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时作业(含答案)--2023-2024学年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4-04-27 14:19: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 课时作业
一、单选题
1.塞尔维亚至今仍保存着航海家哥伦布反复阅读并批注过的《马可·波罗行纪》。这可用于说明,哥伦布( )
A.始终相信“地圆说” B.通过向海外扩张来传播基督教
C.希望远航到达亚洲 D.争取葡萄牙王室对远航的支持
2.2019年9月20日,为纪念人类历史上首次环球航行500周年,一艘“维多利亚”号船复制品在西班牙的罗塔海军基地附近,重现当年起航的场景。这次活动纪念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哥伦布 C.麦哲伦 D.达·伽马
3.17世纪欧洲《海军手册》的前言提及:他们可以不知道整个地球是什么样的,但至少应该知道奥斯曼帝国和其邻国之间的地图。这样,他们在率军征战时,才能根据知识向前推进。该前言强调
A.开辟新航路的意义重大 B.认识世界地理并不重要
C.推进海外扩张十分必要 D.掌握地图科学的重要性
4.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位外交官所言意在说明( )
A.寻找黄金目的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资本输出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材料指出了( )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欧洲革命的历史影响
C.近代科技发展的社会基础 D.“价格革命”的客观作用
6.15~16世纪之交是西欧各国积极开拓通往东方新航路的“大航海”时代。下列选项中,对下面地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①由葡萄牙王室支持的哥伦布开辟 B.②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达·伽马开辟
C.③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迪亚士开辟 D.④由西班牙王室支持的麦哲伦开辟
7.新航路开辟后,西欧人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继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后,沿着他的路线航行,到达了美洲南端的一个岬角-合恩角。这位航海家是
A.法国人卡蒂埃 B.英国人卡伯特
C.荷兰人哈德逊 D.英国人德雷克
8.某学者说:“地理上的发现——纯粹是为了营利,因而归根到底是为了生产而完成的。”这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  )
A.促进欧洲经济迅速发展 B.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满足了封建阶级的私欲 D.使世界经济走向一体化
9.1649年9月,俄国探险家捷日纽夫和阿列克塞的船队绕过亚洲东北端——楚克茨角(或大石角),通过了亚、美间的海峡(后称白令海峡),证明了亚、美大陆隔海相望;1740年,白令奉沙皇之命又开拓了从阿瓦恰湾到阿拉斯加的航路,踏上了美洲大陆。这些航海探险活动( )
A.开辟了从欧洲到达美洲的新航路 B.进一步开阔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视野
C.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D.表明俄国航海技术水平世界领先
10.“在美洲发现之前,各个国家,甚至在欧洲,彼此还很少来往,整个说来,贸易所占的地位很不显著。只是在找到通往东印度的新航线之后和在美洲开辟了对欧洲商业民族有利的广阔活动场所之后,英国才开始越来越把贸易集中在自己手中,这就使其他欧洲国家不得不日益紧密地靠拢。”这一评述说明新航路开辟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B.推动欧洲联合的实现
C.确立了英国为中心的殖民体系 D.加速垄断组织的形成
11.1500-1800 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亿人死于传染病。这一时期传染病流行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人传播病原体 B.自然气候急剧变化
C.当地轻视疫病治理 D.土著居民饮食习惯
12.《自然辩证法通讯》指出,哥伦布、麦哲伦的探险活动使一些人不再盲从任何金科玉律式的教条与理论,重新绘制世界地图,确立了地理学理论体系的行星地理概念,触发了对地理现象的探源追踪。可见探险活动
A.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发展 B.展现了人类个性解放和冒险精神
C.验证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D.瓦解了天主教会的宗教神学理论
13.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香料、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 )
A.新航路开辟后州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 B.美洲和亚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
C.掠夺非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 D.亚洲主导了当时世界经济贸易活动
14.现存世界上最早地球仪是由德国航海家贝海姆于1492年发明制作的,地球仪上有一句题注:“世界是圆的,可以航行到任何地方。”其对东半球的描绘很精细,但是在伊比利亚以西,除了东亚以外几乎没有绘出任何陆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地球仪承载新旧地理知识 B.德国海外探险成就突出
C.环球航行证实了地圆学说 D.地圆学说成为了社会共识
15.1418年,葡萄牙亨利王子创设地理研究院,网罗各地学者,包括地理学者、制图学者、数学家、天文学家以及会各种语言的专家。这些人里,有基督教、犹太人和穆斯林。他的这种做法( )
A.推动了近代科学的兴起 B.深受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C.直接促成环球航行开展 D.增加葡萄牙的贸易机会
16.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造成“隔绝”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的局限 B.自然条件的限制
C.缺乏沟通的技术 D.缺乏冒险的精神
17.哥伦布的航行计划是建立在对于地球距离的错误估计上,从而出现了一个历史假设问题:假设他估计正确的话,他一定不会向西航行,从而也就一定发现不了美洲新大陆。这说明
A.历史的假设结论没有历史意义
B.历史的客观效果与历史的主观动机相符合
C.历史的假设结论需要史料实证
D.历史的发展进程超出了当事人的主观估计
18.1565年,西班牙派“圣·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入拉T美洲各地.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形成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的形成.直接受益于
A.中国政府的开放政策 B.迪亚士的远航
C.达·伽马的远航 D.麦哲伦的远航
19.长期以来,欧洲人认为,沿欧洲西部的海岸线向南推进,天气会越来越热,温度会不断升高,直至把人烧焦,变成木炭,所以向南航行是非常可怕的事情。15世纪,在葡萄牙王子恩里克等人的努力下,欧洲人逐渐突破了这一认知误区。这一转变( )
A.推动了大航海时代到来 B.有利于人文主义的兴起
C.实现了第一次环球航行 D.导致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20.相传《坤舆万国全图》是由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绘制,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刊印的世界地图。现存的《坤舆万国全图》是该刻本的彩色摹绘本,图中有五大洲、四大洋等地理信息,还绘有船和多种动物。据此可以判断
A.中国人广泛接受了西方先进的绘图技术
B.新式交通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航海
C.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海陆轮廓日渐清晰
D.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经出现
二、材料分析题
