 C . ③—丙 D . ④—甲
2 . ④地的气候特征是( )
A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 .终年炎热干燥
C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D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3 .造成②③④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 B .纬度位置 C .地形地势 D .人类活动
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亚洲没有的气候类型是( )
A . 甲 B . 乙 C .丙 D .丁
5 .关于图中四种气候类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欧洲西部属于丙气候类型 B .甲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C .上海属于丁气候类型,雨热同期 D .乙气候类型冬季炎热干燥,夏季温和多雨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 .我们亚洲常常是“寒暑并存,干湿同在”,气候类型复杂多样。造成这种气候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
A .亚洲大部分处在高纬度地区 B .亚洲处在东半球
C .亚洲纬度和经度跨度大 D .亚洲四面濒临海洋
7 .造成哈尔滨、乌兰巴托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不同 B .纬度位置不同 C .海陆位置不同 D .地势不同
读世界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关于①⑤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⑤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B . ①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C . ⑤地全年高温,降水分明显旱、雨两季 D . ①地雨热不同期
9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由①到②,年降水量逐渐增加 B . ①比③降水多,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C .@比④降水少,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D .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是因为地处背风坡 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亚洲没有的气候类型是( )
A . 甲 B . 乙 C .丙 D .丁
11 .甲图所示的气候类型呈现出的自然景观是( )
A .森林 B .草原 C .荒漠 D .冰川
12 .上述气候资料表示的气候类型,分布在大陆东岸的是( )
A . 甲 B . 乙 C .丙 D .丁
真题点兵练
(2023·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2022 年 7 月 21 日,第四次中亚国家元首协商会议在吉尔吉斯斯坦闭幕, 中亚五国将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下图为中亚地形与河流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中亚地区( )
A .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B .位于低纬度地区,深居大陆内部
C .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平原与丘陵为主 D .国家均为内陆国
2 .中亚的河流中( )
A .乌拉尔河没有结冰期 B .阿姆河含沙量较大
C .锡尔河为外流河 D .伊犁河自北向南流
(2023上·七年级课时练习)近年来, 自驾游在大众中愈来愈流行,从雨林到冰川,从高山到大海,人 们可以体验到多样的景观,小明同学设计了一条穿越不同气候类型区的旅游线路。读局部气候类型和线路 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出发地植物终年常绿,当地的气候类型为( )
A .温带季风气候 B .热带沙漠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热带雨林气候
4 .沿图中①→②→③→④路线行进,以下见闻可信的是( )
A .降水逐渐减少 B .植被逐渐茂密 C .河湖逐渐增多 D .人口逐渐增多
5 .该线路能够体验到从雨林到冰川的景观变化,造成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 B .地形地势 C .纬度位置 D .人类活动
(2024 下·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2022 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于 4 月 20 至 22 日在海南博鳌举行,此时 海南草木葱郁,而亚洲东北部的奥伊米亚康冰雪未融。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关于亚洲气候,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洋性特征显著 B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
C .季风气候典型 D .气候类型单一
7 .造成博鳌与奥伊米亚康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陆差异 B .纬度差异 C .经度差异 D .地形差异
(2023 下·福建泉州·八年级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学校考期中)读亚洲某月份盛行季风图,完成下面小题。
8 .据图推测,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 )
A .东部和南部 B .西部和南部 C .北部和东部 D .中部和东部
9 .季风无法到达的区域形成了亚洲分布最广的(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高原山地气候
10 .受图示季风影响,甲地区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正常年份,该季风盛行季节为当地冬季
B .强季风导致该地洪涝,小麦减产 C .强季风导致该地干旱,雨林受损 D .弱季风导致该地干旱,水稻减产
(2023上·七年级课时练习)某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欲研究“亚洲季风变迁与全球气候的联系” ,他们 在亚洲选取了甲、乙两地开展实地调查。读亚洲部分气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甲地与乙地相比( )
A .年降水量多 B .冬季气温低 C .全年炎热干燥 D .年温差大
12 .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 B .人类活动 C .纬度位置 D .板块运动6.2.2 亚洲复杂的气候
基础检测练
读“亚洲局部地区气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 .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与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 . ①—乙 B . ②—丁 C . ③—丙 D . ④—甲
2 . ④地的气候特征是( )
A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B .终年炎热干燥
C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D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3 .造成②③④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 B .纬度位置 C .地形地势 D .人类活动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1 .从图示来看,①为极地气候,②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③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④为热带季风气 候;从甲乙丙丁四地气候图来看,甲为极地气候,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丁为热带 季风气候。故匹配正确的是:①—甲,②—乙,③—丙,④—丁,其余皆错误,故选:C。
2 . ④地为热带季风气候。A 选项描述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A 错误;B 选项描述是热带沙漠气候,B 错误; C 选项描述是热带季风气候,C 正确;D 选项描述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D 错误。故选:C。
