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高考地理考前预测题- 港澳台(全国通用)(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年6月高考地理考前预测题- 港澳台(全国通用)(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4-27 16:40:40

文档简介

2024年6月高考地理考前预测题- 港澳台(全国通用)
【命题思路】
港澳台(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regions of China),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地区的统称,因为此三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上有诸多类似,有别于中国内地, 故我们常常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统称为“港澳台”,作为一个类型来讨论。港澳台高考地理命题思路兼顾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又强调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解决能力,同时体现区域特色和全球视野。备考时,考生应系统梳理地理知识体系,加强热点问题研究,提升地理图表阅读与分析能力,并通过模拟练习来熟悉各种题型和答题技巧。常以区域图、地形图、统计图表、热点材料等为载体,考查港澳台相关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特点等问题。
【真题再现】
(2019·广东清远·高考真题)下图示意台湾岛的年降水量分布。读图概括台湾岛年降水量及其分布特点,并简析成因。
【答案】台湾的年降水量分布以台湾山地为中心向东西两侧递减台湾降水受地形影响,东部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西部平原处于背风坡则降水少。
【分析】该题以台湾地区降水分布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气候类型、影响降水的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地理区域认知及识图、归纳、总结的能力。
【详解】结合图文知识,由于台湾山脉对水汽的阻挡、抬升作用,台湾的降水呈以台湾山脉为中心向两侧递减的规律,据图可知,台湾山脉东侧等降水量线较西部稠密,表明东部是台湾山脉迎风坡,降水较多,西侧为背风坡,降水较少。
【点睛】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2)地形(3)海陆位置(4)洋流(5)下垫面情况等。
【基础知识】
1、香港
①位置:位于中国东南端(广东省)珠江口东侧,与广东深圳相邻。
②组成: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周围200个岛屿组成。
③面积、人口:总面积1103平方千米。人口699.45万,其中国血统居民占绝对多数,祖籍广东最多
④交通运输:国际海洋、航空运输枢纽和信息贸易中心,自由贸易港,对外贸易是本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
⑤工业:20世纪60年代,香港凭借优越的位置、便利的交通和众多的劳动力优势,迅速发展起服装、玩具、钟表、纺织和电子等行业。80年代,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和制造业已发展成为香港的四大支柱产业。同时,香港也成为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国际自由港和重要交通中心(见下图),高科技产业也不断发展。原料燃料进口,产品出口外销为主。有成衣、电子电器等部门。
⑥旅游业:发达,被誉为“购物者的天堂”和“东方明珠”。
⑦贸易:对外贸易是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目前,香港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外贸关系。香港和祖国内地的贸易占香港进出口贸易的首位,香港回归祖国与大陆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目前,香港80%以上的生产、生活资料来自祖国内地,80%以上的工业也已转移到大陆。
2、澳门
①位置: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岸,毗邻广东省珠海市,东隔珠江口与香港相望
②组成:由澳门由澳门半岛附近的两个小岛(凼仔岛和路环两岛)组成。
③面积、人口:陆地面积约23.6平方千米,人口61.2万,GDP448亿美元。澳门人民通过填海造陆,总面积有了很大增加。
④经济:赌场收入维持其经济的旅游城市。 成衣、玩具等工业兴起,产品出口到美国、香港和西欧。
3、台湾省:
(1)概况
①位置:东临太平洋与日本琉球群岛相望,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南濒南海,北濒东海。西面台湾海峡(属东海)北临东海,南临南海。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这样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它的气候带以热带、亚热带为主。位于120°E-122 °
②组成: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
③面积:3.6万平方千米,我国最大的海岛。
④地形:台湾岛约有三分之二为山地,几列南北走向(东北——西南)平行山脉组成:中部为中央山脉纵贯全岛(西侧为雪山与阿里山并列),其中最高峰是玉山,海拔3997米(为我国东部最高峰。
⑤多火山地震: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太平洋板块俯冲到台湾岛-亚欧板块之下)
⑥河湖:岛上河流短急,水能蕴藏量大。最长的河流为浊水溪,全长仅186米。最大湖泊日月潭(断裂下陷的构造湖)。为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附近建有日月潭水电站。
⑦气候: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全岛大部分地区降水量都在1500mm以上,中部山地迎风年降水量超过3000毫米,东北部的火烧寮年降水量达8409毫米,是我国降水量最大地方,有“中国雨极”之称。
(2)资源丰富的宝岛-祖国东南海上明珠:台湾素有“森林宝库”、“亚洲天然植物园”、“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等美称。
(3)外向型经济(出口导向型经济):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条件和优良的区位优势,吸收外资,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对外出口贸易迅速增长,形成以桃园县为中心的北部工业区和以高雄为中心的南部工业区,出口商品中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纺织、电器、食品加工、石油化工等居重地位)。近年来台湾的重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也发展迅速,半导体硅片的出口量居世界领先地位。高雄市成为台湾最大的重工业中心,新竹是著名的电子工业中心。
(4)人口、民族和城市
①人口:2200多万,人口密度超过500(近600)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主要分布在西部
②民族:汉族最多(占97%),原籍与广东、福建为主。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高山族,约有40万人,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区和东部沿海。
