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7 14:1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空前的浩劫,给参战各国带来巨大的灾难。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导火线的事件是
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建立
C.萨拉热窝事件 D.凡尔登战役
2.霍布斯鲍姆在《帝国的年代》中说:“1905年之后,国家危机通常越来越诉诸战争威胁来解决。”这一现象的主要背景是两大军事集团不断的发展,关于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说法不正确的是
A.德国是三国同盟的核心
B.1907年签订的协约意味着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
C.德奥缔结的“同盟条约”具有明显的反俄性质
D.俄奥矛盾是两大军事集团的核心矛盾
3.新航路开辟以来,英法等西方国家在世界各地抢占殖民地,建立殖民帝国,促成帝国内部经济活动一体化。宗主国负责调配人员、物资和资本,殖民地提供原料、食品和市场;但帝国之间却互相阻隔甚至对抗,并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可见殖民主义
A.大大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B.秉持宗主国利益至上的原则
C.导致了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是资本主义扩张的必然结果
4.学者罗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发展是由于以下因素:俄国渴望占有君士坦丁堡;德国在控制土耳其后,还渴望将势力范围扩展到巴格达和波斯湾;而对于波兰的独立问题而言,虽然德国希望波兰享有自治权,但是俄国却并不希望如此。罗素强调的是( )
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不平衡演化成战争
B.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是引发一战的重要因素
C.巴尔干地区成为一战前欧洲的“火药桶”
D.德俄两国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孕育了战争
5.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法国人克里孟梭疾呼:“我第一是复仇,第二是复仇,第三仍然是复仇。”他的所谓“复仇”起因于
A.普鲁士破坏法国革命
B.法国想恢复欧洲大陆霸主地位
C.普法战争法国的失败
D.意大利与法国争夺突尼斯
6.一战后,德国外长西蒙斯说:“必须对敌人的策略有所估计。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那些想挤牛奶的人会同我们达成协议的。”根据有关史实分析想割“牛头”者对德策略是
A.力图削弱德国,以便确定其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B.争夺世界霸权
C.扶植德国 D.防止德国东山再起
7.1920年成立的国际联盟是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旨在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国际联盟的成立( )
A.直接终结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B.有效遏止了法西斯势力
C.是维护世界和平的有益尝试 D.推动了巴黎和会的召开
8.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提到:“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材料中的“公约”指的是
A.《巴黎和约》 B.《九国公约》 C.《国际联盟条约》 D.《联合国家宣言》
9.《极端的年代:1914—1991》一书指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洲印第安人被派到欧洲、中东;中国劳工在欧洲战场从事各种艰苦工作;非洲人则成为法国部队的一员。这表明
A.落后地区人民为一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B.亚非拉人民为了支持正义而战
C.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出现重大的转变 D.同盟国和协约国双方势均力敌
10.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掌握了重要原料的分配,还征用各类财产,设立国家染织厂,经营了250家军需品工厂,同时实行限定物价、监督铁路、控制矿业与交通运输业等政策。这表明,一战促使英国
A.资本主义转型完成 B.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C.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D.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
11.19世纪末,美国垄断资本强烈需求海外市场,但世界领土被欧洲列强已基本瓜分完毕,美国目光便向力量已衰落的老殖民地西班牙。1898年4月,美国对西班牙宣战。学者强调的是( )
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不平衡演化成战争
B.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斗争的发酵引发了战争
C.殖民地与宗主国的矛盾异常尖锐
D.美西两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孕育了战争
12.国际联盟成立后,在处理国际争端、裁军和促进国际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盟约规定的某一原则,使国联实际上失去了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性。该原则是
A.全体一致 B.委任统治 C.大国一致 D.集体安全
1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完全走向大国决策者主观意志的反面:他们仍抱着短期取胜的侥幸心理,却陷入了长期阵地战的僵局。标志着“短期取胜”心理破产的事件是( )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
14.第一次世界大战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A.萨拉热窝刺杀事件
B.三国同盟的成立
C.三国协约的形成
D.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
15.如图是一幅美国的政治漫画,图中的“骑士”喻指哪一位美国总统?