3 . ②③④地均濒临海洋,故不是造成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A 错误;②③④纬度位置明显不同, 纬度越低,气温越高,故是造成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B 正确;三地没有明显的地形地势差异,不 是造成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C 错误;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很有限,D 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地势。
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4 .图中,亚洲没有的气候类型是( )
A . 甲 B . 乙 C .丙 D .丁
5 .关于图中四种气候类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欧洲西部属于丙气候类型 B .甲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C .上海属于丁气候类型,雨热同期 D .乙气候类型冬季炎热干燥,夏季温和多雨
【答案】4 .C 5 .D
【解析】4 .读图可知,甲是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乙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 候,丙是终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亚洲气 候类型复杂多样,但是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C 正确,A 、B 、D 错误。故选 C。
5.根据上题分析 ,欧洲西部属于丙温带海洋性气候,A 正确。甲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B 正 确。上海属于丁亚热带季风气候, 雨热同期,C 正确。乙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 D 错误。故选 D。
【点睛】气候类型的判读三步法:以温(最高温)定球、以温(最低温)定带、以水(降水的季节分配和 降水量)定型。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 .我们亚洲常常是“寒暑并存,干湿同在”,气候类型复杂多样。造成这种气候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
A .亚洲大部分处在高纬度地区 B .亚洲处在东半球
C .亚洲纬度和经度跨度大 D .亚洲四面濒临海洋
7 .造成哈尔滨、乌兰巴托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形不同 B .纬度位置不同 C .海陆位置不同 D .地势不同
【答案】6 .C 7 .C
【解析】6 .亚洲面积广大,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南北跨寒、温、热三带, 寒暑并存,亚洲又是世 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各地距海远近不同,干湿差异悬殊,再加上地形复杂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亚洲 气候复杂多样,造成这种气候特征的主要原因是亚洲纬度和经度跨度大。故选项 C 符合题意。故选:C。
7 .哈尔滨位于沿海地区,距海近,海洋上的暖湿气流很容易进入该地形成降水,因而降水多;乌兰巴托位 于内陆地区,距海远,海洋上的暖湿气流不易进入该地,降水少。因此哈尔滨市的降水明显多于乌兰巴托 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故选:C。
【点睛】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其他主要气候类 型都有分布。
读世界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 .关于①⑤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⑤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B . ①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C . ⑤地全年高温,降水分明显旱、雨两季 D . ①地雨热不同期
9 .根据图中信息,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 .由①到②,年降水量逐渐增加 B . ①比③降水多,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
C . ②比④降水少,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 D .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是因为地处背风坡
【答案】8 .B 9 .C
【解析】8 .由图可知,⑤位于阿拉伯半岛上,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高温少雨,故 A 和C 错误。①位 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故 B 正确、D 错误。故选 B。
9 .由图可知,由①到②, 纬度越来越高,年降水量逐渐减少,故 A 错误。 ①比③降水多,主要受海陆 位置影响, ①位于大陆东岸,③位于大陆西岸,故 B 错误。②比④降水少,主要受海陆位置影响,②离 海远,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小,降水少,故 C 正确。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是因为地处迎风坡,属于地
形雨,故 D 错误。故选 C。
【点睛】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 候在亚洲都有分布。
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亚洲没有的气候类型是( )
A . 甲 B . 乙 C .丙 D .丁
11 .甲图所示的气候类型呈现出的自然景观是( )
A .森林 B .草原 C .荒漠 D .冰川
12 .上述气候资料表示的气候类型,分布在大陆东岸的是( )
A . 甲 B . 乙 C .丙 D .丁
【答案】10 .C 11 .A 12 .D
【解析】10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是热带雨林气候,乙是地中海气候,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丁是亚热 带季风气候。亚洲的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但没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C 正确,ABD 错误。所以选 C。
11 .甲是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主要自然景观是森林,A 正确,BCD 错误。所以选 A。
12 .甲是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 10°之间,A 错误;乙是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 30°—40° 之间大陆西岸,B 错误;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 40°—60°之间大陆西岸,C 错误;丁是亚热 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北纬 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D 正确。所以选 D。
【点睛】亚洲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草原气候和温带沙漠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苔原气 候、极地冰原气候、高山高原气候。
真题点兵练
(2023·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2022 年 7 月 21 日,第四次中亚国家元首协商会议在吉尔吉斯斯坦闭幕, 中亚五国将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下图为中亚地形与河流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中亚地区( )
A .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B .位于低纬度地区,深居大陆内部
C .地势西高东低,地形以平原与丘陵为主 D .国家均为内陆国
2 .中亚的河流中( )
A .乌拉尔河没有结冰期 B .阿姆河含沙量较大
C .锡尔河为外流河 D .伊犁河自北向南流