③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台北-是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市,
  高雄-是台湾第二大城市,也是重要的工业中心和最大海港。,
  基隆-和高雄是两大优良海港。
【高考热点】
1. 台湾问题
(1) 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台湾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繁。因此,台湾地震的发生、震源机制、地震灾害的影响、防震减灾措施等可作为热点问题出现在试题中。比如,分析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地震的成因、影响范围、应对策略等。
(2) 地理环境与资源:台湾的地形地貌、气候类型、植被分布、水文特征、矿产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3) 两岸关系与地理视角:从地理角度探讨两岸经济联系、人员往来、文化交流、交通建设(如海峡大桥的设想与影响)、区域合作(如海峡西岸经济区、闽台农业合作等)等,以及“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和平统一进程等政治背景下的地理意义。
2. 香港问题
(1) 城市化与城市问题:香港作为高度发达的国际大都市,其城市化进程、城市空间结构、人口分布、土地利用、交通网络、住房问题、城市生态环境等都是热点话题。试题可能要求考生分析香港城市发展的独特性、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2) 区域经济与全球联系: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贸易港口和自由港的角色,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与内地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作用等,可作为考查点。
(3) 特别行政区制度与区域治理:从地理视角探讨“一国两制”政策下香港的行政管理、区域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特殊性与实践。
3. 澳门问题
(1) 博彩旅游业与经济转型:澳门以博彩业闻名,试题可能会涉及其博彩旅游业的发展历程、产业结构、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以及近年来澳门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化的举措及其地理意义。
(2) 历史文化与城市保护:澳门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试题可能关注澳门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开发等。
(3) 区域合作与融合发展: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定位与作用,与内地特别是广东省的经济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互补、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作为热点问题进行考查。
【难点突破】
(一)香港问题
鸦片战争中,英军于1841年11月26日占领香港岛。1842年8月,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及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管,任立法治理。”从此,香港岛便为英国正式侵占。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归英属香港界内”。1898年6月9日,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英国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
界址专条》,把位于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及附近岛屿的中国领土,即所谓的“新界”“租借”给英国,为期九十九年。至此,整个香港地区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在和她会谈时明确提出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双方最后同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香港问题。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二)澳门问题
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以舟船触礁进水,晾晒渍水货物为由,要求泊口上岸。经贿赂明朝广东“海道副使”汪柏,得到准许,并按惯例对其抽税20%。葡萄牙人开始搭盖茅棚临时居住,继而建筑房屋谋求长留,并在澳门建筑城墙炮台,自行委派官吏管理。但葡萄牙人没能获准把澳门作为居留地,更没有得到明朝廷的准许。从1573年到1849年,葡萄牙人每年正式向中国地方政府交纳“地租银”500两,他们虽然盘踞澳门,使中国主权受到了损害,但澳门主权仍属于中国。鸦片战争后,葡萄牙殖民者驱逐清政府官吏和海关人员,并攻占了附近的路环岛等。在光绪十三年(1887年),中葡草签《和好通商条约》时,英、葡相互串通,在条约的中、英、葡三种文字的译文上做了手脚,规定“葡国永驻管理澳门”,这样葡萄牙人终于攫取了对澳门的管治权,使澳门成为了主权和治权分离的一块特殊的中国领土。可见,澳门的主权始终属于中国,不过准许葡人长期居住管理而已。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政府对解决澳门问题做了大量工作。1987年4月中葡双方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这样,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三)台湾问题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历史上曾经遭到过列强的侵略,在近代就被日本占领了50年。1895年日本通过甲午战争,霸占了台湾,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不具有主权国家地位。二战中的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多边条约都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1943年中、美、英《开罗宣言》就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中、美、英、苏四国签订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国政府收复了台湾和澎湖列岛。
1949年,国民党政府逃往台湾,将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开来。但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中国拥有台湾主权的地位也没有改变。因此,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不同,它不是中国恢复行使主权问题,而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台湾与大陆的统一问题。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的主权属于中国。