A.华盛顿 B.林肯 C.柯立芝
D.罗斯福
16.阅读如图,下列表述符合《凡尔赛和约》规定的是
A.①处主权划归法国 B.②区域内德国不得设防
C.③处由法国开采15年,15年后通过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D.④由法国和比利时占领
17.1916年初,德军统帅计划集中兵力对西线法军的凡尔登实施突击,受领任务的部队是德国皇太子威廉指挥的第5集团军。该任务
A.根据战前制订的“施里芬计划”展开作战
B.目的是为了牵制法军从而支援索姆河战役
C.由于德军使用飞机毒气弹使法军伤亡严重
D.直接导致了德军“速战速决”战略的破产
18.1919年1月,在欧洲召开了一次和平会议,主导和会进程的是
A.英法俄
B.德奥意
C.英法美
D.苏美英
19.“1914年6月28日,普林西普就是在这里刺杀了奥地利王储及其夫人。”这段碑文所在的城市是:
A.塞尔维亚 B.启蒙运动 C.布达佩斯 D.布鲁塞尔
20.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
A.国际社会要求恢复世界和平
B.战后重新建立的世界秩序
C.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
D.帝国主义企图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全球霸权的破坏,这一破坏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这两次大战对世界历史具有相似的意义。不过,它们也存在着重大差别,这些差别对当今的国际舞台有着重要意义。比起先前的霍亨索伦王室和哈布斯堡王室,纳粹和日本军国主义者对欧洲和亚洲旧秩序的破坏要大得多。德国人侵占了整个欧洲大陆,日本人则侵占了整个东亚和东南亚。但是,这两个帝国都是短命的。它们到1945年已不复存在,留下了两大包括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价值的地区在内的权力真空。同任何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差不多,这两大权力真空的存在导致了冷战的爆发,使各交战国不能在1945年之后立即形成全面的和解。
两次世界大战后时期的另一个差别是1945年以后殖民地臣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这与1918年以后帝国权力的加强形成了鲜明对照。20年内,欧洲诸幅员辽阔的帝国几乎全部消失。因此,战后不久全球两大著名的发展便是殖民地革命和冷战。
——斯塔夫里阿诺斯《世界通史(下)》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比较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当1914年8月“一战”刚刚爆发时,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就预言:从此,欧洲的灯光已经熄灭,不会再重新点燃。的确,这场战争超出了人们的预料,本来参战者预计在圣诞节前即可结束,结果却整整打了四年。战争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在“一战”中,英国近80万人、法国160万人、德国180万人伤亡。因此,战后面对如此惨重的损失,各个阶层的人都不约而同地使用“崩溃”这样的字眼来描述。历史学家斯宾格勒不禁写下了《西方的没落》一书,认为西方已经衰落。如果从短时段来看,这样的描写和定性不无道理,但如果站在21世纪的维度上,可以看到一种和从前完全不一样的景象。在这里,看到的是历史的分野和文明发展道路走向的新篇章,一种全新的历史正在徐徐展开,正可谓“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摘编自李宏图《是什么造就了文明发展的走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对欧洲造成巨大灾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带来的历史性的大变局。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4~1918年的“大战”,使欧洲参战各国死亡人数接近1000万。20世纪20年代,和平主义成为欧美社会的潮流。1920年11月,国联第一届大会讨论裁军问题,至1932年2月,世界裁军大会终于在日内瓦召开,共有64个国家参加。大会组成了四个专业技术委员会,制定裁军计划和削减军事开支。但会议中遇到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如在确定海军防御性武器和进攻性武器时,受大国操纵的委员会的意见难以达成一致,只是空泛地谈到要限制进攻性武器;对如何限制却没有实质性的内容,这引起了包括苏联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不满。裁军大会的另一个焦点是如何对待德国的军备,英国提议将德国的陆军兵员最高数额限制在20万,德国宣布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1936年2月,英国内阁批准了五年增加4亿英镑的军事预算计划。
——摘编自谷宇星《国际联盟裁军会议的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裁军大会召开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世界裁军大会。
参考答案:
1.C
2.D
3.B
4.B
5.C
6.A
7.C
8.B
9.A
10.B
11.B
12.A
13.A
14.A
15.D
16.B
17.C
18.C
19.A
20.C
21.相同点: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世界和人类带来了灾难;两次世界大战都削弱了欧洲的势力和霸权。
不同点:相比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国际格局和国际秩序有更重大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两个权力真空,最终导致冷战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大亚非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掀起民族解放运动,大量国家获得民族独立,欧洲殖民体系崩溃。
22.(1)原因:战争持续时间长;战场主要集中在欧洲;战争中使用了坦克、飞机、毒气弹等新式武器,杀伤力大,导致伤亡人数多。
(2)大变局:许多新兴的民族国家独立;苏联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失败的德国逐渐走上了法西斯主义道路;美国借助“一战”崛起,并掌握了世界金融霸权。
23.(1)背景:一战的教训;和平主义成为时代潮流;国际联盟的努力;世界各国的积极参与。
(2)简评:世界裁军大会的失败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必然结果;暴露了帝国主义各国的矛盾,削弱了遏制世界法西斯的力量;德国借机走上公然撕毁《凡尔赛和约》、恢复武装的道路,加速了二战的爆发;世界裁军大会并未实现裁军计划,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军备竞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