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2课《台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2课《台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8 14:3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2课 《台阶》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逐步感受父亲形象,体会父亲的坚韧。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探究父亲人物形象,学会寻找文章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叙事的要点。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探究父亲修台阶的原因及研读背景材料,感悟父爱的付出,理解生活中的中国父亲。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父亲”这个中国农民的典型形象,走进父亲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品析文中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台阶”的内涵,从而领悟文章的主题;学习“父亲”身上坚韧不拔、勤劳朴实优秀的品质。
三、教学设想
《台阶》是一篇立意新颖,情节朴素感人的文章,选自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是一篇自读文章,它的体裁是小说,容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文中作者塑造了一个普通的农民--“父亲”形象,他具有农民的朴实、淳朴、勤劳,而且敢于拼搏的精神。因此,学习本篇课文应该紧扣小说的三要素,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七年级的学生还不能全面深入理解小说的体裁特点和主题表达方式,对于小说的主题、社会背景和人物形象的意义,理解起来仍然有较大的难度,教学中需要老师的点拨和讲解。
“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感情的涟漪。”阅读的真谛是“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尤其是语文教学。
基于学情和本文深刻的主题思想,应该把理清小说故事情节、分析父亲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主题作为本节课重点,把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围绕台阶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写法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基于学生感受体验的语文教学理念,在教学这篇文章时,可以创设情景,通过朗读法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采用点拨法和自主阅读与合作探究法指导学生赏析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基于此,作小说《台阶》的教学设想。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
六、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在岁月的长河中,每一道台阶都承载着厚重的梦想与期望。我国当代作家李森祥笔下的《台阶》,如同一幅细腻的画卷,描绘出一位农民父亲不懈追求、勇攀生活高峰的动人篇章。
今天,让我们走进《台阶》,共同踏上这段心灵之旅,感受那份平凡中的坚韧与伟大。
二、预习检测
1.作者简介
李森祥,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他与高峰合著的《王中王》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央电视台热播过的《天下粮仓》,李森祥便是该剧的策划。作为浙江电视台制作中心主任李森祥长期从事影视剧创作、拍摄、策划工作,有很强的艺术感受能力。
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抒情年代》、《传世之鼓》等。作品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其艺术特色是文字简洁、善抓细节。
2.介绍背景
本文选自小说集《台阶》(作家出版社1992年版)。有删节。李森祥远离故乡、从戎军营,时空的距离,使他对故乡产生了一种极其亲切、真实的回忆。这种回忆成为李森祥小说创作的契机与灵感。他带着美学的思考,从容而艺术地审视故乡的人和事。李森祥以《台阶》为代表的前期小说,基本上侧重于“家族圈”的表现。
三、诵读训练
(一)出示投影,理解并积累字词(根据导学案,先让学生小组讨论完成)
(主要检查各小组合作完成情况,对不懂的进行解析)
1.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凹凼(āo dàng) 涎水(xián)
淌汗(t ng) 揩汗(kāi)
嘎嘎(gā)  黏性(nián)
掺水(chān) 蹿上(cuān)
胯骨(kuà) 舀米(y o)  
尴尬(gān gà) 聊天(liáo)
撬石板(qiào) 硌(gè)了一下  
2.理解词义