“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大陆和台湾的和平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台湾只有和祖国联系在一起,才能持续、高速发展。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祖国的和平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考向预测】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香港与内地恢复全面通关以来,港人热衷于北上消费。近日,大型超市开市客中国华南首家门店在深圳正式开业,吸引不少港人前去“扫货”。香港入境处数据显示,2024年1月12和13日两天内有至少50万港人北上,成为了深圳经济新的增长点。下图为广深高铁线路图。
(1)与周边其他城市相比,分析深圳成为港人北上消费主要目的地的原因。
(2)分别列举“港人北上”可带动发展的深港两地的产业。
(3)简述深圳的发展对周边地区,珠三角城市带及我国的意义。
【答案】(1)深港两地空间距离近;两地间有高铁且到达时间短,交通便捷;深圳经济发达 ,商业类型多样,消费等级齐全,吸引力强。
(2)深圳:交通物流、零售、娱乐。香港:交通物流、商业代购。
(3)带动周边地区中小城市的发展,形成多个具有竞争力的卫星城市;有助于和周边城市形成分工协作,又各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 通过完善的交通网和发达的信息网络,促进了人才、商贸活动、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流 动,成为了我国具有影响力的城市之一。
【分析】本题以广深高铁线路图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服务业区位因素、区域产业结构、城市辐射能力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深圳成为港人北上消费的主要目的地主要从地理位置、消费性价比、服务体验等角度分析。深圳与香港相邻,两地之间空间距离近;两地间有高速铁路连接,来往时间短,非常方便;相对于周边地区,深圳经济发达,商业服务种类多;去深圳性价比更高,深圳的服务热情、贴心,消费体验感更好,吸引力强等。
(2)"港人北上"是指香港居民前往中国内地,有助于带动深圳生活性服务业,如交通物流、零售业、餐饮业、娱乐业、旅游业等产业的发展;香港是全球著名的金融中心之一,"港人北上"有助于发展香港的交通物流业、商业代购等产业的发展。
(3)深圳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有助于周边地区中小城市的发展,完善周边地区基础设施,形成多个具有竞争力的卫星城市;深圳的发展对珠三角城市带的整体竞争力有着显著的提升作用,有助于周边城市形成分工协作,由各具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深圳通过完善的交通网和发达的信息网络,促进了人才、商贸活动、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成为了我国具有影响力的城市之一,深圳的发展有助于提升中国经济、科技等实力,增强国际影响力。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热岛效应指的是城市中心比郊区温度高的现象。香港天文台近年研究显示,香港市区平均气温上升速度快于郊区。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气温与郊区同期气温的差值,下图示意香港市区气象站和郊区气象站多年平均气温日变化。下表示意香港和澳门的热岛强度等级结果,其中Ⅰ级为城市热岛区域,Ⅱ级为城市非热岛区域。
区域 土地面积/平方千米 城市热岛强度等级面积占比/%
Ⅰ级 Ⅱ级
澳门 33 79 21
香港 1114 67 33
江门 9507 55 45
惠州 11347 42 58
(1)与江门、惠州相比,推测香港、澳门热岛强度占比较高的原因。
(2)指出香港存在城市热岛效应的时间段,并说明判断理由。
(3)分析香港白天市区大部分时段比郊区气温低的原因。
【答案】(1)香港、澳门的土地面积小,城市人口密度大,城市建设用地比重大,城市绿地面积比重小,导致其城市热岛强度等级占比高。
(2)18时至次日10时,该段时间市区温度高于郊区,会产生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
(3)香港人多地狭,建筑物向高层发展,稠密高大的建筑物遮挡阳光导致白天市区的增温相对较小;市区建筑物稠密,建筑表面热容量和热传导较大也会导致白天市区的增温相对较小。
【分析】本题考查城市热岛效应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结合表格信息,香港和澳门城市热岛强度等级Ⅰ级面积占比分别达到67%和79%,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可知,与江门、惠州相比,香港、澳门等地区土地面积有限,人口分布更为集中,人口密度大,单位面积土地上城市建筑用地比重更大,而城市绿化用地比重相对较小,绿地对城市气温的调节作用小,导致其城市热岛强度等级占比高。
(2)城市热岛效应指的是城市中心比郊区温度高的现象,结合图示信息可知,18时至次日10时,市区气象站的气温高于郊区气象站的气温,市区温度高于郊区,会产生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
(3)结合图示信息,10时至18时左右,市区气象站的气温低于郊区气象站的气温,市区温度低于郊区,其原因还是从市区的建筑物特点进行分析。首先,香港人口多,土地狭小,建筑物多纵向发展,高大密集,而高大密集的建筑物遮挡了部分阳光,使得白天市区的增温相对较小。其次,高大密集的建筑物多,建筑表面热容量和热传导较大,市区的建筑物有较大的热容量,这会使到有较多的太阳辐射能量被吸收并储存在市区当中并向大气辐射的不多,也使得白天市区的增温相对较小。
3.北京某中学学生利用暑期到香港进行研学旅行。图(a)为香港地质公园两个园区示意图,图(b)为西贡火山岩园区部分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绘制地图辨地形
两个小组分别在西贡火山岩园区的A、B两地进行实地考察。
(1)判断A、B两地的同学是否相互可见,绘制剖面图并说明理由。
任务二:观察地貌明过程
图为香港迄今发现藏有化石证据的最古老地层形成的地质遗迹“鬼手”。
(2)简述“鬼手”景观的形成过程。
任务三:依据措施悟影响
鉴于香港独特的地质遗迹资源,香港特区政府从2005年就开始了创建地质公园的计划,最终于2009年10月成功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又于2011年9月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
(3)概述创建香港地质公园的重要意义。
【答案】(1)绘图如下:

不能。理由:视线范围内有山脊(山坡)阻挡。
(2)外力沉积,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后经地壳抬升,在风化、降水和风等侵蚀作用下形成“手指”形态;海浪不断侵蚀岩石底部形成“手腕”形态。
(3)保护地质遗迹;维持自然环境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可提供生态监测和科研基地;作为科普和宣传教育平台,利于提高公众环境保护意识等。
【分析】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海岸地貌的形成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等高距为50米,从A到B先经过山谷,再经过山脊, A点的海拔介于100~150米,山谷处的海拔介于50~100米,山脊最高处的海拔介于150米至200米, B点的海拔介于50~100米。绘图如下:

由此可知,AB之间存在山脊的阻挡,所以难以通视,相互看不见。
(2)该岩石含有化石,推测应为沉积岩。在地质历史时期,受外力沉积,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沉积岩形
成在地下,后经地壳抬升露出地表接受外力侵蚀,在风化、降水以及风等外力作用下侵蚀形成手指形态。该地地处沿海地区,海浪不断侵蚀岩石底部,形成手腕形态,最终形成该地质遗迹。