【答案】1 .D 2 .B
【解析】1.本题考查中亚的地理环境特征。读图可知, 中亚位于中纬度地区,深居内陆,加上山脉的阻挡, 海洋湿润水汽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气候,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中亚的地 势特征是东南高,中部及西北低,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中亚五国深居内陆,均为内陆国,哈萨克斯坦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内陆国。故选 D。
2 .本题考查中亚地区的河流特征。乌拉尔河地处北温带, 位于中纬度地区,有结冰期;阿姆河流经沙漠地 区,含沙量较大;锡尔河发源于天山山脉,最终注入咸海,是世界上第二长的内流河;伊犁河发源于天山, 自东南向西北流。故选 B。
【点睛】中亚即亚洲中部地区,狭义的中亚国家包括五国,即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
(2023上·七年级课时练习)近年来, 自驾游在大众中愈来愈流行,从雨林到冰川,从高山到大海,人 们可以体验到多样的景观,小明同学设计了一条穿越不同气候类型区的旅游线路。读局部气候类型和线路 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出发地植物终年常绿,当地的气候类型为( )
A .温带季风气候 B .热带沙漠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热带雨林气候
4 .沿图中①→②→③→④路线行进,以下见闻可信的是( )
A .降水逐渐减少 B .植被逐渐茂密 C .河湖逐渐增多 D .人口逐渐增多
5 .该线路能够体验到从雨林到冰川的景观变化,造成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 B .地形地势 C .纬度位置 D .人类活动
【答案】3 .D 4 .A 5 .C
【解析】3 .由图可知,根据局部气候类型和线路示意图,可以判断出出发地位于亚洲东南部地区,该地区 为热带雨林气候,植被类型为热带雨林,因此当地植物终年常绿。A 、B 、C 错误,D 正确。故选 D。
4 .由图可知, 自驾游团队沿图中①→②→③→④路线行进过程中,依次穿过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 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寒带气候, 因此降水逐渐减少。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5 .由图可知,出发地①位于赤道附近,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可以体验到雨林景观;终点④ 位于高纬度的北冰洋沿岸,属于寒带气候,可以体验到冰川景观。所以该线路能够体验到从雨林到冰川的 景观变化,造成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A 、B 、D 错误,C 正确。故选 C。
【点睛】亚洲主要气候类型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高原山地气候、温带大陆 性气候。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
(2024 下·全国·七年级专题练习)2022 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于 4 月 20 至 22 日在海南博鳌举行,此时 海南草木葱郁,而亚洲东北部的奥伊米亚康冰雪未融。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6 .关于亚洲气候,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洋性特征显著 B .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
C .季风气候典型 D .气候类型单一
7 .造成博鳌与奥伊米亚康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 .海陆差异 B .纬度差异 C .经度差异 D .地形差异
【答案】6 .C 7 .B
【解析】6 .亚洲气候特征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C 正确,ABD 错误。 故选 C。
7 .读图可知,博鳌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地处热带,全年高温;奥伊米亚康靠近北极圈,纬度较高,4 月份 冰雪未消融,因此造成博鳌和奥伊米亚康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差异,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 【点睛】影响气候的因素包括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洋流、人类活动等。
(2023 下·福建泉州·八年级福建省泉州市培元中学校考期中)读亚洲某月份盛行季风图,完成下面小题。
8 .据图推测,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 )
A .东部和南部 B .西部和南部 C .北部和东部 D .中部和东部
9 .季风无法到达的区域形成了亚洲分布最广的( )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高原山地气候
10 .受图示季风影响,甲地区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 .正常年份,该季风盛行季节为当地冬季
B .强季风导致该地洪涝,小麦减产 C .强季风导致该地干旱,雨林受损 D .弱季风导致该地干旱,水稻减产
【答案】8 .A 9 .C 10 .D
【解析】8 .据图可知,亚洲的东部、南部地区受到季风影响较强, 故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分布在亚洲 东部和南部,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9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该气候区大多深居内陆,受季风影 响小,气温年较差大,降水较少,C 正确;而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山地气候与季风关系不大, ABD 错误。故选 C。
10 .根据影响甲地的季风风向判断可知,此时该地盛行来自低纬的西南季风,为夏季,A 错误;甲地位于 中南半岛,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B 错误;强季风会使当地降水增加,容易引发洪涝,C 错误;弱季风导致 该地降水减少,发生干旱,水稻减产,D 正确。故选 D。
【点睛】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特征明显,其中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 性气候,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且地形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世界上的各种气候在 亚洲都有分布。
(2023上·七年级课时练习)某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学生欲研究“亚洲季风变迁与全球气候的联系” ,他们 在亚洲选取了甲、乙两地开展实地调查。读亚洲部分气候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1 .甲地与乙地相比( )
A .年降水量多 B .冬季气温低 C .全年炎热干燥 D .年温差大
12 .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海陆位置 B .人类活动 C .纬度位置 D .板块运动
【答案】11 .A 12 .C
【解析】11 .读图可知,甲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乙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与乙地相比,甲地年降水量多, 冬季气温高、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年温差小,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12 .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甲地靠近赤道,温度更高,降水更多;乙地纬度较高, 温度更低,降水更少,C 正确,ABD 错误,故选 C。
【点睛】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温方面,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低,获得太阳辐射热量少, 气 温 低 ; 低 纬 度 地 区 太 阳 高 度 角 大 , 获 得 太 阳 辐 射 热 量 多 , 气 温 较 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