【凼】方言,水坑。
【低眉顺眼】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
【尴尬】神色、态度不自然。
【大庭广众】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若有所失】感觉好像丢掉了什么,形容心情怅惘。
四、整体感知,梳理思路
(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故事。
预设:父亲嫌我们家台阶低,花了大半辈子造了有高台阶的新屋,新房造好后,父亲老了。
抛出关键问题:这篇文章写的主要对象既然是父亲,为什么要却以“台阶”题目,“台阶”又有什么样深刻的含义?学生对于这个问题一开始是没有办法理解的,所以需要老师带领学生一步步的分析文章,最后由学生自己得出答案。
(二)段落层次:
开端(1-9):写老实厚道的父亲为了自己和家人不低人一等,得到他人的尊重,想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发展(10-16):写父亲下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经过多年的辛苦劳作,终于开始造屋了。
高潮(17-25):写建造新屋和造九级台阶的全过程,以及全家人的喜悦心情。
结局(26-32):写新屋落成,父亲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人衰老了,身体也垮了,精神支柱也倒了。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枯黑的面庞上布满了沟壑,生活的艰辛镌刻出车辙似的皱纹,干裂的嘴唇,枯树皮似的手中端起一碗浑水……看见这张图,仿佛已经看见他面朝的黄土,混着泥土的汗水他是众多一生艰苦的父亲的缩影,是底层农民一生的缩影,是农村的缩影。
今天,我们来看另一位农民父亲,他又是怎样的一位父亲呢
二、精读课文,小组合作
活动一:梳理情节,概说故事
请同学们翻开课文,这篇文章是围绕“台阶” 讲述了父亲一辈子就在与“台阶”较劲的故事。请通读全文,从下面的提示中理出他“较劲”的过程。
以“台阶”为线索:建台阶前的准备-建台阶过程-台阶建成时-台阶建成后
以父亲的心理变化过程为线索:总觉得-日夜盼着-终于觉得可以-兴奋-尴尬-有些不自在—烦躁-若有所失
其他:年轻时候的父亲-建台阶时的父亲-年老后的父亲
父亲在新旧台阶上的活动、生活状态,
“我”在新旧台阶上的活动感受等。
活动二:批读细节,赏析人物
同学们,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我们已经梳理好了,你们看,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展现了父亲与“台阶”“ 较劲”的过程,请根据提示寻找细节,进行批注。
(学生先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批注、完善批注,然后由小组派代表在全班分享自己的批注,由师生共同进行点评。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角度地合理化批注。在学生分享批注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朗读与细节描写有关的语句和段落,将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出来。)
批注:可以从作品的内容、结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着手,或展开联想、想象,补充原文内容,或写出心得体会,提出自己的见解。
批注方法:感受型——批注一下自己的感受
联想型一一批注所引发的自己对生活的联想和思考。
评鉴型——发表自己的鉴赏评价
梳理型——可以点出情节前后照应的地方,也可以对具体的某个细节进行梳理
示例: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义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他一般都去凼里洗,拖着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来。大概到了过年,父亲才在家里洗一次脚……盆水冒着热气,父亲就坐在台阶上很耐心地洗。因为沙子多,父亲要了个板刷在脚上沙啦沙啦地刷。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
批注1:父亲的脚板开裂成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体现了父亲劳动的艰辛。
批注2:“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即使洗干净了,脚的本色“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我为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侧面写出了父亲的脚很脏, 表现了父亲劳作的辛苦。
批注3:拟声词的运用,父亲在函里洗脚后,穿着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家,形象地写岀了父亲穿着湿草鞋走路时发出的声音;父亲用板刷“沙啦沙啦”刷脚的声音,说明父亲的脚粗糙、泥沙多,能看出父亲一年到头都在劳作,凸显岀父亲的勤劳。
批注4:穿草鞋,说明家境贫穷,生活艰难。
批注5:如此详写父亲洗脚,是要表现什么?
其他细节:脚、踏黄泥、目光 头 腰 手 青石板等
小结:通过品读细节,我们读出了一个老实、卑微、勤劳、倔强、富有追求的父亲,也读岀了一个实现人生目标后迷茫、衰老的父亲。
2、你发现本文的细节描写有哪些作用呢?