(3)首先,通过建设香港地质公园,人为加强了对地质遗迹的保护,减少了地质公园内人类活动对地质公园的破坏,有利于维护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稳定,保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其次,该地质公园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可作为科普和宣传教育平台,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也可以作为区域生态监测的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集桥、岛、隧道于一体,全长55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同时也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被媒体誉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具挑战性的项目之一。
材料二下图为“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1)对比原有的水路运输,指出港珠澳大桥运输方案的优缺点。
(2)港珠澳大桥在伶仃洋中部采取下穿隧道的方式,而没有直接采取桥梁连接的原因。
(3)从自然角度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4)简述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对该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
【答案】(1)优点:速度快,效率高;受水情等自然条件影响小。
缺点:运量小;投资大,成本高;运费较贵。
(2)与采取桥梁连接相比,下穿隧道可以避免影响海上大型船舶的航行,为船舶航行提供一定宽度和深度,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3)台风、风暴潮(潮汐)、地震、地质以及尽可能避免对白海豚等水生生物的影响等。
(4)缩短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实现珠海、澳门与香港的陆路对接,激活珠三角地区交通路网;带动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区经济的发展,为港澳经济发展提供更便利的腹地空间;促进珠三角地区的协调发展和产业升级,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分析】该题以港珠澳大桥为材料设置问题,下设4个小问,涉及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网络、交通网点的选址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人地协调观念,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详解】(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港珠澳大桥运输方案属于陆运,对比海运。陆路运输的优点在于速度较快,效率较高;较为灵活;适应性强;受自然天气条件的影响相对较小。缺点是运输量小;投入成本较大;运费较高。
(2)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伶仃洋为主航道,采用地下隧道的形式不占用海洋表面空间,不会对过往船舶造成影响,不影响海上航运。
(3)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港珠澳大桥位于我国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同时,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不利于工程建设;杨柳的胶东也会对工程建设造成影响;海底地址结构复杂,对工程建设造成困难;穿过白海豚保护区,隧道建设还要尽可能减少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4)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大桥开通有利加强三地之间的联系;促进人员、物资、资金的流通;缩短三地的时空距离;促进三地产业协作和分工;促进三地经济发展;推进港珠澳一体化进程。为香港澳门扩大经济腹地;有利于扩大港珠澳的辐射带动效应等。
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的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珠江三角洲拟改变以往“前店后厂”的经贸格局,强化广州、深圳的创新引领,发挥香港、澳门的特有优势,建设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港珠澳大桥连接深港、广佛、珠澳三大经济圈,沟通珠江口东西两岸。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所在,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加强与亚太地区的经贸合作。
(1)说一说,粤港澳各自发展的优势条件分别有哪些
(2)加强粤港澳之间的区域联系,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案】(1)广东:丰富的劳动动力资源,广阔的市场、产业升级空间大、经济增长速度快。香港︰世界级金融中心和港口、优质的高端服务业、科技研发中心等。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中国对葡语系国家的服务中心。
(2)粤港澳大湾区加强粤港澳之间区域联系,助力城市群协调发展,对内地城市群的建设能够起到示范作用;粤港澳大湾区东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台湾,南连东南亚、南亚,北接长江经济带,西到北部湾经济区,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对于我国区域经济有效利用国内、国际两种空间资源,实现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分析】本题以粤港澳大湾区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区域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粤港澳地区利用本地区各自的区位优势,因地制宜进行发展。广东地区优势在于该地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广阔的腹地,拥有广阔的市场,产业升级空间结构较大,经济增长速度较快;香港地区的区位优势在于,作为世界级金融中心和港口,拥有优质的高端服务业,第三产业较为发达,同时具有科技研发中心等人才较为密集;澳门地区的区位优势在于,作为世界级旅游休闲中心,第三产业
就为发达,同时是中国对葡语系国家的服务中心。
(2)根据所学知识,加强粤港澳之间的区域联系可以助力本地区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对内地城市群的建设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位置非常优越,东接海峡,西岸为经济区,南部连接着东南亚,南亚等各国,北部为长江经济带,在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格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国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关键节点,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节点,对于协调我国国内国际两种空间资源,实现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多地少是填海的内在原因,淤泥浅滩是造陆的自然条件。澳门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填海造陆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随着填海造陆工程的推进,海岸生态问题逐渐显现。2018年7月底,我国推出限制围填海政策。珠江水系素有“三江汇流,八口入海”之称,珠江河口的泥沙淤积状况是陆地径流和海水运动交互作用的结果。2009年澳门大学搬迁至珠海市。图甲示意珠江口及澳门位置,图乙示意澳门面积的变化,下表示意珠江三条支流的统计数据。
