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爱莲说》课件(共3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爱莲说》课件(共33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28 15:32:2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3张PPT)
候课任务
大声朗读《爱莲说》,读出文言的味道。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汇含义。
2.结合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3.学习文章写法,探究作者精神世界,把握文章主旨。
花言花语
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3、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4、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
5、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



5
一、文学常识
“说”是古代的一种 文体,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 。篇幅一般不长,写法不拘一格。
议论性
感想
知人论世:
周敦颐(yí)(1017-1073),字茂叔,宋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
他不慕钱财,淡泊名利,胸怀坦荡,人品高洁。
晚年隐居在庐山莲花山下,他将门前的小溪命名为家乡的濂溪,还在那里建了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
7
二、文言知识
蕃 颐 濯
淤 涟 蔓
亵 噫 鲜
fán

zhuó

lián
màn
xiè

xiǎn
读出韵味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读懂文意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代陶渊明只喜欢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很喜欢牡丹。我则唯独喜爱莲——莲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污秽),它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它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那应当人很多了。
12
文言现象
古今异义
植 古义:
今义:
竖立
种植
13

香远益清
濯清涟而不妖
远播
距离长
一词多义

香远益清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清澈
清芬

动词
送孟浩然之广陵
之+地点(到、往)
代词
友人惭,下车引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人称代词(他)
指示代词(学问和事业)
助词
水陆草木之花
音节助词,不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莲之爱
久之,目似瞑
主谓之间,
取消句子独立性
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一词多义
1. 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莲,花之君子者也。
国人道之。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何陋之有。
巩固练习
2. 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水陆草木之花。
何陋之有。
夫君子之行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巩固练习
词类活用
⑴不蔓不枝:
⑵香远益清:
菊,花之隐逸者也
特殊句式
名词用作动词,横生藤蔓、旁生枝茎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濯(于)清涟而不妖
判断句
"…者也"判断句的标志
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体现了莲什么特点?
深入解读
19
①出淤泥而不染
莲花
③中通外直
君子
⑥亭亭净植
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②濯清涟而不妖
④不蔓不枝
⑤香远益清
⑦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④纯真自然、不显媚态
①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⑥特立独行、不攀附权贵
⑦美名远扬
⑤独立高洁
②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根据课文内容,请连线说说莲与君子之间有哪些相似品质。
20
花 象征 态度和感情 作用 对象
菊花
牡丹
莲花
花之隐逸者
花之富贵者
花之君子者
(鲜)惋惜
(众)讽刺
(独)赞美
正衬
反衬
象征
陶渊明
世人
周敦颐
衬托指为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衬托可分为正衬和反衬。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他远离污浊的官场、喧嚣的尘世,归隐田园后过着悠然自得、闲适恬淡的隐居生活。(避世的隐士、人格的独立)
菊——隐逸者
牡丹绚丽浓艳,国色天香,因此它是雍容华贵的象征。唐朝初期,特别推崇牡丹,把它视为珍品,誉为国花。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更成为盛行长安的风气。暮春时节,车水马龙,权贵们不惜高价争相购买。
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唐·刘禹锡《赏牡丹》
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白居易《牡丹芳》
作者委婉地批判了当时追求功名富贵的世风。
牡丹——富贵者
23

君子
托物言志
借某种事物来说明道理、抒写情志的写作手法
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观点——“说”)
梅花
孤傲高洁
菊花
隐逸脱俗
牡丹
雍容华贵
桃花
淡雅纯洁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高洁志士;
兰: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世上贤达;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谦谦君子;
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世外隐士。
中国文化符号
本文通过对莲花及其品格的叙写和评论,借花喻人,赞扬了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讽刺了追逐名利的世俗之徒,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主 题:
屈 原: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
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入尘网中,一 去三十年。
孟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苏轼: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下面哪个人适合做周敦颐的朋友?
哲理的美
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如何理解“莲”的人生?
【甲】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乙】《爱莲说》
对比阅读
1.解释句中标红词语的意思。
(1)结庐在人境
(2)亭亭净植
简陋的房屋
竖立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无/车马喧     B.飞鸟/相与还
 C.晋陶渊明/独爱菊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D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表达志趣和情怀是两文的共同点,甲崇尚朴素自然的田园生活,乙追求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B甲乙两篇都写到菊,甲借菊写出心与自然的亲近,乙用菊衬托莲的高洁正直。
C甲中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轩;乙中的“牡丹”象征追求 之人。
D甲乙两篇体裁不同,特色各异:甲直抒胸臆,挥洒真情;乙托物言志,意蕴深刻。
C
高雅生活
【甲】文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
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乙】文表达了作者超脱世俗,
热爱自然(归隐自洁)的生活态度。
4.【甲】文和【乙】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请作简要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