预设:细节描写能反映时代背景,折射父亲心理,反映父亲性格,留下回味空间。
活动三:解读主旨,勾连生活
1、 这篇文章展示了父亲的一生都在和“台阶”“较劲”。父亲较劲的只是台阶吗?还有什么呢?请以“台阶是父亲的——”来谈谈。
预设:台阶是父亲的理想、台阶是父亲的心灵沉重负担、台阶是父亲的催老剂、台阶是父亲的自尊等
出示背景: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地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为他们的最终命运而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为真实的一个结尾。
父亲可以没有任何地位,但他能辛勤劳动,他最为可贵的本事就是能默默的积蓄一辈子的力量来做成一两件事。比如可以造一间可供一家人容身的房子。这样的一个父亲不仅是我能接受的,而且还可以为他不经意间散发出点点滴滴的人性光彩而感动。
——李森祥曾言
这就是中国乡村农民的命运啊。辛苦了整整一辈子,盖了一所房子,又不被人关注。像父亲这样的中国农民,哪怕他有了高台阶,也不会显得地位高,这就是中国农民的命运。
台阶既是门口的台阶,也的父亲人生的台阶。父亲从想造门口的台阶到建成台阶完成了他的梦想,实现他社会地位的转变,但是,父亲的梦想实现以后却茫然若失。
台阶可以比喻中国农民一生的理想。一旦台阶建成了,没有了新的奋斗目标,他们就会失落。
台阶是父亲一生的奔头,也是像父亲一样的中国农民所追求的目标。
他们一辈子老实巴交,低眉顺眼,他们一辈子流汗奋斗,这就是他们的命运。衰老是他们所不希望的,然而衰老是他们的归宿。
一个农民父亲的存在意义,是为了生命中那些大大小小的台阶而奋斗一辈子。始于命运而也将终于命运,这或许就是他们一辈子唯一追求的信仰。
2.刚才我们探讨的是父亲与 “台阶”的“较劲”,其实,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台阶”,对此,你如何看?请你也来写写你对自己的“台阶”的理解吧。
学生回答。
预设:
无论是个体或群体,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地域、特定的风俗、特定的经历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想法、做法和人生追求,只要他们的追求不损害他人或社会的利益,我们都应该理解和尊重他们的选择。
三、品读语段,感知父亲形象
1.在我们对小说整体了解的基础上,我们试着来解读“父亲”。请同学们用下面这个句式介绍你读到的父亲。(在相应句子下划线,并做批注)
“第 段中的 句话,让我读到了一个 的父亲。
预设:
第二段: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力气。(父亲力气大,吃苦耐劳)
磨破了他一双麻筋草鞋,父亲感到太可惜。(节俭,俭朴)
第四段:父亲拍拍我后脑勺说,这样是会吃苦头的!(慈祥,爱孩子)
第五段:从父亲洗脚体现出父亲的吃苦耐劳。
点评:这一段写的很详细,重点写了父亲脚上的泥沙多。从哪句话体现的?(生:用板刷刷和倒出的是一盆泥浆),用泥沙多间接表现父亲的辛劳,这叫间接描写,也叫侧面描写。母亲就特别高兴也是这个方法。用母亲的高兴来衬托父亲平时的劳累。(板书:写法,侧面描写)
第六段:“我们家的台阶低!”(自卑心理)
第九段: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
点评:这一段中我们看到,父亲在村中的地位低,但他不甘于现状,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提高地位。这既是父亲的物质理想,也是他的精神理想。(板书:有理想)
第二十八段: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倔强、要强)
……
2. 品读父亲的尴尬
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父亲的……让我们认识到了一个立体的父亲形象。可是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非常复杂的,文中父亲有些行为非常耐人寻味, 老师想说一说“尴尬的父亲”。
(1) 齐读ppt文段。
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2) 什么是尴尬的笑?
(3) 文中哪些地方体现出父亲的尴尬?
(4) 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有没有人在望他?因为父亲一直很谦卑,低眉顺眼过了一辈子,他不习惯有人看他,从这一段中,读出父亲多年的劳累和谦卑,使他挺不起胸来,也适应不了目前的身份。
3.品读父亲的失落
新台阶建好之后,父亲同样不适应。浏览 26 段到结尾,体会父亲的变化。
预设:原来去烟灰对着青石板嘎嘎一敲,很自然;新台阶建成后,磕了一下,水泥面不经磕。于是他憋住了不磕。磕烟灰不自在。
原来坐在台阶上很舒服,现在坐在哪级台阶都不自在。坐台阶不自在。
原来挑水是三级台阶,现在变成九级,父亲还没有习惯,第四级就跨错了。多年的生活习惯是很难改变的。
从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看出父亲的空虚,从出门若有所失看出父亲的失落。(板书:空虚、失落)
四、凝望父亲,细析台阶
1、对于这样的父亲,作者怀有怎样的感情?