干流长度(km) 集水面积(km2) 多年平均径流量(亿km3) 多年平均输沙量(万吨)
西江 2214 353120 2200 6802
北江 573 52068 410 515
东江 562 35340 220 314
(1)与香港相比,说明澳门填海造陆的自然优势。
(2)说明澳门填海造陆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
(3)填海造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请为澳门走出这一困境献计献策。
【答案】(1)珠(西)江入海口大多处于珠江口西岸,入海泥沙多,沿海泥沙淤积严重;退潮时海流自北向南,加剧了西岸泥沙的沉积;澳门地处珠江口西岸,多淤泥浅滩,利于填海造陆。
(2)滨海湿地减少,红树林消失,生物多样性减少;新造陆地海拔低,海岸平直,台风、风暴潮等造成的水患增加;海岸侵蚀严重。
(3)科学规划城市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借助越来越发达的交通条件,与内地实现跨区域合作等。
【分析】本题以澳门填海造陆为材料,涉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读图识图,分析材料的能力,培养学生人地协调的科学素养。
【详解】(1)填海造陆的有利条件包括:泥沙来源量大,可以降低造陆成本:海滩越浅越有利于施工。从图中可以看出,珠江入海口大多处于珠江口西岸,入海泥沙多,沿海泥沙淤积严重;退潮从香港一侧流入,澳门一侧流出,加剧了西岸泥沙的沉积;澳门地处珠江口西岸,多淤泥浅滩,利于填海造陆。
(2)填海造陆会使沿岸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沿岸植被减少会使澳门地区受台风、风暴潮等的影响加剧,海岸的侵蚀也会加重。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澳门填海造陆造成海岸潮间带减少,红树林消失,生物多样性降低;澳门受台风和风暴潮影响大,新造陆地海拔低,海岸平直,台风、风暴潮等造成的水患增加;缺少海岸潮间带,海岸侵蚀严重。
(3)澳门土地面积狭小,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用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占地面积小但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材料中提到“2009年澳门大学搬迁至珠海市”,说明澳门可以借助越来越发达的交通条件,与内地实现跨区域合作,转移部分城市职能,减少本地的占地面积。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学家们认为在台湾省与福建省之间存在着一道如隐形桥梁般的浅滩,经由澎湖列岛北侧通往台湾岛中南部,称之为东山陆桥。距今约260万年至1万年的更新世冰期东山陆桥曾多次露出海面。
台湾岛中央山脉分布着上万种特有物种。研究发现:中央山脉很多高山特有植物的亲缘种类生长在西南横断山区;更新世冰期横断山区高山植物向低海拔的东部扩张至云贵高原与华南地区;因间冰期扩张至华南地区的高山植物无法继续生存,形成现在台湾中央山脉与横断山区高山特有植物间断分布的格局。
(1)分析台湾岛中央山脉植物种类多样且独特的原因。
(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更新世冰期时东山陆桥出露海面的原因。
(3)说明更新世冰期原生于横断山区的高山植物向华南地区扩张的原因。
(4)推测原生于横断山区的高山特有植物迁移至台湾中央山脉的过程。
【答案】(1)台湾岛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交界处,气候温暖湿润;中央山脉地势高峻,海拔变化大,山地垂直带谱多;土壤肥沃;人为干扰活动少,生态环境好。
(2)冰期时,全球气候变冷,海水体积缩小且蒸发减少,海平面下降,使得东山陆桥出露海面。
(3)冰期时,气温降低,华南地区的海拔可能升高,其气候条件变得适合高山植物生长;生物活动少,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小,有利于高山植物的扩张。
(4)在第四纪冰河期,由于气温较低,海平面下降,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海峡露出,形成了陆地通道,植物种子或植物体受冰川、风、流水等外力作用从横断山区向东传播,再有动物携带通过这个通道迁移到台湾中央山脉。
【分析】本题以“台湾中央山脉与横断山区高山”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地貌的形成、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对地貌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及图文材料,山脉植物种类多样且独特的原因可以从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条件和生态环境等角度来分析。地理位置:台湾岛位于热带和亚热带交界处,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多种植物生长;地形地貌:中央山脉地势高峻,海拔变化大,形成了垂直气候带,使得植物种类丰富多样,同时,由于地形地貌的阻隔,使得植物种类具有独特性;土壤条件:中央山脉土壤肥沃,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生态环境:中央山脉生态环境良好,人为干扰少,为植物种类的保存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2)依据图文材料推测,更新世冰期时东山陆桥出露海面的原因应该是气候变冷,海平面下降,蒸发减少,降水少所导致。更新世冰期时,全球气候变冷,海平面下降,海水体积缩小,使得东山陆桥出露海面;冰期时,气温低,海水蒸发减少,降水少,海平面下降,使得东山陆桥出露海面。
(3)由材料中“更新世冰期横断山区高山植物向低海拔的东部扩张至云贵高原与华南地区”推测,更新世冰期原生于横断山区的高山植物向华南地区扩张的原因:气候变冷:冰期时,气温降低,华南地区的气候条件变得适合高山植物生长;海拔升高:冰期时,冰川覆盖,地形地貌发生改变,华南地区的海拔升高,适合高山植物生长;生物活动干扰少:冰期时,生物活动少,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小,有利于高山植物的扩张。
(4)依据图中信息,横断山区位于中国大陆的西南部,而台湾中央山脉位于台湾岛中部。两者之间相隔较远,但通过大陆架的连接,植物种子或植物体有可能通过风力、水流,冰川等方式向东进行迁移,后由动物携带进入台湾中央山脉。所以,这个迁移过程应该是:在地质历史上,台湾岛曾与大陆相连,这为植物物种的迁移提供了可能。在第四纪冰河期,由于气温较低,海平面下降,台湾与大陆之间的海峡露出,形成了陆地通道,使得植物种子或植物体有可能从横断山区通过这个通道迁移到台湾中央山脉。此外,在冰河期,高山地区的气候条件可能相对较好,有利于高山植物的生存和扩张。
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台湾岛——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纵贯台湾岛的东部,岛上风景秀丽,生物资源丰富。如图1为台湾岛简图,图2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沿北回归线的地质剖面。
(1)乙处地质构造类型 ,甲处构造地貌类型 ,判断依据是 甲乙两处的岩石类型主要为 岩,该处地貌主要受到的外力作用为 。