21.人类社会是在矛盾冲突中不断向前发展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宗教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
——摘编自【英】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中的历史学》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以来,随着西方工业革命的完成,资本主义列强为了本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急于开辟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攫取高额利润,当时非洲、美洲大部分国家已经沦为他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中国这个地大物博、尚未受到世界殖民浪潮全面冲击的东方大市场,成为他们的重要侵略目标。
——据郭卫民《资本主义列强挑起的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
材料三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外发表电视讲话,决定在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并呼吁乌克兰军队放下武器。普京在讲话中还表示,30年来俄罗斯一直试图就北约不东扩达成协议,但却受到欺骗、施压和讹诈,北约的战车正在朝着俄罗斯边境移动。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材料四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美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人“迈入大洋”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西方国家大规模侵华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应对“北约”威胁苏联所组建的政治军事组织名称及其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并指出导致北约东扩的历史背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过渡期”国际格局演变的趋势及出现的新“力量中心”。
22.地理大发现将世界逐渐连成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世界市场的突然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欧洲各国竭力想占有亚洲产品和美洲富源的竞争热,殖民制度——所有这一切对打破生产的封建束缚起了重大的作用。
——【德】马克思
材料二 玉米这一美洲特产,地理大发现后很快传到中国西南部、非洲及东南欧。马铃薯、烟草、可可等美洲特产,也传到亚欧非诸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材料一中“地理上的发现”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地理上的发现”在哪些方面促进了欧洲市场的发展。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根据材料,分析“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漕运是关系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重要因素,是王朝权力中心得以生存和运行的物质输送线和生命线。漕运线路方向一直处于变化之中。秦汉时期,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朝廷逐渐把漕运重点放在南方。唐宋期间,漕运逐渐运行,停止海运。由于运河淤塞,1901年清政府废止漕运。
——摘编自吴琦《中国古代漕运空间变动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荷兰等国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北大西洋的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亚洲的航路。1497年,英国卡伯特父子发现了一块“新发现的大陆”,即北美大陆东海岸的纽芬兰岛;I6世纪,法国人卡蒂埃到达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最大半岛)。17世纪初,效力于荷兰的英国人哈得逊曾多次向西北航行,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亚洲的航路。17世纪初,俄罗斯人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西欧人还不断探寻南半球的新世界。1578年,英国人德雷克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 1643年,荷兰的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时,到达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漕运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欧洲人寻找新的海运航线的背景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5世纪中西方经济发展方式的差异。
参考答案:
1.C
2.C
3.D
4.B
5.A
6.D
7.D
8.B
9.B
10.A
11.A
12.A
13.A
14.A
15.D
16.A
17.D
18.D
19.A
20.C
21.(1)影响: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开始连接为一个整体。
(2)原因:西方工业革命的相继完成;资本主义列强要求获得更多的市场和原料(或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中国地大物博,市场广阔且尚未开发。
(3)组织:华沙条约组织(华约);影响: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背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4)趋势:多极化趋势;新“力量中心”:欧盟、第三世界国家、中国、日本等。
22.(1)“地理上的发现”:新航路的开辟。
方面:商业革命;世界市场的扩大;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殖民制度;资本主义发展。
(2)历史现象: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物种交流。
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23.(1)变化一:运粮方向由自东向西逐渐转变为自南向北。原因:秦汉时政治中心多在西北(长安),经济重心尚在北方,魏晋以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至元明清时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南北分离。
变化二:河运从依托自然河道为主,逐渐转变为依托人工运河为主。原因:秦汉运粮方向是自东向西,符合我国自然河流基本走向;唐以后运粮方向逐渐转变为自南向北,难以利用自然河道,只能开凿运河。
变化三:从海运、河运并行,以海运为主,到后来停止海运,只用河运。原因:元代航海技术提高,明朝推行海禁项策,政府疏变河道提高运力,海运风险较大而河运风险小。
变化四:从明清倚重漕运到清末废止漕运。原因:运河淤塞;近代铁路、轮船等新型运输方式的出现。
(2)背景: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争霸;资本主义的发展;海上贸易发展的需要;文艺复兴的冒险精神;基督教的传播。
影响: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加强了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原始资本积累;推动了欧洲的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同时也给亚非拉地区造成了灾难等。
(3)差异:中国以小农经济为主体,西方充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中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西方实行重商主义;中国厉行海禁政策,西方鼓励对外贸易;中国经济总体上是闭关自守的内向型,西方经济总体上是对外扩张的外向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