投影:“直到父亲去世了,某一天晚上,与母亲在聊父亲的时候,我突然泪流满面,我终于读懂了父亲,原来我一直踩在父亲的肩膀上。”——李森翔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并板书:感激、怜悯
2、文章为何以“台阶”为题,你认为“台阶”还有哪些深刻的含义?
预设:于父亲而言,台阶是他毕生追求的奋斗目标;于“我”,父亲是“我”的人生台阶;于民族而言,父亲代表的是广大农村的劳动人民,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厚重的台阶。
师: 《台阶》这篇课文至少有三层意蕴,表层意蕴是“所写的故事是父亲为了获得地位要建高台阶新屋的人生故事”,表层的“台阶”又有“实”和“虚”两层含义,“实”是指屋子的台阶,“虚”是指父亲的人生目标;而深层意蕴是“在父亲为了获得地位要建高台阶新屋的人生故事中,可以总结出来的人生得失和经验是我人生的重要的台阶,我是站在父亲的肩膀上去摘取人生果实”。第三层含义则是上升到社会的层面,以父亲为代表的中国广大劳动人民,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厚重的一级台阶。
五、回眸台阶,传承品质
1、以“_____,我想为你点赞”的形式,谈谈我们身边“砌台阶”的人,并说明理由。
联系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身边人身上的执著和奉献精神,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当学生们聆听父亲一个人人生经历的同时,学生不禁去联想自己的身边有哪些“筑台阶”的人,自己该如何做才能更好地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筑台阶?
2、我们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为自己和他人砌台阶?结合习主席的话,谈一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传承父亲的品质。
投影:“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要把这个蓝图变为现实,必须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换位思考,从文中的“父亲”联系到自身,学生可以更加感同身受。同时,潜移默化地贯彻十九大的精神,让学生在以后学习生活中做一个有目标、有毅力、踏实肯干的人。
六、总结课文
在作者细致入微的文笔刻画下,同学们能从作者细致入微的文字中读出父亲,并在润物无声的情感滋润下读出自己,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正是细腻文字散发出的迷人芬芳,这正是语文学习的长远魅力,希望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同学们都能掌握阅读的技巧,走进文本,读出自己。
七、作业布置:
你是否想起了自己的父亲?请以“父亲的……”为题,用细节描写写一段关于父亲的文字。教学反思
《台阶》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人物”里的一篇自读文章。本单元要求学习注重熟读精思,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感受文章意蕴,体会他们身上闪现的优秀光辉。《台阶》是一篇写关于父亲的文章,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卑微、淳朴的农民,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的农民,按照父亲家乡的习俗家里台阶高低体现家庭主人的地位高低。父亲家的台阶很低,所以他总感觉地位也低人一等,是一个卑微的角色。但父亲勤劳、善良、执着、不服输,为了家庭和孩子不辞辛苦,奉献了自己的青春。
父亲的形象代表了觉醒的农民,他们不仅要求物质上的温饱,而且在精神上,要求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地位。父亲代表着在一无所有的条件下,以坚忍不拔的毅力艰苦创业,支撑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草根阶层。核心意象“台阶”承载着父亲在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理想,也象征着人生的使命。作者通过父亲的物质理想得以实现、而精神理想受挫的结局,引发读者又寸物质理想与精神追求错位现象的多元思考。
整堂课结束后,遗憾于不能让学生体会父亲的使命感,父亲的伟大之处。课堂上学生是在思考,但是没带多少感情,只是为了问题而在思考,没把自己放在文章里,没有真正领悟、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出发点。总觉得文本与学生之间缺少连接的纽带,但又不能精准的找到脚手架。还需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让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再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