(2)预测台湾山脉的海拔变化,并从板块运动角度简述台湾岛形成的原因。
(3)台湾岛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灾害多发,解释台湾岛多发泥石流的自然原因。
【答案】(1) 向斜 背斜谷 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地貌上两侧高中间低,为山谷地形,故该构造地貌类型为背斜谷。
沉积岩 流水侵蚀
(2)海拔变化:继续升高。原因:太平洋板块俯冲至亚欧板块之下,亚欧板块向上隆起,形成岛弧链。
(3)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动;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山地,地势落差大。
【分析】本大题以台湾岛简图和我国东南沿海沿北回归线的地质剖面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地质构造、构造地貌、板块构造运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详解】(1)由图可知,甲处岩石中间老两侧新,乙处中间新两侧老,(乙处岩层向下弯曲,甲处岩层向上拱起)故甲为背斜,乙为向斜;甲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构造;地貌上两侧高中间低,为山谷地形,故该构造地貌类型为背斜谷。读图2,图中岩层明显层理结构,且有石灰岩可判断甲乙两处的岩石类型主要为沉积岩;图2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沿北回归线的地质剖面属于湿润地区,该处地貌主要受到的外力作用为流水侵蚀。
(2)由所学板块构造知识及地质剖面图可知,台湾岛位于板块交界处,故其海拔变化主要受内力作用影响。台湾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且台湾岛位于地壳相对抬升隆起区,故台湾岛中部的台湾山脉海拔会继续升高。由于大洋板块密度较大,太平洋板块俯冲至亚欧板块之下,亚欧板块向上隆起,形成岛弧链。
(3)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台湾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台湾岛属于季风气
候区,降水集中;台湾岛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多山地,地势落差大,故地质灾害多发。2024年6月高考地理考前预测题- 港澳台(全国通用)
【命题思路】
港澳台(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regions of China),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地区的统称,因为此三地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上有诸多类似,有别于中国内地, 故我们常常将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统称为“港澳台”,作为一个类型来讨论。港澳台高考地理命题思路兼顾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又强调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解决能力,同时体现区域特色和全球视野。备考时,考生应系统梳理地理知识体系,加强热点问题研究,提升地理图表阅读与分析能力,并通过模拟练习来熟悉各种题型和答题技巧。常以区域图、地形图、统计图表、热点材料等为载体,考查港澳台相关的自然地理特征、经济发展特点等问题。
【真题再现】
(2019·广东清远·高考真题)下图示意台湾岛的年降水量分布。读图概括台湾岛年降水量及其分布特点,并简析成因。
【基础知识】
1、香港
①位置:位于中国东南端(广东省)珠江口东侧,与广东深圳相邻。
②组成: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周围200个岛屿组成。
③面积、人口:总面积1103平方千米。人口699.45万,其中国血统居民占绝对多数,祖籍广东最多
④交通运输:国际海洋、航空运输枢纽和信息贸易中心,自由贸易港,对外贸易是本地区经济的重要支柱。
⑤工业:20世纪60年代,香港凭借优越的位置、便利的交通和众多的劳动力优势,迅速发展起服装、玩具、钟表、纺织和电子等行业。80年代,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和制造业已发展成为香港的四大支柱产业。同时,香港也成为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国际自由港和重要交通中心(见下图),高科技产业也不断发展。原料燃料进口,产品出口外销为主。有成衣、电子电器等部门。
⑥旅游业:发达,被誉为“购物者的天堂”和“东方明珠”。
⑦贸易:对外贸易是香港经济的重要支柱,目前,香港与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外贸关系。香港和祖国内地的贸易占香港进出口贸易的首位,香港回归祖国与大陆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目前,香港80%以上的生产、生活资料来自祖国内地,80%以上的工业也已转移到大陆。
2、澳门
①位置: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岸,毗邻广东省珠海市,东隔珠江口与香港相望
②组成:由澳门由澳门半岛附近的两个小岛(凼仔岛和路环两岛)组成。
③面积、人口:陆地面积约23.6平方千米,人口61.2万,GDP448亿美元。澳门人民通过填海造陆,总面积有了很大增加。
④经济:赌场收入维持其经济的旅游城市。 成衣、玩具等工业兴起,产品出口到美国、香港和西欧。
3、台湾省:
(1)概况
①位置:东临太平洋与日本琉球群岛相望,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南濒南海,北濒东海。西面台湾海峡(属东海)北临东海,南临南海。北回归线穿过台湾岛中部,这样的纬度位置决定了它的气候带以热带、亚热带为主。位于120°E-122 °
②组成:台湾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
③面积:3.6万平方千米,我国最大的海岛。
④地形:台湾岛约有三分之二为山地,几列南北走向(东北——西南)平行山脉组成:中部为中央山脉纵贯全岛(西侧为雪山与阿里山并列),其中最高峰是玉山,海拔3997米(为我国东部最高峰。
⑤多火山地震:处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太平洋板块俯冲到台湾岛-亚欧板块之下)
⑥河湖:岛上河流短急,水能蕴藏量大。最长的河流为浊水溪,全长仅186米。最大湖泊日月潭(断裂下陷的构造湖)。为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附近建有日月潭水电站。
⑦气候:属于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全岛大部分地区降水量都在1500mm以上,中部山地迎风年降水量超过3000毫米,东北部的火烧寮年降水量达8409毫米,是我国降水量最大地方,有“中国雨极”之称。
(2)资源丰富的宝岛-祖国东南海上明珠:台湾素有“森林宝库”、“亚洲天然植物园”、“海上粮仓”、“东方甜岛“、“水果之乡”等美称。
(3)外向型经济(出口导向型经济):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条件和优良的区位优势,吸收外资,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对外出口贸易迅速增长,形成以桃园县为中心的北部工业区和以高雄为中心的南部工业区,出口商品中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纺织、电器、食品加工、石油化工等居重地位)。近年来台湾的重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也发展迅速,半导体硅片的出口量居世界领先地位。高雄市成为台湾最大的重工业中心,新竹是著名的电子工业中心。
(4)人口、民族和城市
①人口:2200多万,人口密度超过500(近600)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主要分布在西部
②民族:汉族最多(占97%),原籍与广东、福建为主。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高山族,约有40万人,主要分布在中部山区和东部沿海。
③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台北-是人口最多的中心城市,
  高雄-是台湾第二大城市,也是重要的工业中心和最大海港。,
  基隆-和高雄是两大优良海港。
【高考热点】
1. 台湾问题
(1) 地质灾害与防灾减灾:台湾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繁。因此,台湾地震的发生、震源机制、地震灾害的影响、防震减灾措施等可作为热点问题出现在试题中。比如,分析台湾花莲县附近海域地震的成因、影响范围、应对策略等。
(2) 地理环境与资源:台湾的地形地貌、气候类型、植被分布、水文特征、矿产资源等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3) 两岸关系与地理视角:从地理角度探讨两岸经济联系、人员往来、文化交流、交通建设(如海峡大桥的设想与影响)、区域合作(如海峡西岸经济区、闽台农业合作等)等,以及“一个中国”原则、“九二共识”、和平统一进程等政治背景下的地理意义。
2. 香港问题
(1) 城市化与城市问题:香港作为高度发达的国际大都市,其城市化进程、城市空间结构、人口分布、土地利用、交通网络、住房问题、城市生态环境等都是热点话题。试题可能要求考生分析香港城市发展的独特性、面临的挑战以及应对策略。
(2) 区域经济与全球联系: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贸易港口和自由港的角色,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与内地及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作用等,可作为考查点。
(3) 特别行政区制度与区域治理:从地理视角探讨“一国两制”政策下香港的行政管理、区域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特殊性与实践。
3. 澳门问题
(1) 博彩旅游业与经济转型:澳门以博彩业闻名,试题可能会涉及其博彩旅游业的发展历程、产业结构、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以及近年来澳门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化的举措及其地理意义。
(2) 历史文化与城市保护:澳门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澳门历史城区”。试题可能关注澳门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开发等。
(3) 区域合作与融合发展:澳门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定位与作用,与内地特别是广东省的经济合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互补、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作为热点问题进行考查。
【难点突破】
(一)香港问题
鸦片战争中,英军于1841年11月26日占领香港岛。1842年8月,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及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管,任立法治理。”从此,香港岛便为英国正式侵占。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司,“归英属香港界内”。1898年6月9日,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英国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把位于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及附近岛屿的中国领土,即所谓的“新界”“租借”给英国,为期九十九年。至此,整个香港地区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在和她会谈时明确提出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方案解决。双方最后同意,通过外交途径解决香港问题。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
府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举行了香港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二)澳门问题
明朝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葡萄牙人以舟船触礁进水,晾晒渍水货物为由,要求泊口上岸。经贿赂明朝广东“海道副使”汪柏,得到准许,并按惯例对其抽税20%。葡萄牙人开始搭盖茅棚临时居住,继而建筑房屋谋求长留,并在澳门建筑城墙炮台,自行委派官吏管理。但葡萄牙人没能获准把澳门作为居留地,更没有得到明朝廷的准许。从1573年到1849年,葡萄牙人每年正式向中国地方政府交纳“地租银”500两,他们虽然盘踞澳门,使中国主权受到了损害,但澳门主权仍属于中国。鸦片战争后,葡萄牙殖民者驱逐清政府官吏和海关人员,并攻占了附近的路环岛等。在光绪十三年(1887年),中葡草签《和好通商条约》时,英、葡相互串通,在条约的中、英、葡三种文字的译文上做了手脚,规定“葡国永驻管理澳门”,这样葡萄牙人终于攫取了对澳门的管治权,使澳门成为了主权和治权分离的一块特殊的中国领土。可见,澳门的主权始终属于中国,不过准许葡人长期居住管理而已。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政府对解决澳门问题做了大量工作。1987年4月中葡双方在北京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这样,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三)台湾问题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历史上曾经遭到过列强的侵略,在近代就被日本占领了50年。1895年日本通过甲午战争,霸占了台湾,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不具有主权国家地位。二战中的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多边条约都肯定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1943年中、美、英《开罗宣言》就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中、美、英、苏四国签订的《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中国政府收复了台湾和澎湖列岛。
1949年,国民党政府逃往台湾,将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开来。但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中国拥有台湾主权的地位也没有改变。因此,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不同,它不是中国恢复行使主权问题,而是中国内战遗留问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台湾与大陆的统一问题。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的主权属于中国。
“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大陆和台湾的和平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台湾只有和祖国联系在一起,才能持续、高速发展。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祖国的和平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考向预测】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香港与内地恢复全面通关以来,港人热衷于北上消费。近日,大型超市开市客中国华南首家门店在深圳正式开业,吸引不少港人前去“扫货”。香港入境处数据显示,2024年1月12和13日两天内有至少50万港人北上,成为了深圳经济新的增长点。下图为广深高铁线路图。
(1)与周边其他城市相比,分析深圳成为港人北上消费主要目的地的原因。
(2)分别列举“港人北上”可带动发展的深港两地的产业。
(3)简述深圳的发展对周边地区,珠三角城市带及我国的意义。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热岛效应指的是城市中心比郊区温度高的现象。香港天文台近年研究显示,香港市区平均气温上升速度快于郊区。热岛强度是指城市中心区气温与郊区同期气温的差值,下图示意香港市区气象站和郊区气象站多年平均气温日变化。下表示意香港和澳门的热岛强度等级结果,其中Ⅰ级为城市热岛区域,Ⅱ级为城市非热岛区域。
区域 土地面积/平方千米 城市热岛强度等级面积占比/%
Ⅰ级 Ⅱ级
澳门 33 79 21
香港 1114 67 33
江门 9507 55 45
惠州 11347 42 58
(1)与江门、惠州相比,推测香港、澳门热岛强度占比较高的原因。
(2)指出香港存在城市热岛效应的时间段,并说明判断理由。
(3)分析香港白天市区大部分时段比郊区气温低的原因。
3.北京某中学学生利用暑期到香港进行研学旅行。图(a)为香港地质公园两个园区示意图,图(b)为西贡火山岩园区部分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绘制地图辨地形
两个小组分别在西贡火山岩园区的A、B两地进行实地考察。
(1)判断A、B两地的同学是否相互可见,绘制剖面图并说明理由。
任务二:观察地貌明过程
图为香港迄今发现藏有化石证据的最古老地层形成的地质遗迹“鬼手”。
(2)简述“鬼手”景观的形成过程。
任务三:依据措施悟影响
鉴于香港独特的地质遗迹资源,香港特区政府从2005年就开始了创建地质公园的计划,最终于2009年10月成功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又于2011年9月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
(3)概述创建香港地质公园的重要意义。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集桥、岛、隧道于一体,全长55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同时也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沉管海底隧道,是中国建设史上里程最长、投资最多、施工难度最大的跨海桥梁,被媒体誉为中国乃至世界最具挑战性的项目之一。
材料二下图为“港珠澳大桥示意图”。
(1)对比原有的水路运输,指出港珠澳大桥运输方案的优缺点。
(2)港珠澳大桥在伶仃洋中部采取下穿隧道的方式,而没有直接采取桥梁连接的原因。
(3)从自然角度分析港珠澳大桥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
(4)简述港珠澳大桥的开通将对该地区产生的有利影响。
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广东省的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九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是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珠江三角洲拟改变以往“前店后厂”的经贸格局,强化广州、深圳的创新引领,发挥香港、澳门的特有优势,建设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成为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港珠澳大桥连接深港、广佛、珠澳三大经济圈,沟通珠江口东西两岸。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枢纽所在,粤港澳大湾区重点加强与亚太地区的经贸合作。
(1)说一说,粤港澳各自发展的优势条件分别有哪些
(2)加强粤港澳之间的区域联系,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有哪些重要意义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多地少是填海的内在原因,淤泥浅滩是造陆的自然条件。澳门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也是世界上填海造陆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随着填海造陆工程的推进,海岸生态问题逐渐显现。2018年7月底,我国推出限制围填海政策。珠江水系素有“三江汇流,八口入海”之称,珠江河口的泥沙淤积状况是陆地径流和海水运动交互作用的结果。2009年澳门大学搬迁至珠海市。图甲示意珠江口及澳门位置,图乙示意澳门面积的变化,下表示意珠江三条支流的统计数据。
干流长度(km) 集水面积(km2) 多年平均径流量(亿km3) 多年平均输沙量(万吨)
西江 2214 353120 2200 6802
北江 573 52068 410 515
东江 562 35340 220 314
(1)与香港相比,说明澳门填海造陆的自然优势。
(2)说明澳门填海造陆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
(3)填海造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资源不足的问题。请为澳门走出这一困境献计献策。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学家们认为在台湾省与福建省之间存在着一道如隐形桥梁般的浅滩,经由澎湖列岛北侧通往台湾岛中南部,称之为东山陆桥。距今约260万年至1万年的更新世冰期东山陆桥曾多次露出海面。
台湾岛中央山脉分布着上万种特有物种。研究发现:中央山脉很多高山特有植物的亲缘种类生长在西南横断山区;更新世冰期横断山区高山植物向低海拔的东部扩张至云贵高原与华南地区;因间冰期扩张至华南地区的高山植物无法继续生存,形成现在台湾中央山脉与横断山区高山特有植物间断分布的格局。
(1)分析台湾岛中央山脉植物种类多样且独特的原因。
(2)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更新世冰期时东山陆桥出露海面的原因。
(3)说明更新世冰期原生于横断山区的高山植物向华南地区扩张的原因。
(4)推测原生于横断山区的高山特有植物迁移至台湾中央山脉的过程。
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台湾岛——中国第一大岛,台湾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纵贯台湾岛的东部,岛上风景秀丽,生物资源丰富。如图1为台湾岛简图,图2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沿北回归线的地质剖面。
(1)乙处地质构造类型 ,甲处构造地貌类型 ,判断依据是 甲乙两处的岩石类型主要为 岩,该处地貌主要受到的外力作用为 。
(2)预测台湾山脉的海拔变化,并从板块运动角度简述台湾岛形成的原因。
(3)台湾岛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灾害多发,解释台湾岛多发泥石流的自然原因。
同课章节目录